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2021年馬上到了,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寡婦年的事。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什麼是「寡婦年」呢?那麼,2021年到底是不是「寡婦年」,又有沒有「倒春寒」呢?
何謂「寡婦年」呢?
所謂的「寡婦年」,也就是「啞年」。民間所稱的「寡婦年」,無非就是指一個完整的農曆年中沒有「立春」的年份。一般來說,在農曆年並沒有閏月的情況下,一年的時間也就只有354天,或者是355天。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農曆年份中,在年初是遇不到當年公曆年初的「立春」,而到農曆年尾時也夠不到下一個公曆年的「立春」的。
據了解,2021年2月3日農曆臘月二十二立春!這也意味著立春在過年之前,而2022年立春時間是2022年2月4日正月初四,由此可見,2021年農曆兩頭無春,在民間這也被稱為「啞年」「無春年」亦或者「寡婦年」!
這樣的農曆年份,由於時間和日期相對較短,往往會造成全年的日子都會出於前後出現的兩個「立春」節氣的中間。這樣一年中前前後後都不見「立春」的農曆年,便是民間認定的「寡婦年」。
之所以會出現寡婦年這一情況,和農曆的結合方式有關係。很多人會將農曆叫做陰曆,其實農曆其實是陽曆和陰曆結合後的產物。
想要從根本上說清楚2021年到底是不是「寡婦年」,有沒有「倒春寒」,首先我們需要解釋清楚,「寡婦年」與「倒春寒」到底有何關係?
什麼是「倒春寒」?
在民間,也有「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那麼這句話要怎麼理解呢?既然明年是「寡婦年」,那是否意味著明年有「倒春寒」呢?
「倒春寒」則是指,當春節後的翌年3月份天氣回暖、氣溫升高後,氣溫又反常而偏低於正常年份的特殊天氣現象。如果旬平均氣溫偏低於正常年份2℃以上,便屬於「倒春寒」。
聽老人們講過,說是在寡婦年的時候,因為沒有立春節氣,這樣天氣會非常的寒冷,特別是在春季的時候還會有倒春寒天氣,
這樣給農業生產造成很多的損失,這樣莊稼可能減少或者絕收的可能,這樣家裡的男人就離家謀生活,而只剩下家裡的女人在家,這樣就有「寡婦」的說法了。
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講,「倒春寒」與「寡婦年」並沒有因果關係,「寡婦年」對「倒春寒」也沒有任何高深靈驗的預示作用。具體結果如何,只能到時候才可以真正見分曉。
因此,從俗語來看,2021年雖然是「無春年」或者「寡婦年」,但也不意味著會出現倒春寒!不過,眼下對2021年到底會不會出現「倒春寒」的任何說法也都只能算是預測。各位看官,你說呢?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