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微博都沒有的明星
最近卻高頻登上熱搜榜
更是引起了眾多
自稱「中老年」粉絲的網友
連夜打榜
能做到這個的
也只有陪伴無數80後、90後青春的周杰倫了
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
7月16日,有位網友在豆瓣上一本正經地真誠發問:
他微博超話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什麼,轉發評論都沒破萬,演唱會一般都是粉絲去看,他粉絲真這麼多嗎?
這一靈魂拷問迅速掀起熱議
周杰倫可以說是人在家中坐,熱搜天上來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周杰倫,在你這成了光杆司令?整天數據數據,知道實力兩個字怎麼寫嘛?
這不能怪周杰倫,是我們粉絲的問題……
多說無益。周杰倫粉絲圈厲兵秣馬,準備展開一場無組織有紀律的數據battle。但困難如同大山一般橫亙在前:
打榜是個什麼東西?
畢竟現在追星主戰場微博上,一切都以流量和數據為主:轉評贊、打投、超話排名……似乎只有這些,才能證明一個偶像的實力。
目前,周杰倫粉絲活躍粉絲畫像顯示,其中63.85%粉絲年齡段位於25-34歲,屬於「高齡」粉絲,而據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80後90後人口約有4億。
粉絲也想迅速趕去為周杰倫超話打榜,但最後發現竟然沒有可艾特的人,因為周杰倫甚至沒有開通新浪微博。
▲粉絲的打榜文案
所以數據到底是什麼?
國民度可以用數據來衡量嗎?
如果以各種榜單數據來看,周杰倫的確拼不過所謂「流量」。
根據《第一財經周刊》公布的《2018最具商業價值明星榜》,周杰倫並不在百強之內,榜單前三名分別是楊冪、吳亦凡以及迪麗熱巴。周杰倫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商業指數僅位列第53名。
#周杰倫需要做數據嗎#成為了靈魂拷問。不過對於已經「養老」的粉絲來說,首先要做的功課是搞懂什麼是「數據」。
除#周杰倫需要做數據嗎#,#周杰倫粉絲被迫營業#在當天同樣晉升為熱門話題,不少「養老」粉絲在微博哀嚎:「研究了半天,做數據是什麼意思啊?要加什麼話題嗎?」
於是「夕陽紅友好協會」火速上線科普。跟著這份教程走,杰倫數據就能有!
▲來自周杰倫超話
結果你知道了。在大批中老年粉絲的加持下,周杰倫超話排名以無法想像的趨勢直線上升。
你嫌周董沒流量?反手給你一耳光。
開始是「被迫營業」,後來大家還玩出了樂趣……
目前,周杰倫已經超蔡徐坤,拿下了微博超話第一位!
火了20年,周杰倫的個人價值遠不是「數據」能夠衡量的。眾所周知,所謂數據是粉絲經濟的「標配」產物,輪博、控評、超話排名作為「流量」的具象化表現,意味著明星到底有多「火」,但虛擬的數據其實存在著巨大的水分空間。
周杰倫當然不可能「沒有粉絲」,而且熱度直到現在也未曾退減。只不過問題在於,粉絲的年紀確實有些「夕陽紅」了。這次他們集體進行的「行為藝術」,也不過是「天下苦流量久矣」的一次輿論反撲。
其實所謂數據無疑是粉絲經濟的「標配」產物,輪博、控評、超話排名作為「流量」的具象化表現,意味著明星到底有多「火」,但虛擬的數據裡也存在著巨大的水分空間。
今年2月份,央視的新聞曝光了當下流量小生的「流量造假」問題,某些明星用戶每次發布的普通內容,獲得的瀏覽量或是點讚數輕易就能突破百萬、千萬甚至上億,而要知道,微博的總用戶也就3.37億,這相當於每3個人就會轉發一條該微博。
如今的粉絲文化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
各種不健康的追星方式層出不窮
不理智的追星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甚至對社會治安也造成了威脅↓
更有不少「私生飯」過於真情實感↓
針對粉絲文化的種種亂象
人民日報也發聲了
要發揮「迷」與熱愛的正向作用
從「粉絲」的詞義上說,所謂對明星、對某事某物的極度喜愛早已有之:美男子潘安每逢出行,必然引得街上老嫗擲果盈車,「全民偶像」蘇東坡在宋代就遭遇「東坡肉」「東坡餅」「子瞻帽」等明星產品開發。
但是,我們今天說到粉絲文化的時候,其內涵約定俗成地包括粉絲與明星偶像之間頻繁互動、粉絲與粉絲結成社群、粉絲有組織地應援「愛豆」、在其作品基礎上開展同人創作等,從這些內涵來看,粉絲是當代大眾文化特別是娛樂工業發展的產物。沒有大眾文化的發展,粉絲文化的孕育就無從談起。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粉絲以90後、00後的學生為主,類型上娛樂明星粉絲最為顯著,粉絲追星行為線上線下結合,包括微博、貼吧、豆瓣在內的網際網路綜合性平臺和微信、QQ群等即時通信工具是粉絲交流主陣地,偶撲、音悅Tai等垂直類平臺業已發展出來。
從這一面貌勾勒來看,粉絲又是重度的文化消費者和媒介受眾,粉絲文化一直與大眾文化、媒介文化、消費社會文化、青年亞文化緊密相連,是我們觀察當代社會的一扇窗口。
2005年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聲》,數以百萬計觀眾通過編輯手機簡訊為心儀歌手拉票助威,讓粉絲文化醒目進入中國大眾視野。
一晃十餘年過去了,今日的《創造101》等娛樂節目偶像製造聲勢不減,見證著大眾文化產業特別是綜藝娛樂業規模越做越大,更見證著粉絲群體的顯著增長和更替變化。
如今,專業粉絲社群和職業粉絲越來越多,粉絲對大眾文化生產的介入性和能動性越來越強,與此同時,粉絲的商業潛能得到前所未有重視,粉絲文化與粉絲經濟聯繫日益密切。
但是,粉絲文化依然存在盲目和不理性的一面,特別是在商業利益的驅動和利用下,粉絲文化有被帶入歧途的危險。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青少年是粉絲群體的主力軍,如研究者指出,粉絲身份是當代青少年的一種流行生活方式和認同標籤。這背後有社會流動性加大、家庭結構和人際交往模式變遷、網際網路帶來的「群體性孤獨」等諸多原因,更有當代青少年思想認識、文化訴求和情感結構等重要課題需要破解。
這也提醒我們,要理性認識粉絲文化,藉助粉絲文化展開對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引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依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以此讓青年人在粉絲文化中找到榜樣力量,獲取前進動力,發揮「迷」與熱愛的正向作用。
在一批老粉的連夜打榜,不懈努力之下
周杰倫超話已經登頂第一名
這場突如其來的
粉絲之間的battle
你怎麼看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人民日報、新浪微博、新聞早餐
編輯:楊欣媛
責編:吳瓊
統籌:王剛、高長利
監製:陳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