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平常有這三種表現,日後難免被他人欺負

2021-01-18 錦春育兒經

「以和為貴」是很多人的行事原則,在家講究「家和萬事興」,在外講究「和氣生財」!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注重將孩子培養成和善、有禮貌的孩子。

孩子在小區和別的孩子玩耍,東西被搶時,和善的家長會說:「寶貝,讓給別的小朋友吧」!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家告狀,和善的家長會說:「小孩子嗎!也沒多大勁兒,事兒別那麼多」!

當孩子終於要步入社會以後,和善的家長會告訴孩子:「吃虧是福!出門在外別惹事兒,別給別人添麻煩!

結果呢?長大後,這種孩子成了「老好人」,不但沒生財、沒萬事興,反而處處受氣、總是委屈自己,被人當軟柿子捏來捏去!而軟柿子性格的孩子早有跡可循,有這3種表現就該注意了!

一、喜歡看人眼色行事

我特別怕有人誇一個孩子真懂事兒、真聽話、真會來事兒。這不是一種誇獎,更像是在說這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因為怕被拋棄而選擇無休止地討好別人。

日本人似乎特別擅長拍討好型人格的故事,比較出名的《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就是一個因討好型人格獲得人生悲劇的故事。

除此之外電視劇《凪的新生活》,裡面的主角從小就討好自己的媽媽,這導致她日後在工作中面對苛刻的同事,她想得不是反抗而是討好,結果自己就更被當成軟柿子捏。

不僅如此,她在戀愛關係中,也是那個一味的討好者!只是為了那句:「因為我不想被你討厭」!

二、不敢抬眼看人的孤僻孩子

在校園中,有一類孩子很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就是沉默寡言、不敢抬眼看別人的、孤僻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交能力上較弱,經常落單,所以更容易被欺負。

李玫瑾教授表示那些不喜歡與他人目光直接接觸的孩子,多半嘴比較笨。不知道和陌生人說什麼,這就導致了在社會中社交能力差。

而這種社交能力會一直持續到社會中,校園中可能是被欺負,到社會中可能是那個受累不討好的角色,因為嘴笨不受領導待見,只知道悶頭幹活,難免吃虧!

三、不敢拒絕,不會反抗不公平

如果為人像水一樣柔弱,那麼他人就不用費任何力氣就可以發現你沒有什麼骨氣,會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你。——馬克·吐溫

當朋友請求你做一件事兒時,你明明不想做,但你就是不敢拒絕;當網購了一件衣服,做工不好,你因為怕麻煩,於是你說了句認栽;當領導提出一個要求,你明明覺得不合理,你不敢反抗……

其實這都說明你是一個像水一樣柔弱的人,自然難逃被當成「奴隸」對待的結局!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也不敢拒絕、不會反抗不公平,就應該引起重視,避免他成為「軟柿子」被人捏!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軟柿子」?

一、性格教育

前面已經提到了,「軟柿子」性格的孩子的第一種表現就是討好型人格,所以說這種孩子的性格是出現問題的了,如果孩子從小自信、勇敢、樂觀、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怎麼會發展出這種性格?

所以家長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也就是6歲之前,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健全性格的人。李玫瑾教授說:「很多成人的問題,其實是6歲前的問題」。

建議此時給孩子科學的引導,有助於塑造好性格。比如我會專門給孩子讀,由原創情商早教領導品牌歪歪兔所編纂的《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

這是由情商早教機構提出的科學建議,致力於把孩子培養成健康、勇敢、樂觀、善於情緒管理、擁有強大內心的高情商人才,同時還會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財商和性教育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教會孩子勇敢反抗

教會孩子對不公平勇敢反抗,這一課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我建議你帶孩子看一看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校合唱團的秘密》。

建議家長帶著8歲以上的孩子看一看,故事中索菲參加了合唱團但是因為唱得不好,被老師要求只能動嘴不能出聲!

朋友麗莎知道了這件事,帶領著整個合唱團在演出當天以默唱的方式反抗了這種不公平。最後的結尾是老師憤怒離場,所有的孩子相視一笑!

其實人的一生真的會經歷太多面對所謂的「權威」或者是「強者」的不公平對待,此時如何做出勇敢反抗是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學會的,不然日後想在改也很難了!

安全教育專家王大偉教授在《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行為篇中的《不許欺負人》這冊故事中提到,欺負人和比人欺負常見於學齡前兒童。

針對這一現象,這冊書有一首平安童謠非常棒,名字叫做《不惹事也不怕事》:強大不能欺負人,弱小也不怕欺凌,遇事一定告家長,成人應做保護神。

我認為「不惹事也不怕事」這句話太重要了,就是告訴孩子面對被欺負、不公平時,不要一味忍讓,而應該勇敢反抗。

這套書中還有《我不膽小啦》這個故事,幫助孩子培養勇敢精神,學會釋放壓力,做一個勇敢不害怕的孩子,有需要的家長可以看看《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行為篇,一共10冊很實用!

希臘有一句民俗,意思說:「勇氣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卻引人下地獄」!願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都是勇敢的人,而非怯懦的角色!

相關焦點

  • 孩子容易變成「軟柿子」,跟這3種父母有關,看看有你嗎?
    不知是什麼原因,近幾年校園霸凌的現象越發的嚴重,打開網絡也經常能看到孩子被欺負的視頻,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都有,輕的就是辱罵,重的就是毆打。,當孩子遇到這種事沒有第一時間找老師和家長,直到視頻被人曝出來家長才知道,作為家長難免會覺得生氣。
  • 孩子表現出三種行為,代表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務必重視起來
    對於暴力一詞,家長們都會想到校園暴力,也就是孩子受到他人的欺負,身體受到傷害。但是有這樣一種暴力,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它就是軟暴力。它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理,這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一點也不低於物理暴力所帶來的傷害。
  • 幼兒園常被欺負的孩子,有這3種特徵,教家長3招讓孩子不受欺負
    幼兒園裡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常有這3種特徵一、性格軟弱、過於聽話孩子「懂事」是大多數家長追求的,但事實上,孩子過於懂事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威權之下,任何與父母意見相違背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聽從父母的指令則會得到獎勵,這種「馴服」式教育的結果就是孩子被訓得沒有意見、過於聽話,有一個軟弱的性格。
  • 中學生被人狂扇耳光30下:孩子成為「軟柿子」是家長最大的失敗
    雖然,小晨的成績不太好,性格也內向,不愛跟人交際,但在家一直很被寵愛。沒想到,住校以後,小晨卻受人欺負,被人打罵。家裡人知道這事後,氣得受不了了。尤其是知道起因後,家人更覺得對方「太可惡」了。小晨「得罪」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不小心「尿錯了尿壺」。只為這種瑣事,小晨被幾個女生扇了30多個耳光。
  • 孩子被他人欺負,只會哭甚至沒有別的反應,怎麼辦?
    孩子被他人欺負只會哭,這種情況也許並不少見。有些是因為孩子的性格,也有和父母日常教育關。而最讓父母擔心則讓校園欺凌事件,究竟該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也成為了越來越多家長日益關心事情,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呢一、家長的煩惱知道孩子被打只會哭,家長往往是一種極其矛盾心理,有時候爸爸媽媽也無法掌握好這個度:1、心疼了:爸爸媽媽往往第一時間檢查孩子身體,看看有沒有外傷,或者紅腫等情況,然後就是關切詢問孩子:「打哪了,疼不疼?」如此等等。
  • 在校園霸凌中,為啥「學霸」很少被當「軟柿子」?老師給出了答案
    很多老師針對這一現象做了大量的數據分析,他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實施霸凌的學生,學習成績都很一般,甚至不怎麼好,而學校裡那些「學霸級」的同學,往往不會被他們盯上。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老師給出了答案。在校園霸凌中,為啥「學霸」很少被當「軟柿子」?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 孩子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 第一種:經常害怕與人接觸、交流,牴觸陌生環境
  • 為什麼有些孩子經常被人欺負?源於這些性格特點,媽媽需早期幹預
    於是就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些孩子總是會被別人欺負呢?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孩子的性格問題。常被人欺負的孩子常有三種性格1、討好型人格這類孩子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缺乏自己的界限,對於別人的意見、看法以及評價過於在意。為獲得別人的好感和肯定,常常會屈從於他人的意識。
  • 家長如何讓孩子擁有不被欺負的...
    有一次在幼兒園玩玩具的時候,因為爭奪玩具的歸屬權,和班級的兩個男同學發起了爭執,最後被兩個男孩踢到了頭。 這一幕正好被接他放學的媽媽看到了,媽媽頓時怒火中燒,上去站在兒子身後說到:「你可以打回去」,雙方家長因為這件事大鬧了好一頓。
  • 4歲兒子被同學欺負,看看這位媽媽做法。遠離欺凌這3個方法更管用
    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更有自信我們都知道"柿子光拿軟的捏"。所以,在學校裡被欺負的孩子大多是那些性格軟弱、不願意起爭執的「軟柿子」。因為這樣的孩子,就算遭遇了校園霸凌也不會告訴父母和老師,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
  • 明智的父母,不會逼迫孩子善良,否則容易養出「軟柿子」任人拿捏
    每當有校園霸凌的新聞爆出時,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視頻,人們的心總是不由自主地被揪起來。當細究起校園霸凌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表現地都是「軟柿子」類型。人們本以為天真善良的孩子們竟然會毫不留情地欺辱同齡人當中的「軟弱者」。弱肉強食這個觀念在人類文明中依然殘留著影子。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但是從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句話並不妥當,主要有這兩個弊端:一、讓孩子懦弱膽小。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二、讓孩子討好迎合。有的孩子本來非常生氣,或者有其他的辦法,但父母說了沒關係,反而強行壓抑住其他的念頭。
  • 在婆家容易受欺負的女人,一般有三種性格特徵,看看有沒有你
    影響她們命運的,除了嫁給誰,還有自身的性格特點。 重溫《知否》才發現,婚後過得幸福的女人,各有千秋。但在婆家容易受欺負的女人,一般有三種性格特徵,看看有沒有你。 這是封建思想的弊端,在那個社會下無可避免。但不管何時,這種為了丈夫放低自己的例子,都不會少見。 而她們得到的結果,大約只有一個,那就是被丈夫看不起,時時受欺負。 幸運的是,淑蘭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可以救她於水火。可墨蘭什麼都沒有,一切痛苦只能自己承受。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我發現,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兒,僅僅用一句「打回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若是選擇息事寧人、萬事忍耐、或者不當回事兒,那孩子將來八成會成為軟柿子被人捏。直到在《開講啦》這檔節目中,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番話才給了我啟發,若不想孩子被欺負,上幼兒園之前,就要培養他這三種不好惹的能力。在演講中有青年代表提問,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很難融入集體1、 性格孤僻、內向進入幼兒園之後,有的孩子可能會顯的很孤僻、內向,不好意思主動和小朋友接觸,容易受到忽視。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受到父母育兒方式的影響,比如:父母常常用恐嚇的方式,來嚇唬孩子;家教過於嚴厲;很少讓孩子接觸他人;父母與孩子很少溝通交流等。
  • 不想讓孩子被當「軟柿子」捏,請給孩子的善良插上這3道「鋒芒」
    每個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掌中寶,心尖肉,誰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寶貝被外人欺負,不過在越來越多元化複雜化的社會環境中,孩子將來總要自己去面對未來的人生之路,應對各式各樣的人,想要讓孩子在集體中,不被當作「軟柿子」捏,就要讓孩子自己強大起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沒有錯,但有句話說得好:「你的善良總要有點鋒芒。」
  • 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教育?
    01 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事件自帶熱點屬性,不管是哪個家長,看到自家孩子被欺負,心裡難免會尷尬和難受,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暗示智商高,尤其是第一種!
    孩子的智商到底如何,我們其實也拿不準。但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往往智商高於同齡人,一起來看看吧!這種思維的專注,是一種智商高的表現。這對智商的發育非常重要,家長們記得用心保護好。記憶力高智商的孩子普遍都有著較強的記憶力。古希臘有句俗語:記憶是智力之母,足見記憶力對於智商的重要性了。
  • 「軟柿子」用英語怎麼說?
    柿子叫 persimmon,難道軟柿子就是漢語裡有句歇後語叫——老太太吃柿子,揀軟的捏。「軟柿子」本意是比較軟的柿子,但是引申意義是這個人比較好欺負,或者是處於弱勢。看罷英文釋義,就更好理解了:bowling pin 很容易被打翻(tip)或推倒(push),從不具備什麼反抗精神,和「軟柿子」有相似的氣質。
  • 孩子被欺負,父母說這4句話更讓人「崩潰」,容易導致性格缺陷
    孩子被小朋友欺負是非常常見的,與其說被欺負,不如說是打鬧的時候沒打過反被打,這個時候,孩子回家父母的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會讓孩子記一輩子。父母如果說了這4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更大,甚至會讓孩子記一輩子。讓人內心崩潰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更容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