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年的限定團「火箭少女」解散,不比出道時的風光,反而一地雞毛,甚至連最後一場演唱會都只能錄播。
鵝一心要做的「中國第一女團」真的做到了嗎?
如果僅僅是談論火箭少女的國民度,「第一女團」當之無愧,畢竟此時的內娛,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火箭少女在限定兩年間發布了3張專輯,八十餘首歌曲,其中團隊歌18首,較為知名的僅有《卡路裡》、《Light》、《月亮警察》三首。
中國第一女團,全靠同行襯託。
但資本有資本的力量,雖然火少的成員沒有達到自己的高度,但憑藉火少,騰訊確實賺得不少。哇唧唧哇對於火箭少女的運作幾乎是在圍繞著騰訊進行。說白了,火少就是一群工具人,鵝用她們引流,用她們開荒,最後用她們作為捧新人的墊腳石。
火箭上天會解體,而火箭少女還沒有上天就要解散了。
如果說成團夜是妹妹們的第一次巔峰,那麼《卡路裡》則預示著火少第二次巔峰的到來。當時的火箭少女出道不久,熱度正高,她們演唱的《卡路裡》一經推出就火遍全國。這首歌真的很魔性,當打下「燃燒我的卡路裡」這句話時,我滿腦子都是楊超越的聲音。
《卡路裡》同時也是電影《西虹市首富》的插曲,《卡路裡》的爆火也使得《西虹市首富》這部電影以極其迅猛的姿態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首日票房就突破了兩個億。
這麼好的成績,受益方是誰呢?
根據資料顯示,《西虹市首富》的出品公司之一為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麗的股東列表裡,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佔股40%,佔股比例位居第一。新麗幕後的大股東就是騰訊。
鵝,不愧是你。
以火箭少女的人氣去為新電影引流,同時還能為火少組合賺一首單曲,一石二鳥,騰訊雙贏。
但這波操作至少沒有讓妹妹們吃虧,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火少組合從此便有了自己的出圈歌曲。可惜的是,也僅此一首。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接下來,火箭少女遇到了成團生涯中的第一道難關,隊員退團。
團魂一點點溟滅
限定團意味著團隊成員背負著雙份合同,其中的利益關係複雜。就在神曲「卡路裡」爆紅後不久,雙方公司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搶人事件」,孟美岐、吳宣儀、張紫寧被原經紀公司強行帶回,公司隨即單方面宣布團員退出。
這場退團風波讓所有人看了一場鬧劇,公司之間的博弈,藝人和粉絲均淪為犧牲品。
等三人再次歸團時,孟美岐丟掉了她的C位,張紫寧的團內資源在未來兩年屈指可數。剛成團,團魂就遭「鞭打」,讓團粉經歷了第一次撕裂。
兩個月後,第二次脫粉事件爆發:首唱會臨改為見面會。
火箭少女首張專輯發售後,運營公司哇唧唧哇策劃了一場首唱會。然而,在首唱會到來的前一天,火箭少女官方臨時發布消息,改首唱會為見面會。不僅如此,火箭少女組合還無法全員到場,隊員李紫婷因故缺席。
為了看首唱會而車馬勞頓的粉絲們真是驚呆了。
更驚人的還在後面,由於場地協調出了問題,火箭少女一專的見面會竟然在一個極小、極破舊、甚至沒有座位的小場館裡進行。由於場地沒有高度差,前排的觀眾只好跪著看完整場見面會。
這次能來的可都是火箭少女的核心粉絲。
先是氪金搶票,再到沒有舞臺,最後還得進場跪著。粉絲的怒火一步步加劇,最後升級到了全場高呼「哇唧唧哇倒閉了」的地步。
哇唧唧哇就此端正態度,重新做人了嗎?
不,它在作死這件事上真的是有一套。
接下來,哇唧唧哇又用心策劃了火少大規模脫粉事件二:廣州演唱會炒票事件
這件事的操作之離奇,運營之業餘,可以讓哇唧直接登上垃圾公司top.1的寶座。
首先,火少準備在19年1月召開廣州演唱會,但是因為周年專輯的事,門票銷售並不理想,於是哇唧唧哇發公告稱「考慮到春運安全問題」,演唱會延期到了三月。那麼空出的這一個月做什麼呢?哇唧唧哇開始授意後援會催粉絲們買票。
各大後援會在粉絲內部製造焦慮情緒,粉絲們果然直接把門票買爆。然而,票是賣出去了,但是也嚴重超售了。此時的哇唧唧哇完全想不出對策,只是要求粉絲團內部協商退票。不僅如此,跟據孟美岐等10位團員後援會的聯合聲明來看,哇唧唧哇還把部分門票出售給了黃牛。
就是這樣,許多粉絲買好了票,千裡迢迢趕到演唱會現場,然後被堵在場館門外整整兩個小時。火少團的粉絲們在這一刻終於炸了,大規模的脫粉運動就此展開,粉絲的集體抵制使得火箭少女極快得沉寂了下來。
這次運營失誤所導致的後果是,火箭少女的第二張專輯《立風》的銷量與第一張專輯《撞》相比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跌。
火箭少女再也回不去了。
時間來到了2020年6月,火少即將用最後一場演唱會與大家告別。粉絲們滿懷期待,希望同火箭少女一起為這段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但是,哇唧唧哇可不會放過這最後撈一筆的機會。
解散演唱會將在騰訊視頻上映,節目為提前錄製,票價40元。不僅如此,由於錄製前夕公司讓妹妹們通宵排練,團員們或多或少出現了健康問題,其中以李紫婷為最,嚴重的耳鳴使她無法參加最後的告別演唱會。
明明是11個人的火箭少女101,出道時是8人首唱會,解散時是10人演唱會,最後一次合體竟然還不是自己的舞臺,而是給「618電商狂歡日」站臺。
直到最後一刻,資本還是覺得「賣貨」最重要。
縱觀火箭少女兩年的限定團生涯,女孩是哇唧手裡的商品,情懷只是騰訊商人斂財的噱頭。
畢竟「無利不成團」,但完全追求利益所導致的團內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各家粉絲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就算妹妹們在臺上極力表現團隊溫馨感,臺下的粉絲也依舊極少買單。
根據火少個人資源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10月),自出道以來,孟美岐在音樂作品方面共有7首歌曲,段奧娟共有10首單曲,徐夢潔、賴美雲僅各有1首單曲。
在個人商業方面,孟美岐接到7家品牌資源,楊超越9家,段奧娟、紫寧、李紫婷均無商業資源。
在雜誌封面這一項中,孟美岐和楊超越各接到了6家實體刊資源,賴美雲、紫寧的實體刊資源為0。
誰是資本的寵兒,誰在團隊裡鑲邊一眼可見。如此懸殊的資源差異使得各家粉絲在微博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撕b大戰,火少的團魂似乎早已被打碎了。
資本無情,少女的夢想是他們消費粉絲的籌碼,各方終究淪為騰訊在文娛圈裡的一次實驗,他們想要的答案僅僅只是如何實現「限定團」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現在,吸乾了第一個火箭少女,但造星的故事,還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