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給孩子立規矩,父母首先要注意這五點,否則說破嘴皮也沒用

2020-12-27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你有沒有遇到過2~6歲孩子的這種情況?

為了吃一口冰激凌,孩子在大街上差點哭得背過氣去。看到商場的玩具,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地要買。死活讓父母將切開的蘋果粘回去。

這種經歷讓不少寶媽刻骨銘心,不知道這時的寶寶究竟是搭錯了哪根弦。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伯頓懷特在書中將這個時期的孩子稱為「可怕的兩歲」,而上面這些表現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常見的現象。

他敏銳地指出,造成孩子出現「可怕的兩歲」的現象其實和父母的兩種行為脫不了關係,一種是溺愛,另一種就是不立規矩。

伯頓懷特教授表示,父母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要有立規矩的意識了,如果錯過最佳的時間,將會對孩子產生一生的糟糕後果。

01為什麼說2~6歲是孩子立規矩的最好時間?其實是孩子自己決定的

在為孩子立規矩這件事上,教育專家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2~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好時間。

這並不是信口開河,其實是和孩子自身的生理髮育有關係。子在2歲後會產生獨立的意識,這種獨立的意識會和父母意識發生衝撞,讓孩子做出堅持己見,或者是「頂撞」父母的事。

耶魯大學的研究指出:孩子的2~6歲被稱為孩子性格,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又被稱為「海綿期」,孩子80%到90%以上的性格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李玫瑾教授也指出:2~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父母不管以後再管就很難了。

而在這個階段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在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建立規矩意識,這樣在今後的成長中避免走彎路。

同時立規矩不只是說說而已,同樣有一些細節需要父母注意,否則說破嘴皮子孩子都不聽。

02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時首先需要注意這五點,否則說說破嘴皮子都沒用

1)規矩要早立

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七八歲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吃飯的時候挑挑揀揀,絲毫不將周圍的人放在眼裡,別人說了兩句,父母就以「孩子還小為名」將孩子保護起來。在社會上留下了熊孩子的「美名」。

殊不知父母的這種行為不是保護孩子,而是害了孩子。七八歲的孩子還沒有規矩已經很晚了,孩子的性格已經養成,再想教育已經來不及了。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學習立規矩的技巧同樣很重要。讓孩子遵守規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父母給孩子提供一種新的選擇,可能效果會更好。

比如讓孩子在買玩具和零食之間做選擇,就比讓孩子做出放棄玩具的選擇更容易得到實施

3)規則應該靈活

父母給孩子訂立的規則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是堅持規則不知道變通。同時父母在訂立規則之前,要聽一聽孩子自己的意見,這樣孩子在遵守起來會更加積極有效果。

4)給孩子偷懶的權利

當遇到孩子在節假日偷懶睡覺或者是玩玩具的時間超了時,給孩子定一個緩衝時間要比直接取消孩子玩耍更加有效。如果父母採取暴力的方法讓孩子遵守規則,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反而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

5)父母的以身作則

父母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個老師,父母毫無疑問是孩子的榜樣。在和孩子制定了相關的規則後,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從自己開始做起,做到尊重規則的同時,也尊重孩子。

這樣孩子看到了公平對待和尊重,才會安心地服從規則,不會輕易地將這種規則打破。

這些立規矩的要求,其實都是2~6歲孩子養育中的一部分,就像是哈佛教授伯頓懷特指出的那樣,父母愛的形式,父母應對孩子的態度方法都是影響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性格。

想要更好地養出好孩子,父母不妨從這本書中尋找靈感,這本繪本適合面積很大,直到孩子10歲的時候也可以學習。值得每個孩子擁有。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三四歲開始已經晚了
    一會喊著自己餓了要吃蛋糕,一會又嫌棄自己位置不好,竟然想跟爺爺換座位!全家齊上陣都哄不住他,最後壯壯媽媽也發了脾氣,把孩子拽出包廂一頓訓斥,這齣鬧劇才落下帷幕。吃完飯後,壯壯媽媽拉著我好一頓訴苦:「壯壯現在都七歲了,我從他四五歲開始就教著立規矩,怎麼教都沒用,難道以後只能靠著打罵才能管教他嗎?」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
  • 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對比,父母不要嫌棄: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
    而霍思燕家就接地氣了點,因為霍思燕家的客廳也和許多普通家庭一樣,那就是孩子的玩具,滿地都是,看到這幅景象,很多媽媽或許會產生共鳴,因為自己的孩子也是這麼霍霍自己的家的客廳的。同時霍思燕也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爸爸會給孩子建立一些規則感和邊界感,但媽媽該給予孩子一些柔軟的母愛,所以孩子的玩具可以在客廳隨意擺放,這樣爸媽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
  • 給孩子「立規矩」,別錯過6歲前的黃金期,有界限感內心才更強大
    一、每家都有熊孩子前幾天一個短視頻在網上火了,一個5歲的孩子在地上打滾哭,父母在一邊無奈地看著孩子,沒有一點勸解的意思,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等孩子自己消氣站起來。很多人都贊同這對年輕父母的做法,覺得小孩子就是不能慣著,不能因為孩子的無理取鬧滿足孩子的要求。
  • 崔玉濤答疑: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不是2歲,竟是這個年紀!
    所以家長的觀念首先要達成一致,哪怕爸爸認為媽媽這樣做不對,也可以等這件事結束以後,再私下跟媽媽溝通。 四、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首先,家長應糾正自己對於「懂事」概念的理解,孩子非常聽話,有什麼想法不願意表露,隱藏在心裡,並不是真的「懂事」。相反,這樣的孩子不管是交流能力還是心理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隱患。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相信不少寶媽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突然變得不聽話、叛逆?不管父母說什麼,寶寶總是喜歡說:「不、不、不。」總愛發脾氣:當你發現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變得特別喜歡發脾氣,那麼你也要注意了,這個時候你該給孩子立規矩了,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壞習慣。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也不是2歲,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A 立規矩,就要多給孩子提要求B 規矩越多,孩子越聽話C 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立規矩順其自然D 以上說法都不對是不是有點意外?關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事兒,咱大人啊,可一定要擺正心態。所謂的「規矩」不是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這時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喜歡反抗,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開始摔東西,脾氣越來越壞。事實上,所謂的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千萬不要依著孩子的性子,否則長大後,很容易養成驕縱的性格。
  • 看了體操皇后的「鐵血教育」,才明白:提早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
    誠如李承鉉所說,一定要在孩子還沒有認知能力的時候立規矩。要注意這4點關於立規矩,爸爸媽媽要明白:爸爸媽媽要注意以下4點:首先,父母要清晰堅定地表達立場,要讓孩子明白,而不是腦袋一熱就定下一條不長久的規矩,當規矩一旦確定,父母和孩子都要堅持,尤其是父母要給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 童媽給孩子立規矩:學會全套操作可不易
    這不證明孩子天性頑劣難以管教,很大可能是因為父母缺乏管教孩子的技術水平。把握不住時間節點,管教時機,管教力度,管教手段.6歲以前一個階段,6-12歲是一個階段,12-18歲是一個階段。不同階段不偏不倚給孩子立規則是一項技術活。前個階段沒有立好則後患無窮,有些適得其反,可真夠家長受的。
  • 3-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父母做好3點,孩子更討人喜歡
    在和大家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為了緩解緊張感和陌生感,嗯哼會主動問別人,同時也願意做鬼臉扮醜來緩解其它小朋友的緊張感;而在《媽媽是超人》中,當被問到最喜哪個小朋友時,嗯哼首先說了唯一的女孩子咘咘,體現出了對女孩子的尊重;而後又說自己也很喜歡大麟子和安迪
  • 5歲男孩因調皮被水煮魚盆嗆死: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給「糖」吃
    「這……對不起,店長不在,我只是個小服務員,沒權管束他啊。」「哎,你去給我拿盤花生米,放到那個孩子父親的桌上,告訴他讓孩子安靜點。」服務員點頭同意。五分鐘後,一碟冒著熱氣的五香花生米端到了皮皮爸的桌上。
  • 小孩子有這幾方面表現,很可能是被慣壞了,做父母的要注意
    所以說家長們也要注意,當你家孩子任何事都習慣於依賴大人的時候,很可能就是被慣壞了。③一點事不如意就哭鬧撒潑這樣的孩子企圖用哭鬧撒潑解決一切問題。如果哭鬧不起作用,他們甚至會做出更過分的舉動。而如果家人不管教,那麼長期下去,孩子的未來也是很堪憂的。
  • 觀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差異: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這兩個家庭,這兩個小男生,我都特別喜歡。兩對夫妻相處模式都很有愛,兩個孩子也都是妥妥的暖男。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各自的閃光點,雖然幸福的點不一樣,但是幸福很相似。有一期節目,拍到了家裡的客廳。兩個家庭兩種風格,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5.13上海飯糰線下活動文字回放
    在場的父母們,其實基本都是贊同「我們要給孩子立規矩」這一觀點的。所以,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根據孩子心智的發展水平來設定一定的規則和界線。 比如,我們可以要求三歲的孩子不要打人,但是不能要求一個三歲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看書的時候完全像大人一樣坐在那裡一動不動。2.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3-6歲教育很關鍵,家長起碼該抓住這4點!
    6歲以前是公認的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大多數寶寶在2歲後會依次經歷語言的「詞彙爆發期」和「語法爆發期」,3歲左右,他們會掌握基本掌握口語能力,理解能力飛速提高。家長若能在此時抓住機會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會對他將來的成長帶去非常正面的影響。那到底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呢?家長不妨借鑑以下幾點。
  • 觀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差異: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這兩個家庭,這兩個小男生,我都特別喜歡。兩對夫妻相處模式都很有愛,兩個孩子也都是妥妥的暖男。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各自的閃光點,雖然幸福的點不一樣,但是幸福很相似。有一期節目,拍到了家裡的客廳。兩個家庭兩種風格,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為什麼我們要單拿出來給孩子「立規矩」來說呢?我國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提到:3-6歲孩子性格、習慣以及能力發展的黃金期,父母可以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強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和能力!所以說3歲後,家長就可以試著給孩子立下規矩,可以陪伴孩子的一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規矩也要掌握技巧方法。
  • 孩子上小學前,父母需要立下這9個規矩,早立早受益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我們從小就懂得道理。孩子小的時候要有父母管著,上學後有老師管著,畢業後有外面的條條框框約束著,我們的世界正是有這些規矩才能夠運轉自如,而那些不遵守規矩的人,往往不受歡迎,更難以獲得成功。父母們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 給孩子立規矩,家長需要這樣做
    這畫面也許很多孩子都經歷過,甚至,很多成年人在自己的童年也經歷過。父母不守諾言,到底會怎樣?關於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說說關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其實,咱們國家傳統的文化裡面,對於家教其實是很重視的。每一個家庭在餵養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希望同時教授孩子一些做人處事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