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雙胞胎寶寶的成長記錄中,我們總是能夠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即使媽媽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兩個寶寶,比如分別對兩個寶寶說謝謝,給予相同的飯量,相同的照顧,但是寶寶的性格和行為卻還是會有很大的差別,比如一個急躁愛發脾氣,而另外一個性格溫順。
這讓很多媽媽不解,難道小嬰兒的性格真的是天生的,而非後天養成的嗎?
一.性格形成:先天氣質+後天環境
每個孩子對周圍環境的看法和反應都是不同的,在心理學的角度上,將其稱之為氣質。
這種先天的氣質是帶有一定的性格傾向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確實是帶著一定的標籤降生的,但是通過後天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嬰兒早期,性格還未成形的階段,是可以通過父母的努力進行調整的。
1.氣質:嬰兒性格和行為的根
其實,媽媽們在初期看到嬰兒呈現出的差別,並非是孩子完整的性格,而是天生氣質不同所帶來的差異感。
比如在很多小嬰兒的身上,我們總是能找到不同的標籤去形容他的特徵:如愛笑,喜歡和人一起玩,愛哭鬧,愛發脾氣,呆呆萌萌,有點高冷等等,而這些特徵就是孩子天生具備或遺傳來的氣質。
在心理學中,將氣質的組成歸納成幾大點:孩子的活動水平,面對事物的反應能力,自身的情緒,專注力和感官等等,當孩子在這些方面呈現出差別時,即使是被同等對待的雙胞胎,在氣質上也會有天差地別。
所以,氣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孩子性格和行為的底色。
2.小嬰兒氣質四大類別
在心理學中,將氣質一般歸為4大類別:
天生樂觀型:天生樂觀型的孩子,非常隨和,喜歡和人溝通,且對很多事情都會產生興趣,相處起來就是暖寶寶一枚。
內向憂鬱型:內向型的寶寶不是很活潑,更喜歡自己玩,對陌生人或新事物的接納度極低,性格中自帶敏感。
激進暴躁型:寶寶天生急脾氣,小事也非常容易發火哭鬧,這是屬於激進暴躁類型,這類寶寶非常容易讓爸爸媽媽頭疼。
冷靜理智型:不符合年齡的成熟和懂事,遇到事情不慌不忙,能夠從容應對,這就是冷靜理智型寶寶的特點。
而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擁有這種氣質類型,這並沒有好壞之分,爸爸媽媽更應該去了解這種差異化,並且尊重孩子自身的獨特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揚長避短,幫助孩子成長!
3.後天環境:性格和行為的養料
性格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有兩部分組成的:
一是內在動力,即氣質部分,而是外部環境,即生活環境和父母教育,兩者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特徵。
雖然寶寶天生自帶性格底色,但是如果早期父母能夠意識到孩子性格階段,並且加以外力引導的話,是可以將「壞」性格通過環境滋養而修整過來的。
階段一:嬰兒階段的信賴感
此階段的父母應該與嬰兒建立足夠的信賴感,否則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由安全感引發的一系列情緒問題。
階段二:幼兒階段的自我意識萌芽
幼兒階段的寶寶會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以及羞恥感,比如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批評他會情緒崩潰等等。
階段三:學齡前的失敗與成就感
在此階段中,孩子會對成敗非常敏感,這是因為孩子自我意識和主動性都在增強,所以在自我行動中就會面臨成敗,一旦失敗,孩子的挫折感和失敗感也會大大增加。
階段四:學齡階段的勤奮潛力
當孩子邁入小學後,就會因學習而衍生出勤奮或偷懶的行為,而當孩子意識不到自己有勤奮的潛力時,就會因為成績或學習狀態等因素產生自卑的心理。
階段五:青春階段的身份確認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自我意識還是行為已經趨近成熟形態,所以在這個階段中,一旦價值觀或情感等因素發生偏差時,自我的身份認知也會發生混淆。
二.寶寶的壞脾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孩子的性格是先天氣質的底色+後天環境的滋養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心裡特徵。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先天和後天的環境都非常重要,刨除遺傳因素,嬰兒的性格一部分源於在媽媽肚子中所接收到的情緒信息,而一部分則源於後天環境中爸爸媽媽的教育模式。
案例一:壞脾氣的媽媽,愛哭鬧的寶寶
在探討寶寶壞脾氣的成因時,有專家曾提及一個案例:準媽媽小王在孕期經常發脾氣,無論大事小情,只要不順意就會大吼大叫,情緒十分暴躁。在最嚴重的的時候,甚至會因為襪子的顏色而和老公大吵一架,鬧得身心俱疲。等到寶寶出生後,準媽媽小王發現,寶寶竟然遺傳了她的這種情緒,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非常愛哭鬧和發脾氣,爸爸媽媽很難通過語言去安撫寶寶。
案例二: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乖?
除先天因素外,後期教育不當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在很多家庭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原本在嬰兒期的乖寶寶,為什麼越長大越叛逆呢?其實這就是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性格造成的影響。很多寶寶由於長期接受爸爸媽媽的批評和指責陷入到痛苦之中,而當他想要擺脫這種痛苦時,就需要去推翻反抗,所以也就形成了父母眼中,越來越不乖的情況。
而不僅如此,縱觀孩子的成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規律:父母過於溺愛,孩子驕縱任性;父母過於保護,孩子依賴順從;父母嚴厲,孩子懦弱或叛逆;父母愛爭吵,孩子膽小懦弱,性格敏感...
所以,寶寶的壞脾氣究竟從何而來呢?一方面是氣質奠定的基礎,而另一方面就是後天環境的影響,父母教育就像是孩子嬰兒性格和行為的養料,養料是否對症與合理,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三.孕期好媽媽準則:
當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更加關注後天教育去改變孩子性格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那種天生的氣質養成後,後天教育中,爸爸媽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進行調整。所以,更多的準媽媽們應該將準備工作放在孕期,想要一個性格超好的寶寶,那麼孕期準媽媽就需要遵循這些原則:
1.良好的家庭氛圍:
雖然還未出生,但孩子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當孕期的準媽媽經常與家人們發生爭吵,或是易怒等等,都會讓胎兒吸收到一些不好的信息,從而影響胎兒的情緒和性格養成。所以,想要性格好的寶寶,爸爸媽媽相愛,家人們多多遷就孕婦,準媽媽維護自己的好心情,都會讓寶寶感受到快樂,也會健康成長。
2.生活習慣要健康:
很多準媽媽在孕期仍然有很多不良的行為,比如蹦迪,抽菸喝酒等等,這些生活習慣不僅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且處於噪聲等環境中,更容易讓胎兒的性格暴躁不安。所以準媽媽們一定要堅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為了寶寶能夠養成好性格。
3.適當的運動,聽些舒緩的音樂:
孕期的準媽媽們可以適當的運動,聽些舒緩的音樂來放鬆心情,不僅能夠促進寶寶健康成長,也對寶寶好性格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比如音樂可以讓人舒緩身心,運動可以讓人健康有活力,而胎兒接受到這些信息,性格也會注入陽光快樂等元素。
4.讓大腦「動」起來:
孕期的準媽媽多進行一些益智遊戲或閱讀書籍等等促進思考的活動,會對胎兒有非常大的好處。準媽媽愛思考,那麼寶寶以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更愛思考,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5.多交流,給予寶寶安全感:
孕期的準媽媽可以多多和胎兒進行語言和行為上的交流。因為此時的寶寶在感覺系統上已經有所發育,他能夠感受到準媽媽的觸摸和語言上的交流。和媽媽的親暱交流會讓寶寶十分有安全感,而十足的安全感也會幫助寶寶建立更加完善的性格!
寶寶的性格雖然天生帶有色彩,但是爸爸媽媽們的引導會給寶寶足夠的養料去修整性格中那些不好的枝杈,所以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引導他改正性格中「壞」的部分,那麼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趣味性且大放異彩!
你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嗎?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