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教育?

2020-12-22 騰訊網

01

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事件自帶熱點屬性,不管是哪個家長,看到自家孩子被欺負,心裡難免會尷尬和難受,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家長說打回去,有的家長說忍忍就過了,這些都不是好方法,其實最佳的方法是「預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87%的孩子曾遭受過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而我們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這87%裡的一個。

前不久讓我看到一條很扎心的信息:5月28日,雲南楚雄一名女生被多名男生輪番毆打,引起人民政府高度重視。

女孩無助的坐在地上,打人者囂張至極,視頻不到1分鐘,數不清女孩被打多少巴掌,被踢多少腳,該女孩毫無反抗能力,甚至不知道躲閃。

很多校園暴力並不一定就是視頻中表現出來的那樣嚴重。

它可能是孤立、嘲諷、取外號,扯女生的辮子頭髮,在別人的課本上亂塗亂畫,偷走別人寫好的作業本。

校園暴力主要有三種:語言暴力:辱罵、威脅、中傷、嘲諷和起外號等;

關係暴力:拉幫結派、建立小團體、孤立別人等;

身體暴力:包括通過威脅身體傷害而實施的錢財敲詐;

很多時候,校園欺凌的結果是雙方共同造成的,一方強橫無理,一方軟弱、膽怯。

很多受害者因為被威脅、恐嚇、要面子等種種原因,不敢說出口,導致事態逐漸升級,由校園欺凌變成了校園暴力,乃至未成年犯罪。

看到這,家長應該重視起來,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02

哪類孩子容易受欺負

小知總結了4條重點欺負對象:

(1)個子小,力氣小: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容易被大班的孩子欺負,低年級的孩子容易被高年級孩子欺負,女孩子容易被男孩子欺負,都是這個原因。

個子小,力氣小的孩子,這是欺負者重點「關照」對象,他們會覺得這類孩子好欺負,且欺負成本低。

他們不會輕易挑選人高馬大的對手,如果咱家的孩子正好是個子較小的,那就要留心了。

(2)家教嚴格:

家教嚴格的,從小就被父母折磨得沒有了脾氣,自身不夠強硬,毫無原則可言,不懂得拒絕和反抗。

不管是校園還是社會,孩子會下意識的把欺負者當成父母,孩子擔心他的反抗會迎來欺負者的打罵,為了保平安,孩子通常選擇忍一時風平浪靜。

然而有趣的是,父母卻嘲笑孩子慫包,面對欺負卻不敢反抗。其實並不是孩子慫包,而是他們童年時期沒有學習過正確的反抗技巧,父母的過於嚴格早已植入孩子的潛意識。

(3)膽小害羞:

膽小的孩子通常不愛說話,比較內向,對陌生的環境和人感到不安。

見到陌生人就臉紅害羞,別人問話都不好意思答一句,這樣的孩子就更別提打人和被打後還手了。

(4)特別懂事禮貌:

如果您家的孩子特別懂事禮貌,也要留心,這是一把雙刃劍。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的孩子在幼兒園經常被同學搶玩具,有時她孩子不給,那同學就用指甲劃她的手臂。

媽媽得知後告訴孩子:「這種事情你不能白白受欺負,你同學有了第一次會有第二次的,你應該還手或者告訴老師」。

孩子是這麼說的:「我不會告訴老師的,打小報告不好,因為我是大孩子了,不能隨便打人,我也不和他一般見識」。

媽媽感覺孩子太過於懂事了,都不知道這是喜還是憂。

03

面對欺負怎麼辦

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最終要獨立面對社會,我們能做的就是教會他「預防」。

(1)參加防身培訓:

要知道,受過體育訓練的孩子,容易走得穩,坐的直,看上去自信。

能起到震懾的作用,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往往在幼兒園或小學,會更害怕學過防身的同學,認為這樣的不好欺負。

(2)擴大人際交往圈,多交朋友:

絕大多數校園暴力受害者性格懦弱,人際交往圈狹小,沒有什麼朋友,因此才會被施暴者盯上。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在學校有一個良好的交友圈,自然不會被欺負。

(3)角色扮演:

父母可以和孩子扮演各種「熊孩子」,假設各種場景。

在遊戲中,教孩子如何去談判,如何大聲震懾對方,如何在爭執中保護自己。

當有熊孩子來搶玩具時,父母可以教孩子在不同情景說出不同的話,比如:

「對不起,這是我的玩具,請你放手,你沒有權利拿走,你再不放手,我就告訴老師了」。

「我也想玩你的玩具,不如我們交換一下吧,正好你也沒玩過我的」。

「我們交個朋友吧,以後一起玩」。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去識別好人和壞人,在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做法,也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分享與拒絕。

(4)不惹事,但也別怕事:

對於孩子被打後要不要還手,這是存在很大爭議性的。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特別懂事的孩子,因為自己是個大孩子,不能隨便打人。

如果大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孩子和一個人高馬大的人打起來必然會吃虧,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我們可以這麼告訴孩子,對於野蠻的人,儘量遠離。

同時也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別怕事。

有句話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告訴孩子,在你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還手,爸爸媽媽相信你,會站在你這邊。這樣孩子在面對欺負時,就能鼓起勇氣面對了,他知道父母是最堅強的後盾。

我們還是得告訴孩子,世界不光是童話中的美好,也是有矛盾和衝突的。

你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不等於懦弱,當有人侵犯你的權益,你必須勇敢的保護好自己。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該怎麼辦
    晚上看了篇文章,關於一位母親如何處理孩子跟同學打架並差點毀容的故事,我很佩服文中母親睿智的處理方式,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於是轉頭問老公:「如果女兒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打架打輸了,還傷痕累累差點毀容,你會怎麼處理?」
  • 「小米粒」上幼兒園被欺負,秦昊心疼落淚,孩子被欺負該怎麼辦?
    家中有孩子自然就多了歡聲笑語,同時,也多了一份擔憂、牽掛和責任。不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家庭,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秦昊、伊能靜這對備受關注的姐弟戀夫婦,在某檔節目中的恩愛、默契,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 該怎麼教育你,我親愛的孩子?
    該怎麼教育你,我親愛的孩子?——讀《特別狠心特別愛》有感該怎麼教育你,親愛的孩子?猶太媽媽沙拉《特別狠心特別愛》,闡釋出一種理性的母愛。「超量」的愛,會培養出嬌生慣養的孩子,會培養出大批任性、抗挫能力差、不懂得感恩的孩子。該怎麼教育你,親愛的孩子?沙拉在她的《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給出了很好的解答。沙拉是位出生在上海的猶太人後裔,作為一位單親母親,獨自撫養三個未成年孩子。
  • 伊能靜女兒被欺負,秦昊難過氣哭,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打回去?
    important}《婆婆和媽媽》這檔綜藝節目當中,伊能靜和秦昊以及婆婆,就小米粒被同學欺負這件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疼女心切的秦昊,因女兒遭遇暴力而落淚。孩子被欺負該不該打回去?打不過怎麼辦?而秦昊媽媽則認為,很多網友認為秦昊媽媽說得對,遇到這種問題只能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歸別人的家長教育。
  • 孩子愛哭是什麼原因?孩子愛哭怎麼教育?
    孩子愛哭是什麼原因?孩子愛哭怎麼教育?  海珠區王女士問:  兒子今年6歲,已經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了,但是卻喜歡哭,我常常感到很無奈,一個男子漢怎麼總喜歡哭鼻子呢?每到他哭的時候,我拼命想辦法不讓孩子哭,可是孩子卻越哭越起勁。  問題一: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哭?  問題二:孩子愛哭家長該怎麼辦?  心理諮詢師張潔表示,小孩哭的行為是一種結果,是某些問題表面上的結果。既然有哭的行為表現出來,內心裡一定有某種「情感」在活動。
  •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教育孩子?
    寶媽提問: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發脾氣了,肯定是有不開心的事,題主應該是本能想發脾氣,但自己也知道發脾氣不好。
  • 夜讀丨 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
    夜讀丨 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有人論斷,「這不是一個父親的正義復仇,是一個心理不健康男性的故意殺人案件」;有人還在追問:「如果你女兒在學校被男生作踐,對方家長耍橫,老師不管,學校和稀泥,你只是個普通老百姓無權無勢,我想問問你,怎么正確對待?」類似追問是當初此事剛在網絡傳播時,很多人同情甚至支持這個父親的原因。把這個疑問和情緒用在個案悲劇上,當然是不理性的。
  • 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該怎麼辦?
    他們不懂得如何處理小夥伴之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膽子也越來越小。如果父母教育孩子以適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那麼孩子被欺負的現象也會被減少。減少被欺負的現象,並不是「你打我,我一定要打還給你」的方式。就像小米粒這樣的孩子,她被男孩子一直擠到牆壁上,而沒有任何反抗,一是她年齡小,她不知道怎麼辦,二是她膽子小,對於欺負自己的孩子不敢有任何舉動。
  • 國產劇經典情節,孩子叫爸爸不準欺負媽媽,該怎麼解釋
    不過,陳瓦兒在抓小三之前,還經歷了來自孩子的疑問,"爸爸不準欺負媽媽"看到許久沒有見到陳瓦兒,李牆忍不住抱著她,準備再生一個孩子。心思細膩的陳瓦兒提醒道:「夏天還在外面了!」可李牆根本沒有聽進去!
  • 孩子愛說壞媽媽該怎麼教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孩子愛說媽媽壞該怎麼教育? 孩子總愛說壞媽媽,無論給孩子強調多少遍,強調媽媽多麼愛你,都沒有用,還是依然改不了。 那麼這是孩子在進入語言暴力期,也就3~5歲的時候特有的現象。為此,大家不用過於介意,因為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
  • 伊能靜、秦昊夫婦傷心落淚:孩子被欺負,我該怎麼辦?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當我們知道孩子被欺負,而且都沒有反擊過,心疼與無力感會迅速淹沒我們,我們甚至會覺得自己愧對孩子。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事情。尤其是當孩子開始交朋友、進入集體生活的時候,他們在與別人建立友誼的過程中,就難免會與別人發生衝突,而在衝突中被欺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閨女與人為善,被班裡小男孩欺負,媽媽教育與眾不同
    孩子慢慢長大後,原來的小家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他們開始走向外界,接受外部的環境和小朋友,有時候難免因為個性不同,引起矛盾與摩擦,孩子欺負別人或被別人欺負,是常有的事情。
  •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寧靜:「乾死他?」
    近日,伊能靜在綜藝節目中和媽媽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談到女兒米粒新學校的情況:她回來兩三天都跟我說,說大家都不理他,我可心疼了。甚至說如果對方家長不教育孩子,自己就要親自飛回臺灣教育。你們倆不要情緒用事,人家的孩子有人家的家長教育,也不要氣憤。」
  • 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因為父母忽略了這樣的溝通,該留心了
    我很擔心他這種性子,以後總被人欺負怎麼辦? 很理解這個媽媽的心情,不過先別急,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回家不跟爸媽說,可能有幾種情況: 1,老師教育過他們,在幼兒園的一些事情回家不準跟家長說; 2,孩子被打後想告訴老師,但打人的孩子可能裝可憐求情,或者討好他,孩子一時心軟,放棄告狀; 3,孩子以前向老師(
  • 爸爸女兒被欺負落淚: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些!
    作為父母,孩子的任何事都會掛心。就算是明星也不例外,也會因為孩子被人欺負了而困擾。 秦昊就因為女兒小米粒在學校被欺負,自己卻無能為力上了熱搜。節目播出當天,「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佔據熱搜榜第一。
  • 電影《天才少女》: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這真的是個難題,更何況真實生活往往還要更複雜。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弗蘭克與伊芙琳的兩種教育觀念碰撞。伊芙琳的教育觀是:瑪麗是和她的母親黛爾一樣的數學天才,她應該守住自己的天賦,不該浪費時光去被無謂的娛樂消耗。瑪麗的絲毫懈怠和浪費,都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 幼兒園常被欺負的孩子,有這3種特徵,教家長3招讓孩子不受欺負
    幼兒園裡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常有這3種特徵一、性格軟弱、過於聽話孩子「懂事」是大多數家長追求的,但事實上,孩子過於懂事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威權之下,任何與父母意見相違背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聽從父母的指令則會得到獎勵,這種「馴服」式教育的結果就是孩子被訓得沒有意見、過於聽話,有一個軟弱的性格。
  • 孩子被他人欺負,只會哭甚至沒有別的反應,怎麼辦?
    孩子被他人欺負只會哭,這種情況也許並不少見。有些是因為孩子的性格,也有和父母日常教育關。而最讓父母擔心則讓校園欺凌事件,究竟該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也成為了越來越多家長日益關心事情,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呢一、家長的煩惱知道孩子被打只會哭,家長往往是一種極其矛盾心理,有時候爸爸媽媽也無法掌握好這個度:1、心疼了:爸爸媽媽往往第一時間檢查孩子身體,看看有沒有外傷,或者紅腫等情況,然後就是關切詢問孩子:「打哪了,疼不疼?」如此等等。
  • 「媽,同學打我」,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家長應對方法很關鍵
    當孩子受到欺負之後,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認為一定是其他人的錯。 如果在這件事情當中,的確是我們的孩子做錯了事情才受到了別人的欺負,那麼家長也應該帶著孩子對別人道歉。相反的,如果我們的孩子無緣無故受到了別人的欺負,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這一邊,幫他討回公道。
  • 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孩子在學校總被欺負,老師不管,怎麼辦?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小學了,有老師幫忙管教,家長就輕鬆了。 然而,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在學校內無法與老師、同學建立適當的關係,常常被同學欺負、被老師忽視或呵斥。 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很多家長心疼不已,卻不知道該怎樣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