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棄兵,攻與防,舍與得

2020-11-18 好萊塢追蹤

一百年前,女人以男性為標準,衡量自己是否傳統

一百年後,女人以男性為標準,衡量自己是否獨立

開始,聽說《后翼棄兵》是希斯·萊傑未及完成的遺作,接著,聽說原型是鮑比·費舍爾(Bobby Fischer),但劇中主角是女性,最後看了海報,以為是動畫片,女主長了一張二次元的臉,古靈精怪的。

劇不長,三天看完了,流暢,不知道是基於導演的技術還是自知,像電影,女性電影。女孩看著爽,男孩看見女權主義,倒也統一。不知道原著是不是同樣簡潔。

既然有原型,不了解背景,就只剩下爽了,爽也沒錯,女主窩在沙發裡,看得熱血沸騰,本年度最撩人畫面。

背景設定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越戰,嬉皮士,麥卡錫主義。

劇的起點不是家庭和回憶,但是貝絲的起點是,或者說是她的母親。

個人理解,貝絲的母親是悔恨的,她太「清楚」了,一直在衡量,審視自己,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這個角色在劇中實在太重要了,雖然戲份很少,而她心中的衡量和審視,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和女兒較勁,貝絲也和她較勁,母女二人都被困在彼此的生活裡,不同的是,貝絲還有一個未來,她的母親則沒有了,因此,她是兩個時代夾縫中的人物,她一方面受到了高等教育,甚至高於女兒,另一方面男性主導的社會又對女人有要求,一旦被拋棄,或者她主動出走,就不可能回頭了。她的悔恨還在於,愧對女兒,而且她知道,她對女兒複雜的情感——不像是恨,但愛比恨更複雜——才是導致她「折磨」女兒和自己的原因。

容易被誤解的是女權主義者和嬉皮士,兩者完全是兩條路,女權運動即便在當時也被認為是進步的,嬉皮士則相反,沒人願意自己的孩子受到嬉皮士文化影響。可是貝絲的母親卻是嬉皮士,她給了貝絲一間孤兒院的房間和數學家的頭腦。

這部劇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內在和美國社會形成了和諧,貝絲的痛苦和拯救都來自原生家庭,而外在的,只有自由的美國才允許追求自由的嬉皮士,那麼嬉皮士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原型鮑比·費舍爾和其他象棋大師在回答「為什麼下棋」時,只有他說「為了錢」,其他人都說「精神」。

貝絲不是為了錢(可能為了買衣服……),她在孤兒院和學校都受到排擠(也是因為衣服),只有象棋給了她尊重。之後被收養,養母不過是養了個女兒,她有她的考量,之後貝絲通過比賽贏了錢,才真正受到養母的重視——想到一句話,很少有父母不愛孩子,但也很少有父母重視孩子。

這句話很殘酷,但愛是情感,而且方式不同,養母不愛貝絲嗎,她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她過世時,貝絲也感到悲傷,但重視就是一回事了,它更多依靠的是理性,就像下棋。

貝絲是最愛象棋的。我理解為什麼這部劇成了「爽劇」,劇中似乎沒有反派,所有人都圍著貝絲轉,特別是和她有牽連的男性。

「我留下還是回我自己的房間?」

貝絲管他留下還是回去。要是我,我會留下,看著貝絲研究棋局也挺有趣的,表情嚴肅,投入,恍惚。主演安雅·泰勒-喬伊,生於美國,在阿根廷上幼兒園,母語是西班牙語,在英國讀小學和初中,通過讀《哈利·波特》學會了英文,擁有三國國籍,現在生活在美國。她的人生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圓,貝絲也是。

貝絲被扔到孤兒院,在一間地下室看到了棋盤,之後開始和修理工學下棋……修理工當然不可能是大師,貝絲實際上是野路子出身,而到了劇終,貝絲又回到了街頭,和下棋的民眾待在一起,只是不在地下室了,勉強可以算作貝絲個人的成長——從地下室到街頭, 在敵國……

《后翼棄兵》包裹著大時代和冷戰,本質上還是女性成長,因為沒看過原著,很難做出判斷,原著也是女性成長小說嗎?

「后翼棄兵」是象棋術語,含義如其名,是貝絲學到的第一個戰術,也是她取得最後勝利所用的戰術,同樣因為不會下棋,無從判斷,但可以理解作者和導演的意圖,始和終在棋盤上統一起來了,也是貝絲作為一名女性的成長,她沒有像母親那樣死去,也沒有深陷酒精和毒品,貝絲還是貝絲,她走出了原生家庭和童年的痛苦,過去的她和現在的她統一了。

這樣一部劇吸引女性,理所當然,男性並不覺得滑稽,就很難得了。個人認為和它的「拍攝」有關,拍的好,配樂好,自然就看下去了。

也有笑點——穿著寬鬆睡衣的貝絲拿著巨大的酒瓶喝酒。

酒精和毒品,是60年代的寫照,對於貝絲而言,孤兒院也是一個原因。孤兒院給孩子們服用鎮靜劑,是真實的歷史,劇中被稱作「綠色的維生素」,歷史上應該是叫做「綠色娃娃」,類似的詞兒,和致幻劑成分接近。

貝絲於是看到天花板上漂浮著棋盤。這一刻的她是快樂的。

也有哭點——修理工的葬禮。母親和養母過世,貝絲沒哭,再次回到地下室,她哭了。淚水當然是誰也控制不了的,它不可能在不動情時流下。

看完全劇,其實套路很深,包括配角們毫無道理的「善良」,男性角色即使在床上也沒掌握主導權,貝絲反倒像男性,留宿不留情,睡就睡了,你別想歪。

情感上,貝絲是冷酷的,她的目的太專一,只為了贏棋。但冷酷還有一個名字,叫孤獨。貝絲在劇中完全獨立於其他女性,除了讀法學院的黑人女孩之外,她不被理解,而「黑人」又將視野抬升了一個等級,《后翼棄兵》真的包含太多元素,是女性成長,角色設定有套路,但是是一部好劇。


《后翼棄兵》以60年代為背景,可放在當今中國,劇中女性並不更傳統。劇終,我們可以看見她沒有被時代裹挾,沒有成為時代的符號。

貝絲獨立,根本不屑於和女人玩,女人們在意的事情,貝絲無動於衷,她甚至不理解,她的幻象是高高漂浮的棋盤。國內的偽女權還在算計具體的事兒。貝絲不是女權,甚至不是相反,她是女人,這事從她出生起就定了,改不了。她想知道一個女人能做到什麼程度。

劇的結尾,貝絲也沒有淪為冷戰的工具,她依然保持獨立,她終於又感覺到了最初的喜悅。


《后翼棄兵》的流行,除了迎合大部分女性,符合當下的女權風尚,還要一點——畢竟人人都喜歡天才,因為我們都不是,連才華都說不上,當然流媒體的崛起功不可沒,疫情又給了院線致命一擊,電影導演和演員紛紛轉向電視行業,劇集於是有了電影的質感。

相關焦點

  • 《后翼棄兵》:治癒系高分爽劇「先舍後得」
    Netflix最新熱劇《后翼棄兵》從人物設定到故事情節,都不算新穎:孤兒院女孩哈蒙一路精進勇猛,拼到西洋棋大賽金字塔頂端。正如某些網友評價的「前幾分鐘就猜出了劇情走向」,可以說,這就是一個頗為老套的象棋天才爽劇。
  • 美劇《后翼棄兵》裡的冠軍方法論
    貝絲的兩位手下敗將表示感激——輸得有尊嚴《后翼棄兵》第五集「后翼棄兵」是一種開局方法,意思是開局時將王后旁邊的、象前面的兵讓給對方吃掉,以換取己方王后和象可以迅速走出的優勢。作為開局方法的「后翼棄兵」,本質上就是用丟掉一個小角色來換取開局大優勢的策略。
  • 其實《后翼棄兵》也是一部時裝劇
    網飛年底直接來了兩部大女主的戲,《艾美麗在巴黎》和《后翼棄兵也有人覺得《艾美麗在巴黎》還是俊男美女那一套,《后翼棄兵》風格更加清奇、更加高風亮節。確實,從整體色調的角度,《艾美麗》明快嘹亮,《后翼棄兵》深沉悠遠。從開頭到結尾,《艾美麗》都是一個開心輕鬆的故事,但《后翼棄兵》從開頭就很壓抑,一直到後面才漸漸明朗起來。
  • 《后翼棄兵》為什麼讓人感覺「爽」?
    作者:式微近來,網飛推出一部大女主劇《后翼棄兵》,甫一推出便贏得了極高的口碑。這部只有七集的迷你劇,能在爛番茄贏得雙滿分,在豆瓣獲得9.2的高分,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女性、象棋、天才、偏執,這幾個關鍵詞,或許可以概括這部劇的女主——伊莉莎白·哈蒙。
  • 《后翼棄兵》,一部精緻的爽劇
    《后翼棄兵》的故事邏輯,與這些爽文相差不多,女主角的超級技能就是高智商,升級路徑在西洋棋界,她如何從孤兒院的地下室,成長為打敗世界西洋棋大師博戈夫的新冠軍?光是這一點,這個故事就足夠吸引人。當然,我覺得這裡寫她死去,基本是功能性地,為了給女主角製造一次大型挫折,置其於死地而後生,甚至可能是對標題「后翼棄兵」的一次點題——queen's gambit 是西洋棋裡的一種開局方式,大意是主動犧牲自己一個兵棋子,以獲得某種優勢。《后翼棄兵》剛上線的時候,豆瓣上還叫它《女王的棋局》,後來大家就為它叫哪個名字更合適吵起來了。
  • 做我所愛成為冠軍——《后翼棄兵》
    2020年秋季,Netflix又推出一部爆款原創劇《后翼棄兵》。《后翼棄兵》改編自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國王、王后分屬棋盤兩翼,這左右兩翼也被稱為「王翼」和「後翼」。早年的王后可不像現在的王后,可以無視距離橫衝直撞,當年只能向八個方向走一格。下棋有很多開局方法,Gambit就是「開局棋法」的意思。其中「棄兵開局」就是開局一種。棄兵開局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開局快速棄兵,讓己方兵力可以更快投射戰場。
  • 終於看了《后翼棄兵》
    身體抱恙,周末窩在家裡刷了一部美劇《后翼棄兵》,嗯,我似乎總是與熱點脫節,眾人關注的東西換了一茬又一茬,我遠遠的拾著點尾巴。今年總共看了兩部劇,年頭一部《想見你》,年尾一部《后翼棄兵》。扯遠了,回到《后翼棄兵》,只有7集,單集50分鐘,兩部電影時長,我很喜歡這種節奏。這部劇又翻譯為《女王的棋局》,前者是西洋棋中的一種開局方式,後者則帶點雙關,畢竟是大女主戲。
  • 《后翼棄兵》:享受天才施虐的快感
    《后翼棄兵》中,西洋棋天才貝絲·哈蒙(右)憑藉驚人的天賦和技藝橫掃由男性主導的西洋棋界。(資料圖/圖)2020年10月最火的一部美劇,毫無疑問是Netflix推出的新作《后翼棄兵》。即使你沒看過這部劇,大概也曾在公眾號的封圖看見過這樣一張照片:棕色短捲髮的女主演安雅·泰勒,像一位端坐在棋盤前的年輕女王,用小鹿般的大眼睛專注地凝望著你。片子的口碑不錯,豆瓣評分9.2,總共七集,一集六十多分鐘,劇情極為流暢。
  • 《后翼棄兵》的藝術魅力與思想意義
    作者:葉路加近期熱播的美劇《后翼棄兵》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天才少女在西洋棋界的成長故事,有著電影般的精妙質感。劇作力求將故事性與專業性加以平衡,採取長鏡頭、分屏等不同方式,對原著中大量的專業象棋場面做了巧妙處理。這樣,即使觀眾不了解西洋棋,也能獲得連貫、舒適的觀劇體驗。
  • 美得不真實!《后翼棄兵》女主 安雅泰勒喬伊 美照賞
    最近因為《后翼棄兵(又譯女王的棋局)》而迅速爆紅被人們所熟知的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 Joy)最近在接受外媒外媒採訪時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達到好萊塢的顏值標準,坦言自己「長得太怪異」,「不夠漂亮,不適合拍電影」。但是看過《后翼棄兵》的觀眾們都覺得劇中由她飾演的「貝絲·哈蒙」真的美得不真實。
  • 安雅泰勒喬伊被《后翼棄兵》廣告陣仗給嚇壞
    今年24歲新生代女演員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Joy)於2020年末憑藉著Netflix迷你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在全球掀起西洋棋熱潮,不僅觀看量飆升至Netflix史上第一高收視迷你劇,更在聖誕佳節前夕帶動美國西洋棋市場爆賣1048%,甚至有不少觀眾希望
  • 《后翼棄兵》,一個標準的「大女主」熱血職業好故事
    最近,Netflix 推出的迷你劇集《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在中外都獲得了很好的口碑。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都發文稱讚它為年度最佳。金在推特上寫道:「在這個被詛咒的一年中,我看了許多劇集 ——我知道不是只有我這樣而已 ,而這些佳作之中最棒的就是《后翼棄兵》。我以為沒有作品能打敗《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但這部辦到了。」在豆瓣上,《后翼棄兵》也斬獲了9.2分的高分。
  • 《后翼棄兵》,你的年度大爽劇
    《后翼棄兵》,也叫《女王的棋局》,是2020年Netflix原創的七集美劇(單集50min),講述了天才女童Beth Harmon在西洋棋界一路升級過關
  • 《后翼棄兵》(女王的棋局)是安雅·泰勒-喬伊的紀錄片?
    | Anya Josephine Marie Taylor-Joy 安雅·約瑟芬·瑪麗·泰勒-喬伊生於1996年4月16日 美國佛羅裡達州 邁阿密女演員兼模特近期,一部名為《女王的棋局/后翼棄兵而這部劇的火爆程度是意外的,本以為會在《新變種人》這種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中獲得演繹事業的突破和認可,卻沒想到是因《后翼棄兵》得到了蛻變,從「小公主」到「女王」,安雅也如願擺脫了在《女巫》《分裂》等恐怖片中的標籤。
  • 《后翼棄兵》火了,為什麼我更推薦《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Netflix為《后翼棄兵》發文雖然兩部劇集平臺不同,劇集類型、形式也有所區別,但其背景和探討的主題卻非常相像:在50、60年代的美國,一個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嶄露頭角並出人頭地。《后翼棄兵》講的是一個女孩在孤兒院接觸到西洋棋以後,展現了驚人的天賦,並一步步成長為一個天才棋手的故事。
  • 《后翼棄兵》破網飛觀看記錄 帶動西洋棋熱潮
    《后翼棄兵》劇照1905電影網訊 「我們當時覺得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網飛對於《后翼棄兵》的敘述,據公開數據顯示,該劇上線四周吸引了6200萬用戶觀看,受歡迎程度更是全球性的,擠進92個國家的前十名榜單,其中在63個國家中都是以第一名奪下寶座,成為了網飛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限定劇。該劇由斯科特·弗蘭克執導,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1983年的小說,講述一位年輕的西洋棋奇才貝絲·哈蒙(安雅·泰勒-喬伊飾)從孤兒院逐漸登上國際舞臺的故事。
  • 后翼棄兵:希斯萊傑去世前想執導電影版
    早在1992年,蘇格蘭編劇艾倫·斯科特就想要把《后翼棄兵》的小說改編成長片電影。近日隨著新劇的成功,艾倫·斯科特2008年的一段採訪浮出水面,他當年表示,希斯·萊傑去世前,曾經想要執導這部電影。  「每個人都知道希斯是要使用處方藥的,他年輕的時候也有藥物成癮問題,」艾倫·斯科特2008年的時候在採訪中說,《后翼棄兵》小說女主角Beth Harmon的嗑藥問題這一題材,讓也在與藥物成癮做搏鬥的希斯備受吸引。「電影行業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天才,我覺得他肯定可以成為一位傑出導演的。」
  • 《后翼棄兵》裡想讓人n刷的歷史彩蛋
    《后翼棄兵》之所以受到觀眾歡迎,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恰恰在於它非常精準、細緻地還原了那個年代的歷史樣貌,不論是懷舊的布景、人物的髮型穿著,還是具體到臺詞中的細節,都是這部劇引人入勝的歷史彩蛋。《后翼棄兵》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它一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在還原歷史上,調動觀眾感官;一方面也把更多重心放在了展現人物心理變化及成長等等能夠引起多數觀眾共鳴的部分,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體育運動給人帶來的距離感。
  • 《后翼棄兵》女主Anya Taylor-Joy再也藏不住了
    圖片來自WENN《后翼棄兵》劇照圖片延伸閱讀:劇照新劇剛播到第三集的時候,編編就有被身邊的朋友們強烈安利觀看。劇情梗概關乎成長,看女主如何一步步升級「打怪」《后翼棄兵》 (The Queen's Gambit) 是根據作者Walter Tevis於1983年的一部小說所改編。故事發生在1950-60年代,自幼喪母的古怪女孩Beth Harmon成長於美國肯塔基州的一所孤兒院,並被孤兒院的一名管理員發掘了驚人的西洋棋天賦。
  • 《后翼棄兵》安雅·泰勒-喬伊求學階段慘遭霸凌
    近期因 Netflix 劇集《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口碑延燒,讓女主角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