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6歲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這3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2020-12-21 騰訊網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上學時還好,放假時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這令很多家長都愁壞了,其實孩子不能夠自我約束,主要是家長沒在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做好教育工作,所以家長們需要注意了!

對於3~6歲孩子的培養是決定其日後是否成才的一個關鍵期,如果孩子有這3個毛病,一定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孩子將來會感謝你的。

一、違背自己的約定

小明和爸爸說好周末一起去幫助老爺爺除草,結果爸爸到了忙活了一天,也沒看到小明的到來,回到家中爸爸問小明為什麼沒去,小明說今天太熱了,不想出門。爸爸很生氣,告訴小明你這樣做別人以後不會再相信你說的話。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犯這樣的問題,不過大部分家長都是和小明爸爸一樣,就是簡單的教育小明一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這樣做也沒什麼,所以下次很有可能還不履行約定,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自律有著很大的關係,連答應別人的事情都無法做到,談何自律。

如何讓孩子遵守約定?

守約和守時一樣重要!

孩子第一次犯是因為不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但是在孩子第一次不遵守約定的時候,就沒有做好管教,那麼就算孩子知道這樣做不對,也會再犯,因為孩子們覺得這樣的小事,做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講清楚其中的道理,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雖然孩子不懂換位思考,但是家長可以問孩子「如果爸爸答應周末帶你出去玩,結果周末沒去,你會怎麼想?」這樣的孩子明白道理之後,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二、沒有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對孩子來說十分抽象,所以孩子對於時間觀念並沒有明確的概念,有的時候孩子說在朋友家玩十分鐘就回來了,結果半小時過去了也看不到人影,這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大忌,如果孩子有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能慣著。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由於孩子對於時間並沒有準確的概念,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智能的兒童手錶,並且設定好時間提醒孩子到點了,該做什麼,前期需要這樣進行提醒,但是時間一長,孩子養成了習慣,就會自己遵守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三、懶惰

懶惰是影響自律的關鍵因素,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難發現給孩子定好規矩,讓孩子幾點做什麼,孩子經常會少做幾件事,懶惰是進步的天敵,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

如果糾正懶惰?

其實孩子懶惰有一半原因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家長一到家就躺在沙發上休息,做什麼事都是,媽媽推給爸爸,爸爸推給媽媽的,這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們需要自我檢討一下了。

相關焦點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心理師閨蜜告訴小敏,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長到3歲之後,他們慢慢出現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識和性格了。等孩子年紀不斷增長,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和父母一樣了。對於這種情況,寶寶6歲之前,父母要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寶寶呢?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機會窗口」的報告,其中指出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孩子3-4歲時就會出現,孩子在無數個問題中萌芽好奇心,急切了解這個世界的邏輯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有就是接受過關鍵期訓練的寶寶,他們都有著非常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工整書寫,有序思考,還有歸納整理的思想,對於他們以後的學習來講是有著非常巨大的幫助。3—6歲是幼兒思維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讓他在未來具有無限大的潛能。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 記憶力發育關鍵期是3~6歲,用這3個辦法,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
    記憶存留在不能夠長期保存的神經突觸上的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3歲前的孩子身上,最後新的記憶海馬體把它覆蓋住,所以覆蓋住的3歲前的記憶並不是消失了。為什麼3~6歲是記憶力發育關鍵期?「孩子成長理論」是指:孩子不管大腦發育還是身體成長都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在「嬰兒期」,在這個期間,孩子的成長都會發生細微的改變,一直到6歲以後,孩子的大腦會像蝸牛移動般緩慢生長,可見6歲以後對孩子的記憶力提升會比在6歲之前困難得多。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孩子自律或許沒有大人那麼能夠堅持,但孩子有自己的自律習慣,比如每天刷牙,每天洗臉,每天學一會兒英語。總之當你給孩子建立起來制度和程序的時候,到了固定的時間孩子就會去做固定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夠培養孩子這一點,對以後孩子上學、工作都是有好處的。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堅持「2不管」和「3不慣」
    在孩子3-6歲的時候正是處在一個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正是需要家長及時規範孩子的行為的時候。 結果家長不去規範孩子,反而縱容孩子。 不肯放手的父母,永遠養不出獨立、優秀的孩子。」 想要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孩子,在孩子6歲前,家長就要堅持做到「2不管」和「3不慣」,掌握好方法,也不要心軟。
  • 哈佛教授: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3、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4、充滿自信。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呢?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在這個時期內,父母還應該給孩子多創造一些玩樂的機會,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無聊而哭鬧著要人陪了。3、2-6歲(自主意識發展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具有自主的意識,有一部分小朋友表現得很乖很聽父母的話,自已意識比較模糊,也有一部分孩子自我感受比較強烈。
  • 0~6歲是孩子認識語言的關鍵期,家長要走出3個誤區,培養聰明娃
    如今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對於父母來說其實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加以利用,孩子就容易完全變成了"小神獸",但如果家長把這段時間利用起來,孩子將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語言敏感期,現在在家期間的語言訓練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好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莫大好處。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她表示:其實孩子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已經反映了自身的潛力,不用等長大就能看出。家長們聽到這都炸開了鍋,有人相信,也自然有人不信。然而李玫瑾教授自然也不是信口雌黃,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大腦的黃金髮育期。不僅性格和習慣在這個時間段迅速成型,喜好和大腦潛能在這個時間段也能被迅速激發。
  • 3-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父母做好3點,孩子更討人喜歡
    3-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父母做好3點,孩子更受歡迎1.立規矩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會開始進入一個「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強調「我」,喜歡「不」,做事情開始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2.耐心回應、回答孩子的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腦迴路和問題,很多家長都會被問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如果用一個年齡階段來劃分孩子的成長,你會如何劃分?然後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呢?一個人的優秀表現需要有良好的性格,性格體現在人的知識涵養和自身素養。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 3歲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此時不立規矩,等到長大的時候就晚了!
    而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也就是說,從三歲開始家長就要尤其注重孩子日後綜合品質的培養,比如說要教會孩子開始有規矩意識,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前段時間,聽到李玫瑾教授一段話:孩子在三歲,六歲的時候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此時若不立下規矩,等到長大的時候就晚了!
  • 0~6歲是孩子語言表達形成期,注意4個關鍵期,3個方法需掌握
    這個狼孩在8歲左右的時候被從狼窩裡救回來,專業人員對其進行了培養和訓練,但是,經歷了6年的時間,他依舊沒有學會說話。最後智力水平也僅在4歲孩子的水平左右,語言能力也僅僅是限於十幾個單詞而已。很顯然,他這是已經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導致最後也無法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錯過了這一時期,那麼,形成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成為一個難題。
  • 孩子真的不能打?奶奶說:孩子做了這4件事,該出手時就出手
    鵬鵬今年3歲了,對什麼都感興趣,家裡的很多東西都要摸一摸,試一試。有一天,鵬鵬正在拿著姥爺抽菸用的打火機,玩的興起。這時候,爸爸走過來,伸手就在孩子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在家當皇帝當慣了的鵬鵬哪受過這樣的委屈,嗷的一聲,哭了起來。家人以為孩子受傷了,衝了出來,圍著孩子問:「怎麼了啊,鵬鵬。」爸爸看著鵬鵬嚴厲地說:「打火機,不能玩。和你說了多少次了,再玩還得揍你。」姥爺看不下去了:「他還是孩子,哪懂這些啊。
  • 黃磊女兒9歲翻譯英文原著:抓住3個關鍵期,孩子發展事半功倍
    1-6歲:語言發展關鍵期全球化社會,掌握一門外語,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將有巨大作用。而與其他特長不同,語言的啟蒙越早越好。3-5歲:音樂能力發展期藝術未必能成為職業,但能陶冶孩子情操,提升修養,使他成為全面發展的人。4歲開始學習彈奏鋼琴,13歲就拿到了芝加哥音樂學院所提供的獎學金的美國華裔少年安德魯郭是個音樂天才。
  • 兒童情商系列—《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
    兒童的情商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兩位心理學家彼得.薩洛瓦裡和約翰.梅耶於1990年提出的,1995年開始變得家喻戶曉,這與丹尼爾.古爾曼的暢銷書《情感智力》有著密切的關係,「柯林頓總統競選期間,在丹佛一家書店作非正式停留時,曾對記者說到:『我要把一本非常好的書介紹給你們,她就是《情感智力》』。近年來,情商這一概念,也受到了教育學者和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 3~6歲孩子是成長的關鍵期,父母再忙也要多和孩子在一起
    許多家長在孩子滿周歲後,都會開始考慮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而3~6歲則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它將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脾氣、成長、情商以及人際關係等問題。那麼在3~6歲的時候,家長要如何做呢?1、樹威信、立規律在孩子3~6歲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樹威信並立規矩,讓孩子心裡時刻有規矩意識,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總包庇不管,那麼長大以後他很可能就會違反法律,甚至導致孩子未來生活得不幸福。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而寶寶在3歲的時候智力、體能、個性能已經定型80%以上,6歲時,達到成人的90%,神經系統這個路徑一旦完成了,就很難消失,所以說6歲前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特多次提到過,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孩子想要要一個東西,必須是父母來滿足,那麼當一個孩子以哭鬧的方式父母給予滿足,這是一種性格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能夠說話,就要說出來,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為什麼能夠滿足你,為什麼不能夠滿足你
  • 7歲前的這3個關鍵期,你的觀念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中國用幾千年的智慧沉澱證明了3-7歲正是一個人性格定型、能力培養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在這個時期父母的作用更是顯得尤為重要。2-3歲模糊的認知世界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對世界有個良好認知的時期,孩子會接觸外界一切新鮮的事物,對周圍一切感到好奇,這時候父母加以正確的引導,並積極的陪伴孩子進行探索,那麼慢慢的孩子的性格習慣養成就會越來越明顯,會有的很強的好奇心和觀察力。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在孩子到了立規矩的關鍵期,會有以下幾種表現喜歡說不要:當你發現自己家孩子喜歡說不要的時候,或者總喜歡拒絕你的時候,那麼你就該意識到,孩子已經步入了立規矩的關鍵期。
  • 3~6歲是培養財商的關鍵期,4個培養方法,避免孩子成為「月光族」
    近期我又聽到了類似的報導:繼河南商丘睢縣11歲男孩打遊戲充值9000多元,刷掉母親一年打工血汗錢之後,江蘇公共頻道又出爆炸性新聞,揚州高郵市的王先生發現,他上初一的兒子玩網遊20多天,竟然花掉家裡13萬多元的買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