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小月齡的寶寶,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每當聽有年輕的父母們抱怨帶娃太累時,就會有人在邊上安慰道:「再熬熬,等寶寶長大了,就輕鬆了!」什麼時候才算長大呢?寶寶長大之後真的會輕鬆嗎?其實成長的煩惱是一直都有的。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煩惱。
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身體不斷地生長發育,腦部思維、智力也在不斷地提升。特別是當寶寶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和想法之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當家做主但能力達不到;調皮、不聽話,故意跟父母「對著幹」……
所以家長盼望著的「長大就好帶」只不過是夢一場。看著淘氣的寶寶,很多家長都會想著,還不如小時候好帶呢!前兩天半夜裡收到一位朋友的私信。
這是一條吐露「心情」的信息:寶媽從兒子出生之後,放棄薪酬優渥的工作,只為了更好地照顧寶寶。兒子小寶寶的時候特別乖,有時候媽媽做家務,寶寶可以獨自一個人玩耍。
可是好景不長,寶寶今年剛滿3歲,整天活力滿滿,這可讓寶媽「遭了殃」,家裡犄角旮旯裡的東西都搬出來,但不懂得收拾,寶媽也多次「教訓」過寶寶。
但沒什麼效果。「烏煙瘴氣」家裡,寶寶爸爸每次回到家裡都會抱怨寶媽:「讓你專門在家照顧寶寶,怎麼家裡這麼亂啊?都沒有插腳的地方了……」
其實寶寶爸爸不知道,寶媽每天在家照顧兒子,跟在兒子後面都不知道收拾多少次「爛攤子」,自己還要做家務、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寶媽覺得:生孩子就是個錯誤!
相信有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想法。本以為孩子稍大一些的時候照顧起來會很輕鬆一些,其實不然。當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意識之後,總有些時候會讓家長產生後悔生孩子的念頭!
但很多事情往往都有兩面性,家長眼裡調皮、不聽話只是表面現象。往往這類寶寶很聰明,有著很強的探索欲和求知精神。所以,如果家裡有難管教、不聽話的寶寶,父母別著急。
如果出現下面這3個特徵,暗示著寶寶很聰明
1、性格活潑,外向的孩子
人前不怕生,話還特別多,是個小「話癆」。無法安靜地坐下五分鐘,根本就坐不住。很多家長們覺得照顧這樣的寶寶特別煩躁,會特別羨慕別人家乖乖坐著、聽話的寶寶。
小編有一個4歲的小侄兒,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寶寶。一天家裡來客人了,侄兒看到客人們特別開心,於是圍著客人聊天,唱歌、講笑話,把大家逗得開懷大笑。得意忘形的孩子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杯子碰倒了,茶水灑了一地。
寶媽聽到動靜急忙趕過來,看到寶寶站在地面的茶水上,開始做鬼臉逗大家開心,這種「化尷尬為笑話」的方式很少有寶寶能做得出來,這讓寶媽感到哭笑不得!
這類型的孩子雖然平時吵吵鬧鬧的,其實這也是他們善於表達的一種方式。孩子能夠在面對一些突發情況時,臨危不亂,而且能很好地處理善後工作,調節尷尬的氣氛。這些行為表明,孩子有著很高的情商。
2、話多、疑問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成長到某一個階段,像「著了魔」一樣,每天都不停地跟在父母后面問為什麼。這樣很多家長煩不勝煩。愛表達、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孩子,家長千萬別顧著煩惱!
換個角度想想,孩子能夠把自己的思想和疑惑,用條理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說明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非常好。家長應該高興才是。
當孩子有這些行為表現時,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書籍,幫助孩子豐富自己的詞彙,讓孩子出口成章。
3、好動、坐不住
孩子在某個年齡段會有坐不住的表現。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會把這種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餐桌上,孩子在椅子上坐不住,爬起坐倒、坐立不安的樣子讓家長非常惱火,有些家長會忍不住呵斥孩子。
育兒專家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呵斥孩子的行為。孩子好動,說明他的身體協調能力好,坐立不安、搖頭晃腦的行為,會讓孩子的頭腦變得更加地靈活,在以後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接納程度會更高一些,對於新環境的感受程度也更高。
寄語:
3到6歲的階段,是孩子認知能力、思維能力高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閱讀,充分地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有機會展示自我,這些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