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2020-12-21 王曉瑩育兒記

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甚至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寶貝們。特別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他們在這方面十分的迷茫,還沒有經驗,很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甚至害怕要是出意外了,自己應該怎麼呢?而且,家長覺得自己特別不了解孩子內心都在想些什麼,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壓根不知道應該引導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去形成一個好習慣和好性格!

大部分父母都十分的好奇,還十分疑惑,為啥自己的孩子,明明小時候特別的聽話懂事啊,還是人見人愛的那種乖寶寶;可是,等孩子越長越大之後,就開始變得不再聽話,還會和父母反著來了,甚至總是犯錯激怒自己的父母。

案例:寶媽小敏今年的寶寶已經3歲了,她告訴自己閨蜜,說自己的女兒明明一兩歲的時候,還是很乖巧可愛的啊;結果現在天天調皮搗亂,叫她不要弄亂客廳的東西,她就非要弄亂;有時候,還喜歡和父母頂嘴;總是會不斷地犯錯誤,然後挑戰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威。心理師閨蜜告訴小敏,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長到3歲之後,他們慢慢出現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識和性格了。等孩子年紀不斷增長,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和父母一樣了。

對於這種情況,寶寶6歲之前,父母要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寶寶呢?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6歲以前,是我們寶寶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出現了這5種習慣,可千萬不要慣著孩子,該打就得打!

1)父母不能慣著寶寶,不能讓他們發脾氣和摔東西!

父母應該都知道寶寶們有叛逆期吧,只不過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一樣。有些人表現得比較明顯,還有些人表面上看不出來他有叛逆期。說到這個叛逆期呢,相信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青春期吧。可是你們知道嗎?在孩子兩歲時,就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的調皮,經常喜歡發脾氣和摔東西。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那麼孩子就會很難管教了。

2)有一些寶寶會變得很不聽話,一旦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威脅家長。

孩子兩歲的時候他們會出現第1個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過也不能輕易妥協;在面對孩子的諸多要求時,家長不能一味的妥協,需要教育孩子想要什麼東西,都必須自己去努力去獲得,不勞而獲是不行的。

3)還有就是,孩子們不懂禮貌和不懂得尊重他人。

很多家長平時忙著上班,孩子沒有時間照顧,就會教給家裡的長輩照顧。這種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告訴家裡的老人不能太過寵溺孩子了,不能總是滿足孩子的想法,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比較囂張任性。長時間下去,孩子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養成不懂禮貌,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壞毛病,甚至還會對老人和父母動手呢。

4)孩子經常不懂規矩,不知道人情世故。

一般沒有被好好教育的孩子,他們都總是缺乏一點自律性,甚至還不懂規矩,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好好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最基本上的禮儀和規矩,否則等孩子長大之後,就會被社會排斥的。

5)孩子經常會說謊。

6歲之前的孩子,他們還不懂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而如果孩子受到不良行為的影響,就會出現偷盜或者是說謊的情況。一般孩子撒謊,不是因為害怕被家長責罰,就是有人教他說謊了。

俗話說得好,孩子的行為舉止,都是模仿家長的;所以,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所以,希望家長們一定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啊。在這裡我給各位父母推薦幾本十分有教育意義的書籍,幫助孩子們改掉壞習慣。就好比這一緊貼時代理念、貼近生活案例的書籍,書名如圖所示,希望能夠幫上各位新手爸媽啊。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道路可能會十分曲折,家長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偶爾也會力不從心。不過,沒關係,如果家長發現教育孩子時,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看看這幾本書,從中獲得感悟,幫助家長正確地引導孩子,同時,也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一塊心平氣和的溝通。

相關焦點

  • 3 6歲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這3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上學時還好,放假時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這令很多家長都愁壞了,其實孩子不能夠自我約束,主要是家長沒在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做好教育工作,所以家長們需要注意了!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性格良好的人能改善與人相處的能力、能虛心接受新事物、處理事情能力也比較強,還能獲得高質量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
  •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小孩從出生後,他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關鍵期。那麼孩子的性格養成,往往會經歷好幾個階段,通常在他們3~6歲的時候,是他們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出現這幾個行為需要糾正因為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會對他們之後的性格定型以及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孩子在這階段,如果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舉動,家長需要留心並且對孩子進行糾正,特別是孩子在出現以下這幾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慣著孩子。
  • 哈佛教授: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3、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4、充滿自信。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呢?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2、14個月到2歲(自主意識形成區)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學會走路,也會說一些簡單的話,喜歡與人互動,在這個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情緒。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但是性格是可塑性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就像橡皮泥一樣,外部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這是由寶寶大腦發育狀況及神經迴路形成的,新的研究顯示3歲兒童的大腦,其活躍程度是成年人的2倍,這種強勁的活動力會一直保持到 9至10歲,然後會一直減弱,,8歲時便會退到成年人的水平。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中國有句老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恰恰說明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若想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文丨木棉媽媽龍應臺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是10年。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01、自律或許你會說:跟一個三歲的孩子談自律,是不是早了點?
  •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3~10歲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要針對性引導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12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想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就要在0—12歲這個階段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去指導。大多數都是3-4歲的小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所以就很容易發生衝突,但是因為她本身很容易跟小朋友打架,其他的老師就會不管對錯,直接批評她。
  • 0~6歲是孩子語言表達形成期,注意4個關鍵期,3個方法需掌握
    那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真的有形成的關鍵期嗎?是靠自身發展嗎?印度「狼孩」卡瑪拉的事件許多人都是知曉的。這個狼孩在8歲左右的時候被從狼窩裡救回來,專業人員對其進行了培養和訓練,但是,經歷了6年的時間,他依舊沒有學會說話。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孩子三歲時的性格,意味著已經有大人時的雛形了。紐西蘭有長達30多年的跟蹤調查,人數達到1000人。 當時選擇了3歲的寶寶追蹤到38歲,每年進行追蹤記錄。結果發現,被認為是自信開朗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樂觀開朗。 小時候膽小沉默的孩子們長大後更容易緊張,陷入負面情緒。
  •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使勁管好這4方面,孩子將來更出色
    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就是孩子3-6歲這個階段,孩子會形成自己處事的態度和方法,初步形成社會規則和價值觀。正是因為3-6歲對孩子來說足夠關鍵,所以李玫瑾在講座中不只一次的建議家長:孩子在6歲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滾,等大了你拒絕他時,他就會懂得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 3歲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此時不立規矩,等到長大的時候就晚了!
    而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也就是說,從三歲開始家長就要尤其注重孩子日後綜合品質的培養,比如說要教會孩子開始有規矩意識,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前段時間,聽到李玫瑾教授一段話:孩子在三歲,六歲的時候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此時若不立下規矩,等到長大的時候就晚了!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孩子真的不能打?奶奶說:孩子做了這4件事,該出手時就出手
    鵬鵬今年3歲了,對什麼都感興趣,家裡的很多東西都要摸一摸,試一試。有一天,鵬鵬正在拿著姥爺抽菸用的打火機,玩的興起。這時候,爸爸走過來,伸手就在孩子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爸爸:「爸,媽,你們就慣著孩子吧。等長大了,管不了,怎麼辦。」鵬鵬看到有靠山了,哭的聲音更大了。孩子越是這樣,老人越心疼,姥姥也開始幫著孩子說:「孩子願意玩,我們盯著點,就沒事了。還至於打孩子啊。」我相信,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在鵬鵬家有,你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先看兩組數據:一個是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所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其中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認知能力,其中包括概念形成,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衝動控制,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頂峰早得令人髮指,居然是在10個月到4-5歲之間:另一個是蒙特梭利關於孩子能力培養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堅持「2不管」和「3不慣」
    在孩子3-6歲的時候正是處在一個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正是需要家長及時規範孩子的行為的時候。 結果家長不去規範孩子,反而縱容孩子。 一點苦不讓孩子受,孩子不喜歡自己收拾書包,自己就幫他;孩子和小朋友有矛盾了,自己去幫孩子解決。 而12歲左右的時候,正是家長不該管的時候,因為孩子此刻處在青春期中,越管樂叛逆。 結果這個時候家長又開始管起孩子來了。
  • 男童被打屁股致死!氣到吐血,這5個地方也不!能!打!
    寶爸媽們,你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嗎?你會忍不住對孩子拳腳相加嗎?在這世上,總有父母以愛為名,打著管教的旗號,揮舞著棍棒,向孩子發洩可怕的情緒!這不,3月29日凌晨1點多,廣西南寧某小區內,傳出一陣陣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求救聲。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由上述可以見得,這兩個期間確實是孩子的性格關鍵期,那麼,在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辦法糾正和引導呢?
  • 夫妻吵架後痛打女兒撒氣: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千萬打不得,會致命!
    2 2018年11月29日,法國通過了一項「反日常教育暴力法」,也被民眾稱為「禁止打屁股法」。 而推動該法案的,竟是一名死去的9歲小男孩。就在法案出臺前一個月,這名男孩被家人活活打死。
  • 「媽媽求你別打了」,6歲孩子痛哭求饒,脾氣暴躁的家長有多可怕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王女士有個6歲的女兒,幾乎每天晚上,她的鄰居在樓道口都能聽到王女士在罵孩子的聲音。這不,一天鄰居剛出門想下樓倒垃圾,就恰巧看到王女士火冒三丈地將孩子拎出門口,嘴裡還在罵罵咧咧:「連36+17等於多少都算不出來,我真是白養你了,你以後別回來了,出去撿垃圾吧!」可能是越說越氣憤,王女士還直接動手,用手裡的一架打了女兒一頓。孩子被打得跪在地上痛哭求饒:「媽媽,求求你別打了!」王女士打了幾下後,就將門關上了,留著孩子一個人在門外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