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2020-12-24 高雅來舍人

近來有幾起因遭遇熟人傷害的報導,尤其是一位學有所成的學生給自己的老師造成了慘重的傷害,實在令人震驚,令人無比傷心。

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以及老師的教學水平,但很少有父母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特點。

家是孩子成長的環境,父母的性格、情感決定著家庭幸福與否,家庭中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是孩子。

先天性因素主要是父母和祖輩自身基因的作用。其中,主要的是氣質類型。性格是人面對特定環境的反應和行為方式,它不能隨意改變,常常伴隨著人的一生。

家庭中父母的觀念和行為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後天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學校、同輩、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一生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具體地說,父母下列行為極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第一,一動不動地發脾氣。有些父母特別愛發脾氣,只要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會大發脾氣,把孩子訓斥得一塌糊塗。其結果就是讓孩子失去自己的位置,但凡遇到足以威脅到他們的事情,他們都會放棄自己的原則,選擇妥協。有些人也許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孩子長大了會比父母看上去更兇。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的表象,而潛意識裡,他們的心理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許多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是用堅強的外表來表現內心的懦弱。

第二,一切事情都是為孩子安排的。有些父母總怕孩子哪怕一點委屈,所以什麼事情都要事先替孩子想好,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也要幫孩子打理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一次大學開學,許多家長背著大包小包,孩子卻空手在身邊跟著。事實上,這種事事包辦的行為只會讓孩子不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遇事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管別人的死活。

第三,無理取鬧,嚇唬小孩。有些父母為了讓他們的孩子更懂事,更不會惹麻煩,常常給孩子講一些不聽話,結果出人命的故事。她們的想法很好,希望孩子不出人意料,做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但是因為有些父母只是嚇唬孩子什麼也不能做,而不告訴孩子為什麼他們不能做。

所以,他們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是,以前怕狼,後來怕虎,卻不知道狼和虎究竟何時會吃人,何時能為人所用。

一般認為,膽小鬼的外在表現就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容易依附他人,遇到困難和挑戰時不願嘗試,通常會選擇逃避或放棄,在團隊中處於跟隨地位,經常被人欺負。

兒童性格受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第一個三年生孩子是最重要的,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基本上是在家裡,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比其他任何年齡都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言行影響很大。

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言行,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孩子心裡就會埋下懦弱的種子。例如,大人總會對孩子說一些讓他不安全的話,如「你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你這個孩子真討厭,真煩!」…或大人過分限制和幹涉孩子的探險行為。

孩子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能做任何事,他們不應該,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切按照大人說的做才對。長久以來,孩子都不願去嘗試,習慣了退縮,逃避問題,性格變得懦弱。

兒童從上幼兒園開始,由家庭走向社會,生活環境變得複雜,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家長應注意孩子的態度和言行,避免無意中傷害孩子的自尊。首先,應當尊重並接受孩子的感覺、想法和決定,就像大人所做的那樣,當然,不是完全聽孩子的話,而是要以充分聽為基礎。

但是,不是內向的孩子就是「懦弱」的,他們需要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比如多鼓勵他適度地參與他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多讓他接觸各種不同的環境,長大後幫助他發展自己的興趣,並在某些方面具有競爭力。顯然,家庭在教育方式上沒有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這方面的能力。

教書育人重在言傳身教,要培養一個自信、擔當、勇敢、獨立的孩子,父母要為孩子做好示範。面對困境,父母是積極應對還是逃避退縮?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是敢說「不」的,還是忍耐不住的?家長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家長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性格。

相關焦點

  • 為何你的孩子這麼「慫」?這4種錯誤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懦弱
    可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性格軟弱一些沒什麼,可是懦弱的性格容易造成孩子自卑、膽小等心理。而且孩子之所以性格軟弱,和家長的教育方式離不開,如果你也有下面這幾種教育方式,快快糾正吧! 有些急躁的家長一開始只是觀看,不到一會兒就忍不住幫孩子,甚至還會告訴他「你這樣剪不對,都給剪壞了,應該這樣剪。」這些家長並沒有發現,這樣指手畫腳的反而影響了孩子的進度,甚至有的孩子直接放棄,讓家長親自做。這種行為也給孩子植入了自己總是做錯的觀念,讓他在面對其他事情時,也會變得束手束腳,不敢爭取。
  •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所以家長在小孩的這個關鍵期,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長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究竟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家長日常催促,可能在影響孩子性格形成,你知道嗎
    ………… 日常就被家長掛在嘴邊的嘮叨,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在幫助孩子,但他沒有發現,這一句句催促的背後,正在給孩子造成傷害,可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在未完成事情前,會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完成後,又會擔心完成的不夠好,從而畏首畏尾,導致焦慮感倍升。 2)造成孩子做事粗心大意 家長的催促之下,孩子就會想儘快結束眼前的事,以致來不及思慮周全,做事粗枝大葉,應付了事。
  •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3~10歲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要針對性引導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12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想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就要在0—12歲這個階段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去指導。女孩還特別懂得怎麼給別人找麻煩,其實幼兒園的老師幾乎都受不了她了,小王是因為剛加入這個集體不久,本身也比較幼稚,目前還能接受孩子的所作所為。小王發現女孩能做到很多同齡孩子不會做的事情,比如她會想給別人幫忙,不管熟不熟悉,不過這樣的行為,也會導致她容易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
  • 孩子經常對陌生人「自來熟」?家長別高興太早,可能不是性格好
    面對兩種不同行為習慣的寶寶,家長們或者外人會更傾向於喜歡「自來熟」的寶寶。那麼,寶寶為什麼會自來熟呢?遺傳原因通常來說,性格是會遺傳的。父母自來熟,孩子也會有很大的概率會天生自來熟,這是現代心理遺傳學的觀點。
  • 語言暴力使孩子產生一些極端行為,家長口中的話不能亂說
    但有些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想說什麼就隨口而出,一旦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很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內向的情況。這種性格養成之後,無論在何種事情上,都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 孩子膽小、懦弱?這個標籤不要隨便貼,危害你想不到
    一、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1.性格內向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內向,不願意表現自己。出門在外的時候,總是會把自己包裹起來,這種孩子不擅長和別人進行交流,更願意通過觀察,等確保周圍的環境對自己很安全之後,才會邁出那一步。
  • 兒童良好的性格形成關鍵時期,家長如何培養?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膽大、勇敢,有的孩子膽小忍讓;有的孩子任性調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時候的性格與日後成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被吼大的孩子,有3個缺陷,家長要留神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很多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或是因為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過於嚴格,或者大人的性格與處事方式暴躁、專制。還有很多孩子懦弱膽小,也是因為從小缺愛,才不敢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東西。
  • 遇到事情不敢反抗,孩子的「懦弱」,其實是這樣養成的
    生活中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一些人應該會覺得這個孫子沒反抗是覺得他乖巧老實,還有些人應該和和這爺爺一樣覺得孩子太懦弱了才任人欺負。小編覺得不管是乖巧老實還是懦弱,作為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性格,特別是膽小的孩子。哪些方面體現了孩子的懦弱性格?1.處處隱忍每個孩子的性格不相同,有的比較膽小老實乖巧安靜,有的調皮膽大。
  • 孩子性格懦弱、被同學排擠,家長做好三點,幫孩子成功逆襲
    但是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能文能武、自信大方的冠軍學生,小時會是性格懦弱,不會英文,被同學排擠欺負,在小學初中各科成績都不及格的「學渣」呢?發生這樣的「逆襲」,有三個關鍵原因。以下分別詳述。——愛因斯坦第二步、錘鍊優秀性格如何解決因為王遠的身體和內心的雙重羸弱而引起的他被同學排擠、打擊以至於他厭學呢?他的父親想了一個辦法—體育運動。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中國有句老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恰恰說明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若想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 孩子性格懦弱,多半是和父母有關!看後感覺自己深深中招兒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擁有自己的靈魂,有的孩子非常膽大也不怕生人,而有的孩子非常內向,從不跟陌生人說話,女孩子還好,但是男孩子也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被人指指點點不像個男子漢。孩子為什麼會如此懦弱?多半是和父母有關!
  • 孩子這些「叛逆」的行為,是自我意識強的表現,家長應該感到高興
    ▶年齡小的孩子出現「叛逆」行為,可能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關於「自我意識」,可能很多家長並不太了解它的含義。自我意識強的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像我表姐家的孩子,長到1歲半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叛逆」,一定程度上就是,自我意識慢慢形成,開始為自己考慮了。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存在,並且開始主動地認識自己和別人,這對他性格的形成,個人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 發現孩子性格有缺陷?家長別急著抱怨他,先反思自己是否做過這些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的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不好,不是太懦弱,就是太極端,還有的出現了自閉的現象。一個孩子的性格有缺陷,大多數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在抱怨自己孩子的時候,是否反思過自己平時的行為,是不是給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可見,想要培養出一個好性格的孩子,就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努力了。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好好引導孩子的性格。堅毅、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樂觀、熱情和社交能力。
  • 孩子是白紙,父母是畫筆!娃的性格如何,取決於家長怎麼「畫」
    很多人會發現,有些孩子長大了依然是天使,善良、懂事、有責任心;而有些孩子長著長著就變了,變得蠻橫、說謊、做事不考慮後果……遇到這樣的孩子,不僅家長頭疼,身邊的人也會十分不滿。那麼,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如此迥異的情況出現呢?僅僅是因為每個人性格不同嗎?
  • 孩子的睡姿會暗示性格,家長們注意了,如果是最後一種要重視
    就是從孩子從小到大的睡姿,也暗示著孩子長大以後會形成的不同的性格。家長們平時可以注意一點,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狀態。分析:要知道,孩子的性格一般會在6歲以前形成,而在這段時間內,外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所以父母們平時要注意了多關注孩子。因為有時候孩子年紀小,並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遇到事情了,很容易會憋在心裡,而這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 孩子從選擇困難到拖延,可能是選項太多,家長要注意「毛驢效應」
    正如不久前一個朋友跟我訴說的,有關她孩子的拖延症。對於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一拖再拖、十分磨蹭的性格。 孩子之所以有這些拖延的症狀,並不是一天所形成的,這背後往往都有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孩子出現拖延症的狀況也絕非他一個人的原因。更多可能是因為父母不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