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經常被人欺負?源於這些性格特點,媽媽需早期幹預

2021-01-18 豆媽逗娃心理課堂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希望別人看輕自己,甚至欺負自己。但現實卻是,總有一些人被欺負,特別是現在一些校園霸凌的事件越來越頻繁。

有些被欺負的孩子是因為自己存在某些殘疾、疾病、或胖或矮或醜,再或者缺少父母照顧,有的是因為跟別人產生了矛盾衝突,但有時我們又會發現,一些孩子看起來非常強大,比如個子高、年齡大,但卻會被個子小、年齡小的孩子霸凌。

於是就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些孩子總是會被別人欺負呢?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孩子的性格問題。

常被人欺負的孩子常有三種性格

1、討好型人格

這類孩子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缺乏自己的界限,對於別人的意見、看法以及評價過於在意。為獲得別人的好感和肯定,常常會屈從於他人的意識。

這種孩子,當別人發脾氣或者態度強硬時,內心就會感到不安,常常會選擇退讓,以避免衝突。

所以,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常常會被別人在精神上進行霸凌。同時,他們也很容易成為霸凌者的「幫兇」,因為他們不懂得拒絕,當有強硬的人他們加入的時候,這種孩子容易盲從。

2、膽小忍讓型

這種性格的孩子膽子小,還特別怕事。如果他們與別人產生了矛盾衝突,他們往往不會據理力爭,而是選擇忍讓。即使發生的事情是不公平的、不正確的,他們也不敢發聲,不敢去反抗。

在這種孩子的頭腦中常常有這樣一個觀念:反抗是無用的,還可能激起別人更大的怒氣,不如忍一忍,就會風平浪靜。

所以,這一類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欺負。

3、不會表達情緒型

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不過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陋的方式爆發出來。」

遇到一些負面事件,有些孩子會把自己負面的能量指向外部,攻擊別人。但有些孩子則選擇,轉向自己,攻擊自我。

當他們遇到欺負時,他們不會去想是別人出現了問題,卻會常常想是自己出現了問題。他們對自我的評價體系會產生偏差。

這些負面的能量,在短期內可能沒有爆發出來,而是被壓抑了。但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麼可能會導致這種孩子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又可能會導致他們採取極端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所以這種性格的孩子非常危險。

性格形成的因素

1、家庭環境

弗洛伊德說,在孩子三歲之前,他生命的底色就已經形成。

隨著心理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專家都認可在孩子6歲之前是培養的關鍵時期,包括性格的形成。而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兒期。

那些從出生之後得到父母積極響應、愛和關注的孩子,更加具有安全感和存在感,他們的性格也更加的自信灑脫和放鬆,出現討好性人格的概率已大大降低。

其次,家長本身的為人處事方式以及性格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那些具有高情商,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並解決矛盾衝突的家長及孩子,也能獲得更多的人際關係處理技巧。

反之,家長是忍讓型或者喜歡暴力解決問題,那孩子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會模仿家長,成為同樣性格的人,有的則會反其道而行之,採用另一種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2、社會環境

學校裡的環境,孩子周邊的朋友以及同學,乃至生活環境當中,周邊常常接觸的鄰居和他人,都會對成長期中的孩子產生作用,尤其是處於比較敏感的青春期孩子。

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被欺負?

1、認識「被欺負」的概念

有些孩子被別人欺負了卻不自知,認為這只是一些小事,所以,不做聲也不反抗。

這就需要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傳輸一些正確的概念,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錯誤的,什麼樣的行為是「欺負人」。比如,推搡別人、打架、不允許別人一起玩、給別人起外號、嘲笑別人的缺點等等。

家長需告訴孩子,當自己出現這些行為以及別人出現這些行為時,都是錯誤的。如果家長看到這些行為發生,需要立即指出來。

2、對欺負說no

如果孩子遇到了欺負,開始時,家長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處理。首先,就是不能夠一味忍讓。必須義正言辭的指出這些行為是錯誤的,然後表達對這些行為不好的情緒感受以及體驗,再次明確表達自己不能夠接受這種行為。

如果對方繼續欺負,則採取必要手段進行反抗,保護自己。

堅定地對欺負say no,這些行為才會逐步遠離孩子。

3、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

經過幾次手把手的教育之後,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些事情。畢竟,父母不可能隨時陪伴孩子。

但是父母依然要做兩件事。經常詢問孩子最近的情況,如果發現問題,及時幫助。是不斷的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就是爸爸媽媽永遠愛他,不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是孩子背後堅定的靠山。

豆媽逗娃寄語:

不想讓孩子被人欺負,就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支持,讓他有充分的安全感和力量應對困難。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相關焦點

  • 「媽媽,我被人打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小孩子下手又沒個輕重,經常會把對方弄得頭破血流,讓前來協商處理的家長心疼得不得了。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在學校一個人欺負呢?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孩子看起來乖巧懂事怎麼會成為被人欺負的對象?總之,小雨媽媽在老師的協商之下和大個子的家長達成了共識,第二天在學校碰面,讓大個子向小雨道歉。小雨媽媽做完這些事情之後,急忙蹲下身來安撫孩子,告訴小雨這不是他的錯。並且希望小雨。以後如果再被人欺負的話,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還有家長,如果被人打了,小雨媽媽支持他打回去。
  • 娃性格是天生的?不,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媽媽懷孕要注意5個原則
    冷靜理智型:不符合年齡的成熟和懂事,遇到事情不慌不忙,能夠從容應對,這就是冷靜理智型寶寶的特點。而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擁有這種氣質類型,這並沒有好壞之分,爸爸媽媽更應該去了解這種差異化,並且尊重孩子自身的獨特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揚長避短,幫助孩子成長!
  • 孩子是否出色,源於媽媽性格,你可懂得?
    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性格決定命運」,除了先天因素,一個人性格的塑造依賴多方面的因素,媽媽在家庭和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最為重要,所以,媽媽的性格會極大的影響、甚至是決定孩子的性格,毫不誇張地說,媽媽的言語和行為可以影響孩子一生。
  • 「你為什麼還手?」孩子被欺負反被罰,寶媽直接給老師一巴掌
    ☆大福小朋友鬧矛盾是在所難免的,想必每個媽媽都會教育孩子:如果被欺負了就直接告訴家人,在學校被欺負了就告訴老師。為什麼要讓孩子告訴老師?童童經常被班級裡的壞孩子欺負,像幫忙寫作業、代替值日等,看見童童一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就給奪過去,童童是敢怒不敢言,他覺得媽媽說要待人溫和,不能隨便跟同學起衝突,所以每次都不了了之,也就讓這些壞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因為孩子們沒起衝突,老師看到這種情況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 孩子性格內向是天生的嗎?這個案例可能顛覆你對性格的認知
    性格,是指個體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性格對每個人的一生有巨大影響,甚至可決定每個人的命運。那麼人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咱們老祖宗有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意思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中,往往能看到其長大成人後的性格特點。圖片來源於網絡可3歲時的性格又是從何而來呢?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2位媽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媽媽,為什麼我們窮,回答方式的不同,直接改變孩子的未來明明的媽媽明明的家庭條件一直很好,明明的爸爸媽媽的工作都非常穩定,每個月的工資也很高。可是爸爸媽媽卻認為孩子應該「窮養」,根本不給明明買玩具,也不買新衣服。後來明明的同學說她穿的衣服都非常舊,家裡肯定很窮。明明聽到這些話,非常傷心,他回家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家窮?」
  • 想讓孩子少受欺負,兒童社交能力培養,家長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應
    2、對於孩子之間的衝突,63.1%的受訪家長認為有些只是孩子之間的遊戲,不用過多幹預,62.7%的受訪家長認為不可避免,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好時機,52.4%的受訪者認為如果矛盾升級,家長一定要介入,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秦昊因為心疼米粒落淚,當孩子被「欺負」,父母需要做的三件事
    綜藝《婆婆和媽媽》中,一向理智冷靜的秦昊居然哭了。事情是這樣的:伊能靜在跟自己婆婆聊天的時候,提起女兒米粒經常在學校受到欺負,坐在一旁的秦昊聽完後,心疼不已,竟然掩面哭起來。對於這種狀況,每個做父母的都很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孩子之間的矛盾本來就不該過多的幹涉,但是又很心疼孩子。其實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與其思考自家孩子被欺負後該怎麼辦,不如先想一想為什麼有些孩子容易被欺負,有些孩子卻不會被欺負,找到原因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問題。總結一下身邊的事例,我們可以發現,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大致有這麼幾個特點。
  • 讓我們一起來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儘早識別和幹預!
    今天讓我們一起聊聊來自星星的的孩子(又叫自閉症)。 先講個小故事吧!小華的媽媽很苦惱,總覺得小華從小就跟人不親,小華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抱他,他都不看媽媽。大一些後媽媽要出門時,她也不會吵著找媽媽,而媽媽從外面回來了,也看不出小華高興,平時媽媽叫小華。
  • 「媽,同學打我」,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家長應對方法很關鍵
    但是好的學習成績也給他帶來了煩惱,因為班級裡有一個平時不好好學習,還會欺負小朋友的同學經常來找他抄作業。 給人抄作業是不對的,但是對方人高馬大,而且脾氣還特別兇,讓李傑有些害怕,前幾次就妥協了。後來李傑認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就打算鼓起勇氣,拒絕對方的要求。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但是從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句話並不妥當,主要有這兩個弊端:一、讓孩子懦弱膽小。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二、讓孩子討好迎合。有的孩子本來非常生氣,或者有其他的辦法,但父母說了沒關係,反而強行壓抑住其他的念頭。
  • 《媽媽,他們欺負我》:孩子受到欺負,聰明的媽媽都會這麼做
    在孩子的交友過程中,我們常擔心因為興趣愛好不同或性格內向等原因,會對孩子交友造成影響,本書作者湯普森博士卻認為,早期的依附關係才是真正影響孩子尋找友誼的重要因素。依附關係是一個心理學詞彙,是指一個人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去親近另一人。
  • 美瑗與您話早療 ④ 《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幹預——兼祝賀臺灣早療協會「親子樂活堡」落成啟用》
    「早療」只是孩子發展早期的一小段生命基礎。家庭成員才是這些身心障礙者最可靠的關係人。故,「家庭」才是這些生命永遠要依存的避風港呀!這是小傑媽媽和我很早以前就一直在思考的事……♬ 或許,有些專業人員會認為:☻家長就是家長,很多盲點和理由讓家長很難配合療育計劃。☻以致於療育成效是大打折扣的。
  • 「媽媽,我在學校,被人欺負了」
    作為家長,當被孩子告知,在學校被欺負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馬上衝到學校找老師?還是幫助孩子一起對付欺負他的同學?自我國開展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很多家庭出現了獨生子女,備受溺愛的情況,因為孩子少,就一根獨苗,所以備受家裡人的關注,孩子被欺負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 愛粘人的孩子,多半是因為有這些特點的媽媽,進來看看你有沒有
    愛粘人的孩子,多半是因為有這些特點的媽媽,進來看看你有沒有事實確實如此,孩子粘人跟寶媽有很大的直接關係,多半是因為寶媽有這些特點,下面我們可以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有沒有。喜歡利用「偷偷溜走」來欺騙孩子的媽媽有的媽媽不忍面對寶寶的哭鬧,會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或者欺騙孩子「一會兒就回來了!」這樣看似「有效」,但是非常不推薦!
  • 為什麼父母過多幹預,反而會攪黃孩子的婚事?感情中,節奏很重要
    文|張平插圖|來自網絡作為年輕人,你希望父母幹預自己的婚姻嗎?相信大部分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會堅決說「不」。所以對於父母而言,不管你是否願意,你都得明白一件事:尊重孩子,而不是去幹涉孩子。不管最終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那都是他自己的事。任何一段感情,都是有它自己的節奏的,而帶動這個節奏的,只能是感情中的男女雙方。
  • 《三十而已》顧佳老師上線 | 孩子被欺負,媽媽應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可能情緒會很低落,經常容易哭;性格外向的孩子容易把情緒轉移到家人身上家長看到孩子被欺負後,先不要怒火衝天說要找人算帳,第一件事是想安慰孩子不停的撫摸孩子,抱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個依靠,能夠把自己受到的委屈告訴媽媽。
  • 科學防控早期幹預阻擊出生缺陷
    國家衛生計生委出生缺陷預防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河南省優生遺傳研究實驗室主任周世媛介紹,出生缺陷也稱先天性異常、先天畸形,主要由遺傳、環境、遺傳與環境相互結合作用三種因素引起,有些是染色體異常、基因突變和重組等,受精時即已決定畸形的發生;有些是X射線、放射性同位素、電磁輻射等物理性影響;還有些是抗腫瘤藥物、解熱鎮痛藥等化學性影響;梅毒螺旋體感染等生物性影響,則會在受精後的胚胎期致病
  •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請重視
    寶寶喜歡依賴媽媽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在依賴依賴與獨立的平衡,媽媽需把握尺度與分寸問題,過度依賴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反而不利於寶寶成長,你知道嗎?一、0-6歲,幼兒的依賴關係構建很重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道: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