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2020-12-21 育兒小萌星

現在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都崇尚素質教育,特別唾棄以前老一輩的棍棒式教育。所以這一代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和之前的小孩有所不同。

例如現在許多小孩,在童年時期非常頑皮,甚至有一些不太好的行為習慣。但是很多年輕父母卻認為,這些行為習慣無需糾正,因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對孩子天性進行打壓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但事實上,李玫瑾曾經公開表示過,現在許多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存在管教不恰當的舉動,例如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亂管的情況發生。

特別是在小孩性格養成關鍵期,他們如果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如果放任不管,那麼等小孩長大以後,再想去糾正這些錯誤的行為習慣,往往會非常困難,甚至會引發一系列比較糟糕的問題。就拿閨蜜家的小孩來說,她家之前教育小孩的時候,一直崇尚放養式教育。所以無論孩子多麼調皮搗蛋,閨蜜他們都一概不管,認為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會自己懂事成熟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現在孩子已經上初中了,但是調皮搗蛋的性格並沒有收斂,甚至比之前還要頑皮,因此令閨蜜一家頭痛不已。

所以家長在小孩的這個關鍵期,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長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究竟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

小孩從出生後,他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關鍵期。那麼孩子的性格養成,往往會經歷好幾個階段,通常在他們3~6歲的時候,是他們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年之所以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因為小孩在這三年裡,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心理敏感期,同時也是他們從家庭踏入學校生活的時期

因為受到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在這個階段,性格將會變得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小孩在上幼兒園之前,性格看似比較溫順,但是在幼兒園生活的這三年裡,小孩的性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這正是他們性格發育關鍵期起的作用,因此家長絕對不可忽視自己小孩,在這三年裡的行為舉止。

孩子出現這幾個行為需要糾正

因為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會對他們之後的性格定型以及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孩子在這階段,如果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舉動,家長需要留心並且對孩子進行糾正,特別是孩子在出現以下這幾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慣著孩子。

1、孩子喜歡亂發脾氣,扔東西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家小孩在兩三歲左右,整個人的性格就好像變了個樣。因為這一階段,正好是他們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有些家長會認為小孩性格突然變了個樣,可能是因為受到幼兒園小朋友的影響。因此覺得等他們大一些,換個環境也許就能好很多。

但事實上,小孩在兩三歲的時候,往往會迎來他們人生階段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面對家長的一些行為舉動以及要求,他們可能會通過亂發脾氣以及扔東西的方式進行表達。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小孩,語言能力以及詞彙量都比較弱,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比較粗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是家長在遇到小孩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慣著他們,因為這將是他們不好性格的開端。

2、孩子非常沒有禮貌,不尊重他人

因為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工作都比較繁忙,所以帶孩子的任務,就落到了老人的身上。老話說的好,老人帶孩子隔代親,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驕縱,也是令很多教育專家感到非常頭痛的。

因為老人的嬌慣,使得很多孩子養成了非常任性的習慣。所以他們在這個階段,往往會表現出對待他人沒有禮貌,不知道該如何尊重別人的行為。甚至在遇到了自己不順心的事情時,也會用比較粗暴且沒有禮貌的方式進行解決。

那麼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好且糟糕的,所以家長在發現後,千萬不要礙著老人的面子,該管還是要管的。

3、孩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甚至很會看人眼色。他們知道每個家人的脾氣特性是怎樣的,所以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甚至會不擇手段

那麼有的家長因為性格比較軟,而且面對自己的孩子不忍心,所以當孩子對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無理要求的時候,家長也一味的妥協。例如前段時間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就看到有個孩子在玩具櫃架前大聲哭鬧,甚至還滿地打滾。旁邊家長表現得非常尷尬,最後為了哄孩子,不得不答應孩子的要求,買下了他心愛的玩具。

但是孩子的這種行為卻是非常不好的,如果這種行為伴隨他們長大的話,那麼孩子將會非常討人厭。

4、孩子行為處事沒有規矩

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往往會顯得非常沒有原則且沒有規矩。雖然一些舉動在孩童時代,看起來是比較可愛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這些孩子的行為,放到了成人的身上,仍然受大家的歡迎。

例如小孩在大人說話的時候不時插嘴,可能並不會被大人所責備,甚至覺得小孩非常會察言觀色,而且會思考。

但是在成人的世界裡,如果不切實際的插話,只會被別人覺得沒有規矩。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舉動,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千萬不可誇獎孩子,這只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有以上這幾個錯誤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幫孩子糾正這些錯誤的行為,不妨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1、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規則的遵守

當孩子出現了錯誤行為時,往往是因為孩子誤以為一些錯誤的行為規則,是可以被執行的,又或者是因為孩子內心本沒有規則的意識,所以才會有一些錯誤的行為舉止。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這一階段,給孩子進行規則的制定,並且讓孩子遵守規則,也是他們成長的必修課。久而久之,當孩子學會了規則的遵守後,他們在性格形成關鍵期的時候,也能減少很多狂妄,自大的情況發生。

2、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懂禮貌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明白如何懂禮貌,以及懂禮貌的重要性。畢竟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很多時候會因為溺愛,出現目中無人的情況,而且也不知道懂禮貌是一種基礎美德。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這一關鍵期,讓孩子學會如何懂禮貌,其實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比較重要。當然,家長讓孩子學會懂禮貌,並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平時待人接物的過程當中,讓孩子看到家長是如何懂禮貌的,畢竟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3、家長讓孩子學會自信

很多時候,小孩在3~6歲這一階段,在性格上會表現出一些比較不好的缺陷。這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內心缺乏自信心,所以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武裝自己。因此家長教會小孩如何學會自信,其實對於他們的良好性格養成也是比較有用的。畢竟自信對於一個人而言,非常的重要,甚至可以伴隨我們一生。

那麼家長幫助小孩養成自信的性格,其實也要從家長的教育入手。例如家長要摒棄自己的打壓式教育,多多對他們進行誇獎,讓他們從內心對自己充滿自信,這樣才是提高小孩自信心的良好方式。

即使小孩做錯了一些事情,家長也不要盲目的去批評他們。因為在他們性格形成關鍵期,小孩的性格會比較敏感,甚至會出現自尊心很容易被打壓的情況。那麼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正確處理,往往能讓小孩擁有一個良好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讓他們的心態變得越來越好。

小孩在這個形成關鍵期,家長所要做的以及注意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家長千萬不可以忽視。畢竟他們在一天天長大,家長也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認為有些事情讓小孩慢慢去改善就可以了,這種觀點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畢竟做家長的,需要對小孩的成長起到引導作用。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連父母都不去教育他們的話,那麼等小孩長大之後,必定會受到其他人的教育,這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相關焦點

  •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3~10歲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要針對性引導
    但是其中部分孩子不僅對父母的話,不放在眼裡,還總是亂發脾氣、驕橫無理,撒謊、嫉妒、攀比是他們的常態,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那麼,可能會有無法挽回的後果。兒童心理學家表示,12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想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就要在0—12歲這個階段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去指導。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如果用一個年齡階段來劃分孩子的成長,你會如何劃分?然後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呢?一個人的優秀表現需要有良好的性格,性格體現在人的知識涵養和自身素養。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性格會表現得很好,有的確卻表現得令人擔憂,如膽小、愛說謊、不懂得尊重人等,無論是先天形成或者後天影響,負面的性格特點,都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中國有句老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恰恰說明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若想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孩子三歲時的性格,意味著已經有大人時的雛形了。紐西蘭有長達30多年的跟蹤調查,人數達到1000人。 當時選擇了3歲的寶寶追蹤到38歲,每年進行追蹤記錄。結果發現,被認為是自信開朗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樂觀開朗。 小時候膽小沉默的孩子們長大後更容易緊張,陷入負面情緒。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性格樂觀的孩子,在未來往往能比別人有更強的抗壓能力,在面對麻煩的時候也能更加遊刃有餘,因此,給孩子塑造一個快樂的性格非常重要。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由上述可以見得,這兩個期間確實是孩子的性格關鍵期,那麼,在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辦法糾正和引導呢?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孩子在三歲、六歲時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性格,如果父母不糾正的話,這個年紀的性格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什麼是性格?性格具有穩定性、可塑性、社會性、差異性,一經形成便保持穩定,人的思想行為就有了傾向性。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特多次提到過,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孩子想要要一個東西,必須是父母來滿足,那麼當一個孩子以哭鬧的方式父母給予滿足,這是一種性格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能夠說話,就要說出來,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為什麼能夠滿足你,為什麼不能夠滿足你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文丨木棉媽媽龍應臺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是10年。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01、自律或許你會說:跟一個三歲的孩子談自律,是不是早了點?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而且,家長覺得自己特別不了解孩子內心都在想些什麼,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壓根不知道應該引導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去形成一個好習慣和好性格!心理師閨蜜告訴小敏,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長到3歲之後,他們慢慢出現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識和性格了。等孩子年紀不斷增長,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和父母一樣了。對於這種情況,寶寶6歲之前,父母要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寶寶呢?
  • 哈佛教授: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更加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影響,當他們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要及時制止,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不可以」。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還很有限,但是他們能夠通過觀察你的表情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家長要及時糾正
    比如,孩子連自己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願分享,做事情以自己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如果不糾正的話,未來多半會成為「啃老族」,家長心裡要有數。孩子由於年紀比較小,他們是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所以,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心的想法,對於自私自利的孩子,將來不會孝順你的。
  • 三歲之前寶寶有這些行為,說明自控力差,不早糾正,長大難以成材
    三歲之前是寶寶大腦發育,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很多人覺得,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過早的下評論本身就是一件不科學的事情。當然,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都不能武斷地做出定論。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以下表現,證明孩子的確有自控力差的趨勢,需要及早糾正。
  •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
    有些設計比較超前的早教課,可能會過早讓孩子了解這些。但那只是一些訓練過的結果,並不能真正的反映或者是確定孩子已經掌握了。因此,在兒童2到3歲的時候,還應該在家裡,進行反覆練習。包括這一階段的孩子,比較喜歡和她稍微大一些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耍。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大點的孩子可能充當一個小老師的角色。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情商就是前兩項的基礎,它就像帆,孩子能走得遠,全靠帆。情商到底有多重要?很多家長最關注的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學習成績並不能完全決定孩子未來能走多遠。情商代表了個體的為人處世、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重要能力,情商有時候比智商還重要。老話常說:「三歲看老」,孩子的情商高低從小就有所徵兆。
  • 走路能看出孩子的性格!孩子如果是第三種走路,家長要及時糾正
    前些天,朋友跟我談起他家的孩子,他說他現在很發愁,他家孩子走路的時候太橫了,走路根本不看旁邊,只是一味的橫衝直撞,這要是有家長陪在身邊還好,他自己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實在是太不讓人放心了。聽了朋友的話,筆者當場就笑出聲了。
  • 孩子出現視覺空間失調,要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偏差
    他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甚至想要帶孩子去看看醫生。其實很多父母都要同時這樣的問題,孩子總是寫反字,屢教不改。甚至有時候穿衣服穿鞋子之類的也是反的,有時候父母只顧上生氣,卻忽略了孩子總是這樣做,這是不是有什麼原因?其實在心理學中,橡協反子穿反衣服這類的行為被稱為視覺空間失調,世界空間失調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鏡像書寫,這屬於一種學習障礙。
  • 孩子的不良坐姿裡暗藏「殺機」,提醒家長及時糾正
    三湘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吳靖 鍾桂珍 實習生 孟凡佳)葛優躺、蹺二郎腿、低頭看手機、趴在桌子上睡覺……這些看似無害的生活姿勢,可能正在悄悄讓孩子們的脊柱發生改變,最終導致嚴重變形。14歲的瀏陽女孩小雅就因這些不良姿勢,造成脊柱畸形,變得駝背的她越來越自卑。
  • 孩子3歲以前有記憶嗎?在決定孩子價值觀的關鍵期,父母應該重視
    那麼,小孩子在三歲之前到底有沒有記憶,他們對所經歷的事情到底有沒有印象呢?一、三歲之前,是奠定人生價值觀的關鍵期。其實,三歲之前的小孩子,是有記憶能力的,只不過,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導致他們的記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近來有幾起因遭遇熟人傷害的報導,尤其是一位學有所成的學生給自己的老師造成了慘重的傷害,實在令人震驚,令人無比傷心。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以及老師的教學水平,但很少有父母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特點。
  •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使勁管好這4方面,孩子將來更出色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李玫瑾老師曾說:性格才能真正決定命運,而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就是孩子3-6歲這個階段,孩子會形成自己處事的態度和方法,初步形成社會規則和價值觀。
  • 孩子一旦錯過,就終身難以彌補的教育「關鍵期」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關鍵期」這個詞:1935年,奧地利動物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洛倫茲發現:在動物早期發展過程中,動物的某一反應或某一組反應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錯過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再出現這樣好的時機,這個關鍵的時機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