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國晶片產業半壁江山的中芯國際,突然爆發蕭牆之禍,多個消息證實:中芯國際聯合CEO,技術帶頭人梁孟松先生已然提交了請辭書。
網上甚至曬出了《梁孟松向中芯國際董事會請辭信函》的全部內容。
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梁孟松是誰?這裡先科普一下:
梁孟松是全球頂尖的晶片製造工藝大拿,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先就任於赫赫有名的臺積電,成為TOP 3的技術研發核心;後因為臺積電內部權力紛爭,梁孟松沒能當上兩個研發副總的任何一個,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尋找更好的發展平臺,憤然離職;
離開臺積電後的梁孟松曾秘密加入三星,幫助韓國人實現了晶片製程從28nm到14nm的飛躍,一舉擊敗了老東家臺積電最先進的16nm工藝,拿下了高通的巨額訂單,讓臺積電這個晶片製造商波萬驚恐萬分,最終通過「競業限制條款「,狀告梁孟松,逼迫他離開了三星。
離開三星後的梁孟松,又在2017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擔任聯合CEO&執行董事,在他的帶領下,中芯國際短時間內完成了從28nm到7nm,五個晶片先進位程技術的突破;其中,28nm、14nm、12nm、N+1(逼近7nm)已經實現量產,7nm的技術突破也已經完成;甚至連5nm、3nm最為關鍵的8項技術公關工作都已經展開。
可以說,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三年內,就走完了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晶片代工廠10年的積累歷程。
對於中芯國際,梁孟松是功勳卓著,是核心中的核心。
對於被美國卡住高端晶片脖子,想要實現半導體產業崛起的中國來說,梁孟松也是現階段不可或缺的人物。
那麼,為什麼如此重要的梁孟松,突然宣布要辭職呢?
1
其實,關於請辭的原因,梁孟松在向中芯國際董事會請辭的信函中有過明確披露,
梁孟松說:我在12月9日早上,接受(中芯國際)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尚義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毫無所悉。我深深感到已經不被尊重以及不被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我可以暫時的休息片刻。
是呀,作為公司的聯合CEO和執行董事,公司要任命新的副董事長,
事前竟然不與自己事前進行任何溝通,任誰都有被防範,被針對,不被尊重&信任的想法。
更關鍵的是:在新的副董事長任命後,梁孟松還要向其匯報工作,也就是說,新的副董事長是梁孟松的直接上級,
而這個新的直接上級蔣尚義,又和梁孟松存在著扯不清的個人恩怨:
首先,蔣尚義是梁孟松在臺積電工作時的老上級或者說老師傅(蔣尚義帶領梁孟松進入了晶片製造的大門);
其次,梁孟松秘密為三星工作期間,正是由於其老上級、老師傅蔣尚義的舉報,導致梁孟松被告違反「競業限制」,狼狽的離開三星,並在中國臺灣省內身敗名裂。
面對又是恩師,又是仇人的到來,恐怕沒有這個更尷尬的局面了;更可況梁孟松一生憤走臺積電,秘密入三星,又慨然為中芯國際工作,都是為了尋找一個卓越的發揮舞臺,獨立自主的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在晶片製程工藝的頂尖能力,證明當初臺積電不選擇他當研發副總,是錯誤的。
現在你把人家臺積電的老上級,老仇人請來,還當上級;事前又不充分溝通,這不是往人家傷口上撒鹽嗎?
當然了,蔣尚義和梁孟松的個人恩怨被輿論炒的天下皆知;作為行內人,中芯國際的董事長和股東們不可能不知道。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們大概率知道這些恩怨,又為何非要做出這樣不近人情的事情來呢?
2
關於中芯國際董事會為何背著梁孟松,請來其老仇人蔣尚義加盟,比較靠譜的邏輯分析應該有兩點:
第一,路線之爭或者說主義之爭。
目前,中芯國際的7nm製程工藝,已經達到了DUV光刻設備(中芯國際目前擁有的設備)的極限;而想要實現5nm、3nm製程,必須更換成更先進的EUV光刻設備,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EUV光刻設備被禁止向中國出口,這導致中芯國際下一步的技術&業務發展戰略戛然而止,沒了前進的方向。
身具技術思維的梁孟松,當然是堅持在製程工藝上持續研發和投入,在沒有EUV光刻設備狀況下,先把5nm、3nm製程工藝能做的關鍵技術和前期工作做紮實,未雨綢繆;一旦EUV光刻設備到位,就可以立即無縫銜接,避免因為關於5nm、3nm製程工藝的技術探索停滯和人才大量流失,即使有了EUV光刻設備,也會出現適應期過長以及和臺積電等領先企業,差距進一步拉大的問題。
同時,梁孟松還想探索在沒有EUV光刻設備的情況下,實現5nm,3nm製程的其他技術可能性。
總之一句話,梁孟松比較傾向於押注先進位程工藝,走自主技術創新道路。
但中芯國際董事和股東們是利潤思維,他們覺得既然在沒有EUV光刻設備的狀況下,實現5nm梁孟松3nm製程的可能性比較小,那就不要繼續再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去燒錢;更何況中芯國際已經在研發上投入了數百億,而盈利聊聊,他們想要多恰點飯。
所以,中芯國際董事和股東們想要一方面在能夠在能夠量產的14nm、12nm,N+1(逼近7nm)的成熟業務上多多接受訂單,增加利潤;另一方面,中芯國際董事和股東們想要進軍先進封裝和小晶片領域,畢竟先進封裝和小晶片,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做過了,前人開路,中芯國際跟著走就行了,可以減少巨額大的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
耐人尋味的是:蔣尚義正是臺積電當初進軍先進封裝和小晶片的主導者。
PS:先進封裝和小晶片,展開講比較複雜,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在晶片製程工藝精度突破難度增加的情況下,靠著增加立體空間密度(小晶片集裝在一起)來達到同樣的性能效果,質量不夠,數量來湊合。
而無論是增加14nm、12nm,N+1(逼近7nm)成熟量產業務,還是進軍先進封裝和小晶片領域,都意味著要消減在「5nm、3nm製程」上投入和重視度,並把大量技術人員轉向其他崗位上去。
這就與梁孟松持續投入「5nm、3nm製程」的思路,產生了明顯的分歧。
一個是技術至上,獨立創新的思路;一個是利潤至上,模仿跟隨的思路。
美國技術禁運帶來的新變局下,相信梁孟松與中芯國際董事、股東們之間,關於中芯國際未來戰略和路線的爭論必然不少。
但是,由於中芯國際近些年的業務管理和技術突破,幾乎都是梁孟松帶著1000多個工程師實現的,梁孟松在中芯國際團隊中的話語權和力量較強,因此中芯國際董事、股東們想要引入蔣尚義進行制衡,消減梁孟松的話語權,這是我想說的第二點。
第二,權力制衡
人事即政治,政治是路線主義的集合體;中芯國際董事、股東們一方面引入蔣尚義,欲實現提升利潤,進軍先進封裝和小晶片領域的路線戰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權力制衡,避免梁孟松一家獨大,功高震主;梁孟兩虎相爭,股東們才能更好的仲裁和控制公司。
沒想到,制衡策略玩翻車了!
也有人猜測:中芯國際引入蔣尚義,本就是讓梁孟松請辭的一個推動策略。這一點在網上曝出梁孟松的辭職信息後,中芯國際給出的回應可以微妙的感覺到,中芯公司在回應中說: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有條件辭任的意願,並正積極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在中芯國際股票因為梁孟松辭職而跌停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對外回應,並沒有盡力挽留梁孟松的表達。
如果中芯國際真的有意讓梁孟松出走,那麼最有可能的解釋是:美國對中芯國際的技術禁運(EUV以及其他晶片製造設備)以及喪失華為大客戶,對其財務影響非常之大,讓梁孟松All-in先進位程的自主創新路線和中芯國際股東們依靠成熟業務掙點快錢的模仿跟隨路線之爭,到了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步。
畢竟,中芯國際作為一個公司,最大的使命是賺錢,背後的股東和上市的股民可不是來做慈善的。
在美國EUV光刻機禁運的大背景下,股東可能對中芯國際押注先進位程工藝,信心不大了;他們開始期盼中芯國際在成熟量產業務上儘快擴大規模,獲得盈利;進入技術含量相對不高的小晶片領域,又有了新的業務增長故事可講,可謂一舉兩得。
資本賺取利潤,股東需要賺錢的本能驅使之下,如果梁孟松不換思想,那就換人!
3
當然了,到底是梁孟松的押注先進位程的自主創新好,還是中芯國際股東們依靠成熟業務掙點快錢的模仿路線好,我們這裡不去爭論,畢竟理想要兼顧現實,現實也要胸懷理想,要辯證的看這個問題。
我最怕的情況是,中芯國際的路線之爭,最後演變為當年聯想倪柳之爭的翻版。
眾所周知,當年倪光南和柳傳志就聯想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的未來發展戰略,進行了劇烈的權力博弈。最後柳傳志勝出,聯想也就沿著貿工技-掙快錢的路上一路狂奔,不回頭了。
貿工技,雖然是貿為先,可沒有說不要技術,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聯想是銷售型人才佔據了幾乎所有高層,又沒有核心技術帶頭人;聯想幾乎放棄了在自主技術上的追求,躺在低端掙快錢的蜜罐裡,甜蜜的墮落到今天,終成為了一家組裝科技公司。
中芯國際會不會重蹈覆轍,也有很大機率:如果梁孟松離去,又沒有新的技術帶頭人加入,中芯國際躺在成熟量產技術上恰快錢,很快他們與臺積電、三星縮小的差距,將被重新拉開。
而蔣尚義能夠成為中芯國際新的技術帶頭人嗎?個人意見:很難!
首先,蔣尚義已經幾十年沒有在技術一線工作過了,這和梁孟松這樣的、天天撲在技術最前沿的實踐者,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蔣尚義在臺積電工作的時候,很長時間是做運營工作,長於戰略,短於技術,可目前中國最缺的是晶片技術突破。
第三:蔣尚義已經73歲了,他縱然有心,也沒有精力聚焦到技術創新上。
4
嘮嘮叨叨這麼多,最後做個總結吧。
在中國聚焦突破高端晶片瓶頸的艱辛時刻,中芯國際出現禍起蕭牆的事件,實在令人遺憾,也可能會讓中國高端晶片之路又變得曲折一些,但不會阻止我們前進,中國進取高端晶片之路,不會因為中芯國際的停滯而停止。
但中芯國際之所以出現禍起蕭牆,自主技術創新和成熟技術掙快錢的路線爭鬥,除了美國禁運的外在壓力外,更多的是資本逐利的壓力,上市公司需要漂亮的財務報告,以及中芯國際一些人犯了和當初聯想高層一樣的短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