國家公祭日 | 請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忘

2021-02-15 現代教育報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在南京城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83年前的那段歷史?

這些故事

請講給你的孩子聽

告訴你的孩子

這些苦難和慘痛

我們永遠不能忘、也不敢忘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在這樣特別的一天,請你告訴孩子,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1937年12月13日這個日子,夏淑琴記了一輩子。那年她8歲,家裡有外祖父母、父母、16歲的大姐、14歲的二姐,還有一個4歲的妹妹。前一年,家裡又新添了一個小女嬰,一家九口租住在南京新路口5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原

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隊30多人的日本兵敲門,剛剛打開門的房主就遭到槍殺。淑琴的父親跪在日本兵面前,懇求他們不要殺害其他人,也被槍打死。1歲的小妹妹被摔死,母親被輪姦後刺死。之後,日本兵又殺死了拼命保護四姐妹的外祖父母,大姐和二姐遭輪姦後被殺害,淑琴被刺了三刀,昏死過去……

後來,淑琴在4歲妹妹的哭聲中醒來。兩個孩子在滿是親人屍體的屋子裡躲了14天,直到被鄰居發現才得救。

淑琴一家遇難後的場景被一臺16毫米攝影機記錄了下來,拍攝者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他為夏淑琴家人遇害的影片寫下整整一頁紙的說明,在他留下的所有影片說明中,這是最長的一段。

△約翰·馬吉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影像

這件事也被另一個人記錄在了日記裡,他叫拉貝,德國人。這是他所記錄的500多個慘案中的一個。

這個8歲的小女孩和這兩個1937年都決定留在南京的外國人成為了歷史重要的證人。拉貝冒著巨大的風險組建了南京安全區,為超過25萬中國人提供了避難場所。他每天整理一份日軍暴行記錄彙編,交給日方和各國使館以示抗議。他還在家裡收留了600多位中國百姓直到迫於壓力離開南京時,他還冒險帶走了中國飛行員王光漢。

約翰·馬吉用這臺攝像機秘密拍下了105分鐘畫面。1938年2月,有人將一部分膠片縫在大衣裡,秘密帶出南京,為這場浩劫保留下唯一的動態影像。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約翰·馬吉出庭作證,他的影片成為了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

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再次講起了新路口5號的慘劇。姑娘叫張純如,美籍華人作家。偶然看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照片後,她決定將記錄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責任。

  

△1995年,夏淑琴(左2)與張純如(右2)在一起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世紀90年代,日本右翼公開宣揚南京大屠殺是謊言,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拉貝日記已無蹤跡,馬吉影片下落不明,被污衊為並不存在的「鬼片」。

1995年,張純如飛赴南京,採訪了夏淑琴等數十位倖存者。之後她在耶魯大學圖書館找到了有關拉貝的記錄,開始尋找拉貝日記。

在尋找拉貝的過程中,張純如遇到了邵子平。他1936年出生於南京,後隨家人遷居臺灣,他成立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一直在尋找南京大屠殺的證據。

找了50多個拉貝,他們才終於在德國找到了拉貝的外孫女,並一再說服她公開日記。1996年12月12日,2000多頁記錄日軍暴行的拉貝日記向全世界公開,先後在中國、德國、日本等地出版。

△拉貝日記影印版

經過在美國多方尋找,邵子平終於找到了馬吉的兒子。他們一起在堆滿雜物的地下室查找,終於在四個銅盒裡發現了13個小方盒,每個小方盒裡盛放著一小卷膠片,37分05秒的馬吉影片重見天日。

 

△2019年,約翰·馬吉先生的兩位兒子和「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37分鐘」版馬吉影像資料

1997年,南京大屠殺發生60年後,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出版。這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對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連續5個月被列為《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年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段中華民族的黑色記憶?

讓我們和孩子通過一名95後大學生與89歲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老人的直接對話,來回顧這段歷史帶給我們的啟迪。

今日之銘記,不是宣揚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走出了硝煙的戰場,邁入了歌舞昇平的和平時代。在我們放聲高歌的同時,也應該在心中長鳴警鐘。

當孩子問起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這段歷史,請告訴他只有真正了解歷史,才能尊重歷史,才能不讓歷史重演。我們忘不了1937年的南京,是為了更好的守護我們的祖國。

請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不為延續仇恨,而是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同時,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任何美化侵略戰爭、試圖開歷史倒車的言行,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銘記,不只是民族的悲愴,還有落後必亡的訓誡;紀念,從不為宣揚復仇的怨念,只為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哀傷藏於心,實幹強我邦!

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國教育報等

編輯:現教姐


相關焦點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請告訴孩子,這些人和事我們永遠不能忘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請告訴孩子,這些人和事我們永遠不能忘 2020-12-13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請告訴孩子,這些人和事我們永遠不能忘!|特別關注
    隨著歷史車輪的遠去,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發生了什麼?要思考什麼?有哪些事情,我們不能忘、不敢忘?公祭日的由來,不能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 國家公祭日|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請告訴孩子為何要設立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歷史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不會因為巧舌抵賴而消失。
  • 國家公祭日:83年後,我們為什麼仍然應該和孩子聊一聊「南京大屠殺」?
    在往年的這一天,有老師向我們留言:今天帶班的時候想要和孩子們說說這段歷史,但找來找去都離不開「仇恨」這一主題,感覺不太適合孩子,希望我們能出一些更合適的內容。所以在今天這個關乎歷史、死難、民族、國家的日子裡,我們想說一些關乎未來、生命、希望、教育的事:我們應該如何告訴孩子,什麼是國家公祭日?
  • 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無辜死難之生命,告慰血與淚浸染之土地。這一天,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矢志復興的堅強意志。
  • 文化路一小組織開展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央廣網鄭州12月15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張亞娟 李惠濤)隨著歷史車輪的遠去,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發生了什麼?要思考什麼?有哪些事情,我們不能忘、不敢忘?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以國之名 追憶逝者 今天,是我國第7個南京大屠殺 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家的名義 祭奠30萬死難同胞
  • 國家公祭日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
    十二月十三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靜默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萬生靈。中國人民堅持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以此警示人民勿忘歷史發奮圖強。這種無視歷史抹殺事實的行為提示我們,世界上法西斯列強的幽靈依然存在,侵略者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侵略擴張的野心,在日本每年都祭奉存放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野獸的貪婪從來都不會因為歲月的改變而消失。
  •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不敢忘,不能忘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個銘刻於國人心底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3年後,人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我們卻不敢忘、不能忘。銘記,不僅牢記和平來之不易,還需汲取落後挨打的教訓;紀念,不為激起仇恨,只為立下誓言:吾輩當自強。
  • 國家公祭日感賦
    不忘倭寇屠城惡,唯願中華誓旅精。哭在今番公祭日,國人嘗膽向徵程。陳宏元依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不忘當年國破聲,今宵才起警鐘鳴。有心將士除倭寇,無力亡魂嘆古城。設定國家公祭日,同胞不忘警鐘鳴。羅豔麗步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半垂赤幟笛長鳴,舊冊銘心祭遠情。
  • 公祭日,我們和國旗有個約定
    交匯點訊 12月13日晨,7時整。伴隨著莊嚴雄壯的進行曲,南京林業大學國旗護衛隊踢著整齊的正步,護送國旗來到了旗杆下。與此同時,在相距一千多公裡外的群山之上,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拖布卡鎮中心學校布卡小學裡,幾名五六年級的小朋友們也筆直地肅立在國旗臺前。「升國旗、唱國歌!」
  • 國行公祭 祀我國殤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30萬死難同胞。老師、家長們,請給孩子講述這段不能忘記的歷史。請告訴孩子們,這些陌生的老人,他們帶著痛失至親的悲傷與絕望,帶著被欺凌、被強暴的屈辱和傷痛,勇敢而堅強地活下來了。
  • 83年前的今天,我們不能忘!
    83年前的今天,我們不能忘!國家公祭日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新天水微視 | 勿忘!不忘!】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國家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2014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了首個公祭日,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 國家公祭日,南林「小老師」和支教地學生同升國旗
    12月13日晨,7時整。伴隨著莊嚴雄壯的進行曲,南京林業大學國旗護衛隊踢著整齊的正步,護送國旗來到了旗杆下。與此同時,在相距1000多公裡外的群山之上,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拖布卡鎮中心學校布卡小學裡,幾名五六年級的小朋友們也筆直地肅立在國旗臺前。「升國旗、唱國歌!」
  • 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做這幾件事
    警世鐘  今天是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悽厲的警報聲將再一次作為整個國家的背景音長鳴於耳畔,在將雪未雪的冬日街頭,佩戴起紫金花的南京人又佇立街頭,回首這座城市78年前最慘烈的歷史。
  • 銘記歷史 致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我們用永遠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使命。讓我們借鑑往事,預測現在,把握未來。圖為紀念館前的雕塑,示為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在仰天悲痛流涕,手裡抱著早已失去氣息的孩子不願鬆手。這就是83年前的那段血淚史。紀念館前這個雕塑是最具有震撼力的,她就是在訴說和告誡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你。讓你回味背井離鄉,家破人亡,歷歷在目。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國行公祭,祀我殤胞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為延續仇恨只為警醒:吾輩自強!這座城,這樣紀念今天,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南京上空。全國多地也將同步舉行悼念活動,緬懷遇難同胞。國家公祭日前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國家公祭牌全部安裝完畢。黑底白字,莊嚴肅穆。
  • 今天,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攝影:白光迪 冷金明)(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 時刻知道丨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紅網時刻記者 廖浩宇 整理報導今天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但你了解國家公祭日的由來和祭奠對象嗎?你知道今年國家公祭日將有哪些活動嗎?一起來看看吧!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 杏花村同題丨12·13 國家公祭日
    今時莫忘仇和恨,願獻全身悍太平。國家公祭日有懷樓後人花前尤幸世安寧,往事傷心含淚聽。烈士奮拳身不恤,大江著血水猶腥。何堪狼子今環伺,自要神州史共銘。四海龍騰寰宇日,三杯濁酒慰亡靈。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有懷一鳴驚人當年日寇踏南京,屠殺空前任肆行。多少亡魂多少恨,萬千離淚萬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