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之前是寶寶大腦發育,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覺得,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過早的下評論本身就是一件不科學的事情。
當然,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都不能武斷地做出定論。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以下表現,證明孩子的確有自控力差的趨勢,需要及早糾正。
一.亂發脾氣
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亂發脾氣,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控力差的表現。下面舉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例1:寶寶餓了,媽媽去衝奶。剛開始還能忍耐,可是越是看到奶粉快衝好了,寶貝越是心急難耐。急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哭,直到奶嘴放到嘴裡才停止哭鬧。
例2: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路過玩具店,碰到寶貝喜歡的玩具,可是媽媽並沒有買的意思。於是孩子就開始哼哼,看看媽媽還是沒動靜,乾脆趴在地上撒潑打滾,亂哭亂叫……
二.注意力不集中
自控力差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這種情況更多地表現在孩子吃飯的時候。
有的寶貝,在吃飯的時候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分散注意力。每當用餐時刻,不是摳摳桌子,就是動動椅子,好像凳子上長了釘子一樣。
三.出爾反爾,不講信用
丫丫在看動畫片,媽媽告訴她看完這集就該吃飯了。丫丫點點頭繼續看。可是動畫片太好看了,正看得起勁,這集已經結束了。
媽媽走過來說「丫丫,這集看完了,我們說好該關電視,吃飯了。」此時,寶寶卻不認帳了……
丫丫之所以出爾反爾,不講信用,那是因為動畫片太迷人,無法控制自己停下來。
如果三歲之前,寶寶有上述這些自控力差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早糾正。
如果不加以幹預,聽之任之的話,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一個連自己都掌控不了的人,長大是很難成材的!
其實,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自控力差的現象。孩子自控力差,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家長如何幹預,並做出正確的引導。
下面分享幾點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制定規則,形成規律
一歲之前,由於孩子還小,不能採取過於強硬的手段。但是可以慢慢培養孩子規律化。比如餵奶,不贊成寶寶一哭就喂。
一般三四個小時餵一次奶是比較科學的。也可以結合寶寶自身的飯量來決定多長時間餵一次。這種規律餵奶法,有利於大腦中自我抑制力中樞的發育。
一歲之後,父母應該逐漸亮出底線,對孩子明確說出「不可以」。使寶寶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的,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行的。
有了底線就可以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自控的意識。
二.延遲滿足
遇到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喜愛的食物,我們並不是每次孩子要什麼就都滿足他。可以告訴寶貝下次吧。不直接拒絕,給孩子一個等待的時間,鍛鍊忍耐力,做到延遲滿足。
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寶貝一起玩搭積木的遊戲。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任務」,在玩樂中培養寶寶的忍耐力和自控力。
三.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不要處處安排孩子,讓他試著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比如,玩具的收納。
當寶寶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就應道適當的培養寶貝管理自己物品的習慣。
當孩子無法做到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的提醒建議。
自控力也叫意志力。是衡量一個人在做事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一種能力。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自控力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將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一旦寶寶有自控力差的表現,一定要及時糾正。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今日話題】面對孩子的刁蠻小任性,你是怎麼處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