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灌輸給孩子的這種思想,會讓娃成為軟柿子任人欺凌,有據可循

2020-12-24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教育出聽話懂事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懂謙讓。

但在真正的生活之中,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或許並不是明智之舉,千萬別因為教育的「一頭倒」,讓孩子變成任人欺凌的「軟柿子」。

案例

薇薇是一個90後寶媽,作為新時代女性,她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重視。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薇薇經常會教導兒子要做個「小紳士」。

孩子剛剛開始上學的時候非常積極,每天都希望能夠去學校跟小朋友玩。然而沒過幾天,她在接兒子放學的時候就發現兒子哭紅了眼睛。

在詳細的詢問之下才知道,在幼兒園裡有小女生搶孩子的玩具,還拿堅硬的書角打了孩子的頭。

薇薇一聽對方是小女生,就跟著兒子說:「寶貝,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嘛,我們是男子漢,就一定要讓著女孩子呀。你看在家裡,爸爸是不是什麼都讓著媽媽呀。」

薇薇的兒子有些委屈地說:「媽媽,我有讓著她,我把小熊讓給她了,可是她又搶我的小兔子的書,還用書打我的頭。」

薇薇聽了皺起眉頭,雖然她也很心疼兒子被打,但是仍然覺得教育孩子禮讓更重要。於是板起臉來訓斥道:「媽媽說的禮讓你都不記得了嗎?再這樣不懂事,媽媽要生氣了。」薇薇的兒子在媽媽嚴厲教育下噤了聲。

自那之後,薇薇發現兒子身上,常會有一些類似磕磕碰碰的小傷,她以為是孩子在幼兒園瘋玩碰撞出來的,也沒在意,直到兒子越來越牴觸去幼兒園,也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交流,薇薇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在兒科醫生的建議之下,薇薇還帶著孩子看了兒童心理醫生,才搞明白孩子出現這種不正常轉變的原因。原來薇薇的兒子在幼兒園中經常被不同的小朋友欺負。

雖然只不過是搶玩具一類的小爭執,但是因為薇薇始終在和孩子強調不要和別人發生衝突,要懂得禮讓,孩子在被小夥伴們搶了玩具時也不敢反抗,導致小朋友都覺得從薇薇兒子手中搶東西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久而久之也就把薇薇的兒子當成了「軟柿子」,習慣性地欺負他、搶他的東西。

孩子在這樣環境和互動狀態之下,越來越怯懦,對周圍人產生了不自覺地躲避,甚至出現了自閉傾向。薇薇萬沒想到,自己給孩子灌輸的「正能量」思想,差點害了孩子。

分析

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都有思想「一頭倒」的傾向,要麼就是教育孩子要以自己為中心,要麼就是鼓勵孩子做個「無條件禮讓」的人。這樣的思維傳遞,都很容易導致孩子成為被其他孩子孤立或是欺負的對象。

父母灌輸給孩子的這種思想,會讓娃成為軟柿子任人欺凌,有據可循

1、無條件忍讓

在網際網路上曾經有一個非常火的視頻,講述一個四五歲的女孩對爸爸說她在舞蹈班中受到了欺負,爸爸的第一反應是讓女兒和對方講道理,要懂得禮讓。可當爸爸看到對方故意絆倒和推倒自己的女兒時,他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了反思,並告訴女兒有時候「反擊」也很重要。於是在一群孩子上臺表演,對方又想故伎重施絆倒小女孩時,她在輕鬆躲避後,選擇推倒對方,而臺下的父親,則是為孩子的勇敢一推鼓掌歡呼。

或許很多人都和小女孩的媽媽一樣,對自己丈夫的做法不贊成。但是如果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知道傳遞「禮讓」與「忍耐」,不同的傳達「自我保護」與「勇敢反抗」,孩子會在被欺負中迷失對錯觀念,亦或是成為任人欺凌的「軟柿子」。

亦或是在極端壓制下轉變身份,成為任意妄為欺凌他人的「壞孩子」。

2、不問對錯貶低孩子

很多家長在知道孩子受欺負之後的第一反應,要麼是不問對錯地訓斥,要麼就是毫無尺度的貶低:

「沒用的玩意兒,這麼大的孩子了在學校還能被別人欺負,一看你就是個沒能耐的貨。」「還是你做錯了什麼,人家才欺負你的,總不能是無緣無故欺負你一頓吧!」

這些都是出自家長之口的話,這些話會將孩子表達委屈的意願和途徑切斷。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首先選擇的是憤怒以對,不問青紅皂白先訓斥,把罪過、錯誤都歸於孩子身上,讓孩子出現「無力分辯」的情況,對家長產生了防備,變得越來越不善溝通,內向、怯懦,對待欺負也只是默默忍耐,輕易不敢反抗。

太多的「正能量」或是太多的指責與貶低,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道傷疤,使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弱者」。

雖然我們不崇尚暴力,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溝通互動和保護自己,必要的時候也要懂得勇敢反抗。

寶媽們,你們如何看待孩子被欺負後的態度反饋?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遠見的父母,從小會跟孩子灌輸贍養意識,孩子長大會很孝敬父母
    傳統思想傳統思想奠定了「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很多家長養育孩子,並希望給他們灌輸這樣的思想,希望現在自己努力的付出能換來今後孩子同樣的反哺意識。可孩子習慣了父母這樣全心的付出,卻忘了適當的關心和體恤父母,把這種索取變成了常態。2.
  • 【分享】父母經常灌輸這幾種觀念,孩子長大會很辛苦,父母別再犯錯了
    經常在孩子耳邊說"沒錢",向孩子哭窮?其實,這種教育觀念是不正確的,錯誤的教育觀念只會讓孩子自卑,造成不好的影響。《少年說》中有一個孩子站在臺上吐露心聲,引起了眾多人的熱議。孩子抱怨媽媽經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天天對自己進行"打壓式"教育,父母眼裡的"激將法",在孩子看來就猶如一座座大山,把自己壓的喘不過氣來。中國父母被傳統觀念所束縛,經常給孩子灌輸"別人家孩子好"的觀念,經常給孩子樹立一個大敵人─別人家的孩子。實則,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自我懷疑,慢慢地變得自卑,怯弱。
  • 《少年的你》15億票房的背後,承載著多少人對校園欺凌事件的公憤
    不論你是何種身份觀看此電影,總能從中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有可能是奮發向上的三好學生,有可能是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有可能是曾經欺凌同學的校園惡霸,也有可能是膽小懦弱的受害者等等。積極的心理暗示,表示淡定、有驚無恐你越表示出害怕,對方越欺負,施暴者大多都是欺凌弱小,撿軟柿子捏。遇到欺凌,要保持鎮定,有驚無恐,從氣勢上壓倒對方,讓別人覺得你也不好欺負。
  • 校園欺凌 | 用防霸凌繪本保護你的孩子
    《悲傷逆流成河》中:生活條件不好的女主人公易遙僅僅因為和學校中的優等生關係好而遭受各類殘酷欺凌。在一場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流言成了毀人利器,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那些欺負過她的同學,他們沒有拿刀,可那種心靈上的疤痕更為深刻。「霸凌」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但「隱性霸凌」人們了解多少?
  • 「我突然不那麼愛自己孩子了」,家長對娃心生厭倦,其實有跡可循!
    寶寶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會在一天天的成長中發生許多變化,而父母對寶寶的態度也會隨著寶寶的成長有所改變。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媽媽的心境也會隨著寶寶的長大發生一定的變化。 我突然不愛寶寶了 怎麼辦?
  • 原因有據可循,很現實
    直到自己有了兩個女兒後,她才明白:為什麼姐姐會變得「自私」閨蜜小森是家裡的老二,有個比她大五歲的姐姐,本來姐妹倆應該關係很好,但是小森卻很討厭她姐姐,因為她感覺姐姐很自私,從小到大不僅什麼東西都得攥到自己手裡,還總是欺負她,總之處處都表現得很不懂事,父母對此也頭疼不已。
  • 「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平常有這三種表現,日後難免被他人欺負
    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注重將孩子培養成和善、有禮貌的孩子。孩子在小區和別的孩子玩耍,東西被搶時,和善的家長會說:「寶貝,讓給別的小朋友吧」!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家告狀,和善的家長會說:「小孩子嗎!也沒多大勁兒,事兒別那麼多」!當孩子終於要步入社會以後,和善的家長會告訴孩子:「吃虧是福!出門在外別惹事兒,別給別人添麻煩!結果呢?
  • 父母工地下班接娃,衣服太髒怕給兒子丟人,孩子一句話感動父母
    可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夏天坐在自行車後座,手裡拿著冰棍,父母載著我們去兜風。身邊都是溫熱的風,又正好遇到黃昏,就在當地的小縣城裡,逛了一圈又一圈,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父母總是儘可能地滿足我們,後來長大了,偶爾會想起小時候的事情,雖然有些已經記不太清楚,但依然記得當時幸福的感覺。
  • 【正義貓】別讓校園欺凌傷了孩子
    大家不免將美方對校園欺凌的處置與我國進行了對比。相比於我國對校園欺凌犯罪的「寬容」,美國對待校園欺凌的態度基本是「零容忍」。美國的法律不僅對施暴者嚴懲,對於幫兇和圍觀者都實行「連坐」。部分網友戲謔稱,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應當改名成《未成年「罪犯」保護法》。他們認為《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成為了那些「壞孩子」的「免死金牌」 。
  • 「林紅柿子繁」——再遇柿子
    孩子們說如果把柿子都摘下來了,那麼柿子樹上面就沒有柿子了,光溜溜了,它會不開心的,我們以後也看不到柿子樹了,既然如此,那我們一起來畫下柿子樹吧,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度,把自己看到的柿子樹畫下來,看看你眼中的柿子樹和我眼中的柿子樹是不是一樣呢?支持: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留下印記。
  • 軟柿子男人,你能硬起來麼?
    霸凌式領導看到軟柿子變硬核桃了,也有點怕了。現實教你做人:你硬氣一點,別人都會發怵。故事這時候開始埋長梗了:領導在KTV討論內部分贓,U盤不翼而飛,這會兒餘歡水突然闖進來打了個招呼,其實他是追那個借錢不還的同學,無意撞到了領導們開小會,但領導懷疑他拿走了U盤。領導怕事情敗露,開始服軟,沒想到餘歡水竟硬氣起來。
  • 散文/柿子紅了
    又到了柿子成熟的季節,滿樹的紅燈籠在水藍的天空下招搖。周末,閒來無事,先生帶著我們回婆婆家摘柿子。年幼的兒女甚是開心,清澈的笑聲穿過悠悠歲月,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看見了祖母慈祥的笑容。那時候,祖母還年輕,剛到耳順之年。每到秋天,就隔三差五的去趕廟會。大多時候,祖母會在天微亮就起身,到下午房影兒走過半個院子的時候,就會回來了。在我的記憶裡,祖母總是步履輕快、滿面笑容。
  • 明智的父母,不會逼迫孩子善良,否則容易養出「軟柿子」任人拿捏
    原來是因為背後有這樣的父母24歲的女孩靈靈剛剛步入職場不到一年,但是得到了一個外號「便利貼女孩」。這個女孩總是因為害怕自己拒絕別人而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所以即使讓自己多受累,也會幫助同事完成一些任務。她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雖然同時對於靈靈一致好評,但是靈靈過地卻十分辛苦。
  • 遠離欺凌這3個方法更管用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寶,可是孩子上了小學或者初中以後朋友之間的吵吵鬧鬧很正常,但是家長每次聽到孩子被欺負時,家長的心情還是緊張,沉重的。近幾年校園暴力時常發生,或者不知道有哪一天這種事情就發生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不管是欺負別人,還是被別人欺負,這些都不是一個好情況。
  • 全國大賽篇,澤北榮治忌憚櫻木花道的防守,有跡可循,有據可依
    晴子認為櫻木花道的天賦、彈跳力、機動性和判斷力都非常的出眾,再加上澤北榮治自身心態和經驗的問題,他忌憚櫻木花道的防守絕對是有跡可循,有據可依的。而且在NBA的舞臺上面這種忌憚對手的表現也是屢見不鮮的,所以絕對真實可靠,下面就具體說明一下。
  • 校園欺凌調查:哪些孩子容易被欺凌?如何防治?
    校園欺凌近年來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觸目驚心的案例讓我們意識到校園欺凌就發生在身邊,周圍的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他們的身心健康、人格與行為方式、價值觀和世界觀等都可能由於校園欺凌帶來的傷害而受到深遠的影響。對於校園欺凌,除了用典型事例來讓社會公眾認識到其惡劣性和嚴重性以外,也需要科學的數據來揭示我國校園欺凌的現狀、影響因素以及諸多方面的後果。
  • 柿子清甜軟糯不可多食,當心吃出腸梗阻
    秋冬季節,正是柿子當季。清甜軟糯的柿子不可多食,多食可能會導致便秘甚至腸梗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的吳小劍教授指出,在柿子中有一種物質——「鞣酸」,這是柿子澀味的原因。這種可溶性成分鞣質在胃內與胃酸、果肉蛋白發生作用,形成膠凍樣物質。
  • 學校裡這3種孩子,是最容易被欺負的,父母可要多留意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長把更多時間用在工作上,而無暇顧及家庭,更無暇管教孩子。 而在學校中,人格不健全的孩子挑起校園霸凌事件的案例屢見不鮮,層出不窮,也讓家長們為此擔憂不已,擔心孩子成為欺負別人的壞孩子,更擔心孩子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
  • 父母們憧憬孩子的未來,期待孩子能有好的發展,兩個因素不容忽視
    有了孩子以後,作為父母是否憧憬過孩子未來的樣子?又是什麼影響了孩子未來的成長呢?關於孩子未來影響因素大小的辯論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爭論很激烈的話題:孩子的行為認知是,先天影響比較大,還是後天影響比較大?
  • 90後父母「冷漠式帶娃」火了,娃趴著大哭,父母:哄你算我們輸!
    文/刺惟惟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好帶,甚至可以說是一代比一代難帶!關於這個問題,當過爸媽的人都有很多的感慨,但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父母也是一代比一代難搞了。其實,現在很多90後帶娃的方式讓很多人看不懂,甚至看不慣,因為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面,認為這麼小的孩子,一旦要是哭了就應該趕快去哄,不讓他繼續哭下去了,這種冷漠式的帶娃不知道是否會影響孩子。因為視頻很短,就不到一分鐘的時候,所以我們不知道後面這對父母是如何處理的。小編認為在這裡我們也不能就說這對父母不好,帶娃的方式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