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2020-12-27 默克會家居

哈佛大學的阿盧斯教授說:「一旦過了幼兒期,人的大腦功能就不可逆轉了,人生初始是大腦的形成時期,這個時期一旦結束,這項工作也就基本完結。」

人越走上社會,越理解「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詞,同時深刻地感覺到「江山本性容易改變」不是一句簡單的俗語,為什麼性格這麼難改變?

古人曾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不是沒有科學依據,在育兒領域也有這樣「三歲定終生」的理論。 孩子三歲時的性格,意味著已經有大人時的雛形了。

紐西蘭有長達30多年的跟蹤調查,人數達到1000人。 當時選擇了3歲的寶寶追蹤到38歲,每年進行追蹤記錄。

結果發現,被認為是自信開朗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樂觀開朗。 小時候膽小沉默的孩子們長大後更容易緊張,陷入負面情緒。

可見,想要培養出一個好性格的孩子,就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努力了。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好好引導孩子的性格。

堅毅、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樂觀、熱情和社交能力。這些性格,在教育領域稱之為一個孩子獲得成功的七個關鍵性格,而李玫瑾教授提出的觀點,其實也是間接培養這7種性格。

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在六歲前,要從六個方面出發,克制任性、防止自私、學會控制、防止壓抑、學會忍耐、經歷挫折。

克制任性:李玫瑾教授強調,在孩子6歲前,一定要對孩子說「不」,尤其孩子在買玩具撒潑打滾時,家長一定不要妥協,任他哭鬧,訓練幾次,他就明白了哭鬧沒用。

防止自私:李玫瑾教授表示,不要讓孩子第一個上桌、第一個動筷子,要讓他吃東西前分享。從小就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讓他心裡有別人,長大他會更有責任感,這也是收穫朋友的基礎。

學會控制、學會忍耐:可以在孩子喜歡吃的巧克力上,進行訓練,比如要求孩子3天吃一次,但能一次吃三塊。這是訓練孩子性格中的堅毅和自控力兩部分。

防止壓抑:雖然李玫瑾教授強調一定要對孩子說「不」,但不能讓孩子性格壓抑,鼓勵孩子多交流,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樂觀熱情、善於溝通的個性。

經歷挫折:李玫瑾教授看過很多真實的案例,認為挫折訓練是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時候讓他多受一些體力之苦,比如學遊泳、跑步、踢足球這些體力運動,可以提升他的抗挫折能力。

李玫瑾教授強調:個性有先天地,而性格不是。性格是在後天教育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可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好性格的人,父母要做好這第一任的老師,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互動對象,孩子在父母身上不僅模仿了行為,還模仿了性格。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身上從未體會過關心別人、體諒別人,自然在未來的社交中,也無法換位思考,人際關係自然很糟糕。

其實,除了李玫瑾教授提出的6個方法以外,如今情商啟蒙的故事也是非常受用的。據研究表明:童年的閱讀能夠塑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9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本才10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養育孩子就像在不斷地進行打怪升級。 孩子培養到一定階段,就有自己的成長階段。 這時父母必須採取應對措施,應對孩子的成長。 孩子養育的好,父母今後就能少操心了。 孩子養育的不好,父母要擔心一輩子……在此期間,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話。
  • 兒童良好的性格形成關鍵時期,家長如何培養?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膽大、勇敢,有的孩子膽小忍讓;有的孩子任性調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時候的性格與日後成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中國有句老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恰恰說明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若想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小孩從出生後,他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關鍵期。那麼孩子的性格養成,往往會經歷好幾個階段,通常在他們3~6歲的時候,是他們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有以上這幾個錯誤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幫孩子糾正這些錯誤的行為,不妨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曾說: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一個犯罪的人,他之所以會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 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李玫瑾教授表示,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的缺陷。對於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來說,他的智力越高,其實越可怕。所以說,性格比智力更重要,性格也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李玫瑾教授還舉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上學時不是成績最好的,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性格決定命運,有科學依據嗎?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由上述可以見得,這兩個期間確實是孩子的性格關鍵期,那麼,在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辦法糾正和引導呢?
  •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3~10歲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要針對性引導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12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想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就要在0—12歲這個階段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去指導。二、3-10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如何針對性引導?1、性格形成關鍵時期根據專家的分析,孩子的性格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0~3歲。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如果用一個年齡階段來劃分孩子的成長,你會如何劃分?然後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呢?一個人的優秀表現需要有良好的性格,性格體現在人的知識涵養和自身素養。性格良好的人能改善與人相處的能力、能虛心接受新事物、處理事情能力也比較強,還能獲得高質量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
  •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使勁管好這4方面,孩子將來更出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李玫瑾老師曾說:性格才能真正決定命運,而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就是孩子3-6歲這個階段,孩子會形成自己處事的態度和方法,初步形成社會規則和價值觀。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01、自律或許你會說:跟一個三歲的孩子談自律,是不是早了點?那是因為很多父母從來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總認為孩子還小,可是如果父母不去培養孩子,孩子不會一夜之間長大。
  • 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在很久之前我也覺得命運和自身的智商、學習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我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讓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李玫瑾教授認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性格而非智力」,並提出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李玫瑾說「人性」,是一個人生來具有的一些特性,是最基本的自然屬性。而「性格」是指一個人他的行為跟別人有關的、固定的方式。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為什麼我們要單拿出來給孩子「立規矩」來說呢?我國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提到:3-6歲孩子性格、習慣以及能力發展的黃金期,父母可以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強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和能力!所以說3歲後,家長就可以試著給孩子立下規矩,可以陪伴孩子的一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規矩也要掌握技巧方法。
  • 哈佛教授: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呢?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1、7個半月至14個月這個階段之前的孩子哭鬧可能是在告訴父母自己身體不舒服或者是餓了,只要他一哭,家長就會立馬過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她表示:其實孩子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已經反映了自身的潛力,不用等長大就能看出。家長們聽到這都炸開了鍋,有人相信,也自然有人不信。然而李玫瑾教授自然也不是信口雌黃,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大腦的黃金髮育期。不僅性格和習慣在這個時間段迅速成型,喜好和大腦潛能在這個時間段也能被迅速激發。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才,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拖延症的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了,讓孩子從小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凡事都做好規劃,培養自己的自制力,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作為家長的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也許是媽媽的愛太深了,一心想要把最好的給孩子,教育自然也是要把他培養成最優秀的。殊不知媽媽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誤導,媽媽的錯誤做法導致了孩子不會體諒父母,長大也不懂得孝順。
  • 【教育】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