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和技巧

2020-12-24 JoJo媽育兒

JoJo媽帶JoJo在樓下散步的時候,碰到了隔壁樓李奶奶,她正跟在天天身後邊跑邊喊「不要爬到欄杆頂上,危險,摔下來會骨折的」,累的李奶奶氣喘籲籲。待天天安生下來跟其他小夥伴踢球的時候,李奶奶開始跟JoJo媽抱怨「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帶呀,孩子他媽說越聰明的孩子就越難帶,不讓我管教,照我看,這哪裡是聰明呀,這不就是調皮缺乏管教嗎?一天天的,家都快被他拆了,我這心臟病都快被嚇出來了」。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不存在的,這是父母為自己沒教育好孩子所做的開脫之詞。聰明不等同於難帶,這兩個詞可以說完全沒有半毛錢關係,父母把這兩個詞聯繫起來,不過是為自己的不作為脫罪。孩子難帶是家庭教育的缺席,其他原因都是藉口。

孩子的一切行為和問題都可追溯至孩提時期。父母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自呱呱墜地就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的育兒理念和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父母與孩子互為鏡子。雖然後天學校教育可以矯正孩子的某些行為習慣,但原生家庭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舉個簡單例子,父母有潔癖,帶出來的孩子也很大可能有潔癖,愛乾淨,見不得一點凌亂。如果父母本身不愛收拾,東西隨用隨放,孩子自然有樣學樣,玩過的玩具滿地都是,吃過的零食隨地亂丟。父母把收拾孩子玩具定義為難帶,把孩子喜歡玩各種玩具定義為聰明,這不是在偷換概念、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脫罪嗎?

如果想要孩子省心易帶,父母首先得學習家庭教育的智慧和技巧。

其一,窮養富養不如愛養。愛和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必須,這兩樣都來自父母的陪伴和愛護,同時,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基,沒有父母的陪伴,何談家庭教育。因此,在孩子入學之前,請父母多點陪伴,多點愛護,為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和溫暖感,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家都是他最溫馨的港灣。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愛時,孩子的快樂和積極心態會被無限放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孩子脾氣大、自私自大、愛哭、愛鬧等問題。

其二,性格和情商教育擺在首位。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首位,這是大錯特錯,孩子智商再高,如果沒有好的性格和情商,反而更費心難帶。父母應該把主要精力花在培養孩子積極樂觀、自信善良、有條不紊的性格和培養孩子高情商,這兩樣到位了,孩子提升智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三,父母的榜樣作用不可忽視。新時代育兒父母佔主導地位,父母有好的榜樣和帶頭作用,孩子更容易成才。有些人覺得這誇大了父母的作用,覺得在舊時代,父母忙碌不得空育兒,孩子照樣成長為可造之材,其實這種想法才是最可怕的,時代不同,條件不同,自然育兒理念也不同,如果固守老舊思想,不與時俱進,那害的不光是孩子,父母也遭罪。

簡單來說,父母要為孩子的行為負全責,因為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想要孩子省心易帶聰明,父母就必須接受新時代的育兒理念,運用智慧和技巧育兒,為孩子提供最佳原生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助力孩子的成長和發育。

今日互動:你家孩子模仿了你的哪種行為舉止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中國公安部門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就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有關孩子難帶聰明的問題當時我有幸經朋友介紹聽過那次講座,李玫瑾教授指出,小時候難帶的孩子,確實在某些方面能力比被人更強!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有了二寶之後,認識的寶媽越來越多,幾個人湊到一塊的時候,談論的都是自己家孩子那點事。因為二寶的年紀和其他寶媽孩子的年齡差不多。到了二寶2歲的時候,我們都不約而同的感覺孩子是越來越難帶了。過了2歲,孩子就像是一個活蹦亂跳的哈士奇,分分鐘就能拆家。其實,2歲的孩子,大腦已經到了發育的高峰期,孩子的精力旺盛證明大腦發育良好。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 3歲立恩, 6歲立威, 12歲立價值
    可拋開所有的技巧和手段,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每個行為,都來自父母養育中一點一滴的投射。作者:安歌;本文來源:公眾號「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因為早期情感的缺失,會造成親子間終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3 歲立恩,6 歲立威,12 歲立價值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
  • 孩子被欺負,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打回去
    我想找家長其實和趙老師是一個效果,都是管不了那麼多,只有孩子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 這個事兒,讓我一直非常苦惱,直到在看《開講了》這檔節目的時候,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給了我答案。
  •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談了自己的想法,上學之後,平時那些性格活潑開朗、很機靈的孩子,大多學習一般。相反,平時話比較少,喜歡做自己事情的孩子,學習往往比較好。
  • 別人家孩子是學霸,我家孩子卻不愛學習,李玫瑾教授教你咋辦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針對部分青少年非常厭學的心理,李玫瑾向廣大家長提出了如下兩個建議。李玫瑾教授帶孩子去三個地方轉轉,確立目標,激發興趣,獲取動力對一般的家長來說,孩子不願意學習,就找他們談談心,擺事實
  • 李玫瑾被教育學者公開diss,家庭教育到底該聽誰的?
    她是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她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教育類書籍銷量前五的常客,很多家長都應該聽說過這本書,其中的金句被無數文章引用,自然也有不少簇擁者。那麼,為什麼同樣是「明星教育家」的尹建莉會對李玫瑾教授如此不留情面地批評呢?
  • 哈佛研究: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中了以下3點,家長就偷著樂吧
    哈佛大學對孩子的智商做過調查:相關的學者一共追蹤調查5000名孩子,最後發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中了以下3點,家長就偷著樂吧!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中了以下4點,家長就偷著樂吧1、孩子拆家一把手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破壞專家」,他們很喜歡將自己的玩具拆卸,然後扔得得到處都是,隨後,還能將這些零件組裝起來,通常這樣的孩子大腦是很聰明的,由於不停的動手探索,他們動手能超強。
  • 孩子聰明,就是學習成績不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當領導的料
    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從人的社會性角度解釋了原因,她分析:那些聰明伶俐,小嘴巴巴的孩子,往往社會性很強,很善於察言觀色,平時周圍圍了一大群人,爺爺奶奶姑姑阿姨等,非常熱鬧,而一上學,到了教室,一下安靜下來了,他就覺著無聊了,所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教室裡唯一一個「活躍分子」——老師的身上,老師穿什麼衣服,留什麼髮型,目光看到誰了,他都看得清楚;而那些老實巴交的孩子
  •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18條建議,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太有用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育兒的建議,可以幫助各位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非常實用,不少家長表示:家庭教育中的很多「育兒難題」迎刃而解。提到李玫瑾教授,很多家長並不陌生,她的很多公開演講對家庭教育都很有啟發,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剖析育兒問題,幫助成千上萬的家長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解決與孩子相處時遇到的問題,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 孕吐越嚴重孩子越聰明?不孕吐孩子就不聰明了?
    為什麼會有孕吐越嚴重,孩子越聰明的說法?在上述一些因素的影響下,一些不利於胎兒發育的食物,就減少了攝入,從這個角度講,孕吐越厲害,胎兒應該更健康!但是反方觀點認為,如果嚴重孕吐,會造成孕婦營養不良,反而不利於胎兒發育。而且如果孕媽太頻繁嘔吐,甚至有嘔吐帶血,也會損害母體健康,需要及時就醫。
  • 智商越高的孩子越不好帶?誰家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活潑,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激勵的競爭環境,父母又擔心孩子的智商不夠會吃虧。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表示,智商越高的孩子越不好帶?誰家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
  • 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李玫瑾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力!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原本天真可愛,善良淳樸的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個炸藥包,而引線在哪裡,父母們根本不知道!問題的根源肯定是出在家庭教育上面,可翻開各種教育論著,有推崇懲戒式的,也有反對打罵,要溫柔相處的。一路看下來,好像都很有道理,弄得父母一臉懵,最後還是按老套路來,問題依舊不斷。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近年來,有一種毀掉孩子的方式正在蔓延開來,而且許多家長難以發現孩子正在面臨毀滅——那便是父母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怒吼。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
  • 哈佛大學教授:家裡的房間越亂,孩子越聰明?事實比你想的要複雜
    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得出一個結論:家裡的房間越亂,說明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越高,也就是說孩子越聰明。而在大人眼中,家裡亂是不能忍受的。那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事實比你想的要複雜。房間凌亂指的是房間東西擺放,看似凌亂,實則有序,聰明的孩子能從凌亂的地方,準確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房間髒亂邋遢則不同,如果孩子出現隨地扔垃圾,打翻東西不清理等問題,寶媽要及時管教,因為這不是凌亂,而是「髒亂差」。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商。李玫瑾教授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犯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性格上的缺陷。
  • 李玫瑾坦言:孩子是否聰明,看他的手就清楚了,不用等他長大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同樣也要讓他們逐漸去擁有更合理的改進,至少能夠擁有非常聰明的大腦才行。許多人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非常聰明的人,所以採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對其進行培養,似乎嘗試了任何能夠提升孩子智商的方法。雖然這的確有作用,但平時也應該適當去觀察一下,沒準自己的孩子已經擁有了高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