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青春就是性、死亡、舞會和考大學

2020-10-09 旅客

《十三個原因》第四季悄然到來,這部根據同名原著改編討論校園暴力的青少年影視也迎來了最後一季。

四季時間,劇中高中角色經歷了很多成年人也不會經歷的苦難。這些苦難就像從雪山山頂滾落而下的雪球,他們每個人站在滾落的雪球下方試圖阻止雪球繼續前進,但最後只會融入雪球,成為它的一份子。雪球裡摻雜著生者的血肉,死者的骨骼,旁觀者的漠然。

經歷了第一季漢娜事件,第二季法庭辯論,第三季全員改變後,第四季的核心變成了失控。失控的人物,失控的環境。

失控的人物:群魔亂舞

第三季結尾布萊斯之死所造成的影響還在持續,或者說漢娜死亡餘波還在影響著自由高中這群少男少女。

第四季所描寫的人物非常有限,除了克雷、傑西、賈斯汀、艾利克斯外,其餘角色都很邊緣化,泰勒、扎克像是打了一季醬油。以克雷為代表,給我們展現了失控的人物有多麼混亂

一直處於風暴中心的克雷所經受的磨難遠遠大於其他人,超乎同齡人的忍耐力讓我們忘了他才是一名高中生。諸多苦難加身的克雷終於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壓力,導致輕微精神分裂。你什麼時候見過主動打人的克雷嗎?你什麼時候見過引導學生暴動的克雷嗎?

以前那個總是一副撲克臉、面帶倦容的克雷第一次消失不見,變成了一個不再隱忍、主動出擊的暴躁分子。

克雷的失控只是一個縮影。是他周圍同伴的縮影,是自由高中學生的縮影,是美國學生的縮影,是世界上所有人的縮影。克雷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漢娜,比漢娜幸運的是,他被拯救了。

他有跟他共同經歷的夥伴理解他,他有家庭成員關心他,他有真正在乎患者的心理醫生輔導他。他有漢娜所沒有的夥伴、關心,所以他可以被拯救。

這也是《十三個原因》想表達的重心。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苦難,但如果我們都能對別人多一分關懷,那這些苦難都不見得有多苦,我們都可以挺過一場又一場磨難,然後讓自身更強大。

除了克雷等主角,第四季對於同性戀的包容程度超乎我想像,甚至可以說達到了放縱的地步。如果沒看過前三季你甚至會懷疑這是不是一部關於同性戀題材的美劇,感覺誰就算不是同性戀也是雙性戀。

艾利克斯就是其中戲份最重的。從扎克到韋斯頓到查理,足足處了三對CP!艾利克斯的感情線甚至成為了最重要的一條主線。同時也是最讓人感動的一條主線。

劇中對於艾利克斯情感描寫格外細膩,從一開始性取向的懵懂到與查理之戀感動全校成為舞會雙王,無人不為之感動、歡呼。

查理邀請艾利克斯去舞會那一幕幕很容易讓人溼了眼眶,Gay浪漫起來真是沒異性戀什麼事。

我沒有生活在美國,也沒有經歷過任何同性戀鬥爭,所以很難去想像美國同性戀群體究竟經歷過怎樣的鬥爭,過著怎樣的生活。不過看到劇中所有人對於同性戀那種包容、祝福,不經感到欣慰。他們贏了。

失控的環境:人間地獄

在一系列事件後,自由高中決定實行嚴格管理。校園一夜之間猶如監獄,學生與警察相伴,進校需要安檢,隨時強制搜身,四周布滿監控,甚至出現封鎖校園的情況。

自由高中,不再自由。

嚴格的管控不僅沒有起到安全作用,反而激發了學生強烈不滿。於是校園塗鴉,毀壞攝像頭等行為不斷發生。警察對學生的管控明顯過於偏激,甚至出現了種族歧視。對一個種族的過度執法點燃了最後一根引線。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即使9分鐘的壓迫尚會導致全國暴動,何況數個日日夜夜的壓迫。於是,學生罷課,與警察對峙進而引發暴動事件,自由高中瞬間宛若人間地獄。

關於學生暴動的描寫無疑將本劇主旨提升了一個檔次。如果說之前還停留在一群高中生耍著性子小打小鬧,那暴動直接上升到了對國家層面的影射。參考最近美國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暴動事件,讓人唏噓。

除了暴動具有成人向外,泰勒做警察線人深入毒販窩點也讓我為之一振。可以說第四季主題早已從剛開始的校園霸凌問題跳脫出來,把社會更深層次的問題呈現給觀眾,引發更多拷問。這方面是第四季做的比較成功。

《十三個原因》初始願望是引發人們對於校園暴力的關注,它確實做到了這點。但第二季、第三季劇情崩塌反而讓人從校園暴力的重心轉移到了劇集本身質量合不合格。特別是拖沓的第三季讓不少人棄劇。

第四季反其道而行之,不再拘泥於劇情,而是把校園暴力之外更加嚴肅的社會現象摻雜到劇中。它也沒有像之前一樣大多時候處於中立地位,只是讓觀眾自行評斷孰對孰錯。第四季劇組明顯表態校園暴力所帶來的傷害足以致命。告訴被壓迫的人民應該反抗而不是繼續忍受。站在同性戀一方高呼同性戀無罪。

無善始有善終。《十三個原因》最後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大團圓」結局,即使死亡也帶來了更多希望。舞會帶來的感動與結局每個人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讓人淚奔。他們的高中生涯結束了,他們的青春結束了。他們關於強姦、謀殺、毒品、謊言的卑劣青春結束了。他們關於性、愛情、友情、未來的美好青春也結束了。

結束不了的,是13reasonawhy.info網站依然存在。結束不了的,是屏幕前依然冷漠的我們。

相關焦點

  • 《十三個原因》第4季,美國同性戀和種族主義
    《十三個原因》第四季就知道幻象和真實開始打架了。理想和現實越割裂,人在其間就越分裂。用愛朋友、愛家人來構建集體主義,以換取構建社會性的集體主義,凸顯了社會價值觀的割裂和退步。內心樸素的價值取向和社會價值已經出現背離。儘管這一切都可以用科學去涵蓋人頭腦中的一切行為,用心理醫生去治療人的這種幻象和分裂。陰森森的恐懼,全都是克雷自己的獨角戲。這是要證明青春期的掙扎全都是因為自己作嗎?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從豆瓣8.4到7.0,這部熱門青春懸疑劇的口碑為何直線下滑?
    《十三個原因》就是一部建立在「懸念」之上的青春劇集,每一季都圍繞著「死亡」展開,講述自由高中令人痛徹心扉的青春記憶。劇集一再強調「蝴蝶效應」,無論是第一季中的十三個促成漢娜自殺的原因,還是四季以來的布局都拖離不了「蝴蝶效應」,第二季則講述漢娜的死亡遺言對這十三個人的後續影響。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不僅是一部校園劇,也是一部教育劇
    本月初,Netflix出品的《十三個原因》第四季落下帷幕,也意味著這部由小說改編的美劇走向了結束。故事的開頭是自由高中(Liberty High)女生Hannah自殺,留下了十三盤錄音帶,每一盤對應著一個她身邊的人如何推動她走向了自我終結的深淵,最後則是高中生活結束,牽涉其中並活下來的同學們一起埋了錄音帶,心懷各自想法,走向了新的人生階段。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他不該遭受這些
    ------------------------------------我是半個月看完這部劇的,說實話我第三季末就被劇透Justin要去世的,我第四季一直在觀察說實話我最為Justin惋惜,為什麼要寫死Justin,他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真的是改變了很多,而且說實話他最初也沒有多大的傷害Hannah,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而且這幾季中,他失去了Hannah,失去了Jessie,失去了原生家庭,失去了他人的理解與信任,失去了他小學就結識的好友布萊斯,失去了他母親,他失去的夠多了,不應該再失去他自己的生命。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爺青結系列「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
    感謝Selena Gomez帶領團隊監製下以校園青春暴力主題的劇集反應現代社會下年輕人角度省與悟現象根源心理。Hannah自殺,Bruce誤死,Monty冤死,Justin病死(另第一季支線Jeff車禍離世,Clay曾經最好的摯友)。男主Clay目睹太多死亡和生死離別,承受太多壓力逐漸黑化已在第四季中得了抑鬱焦慮症,甚至人格分裂記憶缺失。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第四季如此地讓我失望
    三言兩語最後就是分離障礙,okfine萬事不決精神問題,好的。人物單薄沒深度,之前加入的新角色和第四季加入的新角色也是如此單薄,阿妮直接就邊緣化了,查理只是用來談戀愛的,蒙蒂的妹妹也不知道來幹嘛的,溫斯頓說來復仇的結果全片跟復仇相關的劇情就那麼幾個鏡頭,老是說自己有證據結果就那個磁帶?還有迪亞哥?有他沒他有什麼變化嗎?嚇人嚇了幾集後就完全沒有什麼戲份了(也是慘)。
  • 美國劇:十三個原因第四季
    十三個原因第四季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觀後有感,僅供交流
    追完#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之《Love, Alex》之傲嬌的殺人犯最好命 之Alex和他的三個男人這部劇真的證明了什麼叫做一季比一季爛可以說第一季是佳作,第二三季水平下滑,一眾謾罵,但至少可以看到其中想表現出來的內核,比如完美受害者和施暴者視角。但第四季簡直是災難,前八集故事情節不清不楚,搞成恐怖片的氛圍,全員神志不清,幻視幻聽,甚至白天見鬼。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這次只想好好當個嗑學家
    當中也不乏討論了比較hit的社會校園話題降低期待值來看這部劇果然快樂很多 ⚠️劇透⚠️因為太甜了忍不住開帖來寫寫Alex的男人(們)Alex真的贏很大本季名為「49個原因之10個你變gay的原因」❗️首先是一號好基友Zach❗️
  • 【美劇】【完結】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 13 Reasons Why Season 4 (2020)
    十三個原因錄音帶中有指令,要把錄音帶從一個學生交到另一位手上,以向12位同學,用13個原因解釋他們在她的死亡中,有著甚麼身 份,以及她為什麼要自殺。十三個原因 第二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雖然Hannah Baker的故事已經說完了,但《十三個原因 13 Reasons Why》的故事仍舊在繼續,Netflix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痛苦和愛,它都有
    我是在2017的英語周報上看到了 十三個原因 這部美劇,當天中午就在宿舍偷偷用手機看了第一集。 然後我就看了四年,直到今天。在我看這部劇的過程中,我不覺得我是在看一部劇,而是真實地感受了一種完全不同於我的高中生活的高中生活。這麼說有誇大的嫌疑,但我確實看到了痛苦,看到了傷害,看到了憤怒,看到了心碎。這種感覺太過於複雜以至於難以用短短的篇幅去敘述。被傷害者是脆弱的。
  • 十三個原因 殘酷青春系列劇
    Clay收到了一個鞋盒,裡面裝滿了自殺死亡的Hannah的錄音帶。 「請把錄音帶從一個學生傳到另一位手裡,要滿12個學生,用13個原因解釋他們在我的死亡中,扮演什麼身份,說明我為什麼要自殺。」,Courtney是一個Les,她幫助Hannah抓住跟蹤狂,但是跟蹤狂發了她倆接吻的照片,大家漸漸認出來是她們倆,Courtney害怕被嘲笑,所以污衊這是Hannah和其他女生的接吻照,而Hannah跟她說的原因是因為想找她3p。
  • 美劇《十三個原因》從豆瓣8.4到7.0:劇作風格的轉變導致觀眾流失
    《十三個原因》就是一部建立在「懸念」之上的青春劇集,每一季都圍繞著「死亡」展開,講述自由高中令人痛徹心扉的青春記憶。 劇集一再強調「蝴蝶效應」,無論是第一季中的十三個促成漢娜自殺的原因,還是四季以來的布局都拖離不了「蝴蝶效應」,第二季則講述漢娜的死亡遺言對這十三個人的後續影響。
  • 【美劇】【劇情/青春】十三個原因 第1-2季
    十三個原因 第一季 13 Reasons Why Season 1 (2017)導演: 凱爾·派屈克·奧瓦內茲 / 格雷格·阿拉基 / 卡爾·弗蘭克林 / 湯姆·麥卡錫 / 虞琳敏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7-03-31(美國)季數: 2集數: 13單集片長: 60分鐘又名: 漢娜的遺言(臺) / 十三個理由 / 13個原因IMDb連結: tt1837492  該劇根據2007年獲得紐約時報最佳銷售獎﹑Jay
  • 《十三個原因》最終篇第四季定檔6月5日 一切秘密即將公開!
    圖源:影迷站《十三個原因》改編自美國暢銷同名小說的網飛(Netflix)人氣影集《十三個原因》(13 Reasons Why),2017年首季播出後,深入探討青少年校園議題的劇情內容,立即使影集獲得極高評價。
  • 為什麼《十三個原因》中的雙性戀形象與刻畫如此重要
    在第一季到第三季中已經詳細描繪了Alex與女性之間的浪漫關係與性關係,而第四季則展示了該角色是如何理清自己對男性的感情。通過與一位新同學Winston Williams的短暫卻深刻的接觸後,Alex對自己的性取向有了更多了解。這份了解也隨著劇情的推進而變得越來越深刻。最終,Alex與自由高中橄欖球隊的四分衛Charlie陷入了一段戀情。
  • 《十三個原因》我多希望他只有一季
    今天看到了《十三個原因》第四季的預告,突然感慨時間過得好快。《十三個原因》第一季播出的時間是2017年,當時我一口氣把他追完了,並且一直把他當做是一部神作!個人很喜歡他的拍攝手法和探討的題材。錄音帶中有指令,要把錄音帶從一個學生交到另一位手上,以向12位同學,用13個原因解釋他們在她的死亡中,有著甚麼身 份,以及她為什麼要自殺。
  • 美劇《十三個原因》第三季曝預告/續訂第四季
    Netflix校園霸凌題材熱劇《十三個原因》第3季發布預告,新命案發生,死去的竟是⋯⋯第3季上線時間確定為8月23日。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辣雞編劇
    從第一季的迫不及待下一集,到倍速增加到2.5倍的第四季,越來越不好看,但本著對角色的關心還是勉強看完。首先clay太慘了,尤其第四季,他一沒殺人,二沒協助殺人,甚至嫁禍monty都是ani出的主意,結果第四季clay被逼到發瘋,關鍵是沒有人save他,好不容易救下Justin也要強行BE,我想想問問編劇有心嗎。
  • 《十三個原因 第四季》Surviving High School 高中之痛
    這點主要針對Clay和Ani,所以後兩季最不喜歡的也是這兩個角色。2.接上,Clay第四季各種作,活活詮釋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所以最後他焦慮症也好,幾近精神分裂也好,都算是吃自己的苦果,就像心理醫生說的"You are paying a huge price for things you d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