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情的確很有說頭,貌似現在網上沒有一篇系統的文章把大白兔奶糖這個事情說一下,N多粉絲私信我們希望我們寫一篇,我們的風格就是要講就講講透,我們今天不去談那些目前比較熱門的什麼大白兔奶茶啊、香水啊之類的跨界產品,就談最原始的產品:大白兔奶糖。
先把問題提出來:
你們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大白兔奶糖味道好像有變化?感覺……好像硬了很多?而且味道偏淡?不甜了?
我們帶著問題來看一段歷史,大白兔奶糖的歷史,非常罕見,現在很多資料都把大白兔奶糖視為1959年上市的,這個不能說不對,理論上是對的,但是我們這一輩包括我們父母這一輩都未必知道真正的奶糖歷史。
真正的「原版」大白兔奶糖其實是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那個時候的上海有個外號「遠東第一大都市」。超多的舶來品,當時英國的一種牛奶糖第一次進入中國,雖然價格很昂貴,但是這個給從沒吃過奶糖的上海人很大的驚喜,第一次知道原來奶糖是那麼香甜?
售賣的地點就是當年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
這個就是後來的華聯商廈。
現在在南京路上叫永安百貨,名字算是改回來了,去過南京路的人都知道。
目睹全上海人民瘋狂追捧英國奶糖,一個人看在眼裡,暗自下了決心,這個人叫馮伯鏞。
經過對英國奶糖的研究,成功製作出國產首款奶糖。
囡囡以前小時候曾經問過爺爺奶奶輩關於大白兔奶糖的故事,老人說以前的很好吃的奶糖其實是紅色包裝的,不是大白兔的藍白包裝。我還不信,寫這篇文章查資料的時候才真的發現,大白兔奶糖的前身還真的是紅色包裝。
品牌也不叫大白兔,上面畫的是米老鼠,名字叫做ABC米老鼠奶糖。
你很難想像這個就是大白兔奶糖的前身。
有多好吃?兩個配料就嚇死人,在當時物質匱乏的年代,找不到國產原料,只能進口,所以這個奶糖的兩大主要配料完全進口。
一個是克寧奶粉,我們現在的同學可能完全沒感覺,現在隨便哪個超市都有牛奶喝,但在當時這個絕對是高檔貨。
還有一個甜味,就是來自世界大牌地球牌的糖。
可以想像,這個味道絕對的濃鬱,吃過一次的人就忘不了。
當時生產工藝沒現在那麼先進,很多製糖靠人工,效率比較低,所以產量很小,再加上原料進口,因此價格昂貴。
生產這個糖的廠就是馮伯鏞創立的上海ABC(愛皮西)糖果廠。這是1952年的一張發票。
當然,這個糖在當時絕對的高檔貨,普通人一年能吃到幾次算是運氣好了。在那個營養匱乏的年代,「奶糖」相當一段長的時間是作為營養品的,事實上從成分來說,的確也能算是營養品。(那個時代沒有什麼減肥啊高熱量的說法)
後來因為歷史原因,上海愛皮西糖廠改名為愛民糖果廠,成為了中國第一代糖果的代表生產企業,在那個原料匱乏的年代,其實當中生產過很多奶糖的替代品(奶製品的替代品),比如蛋白糖(白糖+蛋清產生類似奶糖的效果)。
這個包裝紙已經有點像了吧?後來也出現過大小花兔糖。這個60多年前的兔子頭設計放在現在也毫不過時。
最後,大白兔奶糖出現,就是我們今天吃的那個。
但是這個就太「原版」了,這就是我們的父母輩小時候吃的大白兔商標的「正宗」大白兔奶糖。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3個喜字?對,其實真正的品牌叫做「三喜」牌大白兔奶糖。
別小看了這一粒奶糖,這可是新中國第一代糖果類的代表,曾被當成國禮贈送。當然,剛剛出來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很多生產線還是半自動半人工,產量也只有800公斤。這是當時的大白兔奶糖生產線。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這一臺臺像縫紉機一樣的東西就是大白兔奶糖的包裝生產線。
我們現在可能無法想像,當年的奶糖就是我們的奶奶們一粒一粒手工包的。
其中最厲害的一位奶奶一分鐘可以包38粒,上海市勞模。
感受一下當年奶奶們的風採。
可能年輕的同學不理解,這個有錢還怕買不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別說你沒錢,即使有錢也買不到。
大白兔奶糖在當時絕對算是時髦品,對於一般的普通人家而言,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逢年過節才買點。
剛開始的時候,營業員一般會推薦你買一些比較便宜的什錦糖摻雜著大白兔奶糖,這樣比較經濟,也比較實惠,普通消費者也能消費得起。
據老人回憶,小時候他們見到爸媽買什錦糖,先去把有限的幾粒大白兔奶糖挑出來守著吃,而且很多還不是一次性吃完,掰開來慢慢吃。
像今天這種一下子買一大包的絕對是生活條件還可以的人家了。
除了好吃之外,為何如此風靡?我們前面說了,這個大白兔奶糖的另外一種身份就是「營養品」,別笑,真的是。
那個時候奶粉和牛奶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孕婦、大病病人、嬰兒憑著醫生的處方才能去買,這是真的,所以普通人想給孩子增加點營養,大白兔奶糖成為了非常好的途徑。
所以那個時候的老上海流行著一句話:7顆糖一杯奶。從成分來說,把大白兔奶糖溶於水,的確是牛奶。
所以,這種縱然不是頂級奢侈品,但是普通的上海老百姓也是比較難買的,一個是價格不便宜,下圖就是摻著其他糖一起賣。
還有一個就是不是隨便哪裡都有,基本上全上海也只有幾個國有商店才有。看看當時瘋狂的搶購人潮。誰過年家裡不準備點大白兔奶糖是沒面子沒檔次的。
還記得這個紅盒子嗎?在當時絕對屬於送禮居家的首選。一到過年,裡三層外三層,自行車可以排隊排到淮海路當中去搶購。
就算是結婚發喜糖也要帶點大白兔才夠喜氣。
這個事情對於80年代初期出生,70年代的同學來說最有感觸,在家裡隨時能吃到大白兔奶糖是最開心的事情。
這個動作我們小時候都做過。小心翼翼的剝開糖紙,塞進嘴裡。
吃完糖紙還不丟,整整齊齊的疊好。
現在恐怕很難理解當年我們媽媽這一輩流行的就是拿大白兔糖紙捏成一個跳舞的小人。
當然,美味的大白兔奶糖也遠銷海外。
當然,後續的大白兔品牌轉換的事情我們不寫了,其中也是比較糾葛的,跨時也比較長,1976年左右,正式納入上海冠生園旗下。
當時的大白兔奶糖有兩個硬指標:
1、軟,不粘牙。
2、入口即化。
這可不是我們瞎說,當年大領導就有明確指示,所以很多糾結大白兔是硬糖還是軟糖的可以無需糾結了,大白兔100%屬於軟糖。
這是當年收入上海益民食品五廠的時候做的廣告說明。
那麼現在的問題來了,雖然大白兔的品牌營銷如此巨大,為何最根本的大白兔奶糖現在開始有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呢?
1、我們嘴吃刁了,吃不慣大白兔奶糖了。
2、產品確實出現了變化。
我們特地上網查了下,反應問題的網友很多,看來不是我們的錯覺,普遍有幾種觀點:
1、普遍感覺太硬,幾十年一向以香甜軟糯著稱的大白兔奶糖何時變得如此的硬?
2、不甜了,味道不濃了。香甜+濃鬱絕對是大白兔奶糖的標籤,為何這些標籤現在都沒了?
相信我們,這不是我們的錯覺,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聲音:
網友的回答也是比較激動:
各種貼吧和論壇裡也都是這種聲音。
現在硬到什麼程度?牙不好的人都不敢吃了。
我們甚至在大白兔奶糖的旗艦店裡經常看到如此的評價:
看來不是我們的味覺出了問題。其實,這個經過我們查詢真的是有道理的……原來大白兔奶糖的生產地址是上海漕寶路220號,應該是一個專門生產大白兔的地方。
但是後來由於企業的一些原因,現在我們到手的大白兔其實分為兩個地方生產,大白兔的包裝上都寫明了。
一個是奉賢,一個是金山。
奉賢的是星火開發區惠陽路8號。大致門口是這樣的,新,規模很大。
還有一個金山的朱林路59號,外面看大致是這樣的。相比上面來說老舊一些。
問題疑似就出在這裡。我們先來看看現在大白兔奶糖的生產線是什麼樣的,非常先進,自動化。
全自動的溶糖系統。
這是已經調製好,充好氣的糖體。
接下來就是冷卻。
冷卻好的糖準備拿去壓。
搓成細條。
大家注意看著這個步驟。
顯然,對於提高產量而言,這樣流水線非常重要。
那麼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來了,如果此時的糖體很軟,還經得起這樣的搓拉嗎?
感受下這個力度。糖體本身是需要一定硬度和支撐力才能完成的。
我們不是製糖業的專家,但是我們也看得出,在如此高速的生產線上,糖體不可能太軟,否則這些步驟會非常困難。
然後切割成型,成為我們熟悉的大小,試問,如果很軟的話還能切的斷嗎?
最後進入生產線包裝完成。
可以想像,搓細、拉條、切割都需要糖體本身一定的硬度。
尤其是如此高速和高產量的生產線,假設糖軟,那麼勢必這些機械的動作肯定要慢下來,否則是搞不定的,糖條很容易拉斷。
上面的應該就是新的現代化廠區奉賢廠區的生產線。
而金山那個比較老的生產線我們相信應該沒那麼先進,起碼量肯定不如奉賢廠區的大。
這應該就是我們現在買到的大白兔奶糖軟硬的關鍵!
我們相信總體的配方是不變的,奶糖的來源應該來自進口的奶粉。
但是生產工藝的區別是否會導致糖體的軟硬?
是,你沒看錯,我們的推測是大白兔奉賢區工廠和金山區工廠出來的奶糖配方一樣,但是配比未必一樣!比如奶粉的配比、溫度的控制等等,最後出來的軟硬也未必一樣,這就是為何我們有時候能買到香甜軟糯的奶糖,而有時候我們買到的糖非常的硬。根據大白兔奶糖包裝背面的這句話:
我們知道,日期前標註為A、F、S的均為奉賢大白兔。
請看圖,這是S的:
這是A的。
這是F的。
也就是說上述三種均為奉賢生產,而金山大白兔(天山食品廠)呢?目前我們知道的是只有一種,就是字母「M」。
這是示例圖:
經過網友們的測試,現在很明顯,奉賢AFS大白兔明顯比較硬、不甜,而金山M大白兔明顯更符合我們「舊時代」的回憶,香甜軟糯。可能是金山的設備比較陳舊,沒有升級換代,無法達到高速高量,但是卻反而維持住了奶糖的軟糯?
這或許就是為何現在很多人覺得大白兔沒有以前好的原因?我們不知道,需要大家測試,這算是一個推測。
但是一個事實是肯定的,奉賢大白兔產量絕對大大超過金山大白兔,也就是說,外面賣的,包括網上賣的,絕大多數都是奉賢產。
如果你想吃到「好吃」、「香甜軟糯」的大白兔奶糖估計需要費心去找「M」批次的了。
很多網友也是咂舌,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有網友親測成功,的確是M的比較軟一點。
網友分享了奉賢產的大白兔,的確比較硬。
順便提下,同樣的問題我們辦公室的一個話梅糖痴迷女同事也提出來,大家都知道,天山的話梅糖堪稱一絕,這是過去的包裝。
而現在話梅糖也歸到了冠生園的大白兔品牌旗下。根據吃過的幾位同學反饋,味道也有所區別,似乎和過去不大一樣?沒最早那麼濃鬱了?
我們看了生產地,標註天山的話梅糖現在卻不是金山的那個天山生產,還是在奉賢這裡生產。
我們無法比較兩者的差別,但是據我們女同事說她現在已經比較少吃這個牌子了,換成其他牌子了。我們希望能有同學幫我們看看是否有這個情況。
我們寫這篇文章一來是向大家介紹一下大白兔的歷史,二來還是希望廠家能夠及時重視全國消費者的反饋,保持住這顆60年糖果最初最真誠的味道,很多事情靠情懷是很難有大發展的,跨界營銷未必是國貨一定需要的必經之路,把該做的做好才是大家支持的動力。包括這次的奶茶、香水還有以前的潤唇膏都是。其實大白兔奶糖現在有很多種口味,但是真正成功的有幾個?還是經典的原味啊。
歡迎大家參與反饋,看看到底大白兔奶糖是否存在批次的軟硬問題,我們衷心希望大白兔奶糖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