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2020-12-27 騰訊網

中國有句老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恰恰說明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若想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什麼時候是性格形成關鍵期?

俗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雖然是句俗語,可卻隱藏著兒童的發展規律。這與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院研究所的卡斯教授的一項實驗觀察不謀而合。當時這個教授,調查了1000多名3歲的兒童,把他們分為了5種性格類型,到了2003年他們成人後,再次交談時,發現這些成年人跟三歲時候的性格差異不大。

而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中表示,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要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6歲前就要完成。由此可見3歲到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育兒領域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也像潮溼的水泥一樣好塑造。但孩子不會自己形成好性格,這就需要父母狠抓、嚴管,尤其在這三個方面!

一、獨立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居裡夫人

所謂獨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理能力,二是獨立思考,兩個缺一不可。孩子幼兒階段是先有行為,然後因為行為引發思考。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2歲的時候,會迎來叛逆期,出現自我意識萌芽的原因。

孩子兩歲之後發現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自己能跑能跳能吃飯,不再需要依賴媽媽,所以萌發了自我意識。由此可見,想要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從1歲開始就應該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自理能力。

比爾·蓋茨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他小時候經常躺在自己的房間思考,吃飯了也不出去。每次媽媽叫他吃飯的時候,他總說:「我正在思考」!正因為他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比爾蓋茨7歲的時候,他看著有半人高的大英百科全書,就在想「什麼時候能把這重重的書裝進一個盒子裡呢」!

相信後來他創建了微軟,與當時思考出來的小想法有很大的關係。多少偉大、被歷史銘記下的人物,無不是源自於一個偉大的想法,而這種想法離不開獨立思考的能力。前兩年有句話很火「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已經詮釋出,人生是靠自己的思考過好的,而不是別人的道理!所以父母要致力於把孩子培養成坐在樹下思考,等待著蘋果砸在頭上的牛頓式人物。

二、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默生

自信很重要,但很多人其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信的重要性。錦春之前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改造流浪漢的視頻,一個流浪漢,整個人看上去非常邋,眼神裡充滿了對生活的絕望。這種人在街頭,你很難注意到他的長相。但他有幸被選為改造的對象。

改造後的流浪漢,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走在街上也會被別人高看一眼。流浪漢面對這樣的自己感覺難以置信,他感謝了幫助他的人,並且決心不要繼續碌碌無為下去,眼神裡也充滿了自信的光芒。由此可見自信是最寶貴的財富,是一個人逆風翻盤的底氣。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3-6歲時,把他培養成一個自信的人。

三、情緒管理

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凡是成大事者人無時無刻都透著一種從容、淡定。但看那些現實中或者小說中的情緒容易失控的人物,可能多是猛將,但難成大業,比如張飛、李逵式的人物。而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多半是情商較高的人。俗人必定難免困於情緒的漩渦之中,而能掙脫情緒的人,最終就是戰勝自己的人。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恰恰是形容林黛玉的。無論是才學還是美貌,林黛玉都是勝人一籌。但唯獨這性格,動不動地哭、動不動地吃醋,說到底是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終究在賈寶玉大婚的夜晚,因淚盡而逝。由此可見,縱使再有才華與美貌,情緒管理不好也是徒勞。

尤其在孩子在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非常重要。那如何讓孩子獨立、自信、並且學會情緒管理呢?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則以外,通過繪本的教育,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本身3-6歲的孩子就容易被影響,善於模仿,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他模仿的對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這裡是錦春育兒經,如果你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困惑可以給我留言喲。如果你喜歡錦春的文章,記得點讚、收藏、加關注喲!

相關焦點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性格會表現得很好,有的確卻表現得令人擔憂,如膽小、愛說謊、不懂得尊重人等,無論是先天形成或者後天影響,負面的性格特點,都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所以家長在小孩的這個關鍵期,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長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究竟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3~10歲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要針對性引導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12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想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就要在0—12歲這個階段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去指導。二、3-10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如何針對性引導?1、性格形成關鍵時期根據專家的分析,孩子的性格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0~3歲。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可見,想要培養出一個好性格的孩子,就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努力了。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好好引導孩子的性格。堅毅、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樂觀、熱情和社交能力。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甚至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寶貝們。特別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他們在這方面十分的迷茫,還沒有經驗,很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甚至害怕要是出意外了,自己應該怎麼呢?
  •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懂得教育。有些家長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學去上早教課了。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送去各種補習班。但是這樣做,都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家長。優秀的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
  •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使勁管好這4方面,孩子將來更出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李玫瑾老師曾說:性格才能真正決定命運,而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就是孩子3-6歲這個階段,孩子會形成自己處事的態度和方法,初步形成社會規則和價值觀。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孩子在三歲、六歲時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性格,如果父母不糾正的話,這個年紀的性格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什麼是性格?性格具有穩定性、可塑性、社會性、差異性,一經形成便保持穩定,人的思想行為就有了傾向性。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特多次提到過,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孩子想要要一個東西,必須是父母來滿足,那麼當一個孩子以哭鬧的方式父母給予滿足,這是一種性格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能夠說話,就要說出來,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為什麼能夠滿足你,為什麼不能夠滿足你
  • 哈佛教授: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呢?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1、7個半月至14個月這個階段之前的孩子哭鬧可能是在告訴父母自己身體不舒服或者是餓了,只要他一哭,家長就會立馬過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 兒童良好的性格形成關鍵時期,家長如何培養?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膽大、勇敢,有的孩子膽小忍讓;有的孩子任性調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時候的性格與日後成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01、自律或許你會說:跟一個三歲的孩子談自律,是不是早了點?那是因為很多父母從來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總認為孩子還小,可是如果父母不去培養孩子,孩子不會一夜之間長大。
  • 孩子的穿搭有講究,這4個方面的影響,家長要提前了解
    孩子在發育的關鍵期,身高、胖瘦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長得快,新衣服沒穿兩次就小了,就不太想給寶寶買新衣服穿。要知道,孩子的穿衣打扮不僅僅影響他的整體外在,也會對他的身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具體來說,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審美能力總是讓孩子穿舊衣服,就會嚴重限制他審美能力的發展。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由上述可以見得,這兩個期間確實是孩子的性格關鍵期,那麼,在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辦法糾正和引導呢?
  • 0~6歲是孩子語言表達形成期,注意4個關鍵期,3個方法需掌握
    最後智力水平也僅在4歲孩子的水平左右,語言能力也僅僅是限於十幾個單詞而已。很顯然,他這是已經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導致最後也無法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錯過了這一時期,那麼,形成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成為一個難題。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強調: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所以要想培養出一個像圓圓一樣優秀的孩子,一定要狠抓小學教育,不要偏離正常軌道。 尹建莉教授直言,要想抓好孩子的小學教育,改變孩子的未來,就要狠抓三方面。
  •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具體地說,父母下列行為極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第一,一動不動地發脾氣。有些父母特別愛發脾氣,只要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會大發脾氣,把孩子訓斥得一塌糊塗。其結果就是讓孩子失去自己的位置,但凡遇到足以威脅到他們的事情,他們都會放棄自己的原則,選擇妥協。有些人也許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孩子長大了會比父母看上去更兇。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拖延症的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了,讓孩子從小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凡事都做好規劃,培養自己的自制力,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他認為,要把握好這一關鍵期,下足功夫,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支持,尤其在這3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孩子,將來才會更優秀。孩子的這3方面要「使勁管」針對這一點,家長要學會如何幫孩子改善情緒。這套書不僅家長可以讀,孩子以及青少年都可以讀。不少家長都是成套購買,從中更是得到了不少育兒的啟發。而對於孩子來說,這無疑不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不少寶媽在面對孩子這種脾氣不好的行為,多半都會在一氣之下對寶寶施行棍棒教育,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不尊重長輩:很多孩子在兩歲的時候,開始變得不尊重長輩,這就說明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習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孩子一些教訓,並且教孩子不可以不尊重長輩。
  • 0-3歲是早教啟蒙關鍵期,家長從兩方面入手,孩子往往更聰明
    這句話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只要家長好好引導,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不少家長在寶寶一歲期間,就開始培養寶寶的認字能力,3歲開始學習外語。但其實「揠苗助長」也是不可取的。在早教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最好還是以引導為主。因為學習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只有循序漸進才能獲得高效率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