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農業農村部17日發布聲明稱,將把1億畝農田升級到「高標準」,這比2020年8000萬畝的目標增加了25%。1億畝大致相當於愛爾蘭共和國領土面積。
報導稱,升級後的農田將進行大規模機械化耕作,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生產力,另外還將對1500萬畝農田進行灌溉條件升級,以節約用水。
農業農村部承認這項任務「十分艱巨」,並表示要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實施,補齊中國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
報導稱,中國今年需要建設約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才能達成10年前設定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
在農業農村部宣布該消息前,中國國務院上月向各級地方政府發文,規定禁止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並要求運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土地種糧情況。
報導稱,為保證穀物自給率在90%以上,水稻、小麥自給率在95%以上,中國正在優化和恢復糧食產區,打造大面積氣候溫和、土壤優質、灌溉高效的永久農田。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糧食安全專家張洪洲(音)說:「中國食品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主食,而在於蛋白質。因為中國較富裕人口消耗的肉類越來越多,而中國進口的大豆和玉米大多用於生產飼料和油。」
他說:「總體而言,我不太擔心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因為全球市場仍是買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