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才子鄭板橋寫的六十大壽對聯,韻味十足,讓人拍案稱奇

2021-01-18 真遊泳的貓

鄭板橋是清代的大才子,是「揚州八怪」之一,書畫和詩文,都是響噹噹的水平。他為官清白,愛惜百姓,被稱為「鄭青天」。

鄭板橋的楹聯功夫也非常高,寫的對聯都是精品,被很多人高價邀請寫對聯。但是如果鄭板橋看不慣那個人,就算是再多的錢,他也不會給人家對聯墨寶。

鄭板橋有一首詩,借用了茶壺的形象,諷刺那些眼高於頂、各種和別人鬧矛盾的小人:「嘴尖肚大柄兒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可以說非常貼切。

在鄭板橋六十歲的時候,他給自己寫了一副壽聯:常如作客,何聞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枚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俗話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首對聯真的意韻十足,非常經典,含有鄭板橋六十年的生命感悟,就像是一個智者在跟大家闡述他的人生經驗。

上聯是說,人的一生就像做客一樣,短短數十年,只有過的小康,心情愉悅,有所愛好,就算是六十歲也可以像少年一樣。下聯是說,人不要老想著長壽,只要「眼無俗物,胸無俗事」,每天都過的精彩,一天就可以當做兩天來過,這樣的話,活到一百歲其實已經很長壽很夠本了。

一副壽聯,看出了鄭板橋的胸襟和氣度,也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鄭板橋不愧是大才子,這樣的一副對聯,真的讓人拍案稱奇啊。

相關焦點

  • 盜賊猖狂半夜行竊鄭板橋居所,鄭板橋不動聲色以兩副對聯嚇退盜賊
    鄭板橋,清代的書畫家、文學家,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鄭板橋是清朝之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圖》《甘谷菊泉圖》《修竹新篁圖》《蘭竹芳馨圖》等,著有《鄭板橋集》。如此有名人物,關於其掌故自然民間流傳不少。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意味著全天下就這一份,就算是頂級的士人別說看真跡了,看到一份別人臨的好的作品都是可遇而不可得。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我們在臨帖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鍛鍊手的肌肉記憶,到你創作時,能夠下意識寫出你想要的線條,結構。這點和很多運動相似。學習書法除了最基本的技法訓練外,還需要你的書法品位,需要你多了解古文字學,需要你思考書法史,形成自己的書法語言,只有到這個階段,書法才是藝術。
  • 恭賀結婚的4副對聯,文字幽默韻味多,千年來讓人津津樂道
    而在古代,人們除了送禮物,往往還會送上祝賀新人的對聯。在某種意義上,寫得好的一副對聯,價值更比那些金銀禮物更高,也更容易引起話題討論。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對聯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恭賀結婚的4副對聯,文字幽默韻味多,千年來讓人津津樂道。第1副:有婦人焉,赧赧然強而後可;彼丈夫也,洋洋乎欲罷不能。
  • 一和尚向鄭板橋求對聯,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看完下聯尷尬了
    「怪人」鄭板橋鄭板橋作為一個文學家、藝術家的同時,在中國思想史上也應佔有一席之位。不了解鄭板橋的人,大多都只知道其在書法以及作詩作畫方面負有盛名,作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詩、書、畫被後人世稱為「三絕」,他也稱得上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最尬的對聯,喜事喪事一起發生,才子巧寫對聯化解窘境
    家中的兒子是當地有名的大才子,剛寫了一副喜聯想掛在門前,院內傳來大管家的哭聲,原來家中的祖父沒有熬過年初的病去世了。 對聯肯定要掛的,到底是掛喜聯還是輓聯的,怎樣才能兩全其美呢?他癱坐地上冥思苦想,既然是當地有名的才子自然是飽讀詩書多年,過了一會兒,才子已經想好了怎麼辦,他準備寫一副紅兼白事的對聯。
  • 鄭板橋去茶館喝茶,留下一副對聯,老闆立馬臉紅,此聯至今好用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畫家,他出身書香門第,年少成才,也有過大好仕途,卻因在官時侵犯了鄉紳和其他官員的利益,而被害貶官,從此便靠賣畫生活,他的一生有過很多坎坷和困難,所以更能體會底層百姓生活的疾苦和為官作惡,難能可貴的是他敢於與惡鬥爭,並直白地將這些世態炎涼訴諸於他的作品中。
  • 鄭板橋罵和尚為「禿驢」,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下聯更是絕配
    對聯不僅僅講究對仗工整,一副高深的經典佳對,往往都讓人玩味其中,或能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或能從中發現什麼隱藏的含義,對聯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文字遊戲,文人墨客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歷史上有關對聯的趣事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清代鄭板橋的對聯趣事,細細品讀,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 上聯:東寺死個和尚,鄭板橋巧對下聯,地主聽了嘖嘖稱奇不已
    只要大家興致來了,就可以隨意地造出一副對聯來。而至於對聯的結構和意境的好賴程度,這就得看作對之人的文學水平了。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清朝的一位狂放不羈的才子鄭板橋給死者寫輓聯的故事。鄭板橋是康熙時期的秀才,在雍正年間中了舉人,後來在乾隆時期才考上進士,而後當了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後來他看破官場,直接隱居在揚州,開始了賣畫為生。
  • 同為大才子,唐伯虎解縉紀曉嵐的對聯各有千秋,令人讚嘆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特別是那些名聲赫赫的大才子,更有許多名聯流傳。雖然有一些對聯是牽強附會,假託名人之名而流傳,但也足以說明這些才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說明人們是相信這些才子能夠寫出好對聯的。
  • 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難得糊塗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詩文、書法、繪畫等造詣很高,為人也好,做官也好,都很正直,甚至可以說是狂狷,名垂後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漢族知識分子是沒有多少出路的,尤其象鄭板橋這樣正直的知識分子,更是如此,在歷經社會的沉浮洗禮之後,其處世名言——難得糊塗,也就問世了,雖然不見得驚天動地,但也是影響深遠。正所謂,渡盡劫波生命在,人世如夢糊塗過!
  • 不出名卻精彩的3副對聯,既有文採也有真情,讓人拍案叫絕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國學大師梁啓超給李鴻章寫的輓聯。梁啓超既是學術大佬,也與清末明初的政治關係緊密。對於晚清歷史上舉足輕重地位的李鴻章的評價問題,梁啓超可以說是心態複雜。夕陽無限好,已經近黃昏,華夏文明該如何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呢?李鴻章死後有知,看到這場浩劫,他縱然是魂靈化鶴,又該如何自處呢?他的靈魂會在何處安息呢?」 第2副:從故鄉而來,兩地瘡痍同滿目;當兵事之後,萬家疾苦早關心。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明代才子李贄。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號名世,世人多稱之為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金農、黃慎、高翔等人並稱為「揚州八怪」。
  • 對聯寫的好不好,茅廁門前見真招。盤點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對聯
    對聯俗稱楹聯,對子。它是中國語言中的一大奇花,千百年來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對聯或莊或諧,或雅或俗,可以應對婚喪喜事,也可以表達心情,幽眾人一默。對聯可以貼在各處門楹,就連廁所也可以貼。1.先來個輕鬆的。如果來的人屁少屎多,那麼書生就特別開心,如果幹打雷不下雨,書生就氣得要命。5..王小波《黃金時代》裡的:男廁:大珠小珠落玉盤,一片冰心在玉壺。女廁:花莖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王小波不愧是奇才,連如廁對聯都會寫。
  • 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第1副對聯:王桐花;崔黃葉。
  • 歷史上最尷尬的一副對聯,紅白喜事同時發生,大才子機智化解
    中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我國藝術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代文人墨客把對聯文化融入到詩詞當中,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一副好的對聯,相當於是一首濃縮的好詩,也是智慧的結晶,由於對聯有著和詩詞相同的平仄押韻、字數相等、意境高遠等特點,從古至今一直被人追崇和把玩。
  • 流傳多年的4副對聯,既然能夠傳世,自然水平不俗
    第1副對聯: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這個對聯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了山川景物靈性,讓景物也擁有了人的情感。仔細一想,雖然是說綠水青山,其實說的還是「人」。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綠樹青山之所以會有這般多情的表現,其實乃是因為觀看綠水青山的人的心理作用。
  • 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傳統文化瑰寶——對聯
    對聯的起源和桃符有關,傳說東海仙島上有一棵大桃樹,樹下住著兩位神仙。這兩位神仙掌管天下的福祉,民間百姓在元旦這一天用桃木刻上兩位神仙,掛在門口祈求幸福安康。到了唐末五代時期,蜀國皇帝孟昶在桃符下面寫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對聯就此誕生。
  • 「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在這樣的城市生活,光鮮可開銷也大。和今天的「北漂」一樣,「住」是一個大問題——住客棧花錢多,又沒有親朋可以借宿。為了省下些許住宿費,鄭板橋就借住在寺廟。其實,這期間,鄭板橋賣字畫的所得並不多。他畫的竹子也不被當時人喜歡,可他卻不願為了迎合買家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畫作。十載揚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
  • 妙絕今古三對聯,水平不一般,令人讚不絕口
    令人惋惜的是,呂留良是在死後49年,因為湖南儒生曾靜反清一案牽連,被雍正定為「大逆」罪名,子孫、親戚、弟子廣受株連,成為清代文字冤獄的典型。呂留良氣節很高,誓不仕清。同時呂留良的學問也很好,他曾經寫了一副對聯掛在大堂上:「囊無半卷書,唯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讓尼山一個人。」
  • 鄭板橋流傳最廣的一副對聯,背後有個故事,說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鄭板橋一生中寫過很多詠茶品茶的詩詞名句,而流傳最廣的一副對聯,說盡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榮宏君所著《翰墨風骨鄭板橋》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鄭板橋辭官後,有一年,他到鎮江的金山寺遊玩,寺裡的方丈看到他衣衫破舊,其貌不揚,就有些瞧不起他。但聽他談吐不凡,又不敢輕易慢待,所以就不冷不熱地說道:「坐」,又順手指了指茶几上的茶杯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