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2020-12-20 錦春育兒經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李玫瑾

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

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力

李玫瑾教授表示,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的缺陷。對於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來說,他的智力越高,其實越可怕。

李玫瑾教授還舉例了司馬光闡述如何用人時,將人分為四種類型的,聖人(德才兼備)、君子(有德無才)、小人(有才無德)、愚人(無德無才)

聖人自然難求,在也無君子的情況下如何抉擇,司馬光給出的答案是寧可用愚人,也不可用小人。因為對於沒有德行的人來說,智力可能是壞事。

所以說,性格比智力更重要,性格也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李玫瑾教授還舉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上學時不是成績最好的,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性格決定命運,有科學依據嗎?

李玫瑾教授是通過實際案例感悟出了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那這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我還真下功夫去查找了,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性格其實和一個人的運氣有很大關係。

有「英國大眾傳播心理學第一教授」之稱的理察·懷斯曼就和他的團隊,用了3年時間裡,通過調查和測試400名志願者,發現了性格與運氣的關係

在這項研究中他把人格分為5個維度,親和性、盡責性、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然後針對幸運的人和不幸運的人進行對比。

發現這個規律,親和性和盡責性這兩個維度上,被測者的運氣差別不大,但是神經質、開放性、外向性的維度上,卻有很大差距。

傾向於「外向性」這一維度的人,幸運者更多;傾向於「神經質」這一維度的人,會更不幸運。這是與開放的心態有關,神經質的人總是關注不幸和困難,所以生活中很難抓住良機。

家長不要錯過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可見,性格決定命運不是說說而已,作為家長想要孩子有一個幸運的人生,更好的命運。就應該把精力放在性格的教育上,而不是天天補課、學習上。

尤其是性格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過想改變就難了!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在3到6歲的時候,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此時不使勁管,12歲以後想管就難了」。

為什麼青春期很多叛逆的孩子失控到讓家長無法接受,原因就是管晚了。若是在3-6歲幫孩子養成樂觀自信的性格、眼裡有別人懂感恩,善於和父母溝通,青春期的那些戰火就會避免不少。

傑克·霍吉曾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原創情商培養領導品牌歪歪兔利用了這個觀點,從孩子的習慣開始培養,然後塑造性格,提出了很多科學有效的建議,都在《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套書裡。

比如《行為習慣故事》這一冊,通過讓孩子克服凌亂、告別磨蹭、學會時間管理開始,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這些習慣一成,孩子首先就能自律了。

然後進入《性格教育故事》,通過三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學會樂觀、勇敢、自信。這都是「外向性」這個維度中的重要性格特徵。還包括《社會交往故事》,提高孩子的社交情商。

《情緒管理故事》包括教孩子如何克服嫉妒,學會大度;如何緩解自己暴躁的情緒,如何平和下來,學會接納。《逆商教育故事》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批評、否定和失敗。

《品格教育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一個會尊重、懂寬容、有誠信的人,未來在社會上自然站得更穩,也更受歡迎。

還有兩冊書一冊是《財商教育》、一冊是《性教育》可謂說對3-6歲的孩子的教育,包括了方方面面。這套書也確實受歡迎,如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5000萬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一看。

心理學家榮格說:「人並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力量,源自自己的潛意識」。我很認同這句話,我也把這個潛意識最終的產物認定為性格。

相關焦點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曾說: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一個犯罪的人,他之所以會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人越走上社會,越理解「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詞,同時深刻地感覺到「江山本性容易改變」不是一句簡單的俗語,為什麼性格這麼難改變?古人曾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不是沒有科學依據,在育兒領域也有這樣「三歲定終生」的理論。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李玫瑾教授坦言:父母把孩子養成了「老實人」,就別怪同學欺負他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觀念與上面新加坡教育的觀念不謀而合。她曾坦言:「父母把孩子養成了「老實人」,就別怪同學欺負他,想要孩子不被欺負,就要教他們打回去,別當老實人」。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孩子在學校被打,應不應該教育他們打回去」這個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會教育孩子打回去,同時讓孩子鍛鍊身體。因為想要孩子學會自保,就要增強他們的體格,有爆發力他就不容易被欺負。
  • 李玫瑾:再忙也要親自帶娃,尤其這個年齡段,要不入學你就後悔了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專注力。」現在社會發展快,生活壓力大,每個父母的經濟壓力也大,沒有條件放棄一個人的收入,在家全職帶孩子,寶媽又帶孩子又工作確實很辛苦,所以,現在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大家的首選,並且也是最安全放心的選擇。
  • 陳浪:性格是如何決定一個人命運的?
    作者:陳浪 來源:東方九型看世界,轉載請申請公眾號授權!是反思自己的地圖還是抱怨世界不公啊,抱怨這個世界不對,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坑,這個世界永遠不變,這個地方就是有個坑啊,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這個地圖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每個人的人格模式就是我們在世界上行走的地圖,我們現在要探索自己的地圖而不是說要去改變這個世界。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李雙林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方法,而辦事方法決定了辦事結果,而辦事結果決定了命運,命運決定了人生。 而每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匹配了一種先天性格,而這種先天性格又會影響我們後天的種種行為。之所以這種性格生而如此,才會有我們所謂的「命運」存在。也就是人的命運,生而有之。
  • 李玫瑾教授坦言:我寧願孩子考不上名牌大學,也要讓他活得快樂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很容易因為心理不陽光出現抑鬱症、自殺這類問題。」李玫瑾還特意強調:「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快樂樂。」三、與健康、快樂相比,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正如我們所見,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以愛之名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非愛行為」。
  • 你的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性格?
    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個體隨著性格的不同,人生軌道也有所不同。 我們廣泛的將性格分為外向型與內向型、理智型與衝動型。 什麼決定了性格?
  • 心理學:不要向命運低頭,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從來是自己
    有時候也會感嘆自己與城市的格格不入,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其實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往往也是自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於每個人來說,身在江湖,往往很可能身不由己。但是決定未來走向的,也是自己。有的人已經習慣當前的安排,卻又發出無聲的吶喊。那顆心早已經沒有當初那樣熱血,和一往無前的決心。隨之而來的是麻木,看官的心態。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試問天底下哪個父母是為了孩子好,怎麼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呢?其實,李玫瑾教授指的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 李玫瑾教授:當領導的料
    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從人的社會性角度解釋了原因,她分析:那些聰明伶俐,小嘴巴巴的孩子,往往社會性很強,很善於察言觀色,平時周圍圍了一大群人,爺爺奶奶姑姑阿姨等,非常熱鬧,而一上學,到了教室,一下安靜下來了,他就覺著無聊了,所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教室裡唯一一個「活躍分子」——老師的身上,老師穿什麼衣服,留什麼髮型,目光看到誰了,他都看得清楚;而那些老實巴交的孩子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再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得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
  • 性格決定命運?不,是習慣
    人生的命運到底由什麼決定? 對於這些問題,這一系列紀錄片並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還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某些端倪,有一份文章就分析總結了4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第一個現象是,一個人的體重與他所處的社會階層相關。相比於處於底層的那些人,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在身材上明顯保持得更好。
  •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決定智商
    一個人的先天命,一個人的先天智商,他們都是不變的,但是一個人的後天智商,往往是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改變的,所以一個人的後天命也是可以通過提升一個人的修為來改變的。要知道:性格決定命運,所以要通過提升自己的修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關鍵的還是要把自己的性格傾向於好的反向發展。
  • 李玫瑾:為了孩子智力發育,家裡再「窮」這幾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
    說到李玫瑾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雖然沒有聽過她的育兒課,但肯定都聽過她的育兒觀點。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的智力發育跟遺傳因素、飲食、後期培養都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沒辦法改變基因,只能從孩子飲食、培養等方面促進孩子智力開發。
  • 李玫瑾教授:打回去
    我想找家長其實和趙老師是一個效果,都是管不了那麼多,只有孩子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 這個事兒,讓我一直非常苦惱,直到在看《開講了》這檔節目的時候,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給了我答案。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如果家長們知道孩子小時候挨打和沒挨打的區別,可能你就會改變自己的看法了,「打」是最極端的教育方式,家長們一定要謹慎,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坦言:「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但實際上"智商"並不能體現孩子的全部,"情商"才是決定孩子的高度。很多時候,優異的學習成績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獲得,而高情商卻是先天決定的,有些孩子從小開始就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情商。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