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的這3個關鍵期,你的觀念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2020-12-21 戴毅麟行為素養教育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中國用幾千年的智慧沉澱證明了3-7歲正是一個人性格定型、能力培養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在這個時期父母的作用更是顯得尤為重要。

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們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一頭扎進了素質教育的海洋,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個性發展中,有諸多因素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性格及未來。

一、孩子性格形成的階段有哪些?

0-1歲時信任與不信任

孩子在這個極端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飢餓、驚嚇、哭泣,如果在這幾個過程中家長給予滿足的話,那麼孩子以後長大就會信任滿足他需求的人,因為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裡,孩子信任的人給予自身很大的生理上的滿足以及心理上的安慰,那麼孩子就會對這個人信任。

2-3歲模糊的認知世界

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對世界有個良好認知的時期,孩子會接觸外界一切新鮮的事物,對周圍一切感到好奇,這時候父母加以正確的引導,並積極的陪伴孩子進行探索,那麼慢慢的孩子的性格習慣養成就會越來越明顯,會有的很強的好奇心和觀察力。

3-7歲行為習慣養成期

孩子在3-7歲時就進入了行為習慣的養成期,在此期間孩子會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所以說在此階段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力量,正確的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孩子從小的教育影響著以後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在獨立、自信、責任、同理、情緒管理、人際、挫折抵抗、問題解決、自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養。

真正有益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在於能力而不是在於知識,因為能力是無限的,知識卻是有限的,真正的解放天性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過有益的薰陶讓孩子學會玩耍。

二、哪些教育方式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1、野外生存訓練,樹立學會生存,學會適應,學會發展的素質教育觀

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面對逆境時的生存能力,以及身體協調性。

培養孩子的耐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自信心。

激發孩子積極探索的心裡傾向,勇敢的挑戰自我。

磨練孩子的意志,陶製情操。

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挖掘潛能。

2、溝通與表達演講口才的培養、採訪實踐、寫作體驗,全面溝通與表達能力

提升孩子語言組織、邏輯表達能力。

學習基本禮儀,提高內在修養。

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及表演能力。

訓練孩子聽音辨音能力。

使孩子語言具有形象、生動、風趣、幽默等特點。

3、審美與藝術修養。文化歷史遺蹟、博物館的參觀,國學傳統與西方禮儀的學習,增強文化修養。

提升孩子個人氣質。

提升審美水平,培養求知求美的能力。

參觀實踐,感受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積累、沉澱,增強文化修養。

4、社會發現與認知豐富多彩的職業體驗,親身感受各行業工作內容,啟迪興趣愛好,尋找夢想。

促使孩子感悟社會真實工作。

提高孩子心智聯動能力。

提高社會閱歷。

學會感恩,懂得體諒父母。

使孩子得到良好的職業品德教育。

5、團隊與領導力在新鮮有趣的活動中培養協作精神,並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孩子的高情商、領導力、獨立思考能力。

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懂得「舍」才會有所「得」。

合作能力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用自信取代自卑。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成。孩子從小的教育影響著以後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在獨立、自信、責任、同理、情緒管理、人際、挫折抵抗、問題解決、自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養,但是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如果您也同樣迷惑,可以撥打下方聯繫方式諮詢承智軍團,承智軍團作為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領導品牌,孩子身邊的行為訓練專家。10多年來,一直認為「一切不能使人的行為產生積極改變的教育都是浪費或欺騙!」。

10年來,承智軍團品牌創世人潛心研究青少年行為教育課題。經過對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國學、成功學等的深入學習,研發出了一套全新的青少年行為素養教育理念和方法。並不斷付諸實踐,全國參與不同課程的青少年已經超過3萬人。

先後研發出針對中小學生行為素養教育的年度課程《玖月奇蹟》、針對節假日的《少年商學院》、《變形金剛》;針對校園的學期同步行為素養課程《卓越校園》、《狀元班》;針對幼兒園的《六維綜合訓練》;針對從業人員的《行為素養導師》、《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導師》、《立體思維》等課程。可幫助你一起為你的孩子打造出一套個性化素質教育方案

相關焦點

  • 殷紅博37年潛心研究證明 7歲前大腦發展關鍵期決定兒童未來
    0~3歲屬於高速發展時期,3~7歲屬於中速發展時期,7~16歲屬於低速發展時期。而人的各種能力、心理素質、語言能力、藝術能力、數學能力、興趣、習慣等都存在一個特定的核心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最容易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果大腦得到科學系統的開發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則難以在後期進行補償。這一特定的核心發展時期就是「大腦發展關鍵期」。
  • 3 6歲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這3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上學時還好,放假時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這令很多家長都愁壞了,其實孩子不能夠自我約束,主要是家長沒在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做好教育工作,所以家長們需要注意了!
  • 孩子3歲以前有記憶嗎?在決定孩子價值觀的關鍵期,父母應該重視
    前不久,看到了這樣的一則報導。內容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對自己還不到兩歲的孩子非常不好,不僅在孩子的穿著上十分對付,而且孩子只要有一點錯誤,就會招來非打即罵的結果。正因為如此,在三人成虎般的推崇下,就誕生了這樣一種說法,說小孩子在三歲之前是沒有記憶的。那麼,小孩子在三歲之前到底有沒有記憶,他們對所經歷的事情到底有沒有印象呢?一、三歲之前,是奠定人生價值觀的關鍵期。
  • 哈佛教授: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他父母說孩子在家喜歡粘著他們,因為比較忙,家裡都是小保姆陪伴在孩子身邊。「哈佛學前項目」對根據數千個嬰幼兒家庭調查報告總結出,快樂的孩子所具有的幾點共性:1、享受生活,積極克服困難。3、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4、充滿自信。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呢?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3個性格關鍵期,就別讓他好過!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3-6歲的孩子家長說什麼,他就會聽什麼,如果你不強調紀律,要求孩子講禮貌,孩子不會自己變乖的。老話常說言傳不如身教,與其對孩子說教一萬遍,不如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性格會表現得很好,有的確卻表現得令人擔憂,如膽小、愛說謊、不懂得尊重人等,無論是先天形成或者後天影響,負面的性格特點,都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點亮,教你抓住學齡前兒童的關鍵期,點亮成長路
    二、7—10個月是爬的關鍵期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不會爬,直接就會走了。這就是錯過了關鍵期,再去學就學不會了。沒錯!「關鍵期」就是這麼任性,錯過了就沒有了。(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三翻六坐七爬)四、2—3歲是口頭語言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個「小話嘮」,他們的小嘴一天到晚一直「得得得」說個不停。別打擾他,這是他在努力學習更好地說話呢!
  • 錯過0-6歲成長關鍵期,真會影響孩子一生發展嗎?
    為什麼說0-6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這一篇我們將破開迷霧,解讀大腦的奧秘。了解大腦是培養孩子的關鍵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Paul MacLean)描述人類的腦部其實是三位一體的腦,由三個重要的腦組合連結在一起,共同合作而形成。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而寶寶在3歲的時候智力、體能、個性能已經定型80%以上,6歲時,達到成人的90%,神經系統這個路徑一旦完成了,就很難消失,所以說6歲前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特多次提到過,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孩子想要要一個東西,必須是父母來滿足,那麼當一個孩子以哭鬧的方式父母給予滿足,這是一種性格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能夠說話,就要說出來,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為什麼能夠滿足你,為什麼不能夠滿足你
  • 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 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
  • 再述「關鍵期」概念,找到特點才能助力孩子
    兒童發展關鍵期的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學科在家長學習領域廣泛流傳。尤其是經歷過早教培訓的幼兒家長,對關鍵期和敏感期更加熟知,比如1歲的口唇期,2歲的叛逆期等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敏感期變得不再那麼獨特,家長們也就慢慢忘記了兒童正常的心理發展歷程。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什麼時候是性格形成關鍵期? 俗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雖然是句俗語,可卻隱藏著兒童的發展規律。由此可見3歲到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育兒領域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也像潮溼的水泥一樣好塑造。但孩子不會自己形成好性格,這就需要父母狠抓、嚴管,尤其在這三個方面!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在孩子到了立規矩的關鍵期,會有以下幾種表現喜歡說不要:當你發現自己家孩子喜歡說不要的時候,或者總喜歡拒絕你的時候,那麼你就該意識到,孩子已經步入了立規矩的關鍵期。
  • 黃磊女兒9歲翻譯英文原著:抓住3個關鍵期,孩子發展事半功倍
    快去文末看看裡面有沒有你我們常常在意花費多少力氣,卻往往忽略什麼時候花,怎麼花。孩子成長為優秀成功的人誠然需要實打實的努力,但在抓住發展的關鍵期可以讓孩子的付出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穫。別人家8歲的孩子還在認單詞,她已經翻譯了人生第一本英文作品。別人9歲還在為背課文發愁,多多已經自編自演英文話劇,成為了小小「劇作家」。在電影《圓夢巨人》的首映禮上,多多甚至全程與大導演史匹柏進行全英文交流。毫不怯場,對話流暢。可能有人要說,這都是多多家庭條件好供出來的。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第一:七個半月到十四個月這段時期寶寶剛出生不久,其實就會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來取得大人的幫助,比方說他們會利用讓人憐愛的表情、引發母性的哭泣和自主的學習方式來讓父母和其他大人照顧自己。
  • 記憶力發育關鍵期是3~6歲,用這3個辦法,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6歲前正是記憶神經發育的黃金期,到了6歲後記憶神經會完成整體發育的80%,而在6歲前鍛鍊孩子的記憶神經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憶存留在不能夠長期保存的神經突觸上的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3歲前的孩子身上,最後新的記憶海馬體把它覆蓋住,所以覆蓋住的3歲前的記憶並不是消失了。為什麼3~6歲是記憶力發育關鍵期?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嬰兒的大腦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學習機器,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將來是由父母來決定的。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完全卸載。」 婆婆欣喜地說:"你倆快來!這150張卡片,咱們寶寶都認識了!"我和先生半信半疑,畢竟孩子才一歲三個月。婆婆看出了我倆的小心思,說:"嘿,你倆甭不信,現在就讓你倆開開眼!"
  •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
    有些家長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學去上早教課了。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送去各種補習班。但是這樣做,都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家長。優秀的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第一:口頭語言的「關鍵期」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2到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和計數能力的關鍵期。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二歲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不要盲目教育,更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而是要抓住關鍵期,對孩子積極引導。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時期」:蒙特梭利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家,在他發現的三十多個兒童敏感期中,包括2歲的孩子,孩子從2歲開始,所經歷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