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李安改編王度廬同名小說,拍出武俠片《臥虎藏龍》,不僅收穫2.14億美元的華語電影全球最高票房,還拿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原創配樂四項大獎。
《臥虎藏龍》的成功,給予華語電影圈極大的鼓勵,眾多知名大導演躍躍欲試,都希望能步李安的後塵,在武俠電影這一題材有所建樹。
這其中最早有所動作的,是剛剛拍完《幸福時光》的張藝謀,他很早就想踏入商業片領域,本想改編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說,卻都沒能成功,最終以荊軻刺秦王為故事藍本,創作了《英雄》的劇本。
一、
張藝謀想把電影推向國際市場,因此需要找一位具有巨大市場號召力,且有良好武術功底的國際巨星,他很快便想到了「功夫皇帝」李連杰。
當時的李連杰正在為錯過《臥虎藏龍》而惋惜不已,原本李安計劃由他出演片中李慕白一角,他卻為了要陪在懷孕的妻子利智身邊而推掉了片約。
因此,《英雄》正是擺在李連杰面前的另一個機會,因此他很快便欣然答應回歸華語影壇出演這部電影,且自降身價,只拿7000萬元片酬。
與李連杰一同回歸的還有甄子丹,其時他剛剛參與了漫威電影《刀鋒戰士2》,是片中的動作指導,也是客串演員之一。
張藝謀對李連杰和甄子丹在《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中的對打戲印象深刻,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電影中再打一回。
為了保證文戲質量,片中又加入了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再找陳道明演秦王(秦始皇),一部武俠大片就此成型。
二、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戰國後期,秦王為統一天下,發動針對其餘六個諸侯國的戰爭——此舉令各諸侯國群雄並起,天下俠士都想刺殺秦王。
趙國的刺客飛雪(張曼玉 飾)、殘劍(梁朝偉 飾)、長空(甄子丹 飾)三人是普天之下武功最強的高手,也最令秦王忌憚。
秦王曾許下諾言,凡天下有能緝拿刺客長空者,可近秦王二十步與之對飲;如能擊殺飛雪、殘劍二人,則可到秦王十步距離與之對飲,且得到秦王的封賞。
秦國劍客無名(李連杰 飾),原為趙國人,為了刺秦,他用10年時間練就了一招「十步一殺」的劍法,只要能讓他接近秦王十步距離,便能將秦王刺死。
於是他決定將長空、飛雪、殘劍三人逐個擊殺並取得他們的兵器,用來換取接近秦王的機會。
在無名的努力下,長空、飛雪、殘劍三人都願意佯敗於他的劍下,並交出自己身上的武器。但在無名赴秦之前,殘劍卻在沙地上寫下「天下」兩字,並說服他放棄刺秦的計劃。
到了秦國,無名被秦王召見入宮,在交出三樣兵器之後,無名得以在十步外與秦王對飲。
他講述了自己刺殺三名高手的經過,最後搶劍挺身刺向秦王。
但無名在最後一刻放棄了,他只希望秦王能夠實現統一中國的意願,結束戰亂,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秦王還在驚魂未定之際,手下大臣紛紛湧向跟前,要求他將無名處死。
在大臣們的強烈要求之下,秦王也不得不下令處決無名,無名最終死於秦兵的箭雨中。
三、
電影在敘事的過程,張藝謀明顯借鑑了黑澤明《羅生門》的表現方法,在無名與秦王的對話中展開故事,又隨著雙方的討論呈現不同的場景。
這其中負責服裝和人物造型設計的和田惠美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她分別用黑、紅、藍、綠、白五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別各條不同的故事線,場景的顏色也隨著心境的不同而變化。
但《羅生門》的撲朔迷離,最終結局也是開放式的,引發觀眾諸多思考。
《英雄》卻早已將故事的結局定調,在未曾觀看電影之前,觀眾便已經知曉歷史上的秦始皇並沒有因被刺而亡,無名的計劃註定是失敗的。
實際上當年早在電影的宣傳階段,張藝謀便已經多次透露了電影的劇情走向和結局,不少觀眾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早已經知道刺秦失敗的結果。
這種概念先行的手法,不僅令電影故事失去懸念,也令片中人物成了推動劇情發展的棋子,絲毫看不出個性。
除此之外,電影的劇情漏洞也非常明顯。
因三年前差點死於殘劍、飛雪劍下而處處戒備的秦王,如何要定下「十步對飲」這樣把自己放砧板上的懸賞?既然無名早已打消了刺秦的念頭,為何還要裝模作樣,在秦王面前拔劍領死,活著不好嗎?
這些難以自洽的邏輯漏洞,都令電影的觀感大打折扣。
但最大的問題還在於電影主題上,假如面對外敵的入侵,為了天下蒼生就應該放棄抵抗的話,那人們在經歷侵略戰爭時,是否也應該遵循「不抵抗」政策,將大好河山拱手讓人?
以前張藝謀是中國電影神一般存在,可以說《英雄》是一個轉折點,從此輿論風向逆轉,張藝謀不得不忍受輿論的口誅筆伐,直到現在。
四、
不過,除去這些劇情上的硬傷和明顯單薄的故事,《英雄》在畫面的呈現和動作戲的編排上,還是有很多獨到之處的。
電影在內地取得了2.5億元票房,是2002年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
而兩年後《英雄》才在北美上映,依然取得5370萬美元票房,僅次於《臥虎藏龍》(1.28億美元)排在華語電影歷史票房的第二位。
全球範圍內,《英雄》取得了1.77億美元票房,也是僅次於《臥虎藏龍》的高票房華語電影。
2005年的美國《時代》雜誌也將《英雄》評為「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電影」之首。
而張藝謀執導的另一部電影《十面埋伏》,竟然也與《英雄》並列拿到第1名。
由此也可以看到像《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這樣的電影,只要場面大,打得好看,西方國家就會很喜歡。
五、
李連杰雖錯過了《臥虎藏龍》,卻主演了《英雄》。電影的成功讓他進一步提高了身價,也鞏固了他在好萊塢的地位。
5年後的《投名狀》,李連杰拿到了高達1億元的片酬,也是得益於《英雄》的成功。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經在文章中提到:「《英雄》真正拉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帷幕。」
這句話所言非虛,因為從此之後,中國電影便踏入了大片時代。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商業電影之中,拍出了投資越來越大的商業電影。
我們現在回頭看《英雄》,雖然情節上沒有太多獨特之處,卻非常大氣。就算現在重溫,仍然會被它場面的壯觀和華麗所震撼。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