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此時不立規矩,等到長大的時候就晚了!

2020-12-21 奶爸育兒寶庫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守規矩在社會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也就是說,從三歲開始家長就要尤其注重孩子日後綜合品質的培養,比如說要教會孩子開始有規矩意識,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前段時間,聽到李玫瑾教授一段話:孩子在三歲,六歲的時候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此時若不立下規矩,等到長大的時候就晚了!

案例

今天是小區的兒童活動,我帶著我們家的寶寶也去參加了這個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讓我驚喜的是,在一輪活動過後,家長們都紛紛地向我表揚了我們家孩子,原來是因為我們家的孩子特別的有規矩意識。在活動區域不會亂拿,活動組的東西更加不會亂拿,也不會去搶座位或者是搶小朋友的東西。這讓我倍感欣慰,也更想讓我意識到了從小就對孩子嚴格教育的重要性。

嬌慣孩子就等於是害了孩子,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日後孩子將會在社會上難以立足。因為社會上的其他人,並不會像父母一樣無底線的慣著孩子。

因此家長一定要知道以下兩點,教育孩子從小就立規矩。

1、按計劃做事

計劃其實就是一種約束,按計劃做事就是告訴自己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做事,凡事都有規則,也有限度,。在計劃內完成事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規則的尊重。孩子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慢慢有意識地去教導孩子按計劃做事。

首先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有次序和計劃,有計劃之後才能不慌不忙地去完成任務,如果孩子眼中的媽媽總是是焦躁的,那麼孩子日後慢慢也會形成這樣的個性,就也會變得沒有那麼守規矩了。比如說,每天做家務的時候把孩子帶在身邊,小孩子觀察力強,往往會學習這種模式。而有了計劃之後,孩子也會更加知道自己的事情的順序,這樣在無形之中就加大了孩子的積極性,有了計劃之後完成事情的質量就會更高,家長也會更加省心。培養孩子按計劃做事的能力,要從小開始,三到六歲剛好。

2、增強時間意識

三到六歲的孩子正是接觸早教上幼兒園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還不夠強,沒有辦法去培養孩子做更多的事情,因此家長可以把上幼兒園作為一個契機,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這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的,是一個更讓孩子學習和接受的切入點。

首先要教育孩子上幼兒園是有上課時間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抵達幼兒園,不能遲到,如果遲到的話就會受到懲罰。這種懲罰可以是在幼兒園就得不到小紅花,孩子的心理重視了遲到這件事情之後,就會常常在心裡對自己進行暗示,不可以遲到,遲到就是破壞規則。如果孩子早早的就懂得了遲到的危害,腦海中具有了強烈的時間意識,那麼日後到社會上才會發展得更好。這種良好的時間觀念會塑造孩子成為一個品質更好的人,以後在社會上才能更加站得住腳,家長也能更加放心。

中國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根據蒙特梭利發現的兒童敏感期得知: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是2-6歲。但這個階段孩子對故事以及圖片最為敏感,因此,用繪本來教育是最適合的。

我家孩子在2歲多就看了很多的繪本,每套都是精挑細選,其中他非常喜歡的一套叫做《寶寶性格培養與好習慣培養繪本》。這套書共有40冊,適合0-6歲的孩子,針對孩子應該培養的好習慣加以引導,形成孩子良好的素質、性格。

整套書讀下來,我發現孩子的比以前有禮貌多了,很自然地養成了好習慣,很少要我督促了

這套繪本內容涵蓋了孩子必備的30個主題,包括:懂禮貌的寶寶、講衛生的寶寶、我愛生活、我很友好、我會動手做、我會感恩、勇敢的寶寶、我會感恩、有愛心的寶寶、我的夥伴多、我愛運動等。

內容詳實,情節豐富,插畫色彩鮮豔。每個主題都令孩子非常感興趣,讀過之後也印象深刻。

而且40冊僅售89元,平均下來一本書的價格才2塊多錢,給孩子買零食都不止這些。既能教育孩子又能促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孩子的計劃事情的能力和具有時間意識是讓孩子的學會守規矩的第一步。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更加好的這個社會立足,更好地報答父母和國家,一個具有規矩意識的人,總是不會是一個太差的人。規矩是人的立身之本,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守規矩培養。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三四歲開始已經晚了
    全家齊上陣都哄不住他,最後壯壯媽媽也發了脾氣,把孩子拽出包廂一頓訓斥,這齣鬧劇才落下帷幕。吃完飯後,壯壯媽媽拉著我好一頓訴苦:「壯壯現在都七歲了,我從他四五歲開始就教著立規矩,怎麼教都沒用,難道以後只能靠著打罵才能管教他嗎?」看著壯壯媽媽苦惱的臉,我實在沒忍心說出這句話,「孩子四五歲才開始立規矩,可能已經晚了。」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可是等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才發現,他們已經沒辦法管教孩子了。事實證明,想要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2歲是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教育孩子時巧用這4招,日後孩子將更好管教。為什麼說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所以,想要讓孩子對你的教育印象深刻,家長必須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和具體的事情或者物件結合在一起才行。孩子2歲左右會很活潑好動,闖禍這一環節自然是少不了了。比方說,孩子在和小動物玩耍的時候突然甩了一巴掌過去,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站出來了。家長要告訴孩子,小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傷害它們是不對的,然後再藉機告訴孩子,他們同樣也不可以亂打人。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其實這時候正是父母培養孩子性格、習慣、立規矩的關鍵時期,父母千萬不要吝嗇,否則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一個小「白眼狼」。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關鍵時期,其中就包括叛逆期,但千萬不要以為兒童的叛逆期是在初中、高中階段,其實2歲的兒童,也會經歷叛逆期。今後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學習中,都容易吃虧,甚至會受到別人的不歡迎。二歲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不要盲目教育,更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而是要抓住關鍵期,對孩子積極引導。
  • 3~6歲孩子是成長的關鍵期,父母再忙也要多和孩子在一起
    許多家長在孩子滿周歲後,都會開始考慮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而3~6歲則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它將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脾氣、成長、情商以及人際關係等問題。那麼在3~6歲的時候,家長要如何做呢?1、樹威信、立規律在孩子3~6歲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樹威信並立規矩,讓孩子心裡時刻有規矩意識,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總包庇不管,那麼長大以後他很可能就會違反法律,甚至導致孩子未來生活得不幸福。
  • 給孩子「立規矩」,別錯過6歲前的黃金期,有界限感內心才更強大
    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在六歲之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不趁早立規矩,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很難管教。這個時候想要再管孩子就很難了,孩子因為青春期的叛逆會抵抗父母,而且孩子從小就沒有規則意識,也很不習慣。最主要的是孩子有界限感,內心才會更強大。
  • 3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巧用這3招,寶寶以後好管教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關鍵時期,其中就包括叛逆期,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叛逆期是在初中、高中階段,其實3歲的孩子,也會經歷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父母說的話,孩子喜歡反抗,嚴重一點甚至會開始摔東西,脾氣越來越壞。其實,所謂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因此,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千萬不能以孩子的性子為標準,否則長大了,很容易養成驕縱的性格。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除了《陪孩子度過3-6歲敏感期》之外,還創作了多部家庭教育類書籍以及兒童小說,比如《兔拉姆,快跑》、《男孩冒險書:培養男孩野性與智慧的魔法書》、《女孩才藝書——培養女孩才情與優雅的魔法書》、《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等。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敏感期,關鍵的三年,或許決定的就是孩子一生的命運。
  • 3-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父母做好3點,孩子更討人喜歡
    3-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父母做好3點,孩子更受歡迎1.立規矩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會開始進入一個「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強調「我」,喜歡「不」,做事情開始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給孩子立規矩。當孩子出現一些無理取鬧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並且嚴厲告誡孩子,若是再出現這樣不講道理的行為時,會做出一定的懲罰;教導孩子有話好好說,哭鬧是行不通的,讓孩子記住基本的規則和禮貌。
  • 2~6歲給孩子立規矩,父母首先要注意這五點,否則說破嘴皮也沒用
    他敏銳地指出,造成孩子出現「可怕的兩歲」的現象其實和父母的兩種行為脫不了關係,一種是溺愛,另一種就是不立規矩。伯頓懷特教授表示,父母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要有立規矩的意識了,如果錯過最佳的時間,將會對孩子產生一生的糟糕後果。
  • 錯過0-6歲成長關鍵期,真會影響孩子一生發展嗎?
    腦部在嬰兒剛出生四個月時,就大約有二千億個神經元,可是彼此之間的連結還是非常稀疏,之後神經元會開始大量快速連結,隨著孩子成長大約到三歲左右,80%的連結會建立起來。可是到了青春期之後,腦部的連結卻變少了,這是因為某些經驗不斷被強化,使得相對的神經連結被留下來,而一些不常用的連結就會慢慢被修剪,這就是大腦所謂的「用進廢退」原則。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當然是,越早越好!還有就是接受過關鍵期訓練的寶寶,他們都有著非常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工整書寫,有序思考,還有歸納整理的思想,對於他們以後的學習來講是有著非常巨大的幫助。3—6歲是幼兒思維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讓他在未來具有無限大的潛能。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孩子在三歲、六歲時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性格,如果父母不糾正的話,這個年紀的性格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什麼是性格?性格具有穩定性、可塑性、社會性、差異性,一經形成便保持穩定,人的思想行為就有了傾向性。而寶寶在3歲的時候智力、體能、個性能已經定型80%以上,6歲時,達到成人的90%,神經系統這個路徑一旦完成了,就很難消失,所以說6歲前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 0~6歲是孩子語言表達形成期,注意4個關鍵期,3個方法需掌握
    那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真的有形成的關鍵期嗎?是靠自身發展嗎?印度「狼孩」卡瑪拉的事件許多人都是知曉的。這個狼孩在8歲左右的時候被從狼窩裡救回來,專業人員對其進行了培養和訓練,但是,經歷了6年的時間,他依舊沒有學會說話。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課間休息後也不肯回教室,總認為自己沒錯,玩具沒玩夠就不應該還回去,最後還是答應回家給他每一個一模一樣的才肯罷休回到課堂。寶媽心裡想,一歲了,也該立規矩了,要不然長大了怎麼勸得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建議:孩子1歲左右立規矩確實過於小了,不如放到3歲。為什麼說1歲立規矩和3歲立規矩是完全不同的?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也不是2歲,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嘿,集美們,我是糖媽~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場關於「如何給孩子立規矩」的直播火了!看到寶媽們不停地刷屏留言: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怎麼立規矩孩子才會聽?A 立規矩,就要多給孩子提要求B 規矩越多,孩子越聽話C 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立規矩順其自然D 以上說法都不對是不是有點意外?關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事兒,咱大人啊,可一定要擺正心態。所謂的「規矩」不是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
  • 抓住3-6歲兒童「閱讀腦」成長關鍵期,點燃閱讀興趣,愛上讀書
    其實,孩子不喜歡讀書不是因為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是因為不喜歡媽媽選的書。真真每次買書,從不帶兒子去, 都是她自己給兒子選書,因為她覺得兒子選的書沒有營養。許多3-6歲兒童的家長都反應,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讀書的專注力太差。
  • 5歲男孩因調皮被水煮魚盆嗆死: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給「糖」吃
    滾燙的湯汁和散發的刺激氣味,不消數分鐘就把皮皮嗆死了。幼兒期,是父母管教的關鍵期心理學上,3~6歲孩子都是幼兒期。這一時期,也是孩子第一叛逆期。事情的起因:8歲男孩不小心觸碰到女孩的臀部,然後女孩就說了男孩幾句,不料這些話被男孩的媽媽聽到。
  • 幼兒成長的秘密——關鍵期
    死裡逃生的「小泰山」被猩猩所救並被撫養長大。10年的叢林生活,泰山練就了超強的生存技能,為了抵禦叢林的破壞者,泰山帶領猩族奮起反擊,利用自己的叢林技能和智慧,保衛了他的家園。據我們所知,像故事中的泰山一樣,現實生活中也有被發現從小與動物一起生活,行為頗具動物習性的人,但他們是不是也像泰山一樣同時具備人和動物的能力呢?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嬰兒的大腦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學習機器,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將來是由父母來決定的。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完全卸載。」 婆婆欣喜地說:"你倆快來!這150張卡片,咱們寶寶都認識了!"我和先生半信半疑,畢竟孩子才一歲三個月。婆婆看出了我倆的小心思,說:"嘿,你倆甭不信,現在就讓你倆開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