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奧特曼:特攝片,濃縮了一部跌宕的日本近代史-虎嗅網

2020-11-19 虎嗅APP


說起特攝,大家腦子裡馬上會跳出奧特曼的偉岸形象、鬼畜視頻、老梗新梗,和表情包。去年的「口紅色號梗」和今年的「艾斯吧事件」還讓奧特曼一度榮登熱搜。感謝網際網路,這個從1993年開始就被陸續引入的超英IP才得以在這片健忘的土地上保持熱度。

 


在中國民間,奧特曼就是特攝的代名詞。但奧特曼雖然是特攝,特攝卻遠不止奧特曼。

 

特攝這個詞,其實翻譯自日語「特撮」,即「特殊攝影」的簡稱。一般來說,凡是大量使用特殊美術,頻繁運用特殊攝影,並輔以銀幕合成的影視作品都可以算作廣義上的特攝片。而狹義上的特攝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日式特攝片則專指那些使用傳統特殊道具如皮套和等比例模型,並通過傳統特殊美術去模擬爆破、災害等特殊景象的影視作品。

 

除了在中國人盡皆知的奧特曼家族,當代日式特攝片的主流還包括以哥斯拉為首的怪獸軍團,以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為代表的鎧甲系列。

 


但恐怕沒有人會想到,現在這個傳遞愛與正義的流行文化,也曾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黑歷史。其前身曾是個帶著濃鬱政治色彩的軍宣工具,在替舊日本軍國主義搖旗吶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戰爭


把時間拉回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在這期間的一系列操作把自己徹底搞成了「孤家寡人」。為了改善外部形象鼓舞內部士氣,日本政府想破了頭但收效甚微。在看到《意志的勝利》和《奧林匹亞》大獲成功後,日本政府決定效仿納粹德國,於1339年出臺了電影法,憋著一股勁想要搞個大新聞。

 

當時日本共有6大電影公司,本土電影市場一片紅火。但日本政府嫌他們覺悟太低,只會翻來覆去拍些風花雪月的商業垃圾,於是大手一揮,借電影法的實施大力整頓電影行業,誓要將電影力量納為國用,拍出自己的「國策電影」。

 

於是,6大影業被合併成了3家。合併後,每家公司每月最多只能拍攝兩部電影,開拍前還必須將劇本送至內務省或陸軍報導部進行審查。為了完成政治任務,內務省或陸軍報導部甚至可以隨意徵收其中任意一家影視公司,在對演職人員的使用上也有絕對的話語權。

 

電影法實施沒多久,日本電影市場便遭遇了史詩級熔斷。題材單一的政宣電影逼得老百姓用腳投票遠離影院,內務部和陸軍報導部除了跳腳罵娘,一點辦法沒有。

 

最後居然還是海軍馬鹿拉了他們一把。

 

1941年底,珍珠港被炸。這麼好的題材當然不能錯過。軍部當機立斷,決定拍成電影和動畫,作為歌頌「大日本帝國」的政治獻禮。

 

於是,計劃中的政宣大片《夏威夷·馬來海海戰》於1942年底上映。這部影片的前108分鐘無聊透頂,但最後8分鐘的戰爭場面卻無比驚豔。



而這8分鐘的戰爭場面正是通過特攝技術實現的。實現它的人,就是日後被稱為「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為了完成這段8分鐘的史詩,圓谷英二和同事們前前後後做了幾百個不同比例的模型。其中最大的一個場景,裡面所有模型鋪開足足6000平方米,大小相當於14個標準籃球場。

 

如此瘋魔的付出,讓圓谷英二積累了大量的特攝經驗。而那段8分鐘的特攝片段也讓《夏威夷·馬來海海戰》成了二戰期間日本最出名的「國策電影」。連見多識廣的美軍都認定該片使用了真實素材,登陸後逼著日方交出所謂的「紀錄片膠捲」。

 

特攝火了,圓谷紅了。但他們不得不接受日本戰敗的現實。

 

核爆


戰後,為了防止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日本憲法第9條明確禁止本土電影公司製作表現激烈戰爭場面的娛樂影視作品。這一紙禁令,將剛冒頭的特攝技術一下打入了冷宮。圓谷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他因為在戰時參與製作「國策電影」於1948年被東寶株式會社解職。

 

心懷特攝夢的圓谷於同年成立了「圓谷特殊技術研究所」。他在等一個機會,一個讓特攝翻身的機會。

 

1954年3月1日凌晨,美軍在比基尼環礁秘密進行了一次氫彈實驗。實驗產生的放射性降塵飄落到了160公裡之外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號上。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船上23人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輻射,其中一人在半年後死於急性放射病。

 


由於日本正處於被美國全面託管的歷史時期,雙方立場一致決定冷處理此事。抗議聲沒有在廟堂裡想起,卻在民間激起了千層浪。各地本就風起雲湧的反美思潮,在「第五福龍丸事件」的催化下,連帶著兩次核爆帶來的痛苦,以及戰敗的屈辱,被山呼海嘯般釋放了出來。

 

越是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下,人民群眾越是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

 

這時已被東寶返聘的圓谷站了出來,這個機會他已經等了太久。

 

和他一起站出來的還有導演本多豬四郎、製片田中有幸。為了應對嚴苛的審查制度,田中決定在故事框架上借鑑美國科幻片《原子怪獸》,將「第五福龍丸事件」改編成一個「遠古巨獸被氫彈實驗喚醒後登陸東京並大肆破壞」的科幻片。

 

而圓谷團隊則在此基礎之上,將巨獸設定成了一隻混合了霸王龍、禽龍和劍龍特徵的遠古海陸兩棲怪獸。在設計怪獸的頭部和皮膚紋理時,圓谷又分別參考了核爆後的蘑菇雲形狀及核爆倖存者的斑駁皮膚。

 

為了縮短拍攝周期減少製作成本,圓谷決定放棄使用歐美慣用的「靜態模型逐幀拍攝」手法,轉而讓演員穿上怪獸皮套。劇組起初還替圓谷捏了把汗,但很快就給他跪下了。特攝團隊製作的皮套足足200多斤,看上去厚重感十足。皮套粗糙堅硬的表面也很有質感,扭曲的紋理看著就讓人頭皮發麻。

 

為了讓怪獸在鏡頭前更有真實感和壓迫感,圓谷還大膽運用了在當時並不常見的拍攝手法,如延時攝影、高速攝影、搖拍攝影。

 

1954年11月3日,這部以「反戰與核恐懼」為主題,集合了三人創意和心血的怪獸大電影在日本上映。這部現象級電影吸引了近961萬人走進電影院,整個列島為之一震。電影中那隻毀天滅地的怪獸成了整個日本社會的洩壓閥,一舉釋放了民眾心中積蓄已久的不安和憤怒,也重新喚起了他們自二戰後便被閹割的雄性精神。

 


這部電影就是日式特攝片的開山鼻祖—《哥斯拉》。它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股怪獸熱潮,日式特攝片的黃金時代自此開啟。

 

和平


以東寶為首的電影公司在這期間推出了大量怪獸電影,人氣怪獸如拉頓、魔斯拉、基多拉就是在那幾年誕生的。而這些作品傳遞出的主旨也不再局限於反核,更多的是對時局的影射和反思。

 

1957年上映的《地球防衛軍》就展現了美蘇軍備競賽下緊張的冷戰局勢。從這部作品開始,東寶的特攝電影裡就不斷出現美蘇兩大陣營共同抵禦危機的橋段,這表達了日本電影人在冷戰陰影下對世界和平人類大同的美好幻想。在於1961年上映的《魔斯拉》裡,電影又影射了當時《日美安保條約》下日本民眾和駐日美軍的微妙關係。

 


1963年,嫌東寶摳摳搜搜的圓谷打了辭職報告,攜圓家班創立了自己的特攝製作公司—「圓谷製作株式會社」。他當時絕對想不到,他一個創業公司老闆,怎麼就改變了日本特攝的歷史進程?!

 

到1966年,見證歷史的時刻到了。圓谷製作的《奧特Q》在TBS電視臺開播。此時正值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日本民眾希望在熒幕上看到人類強大自信的一面。切中民眾心理的《奧特Q》正是這樣一部展現人類積極樂觀心態,頑強對抗怪獸的作品。此劇一經播出,就獲得了爆炸性成功,在當年取得了32.4%的平均收視率。

 


《奧特Q》的巨大成功也讓同行們看到了電視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調轉槍頭製作起特攝劇。至此,怪獸熱在日本達到了頂峰。 

 

為了乘勝追擊,圓谷和TBS電視臺決定在《奧特Q》的基礎上加入一個超英。於是日本特攝史上的另一個超級IP奧特曼就這麼誕生了。 

 

1966年夏天,初代《奧特曼》登陸TBS電視臺。該作播出後再度引發轟動,其單集收視率甚至達到了恐怖的42%。



奧特曼的大熱,不只是成功模式的簡單複製。光是在外形設計上,圓家班就耗費了大量精力。為了讓奧特曼更符合當時的社會審美,設計師成田亨做了很多對比,最終決定將象徵科學進步的火箭銀作為奧特曼的主色調,把象徵活力的紅色作為花紋的配色。

 

在奧特曼的面部設計上,成田亨借鑑了古希臘雕塑,最終確定了鹹蛋眼和橄欖臉的造型。至於嘴部固定的微笑設計,則是因為成田亨覺得真正的強者在面對挑戰時都是帶著一絲微笑的。 

 

在劇情框架上,《奧特曼》沿用了《奧特Q》單元劇的模式,並明確了一集一個新怪獸的基本模式。而彩色計時燈的設定雖說是出於省錢,但三分鐘的變身時間反而讓戰鬥戲變得更緊張更具壓迫感。

 

當然,圓谷在《奧特曼》的主題上,依然賦予了它愛與和平、正直與勇氣的內核。

 

這些設定,成就了《奧特曼》的偉大成功,也成為了日後奧特曼系列在製作時的經典模板。

 

在《奧特曼》完結後,新作《賽文奧特曼》於次年開播。這是圓谷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凝結了他的心血。但由於劇情過於晦澀,過多的探討了人性、冷戰、環保,甚至是原住民等尖銳議題,與日本社會當時樂觀向上的風氣格格不入,最終收視率大跌,遠遠不如《奧特Q》和《奧特曼》。本劇完結後,圓谷暫停了奧特曼系列的製作。三年後的1970年,圓谷因病去世。


▲圓谷英二(1901.07.07-1970.01.25)

 

為了紀念他,圓谷製作株式會社帶著《歸來的奧特曼》於1971年回歸電視熒幕。該劇播出後反響熱烈,平均收視率逼近30%,奧特曼系列因此也得以重啟。

 

革新


同年,日本特攝界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由東映製作的初代《假面騎士》問世。本劇講述了一個被改造過身體的大學生奮起反抗邪惡組織的英雄故事。

 


假面騎士能夠成功的原因首先要得益於其更前衛更時尚的人物造型及道具設定。可怕又帥氣的昆蟲造型配上炫酷的摩託和腰帶把當時日本的青少年吃的死死的。其次,《假面騎士》沒有丟掉日式特攝的精髓,那就是作品背後濃厚的時代印記。

 

當時,松下、日立、索尼等跨國財團紛紛興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反商」和「反壟斷」情緒難免在日本民眾心中滋生。無力改變現狀的他們只能寄希望於出現一位能夠對抗「邪惡財團」的英雄,即便是在電視機前。《假面騎士》的故事設定完美切中了日本民眾的這一心理,於是它成功了,成為了繼哥斯拉、奧特曼後的又一個特攝大IP,並一直延續至今。 

 

假面騎士的走紅,還間接促成了另一個特攝大IP的誕生。這部特攝劇在借鑑了假面騎士的諸多設定後,把主角人數從1人增加到5人,打破了日本特攝圈「英雄只能獨自作戰」的定式思維。這部於1975年開播的特攝劇叫做《秘密戰隊五連者》,它還有另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超級戰隊。

 


自此,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四大特攝IP終於全部登場。這時,距哥斯拉那驚天一吼,才剛過去21年。

 

此後,日本又颳起過一股持續數年的恐龍熱,《恐龍特急克塞號》便是圓谷會社在這股熱潮下製作的特攝作品。但它在中國的人氣遠超日本,成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代表。而除了圓谷,日本其他製作公司似乎對這股恐龍熱不太感冒,沒有創造出有影響力的IP。



倒是於1982年開播,連製片方東映都沒打算IP化的特攝劇《宇宙刑事迦班》,一年一部連播17年,愣是一度與三大IP齊名,形成了「金屬英雄」系列。在國內極具人氣的《鐵甲小寶》便是本系列的第16部作品。但諷刺的是,這部低齡化作品正是導致金屬英雄系列沒落的「罪魁禍首」。

 


情結


今天,日本特攝市場依然延續著自1975年以來的1超3強格局。但這些年裡,哥斯拉歷經沉浮,做過反派也幹過好事,在《最終決戰》後塵封15年才得以回歸。奧特曼則經歷了大暴死、破產、被收購。假面騎士甚至把當年的設定全吃了,除了名字。只有超級戰隊還算穩健,悶聲發著大財。

 

即便如此,日本國民依然深沉的愛著這些老傢伙們。收視、票房、周邊是最好的證明。難道這世上真有無緣無故的愛? 

 

是。

 

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日本被海嘯、地震、颱風包圍,也使得日本國民需要頻繁的面對突發災難和生離死別。一代又一代日本國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貧瘠的物質條件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讓他們最終滋生出了對悲劇和末日的病態熱愛。而銀幕上那些規模宏大的毀滅性畫面,正是這種具體思想的具象產物。毀滅的越徹底,日本國民就越喜歡,只有這樣,他們心中潛藏的自毀欲和破壞欲才能得以釋放。


所以,獨特的民族性決定了日本國民對特攝的天然熱愛。

 

也不是。

 

二戰的失敗讓日本從主權國家淪為非正常國家,這讓整個日本社會非常沮喪。而駐日美軍的存在對敏感的日本社會而言更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接管日本後,為了徹底扼殺軍國主義思想,美國政府開始在諸多層面對日本社會進行改造,甚至是閹割。這對有著強烈民族意識的日本人而言簡直是不可承受之重。這個時候,特攝片成了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

 

日本社會太需要這樣一個發洩的通道了。於是,他們搭建了宏偉的城市模型,製作出栩栩如生的怪獸皮套,然後瘋狂的破壞踐踏毀滅。因為只有這樣,自1945年以來的戰敗屈辱、核爆陰影、駐軍噩夢才能被一點點釋放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虛構的角色身上,找回些許自尊,些許血性。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戴著枷鎖繼續前進。 

 

從60年代開始,日本社會逐漸從戰爭失敗的陰霾中走出,經濟飛速提升,東京舉辦了奧運,大阪也成功拿下世博承辦權,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樂觀向上的氛圍中。這時候,特攝片除了反戰與反核兩大主題,又積極探討和傳遞人性、環保、和平、大愛等普世價值觀。可以說,特攝片總能摸到時代的脈搏,也總能恰到好處的向世人傳遞時代的主題。這樣的特攝,怎能讓人不愛?

 

今天,日式特攝片的影響力遍及東亞和北美,是日本文化輸出的重要象徵之一。許多好萊塢大作都學習和致敬了日本特攝。《異形》和《鐵血戰士》製作了逼真的皮套;《星球大戰》《魔戒》《銀翼殺手2049》製作了微縮模型;《環太平洋》更是導演德爾·託羅寫給日本特攝的一封情書。

 


遙想當年,珍珠港上空響起悽厲的防空警報,特攝片由此埋下了種子。13年後,比基尼島上空升起巨大的蘑菇雲,特攝片就此一發沖天。

 

戰爭、核爆、特攝、和平、大愛,這幾個根本毫不相干的詞,就這麼被命運安排到了一起

相關焦點

  • 不止奧特曼:特攝片,濃縮了一部跌宕的日本近代史
    在中國民間,奧特曼就是特攝的代名詞。但奧特曼雖然是特攝,特攝卻遠不止奧特曼。 除了在中國人盡皆知的奧特曼家族,當代日式特攝片的主流還包括以哥斯拉為首的怪獸軍團,以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為代表的鎧甲系列。他當時絕對想不到,他一個創業公司老闆,怎麼就改變了日本特攝的歷史進程?! 到1966年,見證歷史的時刻到了。圓谷製作的《奧特Q》在TBS電視臺開播。此時正值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日本民眾希望在熒幕上看到人類強大自信的一面。切中民眾心理的《奧特Q》正是這樣一部展現人類積極樂觀心態,頑強對抗怪獸的作品。
  • 濃縮在特攝片裡的日本近代史
    在中國民間,奧特曼就是特攝的代名詞。但奧特曼雖然是特攝,特攝卻遠不止奧特曼。 除了在中國人盡皆知的奧特曼家族,當代日式特攝片的主流還包括以哥斯拉為首的怪獸軍團,以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為代表的鎧甲系列。
  • 濃縮在「特攝片」裡的日本近代史
    但奧特曼雖然是特攝,特攝卻遠不止奧特曼。特攝這個詞,其實翻譯自日語「特撮」,即「特殊攝影」的簡稱。一般來說,凡是大量使用特殊美術,頻繁運用特殊攝影,並輔以銀幕合成的影視作品都可以算作廣義上的特攝片。而狹義上的特攝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日式特攝片則專指那些使用傳統特殊道具如皮套和等比例模型,並通過傳統特殊美術去模擬爆破、災害等特殊景象的影視作品。
  • 淺談日本三大特攝片
    今年除了《澤塔奧特曼》上映之外,同屬於「日本三大特攝片」之一的超級戰隊也於今年三月份上映了「令和第一作」《魔進戰隊煌輝者》。未來的九月份,與超級戰隊同屬於東映株式會社的假面騎士,也要上映其「令和假面騎士」系列的第二作《假面騎士聖刃》。即「日本三大特攝片」在今年都如期而至!
  • 日本一年有上百部動畫卻只有幾部特攝片,是否因為沒有了市場
    日本的ACG除了動漫遊戲就不得不提特攝片,其實特攝片的受歡迎程度其實一點都不比動畫和漫畫要差,但為何平時我們所看到一年中動畫無數而特攝片基本也就是那麼的四五部,是不是因為特攝片真的越來越被邊緣化?顯然特攝片並沒有被拋棄,只是因為製作難度大而並不動畫那樣可以隨便的鋪開大張旗鼓的。
  • 童年的特攝片讓我們無比快樂,哪一部才是你最喜歡的呢?
    特攝片是指用了特殊技術而拍成的影片,使用特殊效果、銀幕合成等特殊技術來製作出現實中本不存在的或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比如奧特曼,假面騎士,哥斯拉,霸王龍等。在我們童年中,有許多的特攝片陪伴我們成長,讓我快樂,讓我們開心,當我們長大後,應該感謝這些陪伴著我們「特攝片」,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這些陪伴我們童年的特攝。
  • 買特攝片?假面騎士基本不可能,奧特曼不是最好選擇!
    最近b站要買特攝片的風聲四處亂轉,許多b站阿婆主都給b站列出了一長串清單,其中《假面騎士》系列因為被企鵝買斷了,所以b站基本不可能買入。既然《假面騎士》不行,最適合b站的特攝片,按理說就是國內人氣正盛的《奧特曼》系列了。
  • 奧特曼,一點也不幼稚.
    這裡我想說的是,由此我想到的,大多數人對於奧特曼的,或多或少的誤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奧特曼的碟片開始大量湧入內地市場,那個時候我看著這麼好的畫質,還以為就是和我們同時代的作品,殊不知在我出生的那年,迪迦已經上映了,而初代奧特曼在日本上映的時候,1966年,我的父母還沒出生。不得不說圓谷英二作為和黑澤明一個時代的日本影視標誌人物,對特攝片注入的心血不可謂不巨大。
  • 三大特攝外,依舊精彩的特攝片
    對特攝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隨著特攝片不斷地發展,日本特攝片開啟了《奧特曼》,《假面騎士》,《超級戰隊》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部系列劇並稱「日本三大特攝」。 但如果再把時間回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那個時候不能說是特攝劇的巔峰,卻是各類特攝劇百花齊放的時代。
  • 奧特曼尚在,九億男生的童年永恆不變,你最喜歡的奧特曼是誰?
    艾斯不止是海賊王中成員,也是奧特曼家族中的成員。這是一場童年英雄的較量,所幸到最後,奧特曼的地位保住了。 奧特曼是中國的童年,更是無數日本人的童年,在評選日本英雄代表的時候,奧特曼以一騎絕塵的姿勢,奪得冠軍。
  • 別看《超凡戰隊》首日票房不滿千萬,身後可是億萬級的特攝片衍生品市場
    雖然目前首映的票房成績算不上理想,不過這肯定不會是登上中國大銀幕的最後一部特攝片。 什麼是特攝片(SpecialEffect,SFX)?簡單來講,這個劇種起源於日本,最早指使用特殊效果的電影特技手法拍攝的影片。如今狹義的特攝片,就是讓真人演員穿著特製戲服,並配以大量微縮模型拍攝而成的影視作品。 特攝片介乎於真實與奇幻之間,劇情以科幻、奇幻甚至恐怖題材居多,比如特攝片鼻祖之一的《哥斯拉》。
  • 又一位日本漫畫巨匠隕落,他是奧特曼的鼻祖地位不輸尾田,宅男們...
    但說另外一部他的出道作,大家應該就能感受到這位老爺子的實力了,那就是《月光假面》。萌新可能不知道,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的英雄特攝片,也就是假面騎士和奧特曼等作品的老祖宗,可以說地位完全不輸尾田、岸本等現在火熱的漫作家。從這部作品開始,英雄特攝正式成為了日本的特色影視之一,影響了幾代人。而《月光假面》是這位老爺子13歲的出道作。
  • 本以為日本的奧特曼夠火了,這部《中華超人》卻刷新了我的認知!
    在漫圈中很早就流行著「美國有超人,日本有奧特曼」這些稱讚各國動漫中超級英雄的名言,而關於此類的文章相信各位小夥伴們也看過不少了。對於亞洲的漫迷而言,相比美式動漫裡的超人,日本圓谷公司創作的奧特曼明顯更讓人感到親切,尤其是從「鹹蛋超人」到認識到真名「奧特曼」的漫迷而言,奧特曼這個IP更是包含無數美好的回憶。
  • 嚴肅考究:《動感超人》是部特攝片
    小新最愛看的動畫片叫動感超人,也許是由於翻譯原因,我一直認為動感超人是一部動畫片,而通過近期考證發現,其實《動感超人》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特攝片。動感超人為何是一部特攝片?首先是此片的名字,嚴謹的說,動感超人應該翻譯成動感假面。其英文名是Action Kamen、日文是アクション仮面,一個不折不扣的特攝片名字。
  • 奧特曼將重製為動畫片,沒有模型城市和橡膠套裝,還能看嗎?
    首先,這部網飛Netflix重製的奧特曼將不會採用日本風格濃鬱的特攝技術,而是一部美式風格的CG動畫片。特攝片是日本獨特的影片類型,它會讓演員穿上橡膠套裝,使用等比例模型,操作大型機械等手段,來拍攝一些電腦特效才能製作的場面。
  • 奧特曼太幼稚?其實是你不夠成熟!
    特攝片與奧特曼1966年圓谷英二導演拍攝了人類對抗怪獸的特攝片《奧特Q》,但是片中並沒有出現巨大英雄形象。《奧特Q》在當時日本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之後,圓谷英二又在同年拍攝了《奧特曼》,並首次出現了巨大英雄,奧特曼正式誕生了。
  • 吊打同期漫威,還會駕駛高達,這個日本蜘蛛俠到底是什麼來頭?
    「風靡全球的怪獸特攝片」我想,觀眾們之所以對特攝蜘蛛俠拓也如此期待,除了他能駕駛機器人之外,和日本特攝片的風靡與影響也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特攝片,一般是指利用了爆炸、合成、模型等傳統特殊攝影技術拍攝而成的影片。
  • 從哥斯拉到奧特曼,圓谷打開了怪獸世界
    特攝片就這樣在日本生根發芽了。1933年,美國雷電華影業公司製作發行了一部以大猩猩為主角的怪獸電影《金剛》(King Kong)。作為怪獸電影的鼻祖,電影在當時獲得了巨大成功,並對世界電影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受其影響,加上戰後日本缺乏電影題材,日本東寶電影公司決定籌拍一部怪獸電影。電影籌拍過程中,一次意外的事故給了東寶靈感。
  • 你可能是看了假的奧特曼!
    特攝片是一種大量使用電影特技的影片,即早年利用特殊的拍攝手法和道具來達到當今CG效果的一種影片特技手法。它用微型模型、人偶服裝這些逼真道具,展示出拍攝對象的豐富細節。作為擁有奧特曼、哥斯拉等一眾特攝IP的日本,特攝片似乎成為了日本的代名詞。說到特攝片,你可能並不熟悉。
  • 歷史上的今天——1974年4月12日,《雷歐奧特曼》在日本首播
    圓谷英二是日本特攝界被譽之為「特攝之神」的導演,東寶特攝映畫公司拍攝的世界著名的特攝電影《哥斯拉》就是他的傑作。在圓谷公司成立之後,圓谷英二決定投資拍攝「空想特攝系列」作品。於是,圓谷公司的處女作——《奧特Q》誕生了。《奧特Q》是日本特攝史上第一部以怪獸為主角的特攝連續劇,開闢了日本特攝界的先河,這使得《奧特Q》在日本特攝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