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哎,成天拳打腳踢的,弄得我疲憊不堪

2020-11-04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l

假如功夫巨星李小龍沒有因突發腦水腫離世,那麼在2020年,他已經80歲了。那當下世界影壇、中國武術界,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新近出版的《李小龍信札》收錄了他生前138封信,給家人、朋友、同行,而他們的名字也大名鼎鼎:香港影星曹達華之女曹敏兒、電影演員小麒麟、葉問弟子張卓慶、「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華納兄弟前總裁泰德·阿什利……信中除赤子的拳拳之心,還有「功夫之王」鮮活可愛的另一面,比如對向自己求教武功的女性粉絲說,「如果你想要砸碎什麼東西,用錘子便是」;與妻子琳達發牢騷,「哎,成天拳打腳踢的,弄得我疲憊不堪」……


本文摘選了這樣的幾封信,以饗讀者。


1

致故交、摯友曹敏兒

20世紀50年代間,李小龍還在香港時,曹家和李家就交情甚篤,他一生都與曹氏維持著密友的關係。敏兒的母親曹太太勝似李小龍的乾娘,他經常尋求她的建議。在美國時,李小龍常給曹太太去信,聊聊他在海外的生活。他與曹敏兒(Pearl Tso)也有多書信和明信片的往來,或是寫些簡短的名言警句,或是如這封信一般,飽含真摯而深邃的思考。

1962年

親愛的敏兒:

這封信可能有些晦澀難懂,其中涉及我的理想與思考方式。 總結起來,也可以稱作是我的生活之道。要確切地表達我的所思所感本就很困難,所以這封信讀起來就更是費解了。不過,我仍想寫下來讓你知道。我會盡我所能地寫得清晰易懂,願你也能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沒讀完之前,請別急於下結論。想過上好日子有兩條路:一是靠苦幹,一是憑創意(當然, 這也需要實幹)。勤勞節儉的確能造福生活,但唯有那些敢為天下先的創新之人才能收穫真正的財富。在美國,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都在追求創新。正是這些「想法」成就了今日的美國,一個好點子能助一個人達成畢生所願。功夫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武道深深影響了我性格和思想的形成。我將練功視作一種身體力行的文化、一種思維訓練、一種自衛之術,同時也是一種生活之道。放眼所有武術形式,功夫當屬最上乘。然而,由中國功夫衍生出來的柔道和空手道,雖然僅是功夫的基本形式,如今卻幾乎風靡全美。之所以如此,只不過是因為這裡根本沒人聽說過功夫這種至高藝術,此外,自然也有缺乏有功底的武術教頭的緣故 …… 我自信自己多年的功夫底子,能讓我成為美國首位功夫教練。未來依舊任重道遠,我要進一步磨礪武藝、陶冶性情。綜上,我的目標是在此創立第一所功夫武館,然後逐漸將其推廣至全美(我打算用十到十五年時間實現自己的全部計劃)。我這麼做不單只是為了賺錢,還涉及許多其他因由, 例如:我希望讓全世界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我喜歡教授功夫、幫助他人;我想令家人生活富足;我渴望有所建樹;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功夫就是我的一部分。

李小龍各時期影像記錄

我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因此,也一定能收穫令人滿意的結果。我根本不擔心回報,一心只想全力以赴、實現夢想。我所得到的回報與成功當由日後我做出的貢獻來衡量。電機天才查爾斯·P. 斯坦因梅茨 a 博士在世時,曾有人問他: 「在您看來,未來二十五年內,哪一門學科將會取得最大的進展?」 他默默思考了幾分鐘,而後脫口答道:「精神頓悟。」當一個人真切地意識到自己心中蘊藏的巨大精神力量,並開始把這種力量運用到無論是科學、商業或生活中去,那他的未來都將無可限量。我覺得我心中便蘊藏著這種強大的創造力和精神動力,勝過任何信念、抱負、信心、決心與願景,它是這一切的總和。這種主宰般的力量如今就在我手中,像磁鐵似的深深地吸引著我。你投石入湖,水面就會激起層層漣漪,隨後一圈圈地蕩漾開去,直至溢滿整個湖面。這正是我將我的想法付諸實踐後的情形。現在,我已然能設想出這些想法的前景,預見今後的自己。我有夢想(請記住,腳踏實地的夢想家從不放棄)。眼下我興許一無所有,僅蝸居於一間狹小的地下室內,但夢想一旦揚帆起航,我便能在腦海中看見一幅美麗的圖景:一幢五六層高的功夫武館拔地而起,旗下分館散布全美。我不會輕易氣餒,料想自己定能披荊斬棘、不畏挫折,最終實現「不可能」的目標。不論這是否是上帝的指引,我都能感覺到這股非同尋常的動力、這股潛在的力量、這股澎湃的激情就在我體內。這種感覺無以言表,也沒有任何體會能與之相較。它如同一種交織著信念的強烈感情,但卻遠比單純的信念更加堅不可摧。總而言之,我的計劃和奮鬥的目標是找到生命的真諦——內心的平靜。我知道上述種種並不意味著我一定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但是,倘使我一心追求真正的自我實現,而不是反覆受困於思想鬥爭,就定能得償所願。為了擁有平和的心境,道家與禪宗那些超然於世的教義都值得我鑽研 ……

可能有人會說我求成心切。但我並非如此。你看,我的抱負都源自同一個念頭——我知道我能行。我只是依心而行,絲毫沒有恐懼或懷疑的雜念。


敏兒,成功只屬於那些想要成功之人。如果你根本沒有設下目標,又怎麼可能實現它呢?

謹致問候。


小龍


2


致女友、後來的妻子琳達

琳達·埃莫瑞(Linda Emery),生於1945年,於1964年8月17日嫁與李小龍為妻。據琳達回憶,兩人首次「正式」約會是在1963年10月25日,而以下第一封信就寫於約會的五天前。後來他們結婚、生子,1970年李小龍攜時年五歲的幼子國豪回港探親,期間也給妻子寄了幾封信。1971年,李小龍去往遠東地區,為新電影作準備,當時的他給琳達寫了本段摘選的最後一部分書信。

1963-1971年

[1963年 寄自美國]


獻給最甜美的姑娘,來自一位仰慕她的男士。


琳達:


人生在世,略具薄資則知足知止;慕高雅而遠奢華,慕精純而遠潮流,求傑出而非體面,求富足而非富有;勤學、默思、遜言、端行;悅納萬象,有勇有為,靜候天時,決不冒進。換言之,且任本心天性,於平凡中自在生發。


小龍


[1970年 寄自中國]

琳達:


國豪託我先把他的信轉給你:

「玫瑰是紅的,紫羅蘭是藍的,糖是甜的,你也是甜的。」


我們三分鐘前剛到······我要去用耳機聽卡通廣播了……這下該輪到我了:國豪在這邊適應得不錯,享盡了一切優待。他已經連續四晚沒有尿床了,當然也沒用尿布,不過,不知他能堅持多久······

李小龍與兒子李國豪
……

國豪又給你寫了一首詩:


「萬歲!萬歲!今天五月了!」

我們才從遊樂園回來,李國豪小朋友簡直樂不可支。除了強迫他吃東西外,其餘時間他都玩得很忘我。他現在非常聽話,人見人愛。我每天都花大把時間陪他,而他也依舊「很樂意」跟著我母親出門。

……

我非常期盼能早日歸家,至於國豪,雖是一副樂不思蜀的樣子(忙著玩玩具、觀光等),但我相信他也一定很想你。我們父子兩個相攜相伴過得其樂融融,也盼著你早日加入我們。

珍重,愛你,還有我的小姑娘香凝。


愛你的

小龍


[1971年 寄自泰國]


琳達:


曼谷是個好地方,但巴衝就不盡然了,蚊蟲肆虐、蟑螂遍地。不過,之前一直沒給你寫信,主要是因為沒找到寄信的渠道,除此,還礙於我出了個嚴重的事故——當時我正在清洗一塊超薄的玻璃,結果不慎捏碎了那玩意兒,右手劃了一道極深的口子——這著實是我傷得最嚴重的一次,整整縫了十針才作罷。儘管上星期不論是寫信、洗澡還是幹嘛,都甚為不便,但你也不必太擔心,不出兩三星期我肯定能痊癒。手上有傷,近來寫字一直很費勁——現在好多了——我每天都在服用維生素片,但體重還是降到了128磅(約58公斤)。我已漸漸適應了這裡的環境——蟑螂仍是個老大難的威脅,不過蜥蜴我已見怪不怪。總之,只是想讓你知道,我想念你們、愛你們,盼著你們早日過來。

一家四口合影:李小龍與琳達,和兒子李國豪、女兒李香凝

……

明天要拍大型武打鏡頭,今晚我得早些休息了。哎,成天拳打腳踢的,弄得我疲憊不堪。

愛你,親愛的。

小龍


3

致影迷、粉絲維姬

李小龍主演的電影極受歡迎,維姬(Vicki)便是一位《青蜂俠》影迷。該劇於1966年9月9日首播,1967年7月14日停播,期間維姬曾致信李小龍,詢問加藤在劇中施展的武術是否為空手道,以及請教李小龍如何才能徒手劈磚。

1966年

親愛的維姬:

我在劇中施展的武藝並非空手道,而是空手道的源頭,功夫。這種武術源自中國(空手道亦復如是)。劈板碎磚只不過是些表演特技罷了,不值得刻意練習,更何況是像你這樣的女孩子。練習的目標應以真正的武術技巧為主。如果你想要砸碎什麼東西,用錘子便是。

感謝來信,讀到你的信我很開心。

小龍


4

致武術家、葉問同門張卓慶

張卓慶(William Cheung),生於1940年,師從葉問,他不僅是李小龍的同門,也是他的童年玩伴。

1969年1月4日

卓慶:

轉眼,我來美國已近十載。待到夜深人靜,我有時會坐下來,陷入深深地追憶之中,而你總是我經常想起的故人之一。我由衷地希望你與你的家人如今一切都好。

縱然我現已涉足新的領域(演藝),但回首過去十年,發揚中華武術一直是我奔走的主要重心。而我在武術方面的成就也最令人滿意,三位全美自由式空手道冠軍如今都師從於我,為此,「中國人」這三個大字也在武術界內威名大振。

李小龍與師父葉問

卓慶,儘管我仍堅稱自己的拳法是中華武術,但實際上我已對中華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因為幾乎所有武功路數都無異於紙上談兵,就連詠春也概莫能外。所以,如今我練習的方向更側重於全副武裝地展開有效的街頭格鬥,戴上頭套、手套、護胸、護膝和護腿等。過去五年,為了心中的目標,我始終苦練不輟,不再僅將時間虛耗在那些只講究擊中與否的練習上。我日日堅持跑步,有時甚至會跑上 6 英裡。

我將我的拳法命名為截拳道,我沒有局限於詠春,因為若論實效性,我真心以為詠春還有太多值得改進之處。上述種種確為我人生中的一樁大事,希望能與你分享。


李小龍


5


致武術家、「跆拳道之父」李俊九

李俊九(Jhoon Rhee,1932-2018),被譽為「美國跆拳道」之父,是李小龍的好友。李小龍曾多次前往華盛頓出席李俊九的武術錦標賽,也時常致函李俊九,鼓勵他落實了諸多武術規劃。

1969年3月

俊九:

請允許我稍微提醒你一下,消極的情緒總會在我們無知無覺間暗自滋長。不妨偶爾放空心思、什麼都別想,將那些沒完沒了的擔憂、期待通通拋諸腦後,然後再次輕裝上陣、勇敢向前。

有道是良藥苦口利於病,所以有時為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們也不得不做些不順意的事。朋友,切記,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如何應對。

你潛力無限,我相信你早晚會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因此,去他媽的魚雷,全速前進吧!記住我這個中國佬的話:「時勢算哪根蔥?英雄造時勢!」

……

俊九,試問,你會將自己逐夢路上碰到的障礙變成墊腳石嗎?又或者,你選擇任由那些消極、憂慮和恐懼的情緒悄然佔據你的思緒,從而將障礙變為絆腳石?

相信我,欲做大事、成大業,總難免遇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礙。這些障礙本身無足輕重,唯有你應對障礙的方式最為要緊。 除非你自認失敗,否則根本就不存在失敗一說,但請萬勿坐以待斃到如此地步!

朋友,好好回憶一下過去吧,想想那些愉快、滿意且有收穫的歷程與成就。至於現在?請視之為挑戰與機遇,你完全有能力憑藉自身的才能與幹勁取得相應的回報。而未來,你所有珍貴的志向都將盡在你的掌控之中。

你似是很容易將大把精力虛耗在焦思苦慮和杞人憂天上。記住,朋友,要盡情享受你的計劃和成就。生命短暫,承受不了太多消極的能量。


李小龍


6

致電影童星、武術演員小麒麟

陳元宗(Siu Kee Lun,即小麒麟,1946-1987),朋友們都直呼他「麒麟」。他是李小龍在香港的舊友,兩人交情甚篤。與李小龍的父親一樣,麒麟的父親也是一位粵劇演員。麒麟後來參與了兩部李小龍的電影,分別是《精武門》和《猛龍過江》。

1972年11月

麒麟吾友:


有時,你一個人坐下來靜靜地聽會兒音樂,不知不覺間你的意識便兀自展開了隨想,武術的本源、生命的本源以及功夫片的本源,都漸次在你心中清晰地浮現出來。這三大源頭進而合為一體,相互啟迪,由此,你方能全方位地領悟個中真諦。


當你用一雙慧眼審度自己的人生時,無疑會更加了解自己(即是說,自身精神與肉體的力量全都暴露無遺),了解所有身外之物皆屬虛影、淺薄異常。易言之,自知即自由。

多言一句:內在能量與外在體力能引導你實現畢生所願——將你生而為人的責任落到實處。


7

致華納前總裁泰德·阿什利

泰德·阿什利(Ted Ashley)是當時華納兄弟影業的董事長,偶爾也跟著李小龍學習功夫。李小龍曾就電影拍攝問題給他寫信。上圖為李小龍給泰德的一封信中,附上的手寫繁體字「龍」(箭頭所指)。在注釋(箭頭下方的括號)裡李小龍還寫道:「順便說下,這是漢字『龍』」。

1973年4月22日

泰德:


如今,找我拍片的邀約數不勝數,保管教你又喜又驚。


從追求實在、高效的商業角度來說,這次合作希望你我雙方都能本著公平公正、互信互惠的原則——在香港與某些個人和企業合作拍片時,我曾有過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換言之,我吃過虧,不願重蹈覆轍。

《猛龍過江》劇照

我相信華納即便不和我李小龍合作,也不會存在任何損失,而我這邊其實也同樣如此。因此,站在對等的立場上,不論是出於純粹的商務關係還是別的什麼,我都真心希望能在這次會談中,看到一位真摯且真誠的朋友——泰德·阿什利。

歸根結底,電影講求的不外乎是追求品質、肯下苦功和富有專業精神,作為朋友,相信你一定會贊同我的這個觀點。我在武術和表演兩方面均有長達二十年的經驗,如今已能不著痕跡地運用表演技巧真實、有效、巧妙地表達自我。簡而言之,箇中訣竅沒有人能比我領悟得更透徹。請原諒我的直言不諱,但這確為我的真意!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誠摯希望此番合作你也能拿出誠意來,行事絕不偏頗、公正合理。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我才願意有錢不賺——差不多有近十位製片人急不可耐地想找我商談——專程期待與你的會談。泰德,你也看得出來,我的執念是一定要拍出史上最他媽(請原諒我粗魯的用詞)獨一無二的功夫片。

最後,這次會談我會給你我的真心,請你別只拿理性相對。 作為回報,我,李小龍,將始終深切感激你的極力促成。

李小龍


8

致武術家、弟子木村武之

木村武之(Taky Kimura),生於1924年,即是李小龍最親密的朋友之一,也是他收授的首批弟子中的一員。李小龍非常看好武之的才能和性情,常與其探討武學要義、人生哲思。這封信是李小龍得知武之與妻子離婚的消息後,寫給他的。

1973年5月

武之:

生活總是好壞參半,現在你正該多關注其積極的一面。這的確不易,不過好在我們生而為人,擁有自我意志。如今,是時候動用意志力了。

生命是個流動的過程,途中難免會冒出些令人神傷之事——留下傷痕或許是無可奈何之事,但生命仍在繼續,如滔滔流水,一旦止息,必生陳腐。朋友,請一往無前,因為每一段經歷實則都是一種收穫。另外,如有需要我幫忙之處,請儘管開口。

全力衝刺吧,畢竟鏡海就曾如此活過。生活就是這樣,美好有時,艱難有時。

保重。

小龍

李小龍好萊塢試鏡片段

本文節選自

《李小龍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

作者: 李小龍

譯者:李倩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後浪

相關焦點

  • 李小龍:哎,成天拳打腳踢的,弄得我疲憊不堪
    新近出版的《李小龍信札》收錄了他生前138封信,給家人、朋友、同行,而他們的名字也大名鼎鼎:香港影星曹達華之女曹敏兒、電影演員小麒麟、葉問弟子張卓慶、「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華納兄弟前總裁泰德·阿什利……信中除赤子的拳拳之心,還有「功夫之王」鮮活可愛的另一面,比如對向自己求教武功的女性粉絲說,「如果你想要砸碎什麼東西,用錘子便是」;與妻子琳達發牢騷,「哎,成天拳打腳踢的
  • 讓愛情變得疲憊不堪的三種女人 婚姻生活感悟
    商務合作加V/QQ:55838408  有人說,跟錯的人談戀愛很累,會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  一、疲憊不堪的意思  疲憊:極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出處:劉操南《武松演義》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臥不得;只是局侷促促地擠做一團;弄得疲憊不堪。」
  • 打沙包,李小龍有什麼建議?
    面對沙包嚴陣以對拳打腳踢絕對認真沙包李小龍擁有多種練拳袋(俗稱沙包,其實裝載沙粒太硬,不甚適宜,該以裝載不碎膠珠最為理想 。李小龍說:「吊包對於我練習在適當時間發招的技能,非常有用。它訓練我在適當時刻起腳,並在適當的距離發出我能力所及的威力最大的腳法。」重型吊包也可連續不斷地予以重拳打擊,角度和姿勢不拘 。 這是為了逼使對手失卻平衡,防止他捲土重來。
  • 李小龍——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旁邊母親的表情說明了一切兒時的李小龍一直無法避開打架鬥毆的生活。他曾經回憶道,「在我的身後總是有一群人。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武器是鐵鏈,這能在廁所裡找到。那時候,我們臨時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武器——甚至是帶有刮鬍刀的鞋子。」
  • 莫要讓自己更加疲憊不堪
    你出門去走一圈,看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專心走路的很少,有的人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話或者發信息,有的人恍恍惚惚、心不在焉的,迫不及待要回到網際網路上去聊天、購物、吵架、圍觀。各種各樣的新聞、消息真的就那麼有必要知道嗎?對多數人來說,一遍遍機械地刷新聞不過是一種習慣和癮頭,只是把腦子弄得亂糟糟的,並不能給心腦帶來多少啟迪。你一句、我一句,話是說多了,表達能力卻越來越弱。
  • 昨天你把我弄得手忙腳亂,肖戰
    昨天,我感覺我錯過了全世界!忙碌一天,從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8點半回家,刷網看到網上一片歡騰,關於肖戰的,誰告訴我一下,今天一天下來發生了啥?讀了幾個經常關注的朋友文,才知道,這個「戰戰娃兒」,又偷偷摸摸、悄悄咪咪搞突襲,註冊了「某社交平臺」新帳號,籤名為:有趣的靈魂。
  • NBA巨星批電影《愛樂之城》 他曾拳打腳踢李小龍載入影史
    賈巴爾認識李小龍之前他正在研究日本的合氣道,當時有人推薦他關注李小龍。他看了李小龍主演的《青蜂俠》之後,立刻被李小龍的截拳道武術所迷住了,找到李小龍拜他為師。多年後,賈巴爾提到李小龍對他的啟發很大,「和他一起訓練激發了我想更努力訓練的鬥志,我從他身上學到不管做什麼事,一旦開始就要做到最好。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哲學理念。」
  • 我的弟弟——李小龍
    在香港長大的李小龍,10歲左右就經常在外邊和人打架。而且,開始學習詠春拳,學會之後就不停地練。14歲時,李小龍跟母親說:「我想要一個木頭假人。」這個要求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李小龍拿它用來提高武術水平是一動機,另一動機是用它練好武術,打架方便。父親反對李小龍以打傷對手為目的的練武動機,但被李小龍的練武熱情所徵服,就買了個比一般木頭人都小的木頭假人,送給了他。
  • 《李小龍傳奇》之李小龍死亡之迷
    (李小龍與他的好萊塢巨星弟子)美國前拳王Mike Tyson發文說,李小龍有很棒的關於生命的哲學理念 ,讓我心服口服。李小龍是個厲害的武術家,當他給以你一個你無法承受的大量傷害時,你就被打飛了 當我受到傷害時,這些傷害裡有一些可能是終生的。當我談起李小龍,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哲學理念。可惜其英年早逝,但對無數影迷和武術愛好者來說,李小龍仍舊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傳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李小龍在一夜之間就離開人世,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呢?
  • 央視版李小龍至今是否還有人記得
    李小龍傳奇無疑取得很好的收視率,但這不是編劇與導演的功勞,而是得益人們對李小龍的關注及媒體的宣傳以及最近的功夫熱、中國熱。而就李小龍這個角色本身來講不像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活生生的一個人,更像是一件道具,演得過於外在了,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想當然。我對這個電視劇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偶爾看上兩眼,因為有家裡人在看或是朋友同事在看,為了跟上腳步,免去與人閒聊時突然的冷場,就被動的瞄幾眼。
  • 沛縣李小龍心疼秦嵐:黃曉明和陸川耽誤了你的青春,退出娛樂圈吧
    沛縣李小龍心疼秦嵐:黃曉明和陸川耽誤了你的青春,退出娛樂圈吧。據沛縣李小龍自己介紹,他曾經是一名龍套演員,還擔任過古天樂的武打替身,在電視選秀節目《中國好功夫》中與大哥成龍有過一面之緣,不過飛龍聲稱成龍連續兩次戲耍他,因此現在對成龍也是相當怨恨。
  • 功夫之王李小龍:人生不設限,才足夠精彩
    1950年,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成天找人打架的街頭小混混,從好變壞,從壞變好的孤兒,就是李小龍的原型。14歲,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他刻苦練習,邊走邊學,拳不離手。
  • 知道葉問,知道李小龍,卻不知道梁贊
    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梁贊是何許人也,甚至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去了古勞水鄉,我才知道梁贊是詠春拳的宗師,葉問是他的徒孫,李小龍是他的曾徒孫。主位便是梁贊,李小龍相信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吧練臂力了……哎,別動手,咱們看看就好。
  • 唐山大兄女主角依依眼中的李小龍想不到是這樣的人
    4.如果不是親眼見過李小龍的腳,怎麼也想不到他的腳竟會這麼又白又嫩,就像女人般,非常好看。羅維叔叔在看到他的雙腳時說:"李小龍,你的腳好漂亮。"6.李小龍的褲子,與我的尺碼一樣,這是裁縫告訴我的。以後無論縫製什麼褲子,我們兩個人只要隨便一個人去度身便成了。
  • 抖音我在空蕩蕩的房間裡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是什麼歌曲 歌名完整歌詞
    抖音我在空蕩蕩的房間裡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獨行俠》,由Ykey和Namunong演唱。  抖音我在空蕩蕩的房間裡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是什麼歌?誰唱的?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獨行俠,下面為大家帶來獨行俠歌詞介紹。
  • 這部關於李小龍的電影,真地沒有弄明白什麼才是「李小龍」!
    面對挑釁,用洪金寶的話說,李小龍遵從的原則是:" 敵不動我不動、敵要動我先動 "。這不卑不亢背後,是李小龍做人講究的體現。鼎爺(李家鼎)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兩個例子。在如同流星般的短暫人生中,功夫幾乎成為了李小龍的唯一標籤。但是當仔細的感受他的生命細節時,我們卻能發現在拳打腳踢的表演之下,李小龍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細膩和情懷。
  • 成天一驚一乍,喜歡胡思亂想,再三確認,心裡不踏實的星座
    有的時候搞得自己總是七上八下,一驚一乍,還把身邊的人弄得很緊張。在十二星座中,有三大星座是典型的這樣的例子。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都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雙魚座雙魚座總是愛想像,他們內心的想法很多,成天都在有事沒事的亂想。其實這只是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的內心很忐忑,在跟朋友或者戀人相處的時候,有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壓抑感。
  • 韓國人有多崇拜李小龍,特意拍了部電影致敬,還深含政治隱喻
    李小龍,可以說是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的武打明星,在亞洲,特別是東亞尤甚。韓國就曾經特意拍過一部電影來向李小龍致敬。這部電影名叫做《馬粥街殘酷史》(2004年)。3、關於致敬李小龍:整部電影中的一條暗線是李小龍。無論是鉉洙的父親,還是鉉洙,抑或江慕高中裡的這些少年,他們心中的偶像都是那個時代中國的當紅武打明星——李小龍。影片中的很多情節和畫面、雙截棍的元素,都體現著對於李小龍的致敬,甚至電影開頭的畫面就是李小龍的《精武門》的片段。
  • 李小龍《猛龍過江》,動作片太過癮了
    於是呢,那些小混混就成天過來搞事情,以迫逼女主角將飯館轉讓給他們,所以苗可秀飾演的女主角並沒有淪為釘子戶。那麼我們龍哥飾演的唐龍自然有其用武之地啦,所以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李小龍在用拳頭傳遞著他的功夫哲學,也有了那場他在古羅馬競技場用截拳道對戰美國空手道高手的經典鏡頭,只叫人大呼過癮。
  • 專訪「秦始皇」劉永:我與李小龍
    7,8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很多都會記得那個「大地在我腳下」的秦始皇,在李小龍誕辰70周年之際,有幸能和這位當年的「秦始皇」,李小龍生前的好友劉永對話談論李小龍。劉永,香港嘉禾,邵氏著名演員。  傲上而不欺下的李小龍  ■ 您好永哥,我們都是看李小龍的電影長大的,也可以說是同時看您的電影長大的,今天能夠和李小龍生前的朋友對話,非常榮幸。李小龍迷都記得您在《猛龍過江》裡的臺詞,「我聽詳中國拳軟手軟腳的」,很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