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答疑: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不是2歲,竟是這個年紀!

2021-02-13 崔玉濤的育學園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7月72日,崔大夫育學園教育中心的教育總監/心理諮詢師郭豔老師進行了一場以「幾歲該給孩子規矩」為主題的直播。很多朋友可能因為一些原因無法進行整場直播的觀看,沒關係,小園子把整場直播的知識點高頻問題進行了統一梳理和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一、「立規矩」≠提要求

所謂的「規矩」不是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可以看作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而不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在彼此協商的基礎上,定好規矩,去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則要承擔相應的後果。立規矩,其實是給孩子做事提供一個行為「基準線」。

二、「立規矩」要符合孩子心智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立的規矩也不一樣。如果想要孩子理解並遵守一個規矩,設立的規矩一定要符合當下孩子的心智發展水平。另外,規矩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必須依託於生活,並為生活服務。

拒絕「表演式規矩」。比如出門在外,遇到家長熟悉的人,一定要求孩子主動和對方對招呼、問好等,哪怕孩子不認識這個人,也要表現得很懂禮貌,其實這樣的規矩對孩子來說就沒有必要。家長要給孩子立的規矩,是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去做一些對他有利的事情,更利於他發育的一些事情,比如吃飯前如廁後要洗手、早晚要刷牙等。不要僅為了大人自己的面子立規矩。

三、立規矩的首要原則:家人一致性

給孩子立規矩,並想將規矩執行下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人保持一致性。比如,孩子吃飯時是否可以邊看電視邊吃飯,全家人的觀點必須要一致,才能方便孩子去遵守。如果媽媽覺得不可以看,爸爸覺得無所謂,那對孩子來說,一是不利於他生活中去遵守;二是會降低孩子對「契約精神」的理解。

另外,假如媽媽在教育孩子時,爸爸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媽媽「唱反調」,如果父母有分歧並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話,孩子很可能因此產生一些混亂,不知道該聽誰的,甚至很小就學會了「見人下菜碟」,知道一件事找誰一定能做成。所以家長的觀念首先要達成一致,哪怕爸爸認為媽媽這樣做不對,也可以等這件事結束以後,再私下跟媽媽溝通。 

四、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首先,家長應糾正自己對於「懂事」概念的理解,孩子非常聽話,有什麼想法不願意表露,隱藏在心裡,並不是真的「懂事」。相反,這樣的孩子不管是交流能力還是心理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隱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遇到事情、心裡有情緒,應該引導孩子正常表達出來,哪怕是和家長的不同意見。比如,面對媽媽給自己穿的衣服,可以正常表達「我很喜歡」或者「我不喜歡這件衣服,我想換另一件」等,和家長能夠很好地溝通交流,而不是無理取鬧,就是懂事的孩子。並不能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接受家長的安排就被認為是「不懂事」。

Q1:幾歲應該給孩子立規矩?

答:實際上,從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但所謂的規矩不是用言語去告訴孩子,而是在生活中,用行為去引導孩子形成規矩。特別是在6歲以前,家長想要孩子遵守的規矩大多都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家長要從生活中去掌握規矩,而不是「為了立規矩而立規矩」。

對孩子來說,立規矩應從以下維度考慮:

生活習慣方面,如吃飯的時候要坐在兒童餐椅上,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社會交往層面,如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後,一定要說謝謝等;安全意識層面,不管是家庭安全還是個人安全上來說,一些危險的東西絕對不能觸碰,如正在燒水的電水壺、菜刀等。

Q2:為什麼孩子不遵守規矩?

答:首先要看規矩本身跟孩子的發展是不是相匹配的;其次當孩子不能遵守這個規矩時,不要去糾結「不遵守」這個結果或者急著去懲罰孩子,而是要尋找原因,找到孩子不能或不願遵守的原因是什麼,跟孩子主動溝通,去了解孩子為什麼要去違反定的規矩。

我們給孩子立規矩的目的並不在於如何踐行「獎勵與懲罰」。而是為了讓孩子了解行事的基本的「度」在哪裡。

Q3:寶寶到了一個階段,和家長或和別的小朋友玩時,總是愛咬人、打人怎麼辦?

答:首先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現階段或偶爾的幾次「打人」「咬人」等行為,就給自己的孩子扣上「愛打人」「脾氣不好」的帽子。家長可以嘗試跟孩子溝通,教他正確表達喜愛、友好的方式。另外,家長也要反思自己平常在家的時候,有沒有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比如總是跟孩子「打來打去」,你可能認為是和孩子玩,都是「假打」,但對小孩子來說,他並不能分辨出「真打」「假打」的區別。當他面對其他小朋友時,也會延續在家的行為方式,可能就表現出「打人」的行為。

Q4:和別的小朋友玩,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答:首先,如果在現場沒有出現彼此的攻擊性行為,家長可以暫時不要插手,多鼓勵孩子自己解決,看他面對這樣的事情是如何思考並解決的;事後,家長可以跟孩子再討論玩具被搶這件事,鼓勵他講出感受和自己的想法,並跟孩子一起討論對策。如果小朋友之間因為互相搶玩具而發生肢體衝突,家長就要及時幹預,以免造成傷害。

Q5:家有兩個寶寶,相差兩歲,怎麼讓大寶和二寶的關係更好,大寶多愛二寶一點?

答:首先,當大寶出現一些「爭寵」、「打」弟弟妹妹的行為時,家長要判斷一下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去解決。

大寶這樣做是想引起家長的注意,獲取更多的關注,還有可能對於現階段的大寶來說,還不太會表達喜愛的感情,在他看來,「打」就是喜歡的表現。這時家長要引導大寶,並做好示範,親親/抱抱才是表達喜愛的正確方式。

如果是因為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而去「爭寵」或「打」弟弟妹妹,家長可以試著讓大寶多參與到照顧二寶的日常當中,讓他意識到「這是我的弟弟/妹妹」。比如給二寶換紙尿褲的時候請大寶幫幫忙,給弟弟/妹妹穿衣服的時候讓大寶幫忙挑選,當大寶做出這些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讚揚,增強他的自豪感,久而久之也能強化他對弟弟/妹妹的責任與感情。

以上,就是小園子關於7月7日【幾歲該給孩子規矩】這場直播中,知識點及高頻問題的詳細解答啦。

如果還有任何關於鼻塞與鼻幹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也許下一個被翻牌的就是你哦~

相關焦點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也不是2歲,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A 立規矩,就要多給孩子提要求B 規矩越多,孩子越聽話C 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立規矩順其自然D 以上說法都不對是不是有點意外?關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事兒,咱大人啊,可一定要擺正心態。所謂的「規矩」不是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
  • 孩子幾歲配手機合適?專家:不是10歲也不是15歲,這個年紀剛好
    孩子幾歲配手機合適?專家:不是10歲也不是15歲,這個年紀剛好生活在現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手機可謂是人手一塊,甚至一個人有好幾塊。大家都知道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但是每個人卻放不下,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在無形當中就接觸到了手機。
  • 2~6歲給孩子立規矩,父母首先要注意這五點,否則說破嘴皮也沒用
    伯頓懷特教授表示,父母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要有立規矩的意識了,如果錯過最佳的時間,將會對孩子產生一生的糟糕後果。其實是孩子自己決定的在為孩子立規矩這件事上,教育專家基本上達成了共識:2~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好時間。這並不是信口開河,其實是和孩子自身的生理髮育有關係。
  • 孩子多大配手機最好?不是10歲,不是15歲,而是這個年紀
    原來那天孩子正在沙發上玩遊戲,直到11點還沒有結束,第2天學校有考試,因為爸爸發脾氣說了孩子兩句,孩子對他置之不理,爸爸一氣之下奪過孩子的手機鎖在柜子裡,兒子再三請求歸還,爸爸也沒有答應。結果就聽到兒子說:「你不把手機還給我,我就死給你看,信不信?」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三四歲開始已經晚了
    全家齊上陣都哄不住他,最後壯壯媽媽也發了脾氣,把孩子拽出包廂一頓訓斥,這齣鬧劇才落下帷幕。吃完飯後,壯壯媽媽拉著我好一頓訴苦:「壯壯現在都七歲了,我從他四五歲開始就教著立規矩,怎麼教都沒用,難道以後只能靠著打罵才能管教他嗎?」看著壯壯媽媽苦惱的臉,我實在沒忍心說出這句話,「孩子四五歲才開始立規矩,可能已經晚了。」
  • 給孩子「立規矩」,別錯過6歲前的黃金期,有界限感內心才更強大
    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在六歲之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不趁早立規矩,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很難管教。這個時候想要再管孩子就很難了,孩子因為青春期的叛逆會抵抗父母,而且孩子從小就沒有規則意識,也很不習慣。最主要的是孩子有界限感,內心才會更強大。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對孩子都很溺愛,對孩子是無條件地包容,哪怕孩子犯了錯也不會嚴厲批評,認為這才是真正愛孩子。
  • 孩子幾歲配手機最好?教育家:並非10歲、15歲,這個年紀比較好
    不讓玩手機,我就死給你看尤其是在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相對來說性格都是比較叛逆的,如果家長不給孩子購買或者讓玩手機時,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極端的狀態,甚至會有自殘的行為發生,而孩子可能對於身體的一些器官,甚至是胳膊上的動脈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不小心一旦誤傷,就很容易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二歲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不要盲目教育,更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而是要抓住關鍵期,對孩子積極引導。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時期」:蒙特梭利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家,在他發現的三十多個兒童敏感期中,包括2歲的孩子,孩子從2歲開始,所經歷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在孩子到了立規矩的關鍵期,會有以下幾種表現喜歡說不要:當你發現自己家孩子喜歡說不要的時候,或者總喜歡拒絕你的時候,那麼你就該意識到,孩子已經步入了立規矩的關鍵期。
  • 5歲男孩因調皮被水煮魚盆嗆死: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給「糖」吃
    幼兒期,是父母管教的關鍵期心理學上,3~6歲孩子都是幼兒期。這一時期,也是孩子第一叛逆期。父母要在這個階段,給孩子立規矩,教給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他們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對他們太嚴格、立規矩,應該把他們寵成寶。可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後果,只會讓他們的性格變得扭曲。前些年,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就發生了這樣一起事件。「摸你屁股怎麼了?又不是故意的?你屁股這麼嬌貴嗎?又不是沒被男人摸過?」
  • 寶寶幾歲可以吃大人飯菜?兒科醫生提醒:最好別早於這個年齡
    寶寶1歲左右,基本就可以為斷奶做準備了。而斷奶之前,寶寶的輔食又成了父母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很多父母嫌麻煩,或者是一些養娃比較糙的老人,會直接讓寶寶吃大人的飯菜做輔食。類似於這樣的做法,其實對寶寶來說不是好事。
  • 17歲,不是聽TFBOYS的年紀麼?
    聽歌姿勢:耳機+比平時大30%的音量+只要不躺著17歲? 你在做什麼?哎?不是要推薦歌曲麼?
  • 夫妻之間相差幾歲最合適?不是3歲或5歲,這個數更好一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變化也是非常大的,可能很多人在結婚之前也會非常的迷茫,到底夫妻兩個人之間相差幾歲最合適呢?夫妻之間相差幾歲最合適?不是3歲或5歲,這個數更好一些1、從生理方面來看其實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女人最佳的生育年齡應該是在25~29歲之間,而且這個時候女人的身體素質也是比較不錯的,因此體質更好一些,身體內卵細胞的質量也非常高。
  • 男女差3歲最好?不是3歲,也不是5歲,這個歲數最合適
    在之前,一直有人提倡,女生要比男生大三歲,這樣才能夠把男生當弟弟來看,對男性也能呵護有加,家庭也會和睦許多。但這只是從男生角度來看。如果從男女雙方利益來講,這個相差的年紀不是3歲,也不是5歲,而是7歲。小亮和他的女朋友就相差7歲,在結婚之後雙方過得非常幸福,因為小亮已經有了工作經驗,在社會上單打獨鬥了好幾年,所以變的更有男人味道。
  • 13歲男童早戀喜當爹,孩子卻不是親手!背後竟是女方精心策劃...
    媒體與網友都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著「這會不會太早生了啊」、「父母一定想不到12歲小朋友會在房間裡做些什麼.」、「他還是應該出去玩泥巴的年紀啊,能照顧小寶寶也太成熟了吧」。這些男生也都才十幾歲,其中幾個人宣稱,他覺得自己才是小寶寶真正的爸爸。阿飛的媽媽見狀不太放心,便建議阿飛驗驗看DNA,做個親子鑑定,誰知道.果不其然,阿飛不是寶寶的父親,15歲的男生泰勒,才是寶寶的生父。
  • 夫妻年齡差「幾歲」對孩子最好?不是3歲和7歲,多數人都沒達標
    如果年齡相差太大的話,可能也不是那麼合適。保持在適當的年齡差範圍中,夫妻間的感情才更為和諧,對孩子的成長也有更大的幫助。曉敏35歲,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孩子。她在工作的過程中,結識了一位成熟的男性,並且對對方產生了好感。對方比曉敏要大10歲,今年已經45歲了,而且之前有過一段婚史。曉敏的父母對這件事持反對意見,認為男方的年齡太大了,和曉敏並不般配。
  • 「1到18歲」身高參照表,你家孩子的身高,今年達標了嗎?
    「1到18歲」身高參照表,你家孩子的身高,今年達標了嗎? 12歲的孩子,能長到多高?該長到多高?今年12歲的小女孩張子宇,小小年紀身高就已經達到了2.21米,不過她可不是患了什麼巨人症,而是受了父母的影響。
  • 男孩多少歲會「停止長高」?不是18歲也不是24歲,而是這個年齡!
    當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的重心全部都放到了孩子的身上,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有個非常優秀的驕傲,想要達到這種目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堅持要給他們補充營養,來幫助孩子快速長高,那麼對於男孩來說,多少歲才會停止長高呢?
  • 奶粉到底要喝到幾歲?不是三歲,也不是七歲,而是…
    對於寶寶喝奶粉喝到幾歲,各大權威機構還是有些小小的出入的。美國兒科學會 AAP、中國香港衛生署、世界衛生組織 WHO都建議在寶寶1歲之後,就可以用牛奶代替奶粉了。家長不是必須要通過奶粉(即三段、四段奶粉)為寶寶提供主要的營養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