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都崇尚素質教育,特別唾棄以前老一輩的棍棒式教育。所以這一代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和之前的小孩有所不同。
例如現在許多小孩,在童年時期非常頑皮,甚至有一些不太好的行為習慣。但是很多年輕父母卻認為,這些行為習慣無需糾正,因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對孩子天性進行打壓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但事實上,李玫瑾曾經公開表示過,現在許多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存在管教不恰當的舉動,例如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亂管的情況發生。
特別是在小孩性格養成關鍵期,他們如果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如果放任不管,那麼等小孩長大以後,再想去糾正這些錯誤的行為習慣,往往會非常困難,甚至會引發一系列比較糟糕的問題。就拿閨蜜家的小孩來說,她家之前教育小孩的時候,一直崇尚放養式教育。所以無論孩子多麼調皮搗蛋,閨蜜他們都一概不管,認為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會自己懂事成熟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現在孩子已經上初中了,但是調皮搗蛋的性格並沒有收斂,甚至比之前還要頑皮,因此令閨蜜一家頭痛不已。
所以家長在小孩的這個關鍵期,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長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究竟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
小孩從出生後,他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關鍵期。那麼孩子的性格養成,往往會經歷好幾個階段,通常在他們3~6歲的時候,是他們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年之所以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因為小孩在這三年裡,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心理敏感期,同時也是他們從家庭踏入學校生活的時期。
因為受到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在這個階段,性格將會變得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小孩在上幼兒園之前,性格看似比較溫順,但是在幼兒園生活的這三年裡,小孩的性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這正是他們性格發育關鍵期起的作用,因此家長絕對不可忽視自己小孩,在這三年裡的行為舉止。
孩子出現這幾個行為需要糾正
因為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會對他們之後的性格定型以及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孩子在這階段,如果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舉動,家長需要留心並且對孩子進行糾正,特別是孩子在出現以下這幾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慣著孩子。
1、孩子喜歡亂發脾氣,扔東西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家小孩在兩三歲左右,整個人的性格就好像變了個樣。因為這一階段,正好是他們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有些家長會認為小孩性格突然變了個樣,可能是因為受到幼兒園小朋友的影響。因此覺得等他們大一些,換個環境也許就能好很多。
但事實上,小孩在兩三歲的時候,往往會迎來他們人生階段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面對家長的一些行為舉動以及要求,他們可能會通過亂發脾氣以及扔東西的方式進行表達。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小孩,語言能力以及詞彙量都比較弱,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比較粗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是家長在遇到小孩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慣著他們,因為這將是他們不好性格的開端。
2、孩子非常沒有禮貌,不尊重他人
因為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工作都比較繁忙,所以帶孩子的任務,就落到了老人的身上。老話說的好,老人帶孩子隔代親,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驕縱,也是令很多教育專家感到非常頭痛的。
因為老人的嬌慣,使得很多孩子養成了非常任性的習慣。所以他們在這個階段,往往會表現出對待他人沒有禮貌,不知道該如何尊重別人的行為。甚至在遇到了自己不順心的事情時,也會用比較粗暴且沒有禮貌的方式進行解決。
那麼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好且糟糕的,所以家長在發現後,千萬不要礙著老人的面子,該管還是要管的。
3、孩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甚至很會看人眼色。他們知道每個家人的脾氣特性是怎樣的,所以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甚至會不擇手段。
那麼有的家長因為性格比較軟,而且面對自己的孩子不忍心,所以當孩子對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無理要求的時候,家長也一味的妥協。例如前段時間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就看到有個孩子在玩具櫃架前大聲哭鬧,甚至還滿地打滾。旁邊家長表現得非常尷尬,最後為了哄孩子,不得不答應孩子的要求,買下了他心愛的玩具。
但是孩子的這種行為卻是非常不好的,如果這種行為伴隨他們長大的話,那麼孩子將會非常討人厭。
4、孩子行為處事沒有規矩
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往往會顯得非常沒有原則且沒有規矩。雖然一些舉動在孩童時代,看起來是比較可愛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這些孩子的行為,放到了成人的身上,仍然受大家的歡迎。
例如小孩在大人說話的時候不時插嘴,可能並不會被大人所責備,甚至覺得小孩非常會察言觀色,而且會思考。
但是在成人的世界裡,如果不切實際的插話,只會被別人覺得沒有規矩。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舉動,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千萬不可誇獎孩子,這只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有以上這幾個錯誤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幫孩子糾正這些錯誤的行為,不妨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1、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規則的遵守
當孩子出現了錯誤行為時,往往是因為孩子誤以為一些錯誤的行為規則,是可以被執行的,又或者是因為孩子內心本沒有規則的意識,所以才會有一些錯誤的行為舉止。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這一階段,給孩子進行規則的制定,並且讓孩子遵守規則,也是他們成長的必修課。久而久之,當孩子學會了規則的遵守後,他們在性格形成關鍵期的時候,也能減少很多狂妄,自大的情況發生。
2、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懂禮貌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明白如何懂禮貌,以及懂禮貌的重要性。畢竟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很多時候會因為溺愛,出現目中無人的情況,而且也不知道懂禮貌是一種基礎美德。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這一關鍵期,讓孩子學會如何懂禮貌,其實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比較重要。當然,家長讓孩子學會懂禮貌,並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平時待人接物的過程當中,讓孩子看到家長是如何懂禮貌的,畢竟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3、家長讓孩子學會自信
很多時候,小孩在3~6歲這一階段,在性格上會表現出一些比較不好的缺陷。這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內心缺乏自信心,所以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武裝自己。因此家長教會小孩如何學會自信,其實對於他們的良好性格養成也是比較有用的。畢竟自信對於一個人而言,非常的重要,甚至可以伴隨我們一生。
那麼家長幫助小孩養成自信的性格,其實也要從家長的教育入手。例如家長要摒棄自己的打壓式教育,多多對他們進行誇獎,讓他們從內心對自己充滿自信,這樣才是提高小孩自信心的良好方式。
即使小孩做錯了一些事情,家長也不要盲目的去批評他們。因為在他們性格形成關鍵期,小孩的性格會比較敏感,甚至會出現自尊心很容易被打壓的情況。那麼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正確處理,往往能讓小孩擁有一個良好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讓他們的心態變得越來越好。
小孩在這個形成關鍵期,家長所要做的以及注意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家長千萬不可以忽視。畢竟他們在一天天長大,家長也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認為有些事情讓小孩慢慢去改善就可以了,這種觀點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畢竟做家長的,需要對小孩的成長起到引導作用。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連父母都不去教育他們的話,那麼等小孩長大之後,必定會受到其他人的教育,這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