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之前寶寶有這些行為,說明自控力差,不早糾正,長大難以成材

2021-01-09 西雅媽媽

三歲之前是寶寶大腦發育,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覺得,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過早的下評論本身就是一件不科學的事情。

當然,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都不能武斷地做出定論。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以下表現,證明孩子的確有自控力差的趨勢,需要及早糾正。

自控力

一.亂發脾氣

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亂發脾氣,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控力差的表現。下面舉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例1:寶寶餓了,媽媽去衝奶。剛開始還能忍耐,可是越是看到奶粉快衝好了,寶貝越是心急難耐。急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哭,直到奶嘴放到嘴裡才停止哭鬧。

例2: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路過玩具店,碰到寶貝喜歡的玩具,可是媽媽並沒有買的意思。於是孩子就開始哼哼,看看媽媽還是沒動靜,乾脆趴在地上撒潑打滾,亂哭亂叫……

二.注意力不集中

自控力差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這種情況更多地表現在孩子吃飯的時候。

有的寶貝,在吃飯的時候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分散注意力。每當用餐時刻,不是摳摳桌子,就是動動椅子,好像凳子上長了釘子一樣。

三.出爾反爾,不講信用

丫丫在看動畫片,媽媽告訴她看完這集就該吃飯了。丫丫點點頭繼續看。可是動畫片太好看了,正看得起勁,這集已經結束了。

媽媽走過來說「丫丫,這集看完了,我們說好該關電視,吃飯了。」此時,寶寶卻不認帳了……

丫丫之所以出爾反爾,不講信用,那是因為動畫片太迷人,無法控制自己停下來。

如果三歲之前,寶寶有上述這些自控力差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早糾正。

如果不加以幹預,聽之任之的話,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一個連自己都掌控不了的人,長大是很難成材的!

其實,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自控力差的現象。孩子自控力差,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家長如何幹預,並做出正確的引導。

下面分享幾點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制定規則,形成規律

一歲之前,由於孩子還小,不能採取過於強硬的手段。但是可以慢慢培養孩子規律化。比如餵奶,不贊成寶寶一哭就喂。

一般三四個小時餵一次奶是比較科學的。也可以結合寶寶自身的飯量來決定多長時間餵一次。這種規律餵奶法,有利於大腦中自我抑制力中樞的發育。

一歲之後,父母應該逐漸亮出底線,對孩子明確說出「不可以」。使寶寶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的,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行的。

有了底線就可以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自控的意識。

二.延遲滿足

遇到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喜愛的食物,我們並不是每次孩子要什麼就都滿足他。可以告訴寶貝下次吧。不直接拒絕,給孩子一個等待的時間,鍛鍊忍耐力,做到延遲滿足。

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寶貝一起玩搭積木的遊戲。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任務」,在玩樂中培養寶寶的忍耐力和自控力。

三.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不要處處安排孩子,讓他試著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比如,玩具的收納。

當寶寶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就應道適當的培養寶貝管理自己物品的習慣。

當孩子無法做到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的提醒建議。

自控力也叫意志力。是衡量一個人在做事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一種能力。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自控力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將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一旦寶寶有自控力差的表現,一定要及時糾正。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今日話題】面對孩子的刁蠻小任性,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相關焦點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哭鬧行為說明2歲以後,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不斷增強,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不斷加強。喜歡哭鬧往往不是因為自身面臨痛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企圖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與外界相處,引起外界的注意。
  • 孩子有幾種表現,長大可能是白眼狼,現在不糾正老了可要吃盡苦頭
    凡事要有尺度,孩子有幾個表現其實是「白眼狼」的徵兆,父母需及時糾正。執筆:張蒙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將來能做出一番成就,回報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如果他們長大後不懂得孝順感恩,家長通常會感到非常失望。
  • 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行為需要被糾正嗎?
    隨著時間推移,爸媽身邊的寶寶也從軟軟糯糯的小肉團,變成了橫行天下的小霸王。所以,爸爸媽媽面對寶寶的變化,心裏面也會不斷蹦出來更多的問號。隨著孩子長大,2至7歲的孩子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並不少見。在發展過程中,他們開始傾向於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有一種形容是:他們開始將別人視為太陽系的一部分,自己是太陽系的中心。
  •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所以這一代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和之前的小孩有所不同。例如現在許多小孩,在童年時期非常頑皮,甚至有一些不太好的行為習慣。但是很多年輕父母卻認為,這些行為習慣無需糾正,因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對孩子天性進行打壓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
  • 寶寶3歲前有這些「壞習慣」,再煩也要慣著,長大會更聰明
    每個寶寶的成長都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尤其是他還小的時候,總是會對媽媽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但由於缺乏經驗,很多剛出生的媽媽往往認為自己的寶寶有病或者發育有問題,所以很擔心,急於糾正。其實這些「壞習慣」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做得不好,會延緩寶寶的生長發育。
  • 三歲寶寶隨著音樂「亂跳舞」,是糾正,還是任孩子發揮
    文/水凝導語: 宅在家的這些日子,我每天上午會定時打開音樂,讓三歲多的兒女跟著音樂翩翩起舞。儘管孩子跳得不專業,但是從她的動作中,我看出了她的用心,她每次會變換著姿勢。奶奶說:「寶寶,你這個動作錯了。」女兒跟著去糾正。過了一會兒,奶奶又說:「你這個動作也錯了,得改。」女兒又跟著去糾正。過一段時間,奶奶說:「你看別人跳得多好,你跳得不好。」女兒聽著奶奶的話,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她說她不想跳這個舞蹈。
  • 心理學家:2歲寶寶出現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家長別埋沒
    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觀察孩子的行為舉動,語言表達,希望從中發現一絲蛛絲馬跡,來證明孩子的智商正在提高。但其實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就代表著他的智商已經處於提升階段了。一位網友分享說:只聽說男孩比較調皮,沒想到女兒也會是個搗蛋鬼。
  • 想知道寶寶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看有沒有這些表現就知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一種美好寄託,所以有的家長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從寶寶的一些行為表現來猜測孩子到底是不是個聰明寶寶。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剛出生能看出來什麼,長大後才能根據學習什麼的判斷。
  • 育兒專家崔玉濤:寶寶出現「這些」行為,就說明他需要枕頭了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不需要枕枕頭的,因為他們的脊柱還沒有發育成熟,並不需要枕頭進行支撐,平躺就特別舒服。但是寶寶長大一點後,寶媽就要開始著手給寶寶選個舒服的枕頭了,因為他們和大人一樣,平躺會有點透不過氣,不太舒服。
  • 心理學家:寶寶2歲前有以下行為,說明在悄悄變聰明,你家娃有嗎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出:寶寶在2歲前的心理發展,屬於智力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也就是說大腦在這個時期,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很多看似「煩人」的行為和舉動,其實是說明孩子在悄悄變聰明。
  • 寶寶5歲還在吃手,寶媽瘋狂咆哮都不管用,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管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寶寶每個階段的行為都是不一樣的,為了更好的了解寶寶,寶媽一定要儘可能知道這些行為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意思?5歲寶寶還在吃手,寶媽用盡方法都不管用,寶寶吃手是否要幹預西西是一個5歲男孩,最近西西媽媽十分苦惱,因為西西一直都有吃手的習慣,之前西西媽媽並沒有刻意糾正。
  • 寶寶愛吃手,多半是這個因素引起的,不糾正以後出現嚴重心理問題
    文|文兒據調查研究顯示,寶寶愛吃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在1歲多一點的寶寶中,愛吃手的寶寶所佔的比例很重。寶寶愛吃手在有些家長眼裡是正常的表現,見得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只是注意一下衛生,把寶寶的手洗乾淨,其他的就不管了,想著以後寶寶自己就會改正過來,從來不追究寶寶這個舉動背後的真正原因,也就失去了及時給寶寶糾正的機會。寶寶愛吃手,多半是這個因素引起的,不糾正以後出現嚴重心理問題。
  • 寶寶睡覺若是有3個表現,說明大腦發育比同齡人快,長大雙商高
    但是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注意過,寶寶睡夢中總是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小動作」。有的家長觀察到了,可能會以為寶寶出了什麼問題,但是不用太擔心,寶寶睡覺的時候,若是有3個表現,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比同齡的寶寶要快一些,長大後雙商也會高一些,讓人羨慕。
  • 寶寶這個年紀會喊「媽媽」,說明大腦發育好,4招幫助寶寶早開口
    寶寶這個年紀會喊「媽媽」,說明大腦發育好 今年有兩個鄰居都生了小寶寶,兩個寶寶經常來家裡玩,有一天5個月大的寶寶居然媽媽媽媽地叫了起來
  • 寶寶睡覺時,如果有這些舉動,說明大腦發育非常好,更加聰明!
    1、寶寶睡覺前哭鬧,別嫌煩,這時大腦發育好的標誌。寶寶在一歲之前非常依賴寶媽。當他們睡覺時,如果母親不哼著歌或哄他,他會一直哭,這會使媽媽很疲倦。實際上,寶媽不應該對寶寶的哭泣感到沮喪,這是孩子的正常反應。
  • 一歲的寶寶這八種行為不算壞習慣!
    然後家長可以先和陌生人一起玩,再邀請寶寶一起來玩,讓寶寶逐漸去適應。「壞習慣」三:讓人頭疼的「搬運工」寶寶長到一歲多時,可以滿地亂爬亂走,不少爸爸媽媽開始頭疼了:小傢伙特喜歡搬東西,只要能拖得動的東西,就會從這頭搬到那頭,又從那頭搬到這頭,忙得滿頭大汗卻樂此不疲。甚至經常有時候,你找不到你隨時會用到的小物件,因為它被寶寶無意的「藏」起來了。
  • 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他能「駕馭」枕頭了,家長可給他整一個
    所以,當父母的一定要細心地觀察到孩子的這些細節。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幾個行為,那就說明,孩子進入了可以使用枕頭的階段,這個信號,我們要給予及時的解讀。所以小孩子也不傻,他們在成長到一定的程度時,也會自己去尋找更舒服的睡眠方式,如果他們開始下意識地和爸爸媽媽搶枕頭,那就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使用枕頭的能力,家長大可放心地給孩子選擇一款孩子喜歡又合適孩子年齡階段的枕頭了。
  • 寶寶身上有此類表現,說明開始認生了,大人行為不當,會讓娃變笨
    而寶寶有了什麼表現說明已經開始認生了?育兒專家認為:幾個月寶寶如果有看到陌生人就不安和恐懼的表現,多是因為他已經認生了。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因為只有他的大腦發育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準確分辨出自己「熟悉」和「陌生」面孔的區別,而因為大腦還沒有成熟到讓他能處理面對陌生面孔陌生的感覺,所以表現出驚恐不安是再正常不過了。
  • 寶寶的三種異常,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無需著急糾正
    這讓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是不是發育有什麼問題,或者是孩子的智商有問題,然而事實卻是,有些所謂異常的舉動,可能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家長無需著急去糾正。 2歲寶寶「拆家」不輸「哈士奇」 浩浩是一個2歲的寶寶,不過小傢伙的淘氣程度簡直讓媽媽苦不堪言。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家長要及時糾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孝不孝順我們從小時候就能看出,當孩子喜歡說這「3句話」的時候,說明是不孝順的徵兆,家長要重視了。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說這「3句話」1、都是我的,一個也不給你孩子到了3歲之後,隨著自我意識的萌發,佔有欲會變得越來越強的,雖然這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孩子過度自私,家長就需要正確的引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