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專注於文化藝術垂直領域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璽鑑金融發布公告稱,平臺孫星辰、朱傑豪兩名實控人失去聯繫,去向不明。公司員工代表已經於7月4日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得到公安機關受理。據了解,璽鑑金融平臺待償金額達1.3億元。
員工在網上控訴美女老闆做套搞龐氏騙局,並發布了她的身份證和護照,重賞尋人啟事找老闆!
根據身份證和護照信息,近日,有網友查詢到,美女老闆已經成功逃亡到洛杉磯!
孫星辰已經於7月1日就從洛杉磯海關入境了,也就是公司被查封之前的三天,就已經逃亡到美國了!
孫星辰在2016年和2017年都曾經到過美國,而且都是呆了一周左右就回國。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7月1日的入境記錄,迄今已經25天了,仍然沒有出境記錄。
孫星辰做的是藝術品p2p,一直活躍於藝術圈,因為穿著時尚、相貌姣好、路子野,在上海p2p小圈子裡,被稱為p2p女王!
孫星辰,1990年出生,江蘇南通人,宣稱藝術世家,協同其夫朱傑豪打著藝術文化的幌子進行金融詐騙,於2018年7月2日席捲多達數百名出借人錢款潛逃並帶走借款人質押在公司的藝術品,至今下落不明。公司員工第一時間向上海靜安經偵支隊進行報案。
公告稱,孫星辰、朱傑豪夫婦曾於7月3日下午向公司部分人員發送郵件稱:「因藝術品流通性問題與網際網路金融現階段市場環境惡劣影響,且考慮了運營成本、總體待收規模、資產模式等各方面原因,決定退出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平臺不提現、不發標、關閉充值通道,但不影響投資人正常登錄、查詢及其他操作功能,
並在15日內製定出詳細的退出計劃和退出方案。」。不過,現公司已經與該兩實際控制人失去聯繫,該二人去向不明。
公告還表示,第一、即日起,由公司主要員工組成的過渡委員會暫時負責公司善後處置的執行工作,直到司法機關作出進一步指示;第二、即日起,公司旗下網貸平臺停止發布新標、出借人充值和投標、借款人提現等功能,但是出借人提現、借款人充值還款等功能保持不變;第三、公司將集中力量查驗未到期債權情況,務請各位借款人保持聯繫方式暢通,並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提前償付;第四、對於目前正在逐步出現的逾期情況,公司將核驗相關質押物,並適時啟動處置程序,公司提醒前述措施實施後仍然無法得到清償的出借人及時向受理案件的公安機關報案,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第五、公司懇請各界人士提供上述兩位實際控制人的行蹤和財產信息,以配合公安機關推進下步處置工作。
7月2日,璽奢貸還發布了一份逾期還款公告,稱標的璽奢貸-20180500503到期還款日為2018-06-28 23:59:59,借款人於2018-7-2 還款。 根據《璽鑑科技金融質押借款合同》及相關協議, 原本息:204,800元,共收取罰息金額813.89元。總計還款:205,613.89元請相關投資用戶注意查收。但7月3日和4日兩天,即發出了兩份部分標的逾期處置公告。
根據璽鑑金融的逾期處置機制,逾期用戶所質押的藝術品將依據違約等級被進行處置:一是由預收購人收購該質押物;二是合作機構將對違約藝術品進行兜底回購;三是通過拍賣、私洽等方式對違約藝術品進行變現處置。
據了解,有投資人在第三方論壇上公開的一份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經偵支隊出具的受案回執顯示,璽鑑金融的運營主體「上海璽鑑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4日已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被立案調查。
工商信息顯示,璽鑑金融由上海璽鑑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運營,成立於2014年6月,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0萬元,法人代表為孫星辰,持股80%,朱傑豪持股20%。2015年11月,原名為璽喜網的璽鑑金融曾獲得來自中沃投資的1000萬元天使輪投資。孫星辰當時曾表示,該輪融資後,璽喜網將會拓寬業務布局,從藝術品P2P業務,拓展到藝術品租賃、藝術品場景化服務。
2016年,優領資本也曾對璽鑑金融投資,但具體金額並未披露。需要指出的是,在工商紀錄上,中沃投資和優領資本這兩家投資方均未出現在璽鑑金融的股東名單之中。但在優領資本的簡介中,則表示其曾參與璽鑑金融投資。
據官網數據顯示,璽鑑金融平臺的年化利率在7.8-10.8%之間,標的期限為1、2、3、4、6個月,100元起投。截至目前,平臺累計交易金額為10.3億元,累計交易筆數10萬筆,平臺借款餘額為1.3億元,逾期90天以上標的7筆共124萬元,累計代償4筆共74.4萬元。據其披露的5月份運營報告顯示,該月交易額就達7000萬元,待收借款金額顯示為1.28億元。
官網還顯示,璽鑑金融於2017年11月20日與廈門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籤訂資金存管協議,但截至目前,其一直未上線存管。
根據百科資料顯示,璽喜網創始人,璽鑑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星辰自稱為中國首個藝術品抵押借貸平臺創辦者。資料顯示,其就讀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一直致力於提升區域型銀行移動金融、普惠金融的工作,特別在社區銀行建設、行動支付、O2O商城、全時銀行等領域有著深入研究及豐富的經驗。大學時代曾從事傳媒相關工作,對電視節目製作、商戶拓展、營銷策劃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參與投資的電影以傳媒大獎入圍作品之姿亮相上海電影節。因從小受到家庭影響,對古籍文物有著一定的研究及鑑賞能力。擅長發現與挖掘市場需求、分析與把握客戶資源,特別是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論和實踐有深入的研究和獨特見解。2013年開始致力於藝術品流通平臺的開發與搭建,其後創辦了璽喜網。
另值一提的是,據公開資料顯示,孫星辰公開參與的最後次活動是今年5月29日開辦的「六十六號-童年的六種溫度」展覽。璽藝術空間作為主辦方之一,創始人孫星辰在開幕式上表示,璽藝術空間一直以「人文關懷·藝術初心」為使命,現已初步完成展廳+咖啡+藝術書店多位一體的複合型、多元化的前期定位。
然而在一個月後,這名90後美女老闆,就吸空了600名客戶的積蓄,攜款1.3億人民幣,然後逃亡洛杉磯。
與此次P2P女王大逃亡事件伴隨發生的,還有P2P的汙名化。自e租寶事件開始,P2P在大眾傳播層面就有了汙名化的傾向,不過隨著近些日子爆雷潮的蔓延,P2P已經將這個汙名坐實了。所以,即便我們能論證合規的平臺不容易出問題,但隨著P2P汙名化愈演愈烈, P2P平臺要向投資者證明自己的安全性,變得越來越難了。
當然,P2P投資者仍大有人在。如下圖所示,2018年6月份以來,網貸行業的投資者依舊活躍,7月9日甚至創下了4.1萬人的年度新高。是的,我們國家人口眾多,不缺韭菜,不缺投機者,但P2P作為一個行業,只有走進主流的投資者群體才有前途。問題是,不解決「不安全」的負面心智標籤,行業發展終究邁不過主流投資群體那道坎。
摘掉「汙名化」的帽子,成為行業自我救贖的關鍵一步,此時,行業需要向市場回答三個問題。
問題一:P2P行業還有存在的基礎嗎?
現階段,由於集中整改並未結束,某種程度上,P2P行業仍處於「無證駕駛」期,不少平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合規性問題,這也是集中整改期不可避免的階段性特徵,某種程度上也是P2P行業之所以出現爆雷潮的前提條件。
違規經營的P2P平臺沒有存在的土壤,但合規經營的平臺,聚焦於普惠金融領域,做著小額分散的業務,是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只要嚴格做到合規經營,平臺的經營風險也是可控的。所以,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P2P行業存在的基礎依舊是堅實的。
問題二:真正靠譜的平臺,還能選出來嗎?
由於整改階段的P2P缺乏官方的合規認證——即備案,投資者習慣了通過平臺的「背景」來挑選平臺,如上市系、國資系、VC系、甚至是存管系,這類標籤一度是衡量平臺實力的重要標誌。
不過,隨著這類平臺相繼出現在爆雷名單中,投資者才發現,所謂的「背景」關鍵時刻並沒有用。以上市系平臺為例,平臺爆雷後,作為股東的上市公司首先做的通常是發布一紙公告撇清關係,而非去承擔兌付責任。當然,股東並無兌付的責任,甚至還是平臺爆雷的直接受害者。問題是,沒有了各類標籤的引領,投資者該如何挑選靠譜平臺呢?
答案還是合規,或者說備案。市場中還沒有已備案平臺爆雷的先例(因為還沒有平臺備案),投資者對「備案」這個標籤還是充滿信任的。加快備案進度,或制定差異化的備案安排,儘快推出一批通過備案的平臺,對於維繫投資者對行業的信心,便至為重要。近期,監管機構與協會陸續發聲,無論是合規整改白名單還是統一備案細則,都是積極的信號。
問題三: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還有更加實質性的動作嗎?
從投資者保護角度出發,僅僅是合規經營恐怕還不夠。即便是銀行存款,若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儲戶依舊會擔心因銀行經營失敗導致的存款資金損失,特定歷史階段,也不乏儲戶擠兌銀行的先例。
就P2P行業而言,除了銀行存管,還能否再匹配一些長效機制,比如,能否效仿存款保險制度,探索推出P2P投資保險等資金保障制度等。在這一方面,除了頭部平臺的各種表態之外,投資者還在期待更為實質性的動作。
結語:
P2P,從小而美的模式創新和普惠金融的希望,到現在的人人得而罵之,也不過十年的時間,卻已是物是人非。有人講P2P平臺有三大難:獲客難、資金成本高、沒有靠譜的資產。前兩點我都同意,最後一點卻不能苟同。並非有沒有靠譜的資產,而是有沒有能力發掘出靠譜的資產。若是有現成的靠譜資產,創業不過是靠譜資產的變現,算不得什麼模式創新,於社會而言也沒什麼大的價值。P2P行業的生命力,不正是在看似不靠譜的普惠金融領域,依靠數據、科技甚至人力的加持,變「不靠譜」為「靠譜」、從而推動普惠金融向前發展嗎?這是行業初心,也是一大批從業者的理想和堅持所在。我想,P2P行業的未來定會在這一場風波之後更加精彩!
(材料來源: 股票說、金融虎、財經風向、羅斯財富、網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