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2020-12-23 騰訊網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

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

3歲的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孩子3歲的時候已經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舉止,而且很容易抓到精髓。

之所以孩子能模仿的如此成功,其實是因為很多孩子從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就已經不自覺地會進入一個模仿階段。

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父母的相處方式也會是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方式。

3歲的孩子進入空間期,色彩的關鍵期

3歲的孩子對空間格外的敏感,而且喜歡一些色彩鮮豔的東西,而且孩子還會進入語言敏感期。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說話語氣,求知慾也會相對高一些,此外孩子的觀察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父母在教育3歲的孩子的時候,要多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可以多告訴孩子的長寬高之類的概念。

此外,父母還要多鼓勵孩子去畫出自己腦海中的東西,鼓勵孩子多去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話才能激發出孩子的潛力。

3歲的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已經大幅提升

3歲的孩子其實邏輯能力已經提升了不少,除此之外,孩子也已經會看父母的臉色,會觀察父母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

因此,父母也要儘可能保證自己儘量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多去正面引導孩子。

所以說3歲的孩子懂得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多。

現在的孩子有多聰明?看看網友的回答就知道

@cgjdhw

我家孩子2歲,和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孩子想要吃桌子上的水煮肉片,我說太辣了你不能吃。

沒想到我姑娘直接說:媽媽,你給我用水涮涮,涮涮就不辣了,一桌子的人瞬間笑開了。

@hjwjghsk

不要說3歲孩子,我家孩子2歲的時候就已經懂事了,過年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孩子爺爺爬梯子去摘屋頂的東西。

兒子一邊瞪著眼睛瞅爺爺,一場叫爺爺小心點,老人聽了心裡都開心死了。

每次我生氣的時候,兒子看我臉色不好,想要打他的時候,兒子都會捧著我的臉說:媽媽,你別生氣了,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聽到這話心都快化了。

@fyjfgwjs

我女兒2歲的時候,就會背一些簡單的詩了,大人說上一句,孩子就可以說下一句,家裡人也沒有刻意讓孩子背詩,孩子聽的東西多了,自然就會了。

孩子小時候孩子的記憶力特別好,長大了反而覺得孩子沒有小時候聰明了。

孩子3歲前,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

在教育3歲前的孩子時,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性格的培養,3歲前的孩子就好像一張白紙,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成長成什麼樣。

在教育3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多注意塑造孩子的性格,孩子犯錯,父母要多管教孩子。

不建議父母用打罵教育去管教孩子,打罵教育雖然有效,但是很容易出現後遺症,讓孩子後續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可以做的事,適當忽略孩子的錯誤,這樣孩子便會朝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父母要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3歲的孩子其實也應該有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這種情緒管理能力不是要求孩子懂事,而是要求孩子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何不亂發洩自己的情緒,如何去與他人溝通,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等等。

孩子有情緒管理能力,日後父母和孩子溝通起來也會很方便。

父母要培養孩子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父母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此外父母還要讓孩子有一定的辯是非的能力,讓孩子有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獨立如廁,獨立穿衣,獨立進食等。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決定著孩子是否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也決定著孩子未來的成長方向。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會注重孩子3歲前的教育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孩子那麼小,能懂什麼?」在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你是不是也說過這樣的話?雖然孩子因為年紀小,認知的確非常有限。但如果父母因為覺得寶寶還小,而對早期教育不上心,認為等他再大一點再教也不遲,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 7歲前的這3個關鍵期,你的觀念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中國用幾千年的智慧沉澱證明了3-7歲正是一個人性格定型、能力培養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在這個時期父母的作用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們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一頭扎進了素質教育的海洋,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個性發展中,有諸多因素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性格及未來。一、孩子性格形成的階段有哪些?
  • 孩子為什麼不懂禮貌?學會這3個辦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而往往孩子不懂得禮貌,就是因為以下這兩個原因。孩子為什麼不懂禮貌?1. 家長管教不嚴孩子之所以不懂得禮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嚴。現如今孩子都是被嬌生慣養出來的,很多父母也從來沒有想過該讓孩子懂禮貌。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養育孩子詩意間大是,很多家長都存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其實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是有不同的方式的。李玫瑾教授說:「養兒三忌,養女五忌」,家長懂得這幾點,孩子日後少走彎路。3、別重男輕女在老一輩的人中,「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這種思想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非常大,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其實,你以後老了女兒對你的愛不比兒子給的少,所以,不要再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區別對待。
  • 「3歲的小孩兒懂個屁!」很多父母還是不信,3歲前對孩子多重要
    他有次和一位計程車司機聊天,對方向他抱怨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好管……當時樊登對他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三歲以前。」計程車司機直接笑了,說:「三歲的小孩兒懂個屁!」其實不光是這位司機,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孩子應該大了再教、懂事了再教。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這件事如果放在普通家長身上,大部分人的做法一定是想方設法幫孩子提升成績,從課前預習到培訓班必須安排得滿滿當當。或許通過「填鴨式教學」孩子能取得一定成績,但多少學生用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普通,甚至還要放棄自己的強項,還浪費了大量時間成本。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培養孩子專注力,3個轉折點很重要
    周末,跟幾個當媽的朋友小聚,朋友們的孩子多數已上小學,說起孩子的學習,媽媽們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孩子做事拖拉,經常無法按時完成作業,有的說孩子寫作業太粗心,不是多寫一筆就是少寫一筆,明明是加法,卻當成減法來做,還有的說孩子像有多動症,坐不住,特別容易分心,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孩子還是沒啥改進,老母親們真是為孩子操碎了心。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一、口的敏感期(0-1歲)孩子大約在1個月左右,就開始無意地將手塞進嘴巴裡,到了3個月的時候更明顯,經常吃小手。很多媽媽最初都認為,孩子吃小手應該是餓了吧!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越難帶的孩子將來越聰明?孩子有這3種表現,媽媽別隨意阻止
    前兩天半夜裡收到一位朋友的私信。這是一條吐露「心情」的信息:寶媽從兒子出生之後,放棄薪酬優渥的工作,只為了更好地照顧寶寶。兒子小寶寶的時候特別乖,有時候媽媽做家務,寶寶可以獨自一個人玩耍。可是好景不長,寶寶今年剛滿3歲,整天活力滿滿,這可讓寶媽「遭了殃」,家裡犄角旮旯裡的東西都搬出來,但不懂得收拾,寶媽也多次「教訓」過寶寶。但沒什麼效果。
  • 怎樣才能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3個方法輕鬆讓你教會孩子
    孩子從小不能不懂規矩,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以後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懂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懂規矩。那怎樣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
  • 孩子3歲前該幹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未來孩子更聰慧!
    孩子3歲前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藉助動作、觸摸、色彩、形狀等 3歲之後,正逐步從具象思維(藉助表象)向抽象邏輯思維(藉助概念)邁進。這套《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幼小銜接全腦開發400題》既能讓孩子們開心地玩,又能幫助孩子提升幼小銜接力的思維遊戲書。
  • 2歲前,孩子有這3個行為,大多是聰明的表現,家長別嫌娃調皮
    2歲前,孩子有這3個行為,大多是聰明的表現,家長別嫌娃調皮剛出生的寶寶,都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特別是在各個器官感官發育的階段,孩子非常喜歡到處亂跑、到處亂跳,寶媽們在後面追著,一不留神就會讓孩子「把家拆了」。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難有大出息呢?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一樣,富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補習教育。誠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先來看一個例子,54歲的黃錦良,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和當地很多的村民一樣,黃錦良家裡很貧窮。他告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有出息。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三個孩子讀完小學初中,一共獲得了167張獎狀。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案例:寶媽小敏今年的寶寶已經3歲了,她告訴自己閨蜜,說自己的女兒明明一兩歲的時候,還是很乖巧可愛的啊;結果現在天天調皮搗亂,叫她不要弄亂客廳的東西,她就非要弄亂;有時候,還喜歡和父母頂嘴;總是會不斷地犯錯誤,然後挑戰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威。
  • 孩子總重複看同一集動畫片?是在傳遞這3個信號,父母知道嗎?
    孩子總重複看同一集動畫片?是在傳遞這3個信號,父母知道嗎?動畫片可以說是孩子們成長中的好夥伴,它們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也填補了孩子們生活中不少的空餘時間。等你過去一看,孩子著迷看著的動畫片往往還都是那同一集,這就讓作為父母的很不理解了。如果單拿出孩子愛看動畫片來說,確實卡通形象、簡單的故事結構等都較為符合孩子們的審美和認知範疇、如果孩子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家長們就要注意了,這是孩子在給我們傳遞這3個信號。
  • 孫儷又帶孩子畫畫了!懂藝術的父母,孩子到底有多優秀
    只見娘娘的身影打扮的挺像個藝術家的,看到娘娘畫的花還挺像。這藝術細胞真的是可以的了。一旁的小花妹妹也是很專注的看著媽媽畫畫,看來小妹妹也要繼承媽媽的藝術細胞啦呀。2007年,劉畊宏結婚時,當伴郎的周杰倫就表態等劉畊宏生了小孩,一定要認他當乾爹。4年後,周杰倫如願以償。各位寶爸寶媽們您還真別小看孩子畫畫這件事兒!
  • 幼兒園老師建議:孩子不具備3種能力,別上幼兒園,會被孤立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你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決定嗎?孩子在什麼時候應該去,什麼時候還不能去,一部分家長並不會分辨。生活中,很多寶媽也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非常頭疼,因為是與孩子第一次長時間分離,有些寶媽很期待,但有些寶媽卻也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