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小孩兒懂個屁!」很多父母還是不信,3歲前對孩子多重要

2021-01-18 青青的育兒秘笈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有次和一位計程車司機聊天,對方向他抱怨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好管……

當時樊登對他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三歲以前。」

計程車司機直接笑了,說:「三歲的小孩兒懂個屁!」

其實不光是這位司機,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孩子應該大了再教、懂事了再教。

但事實上,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十八」,孩子三歲的時候,他的大腦已經基本發育完全、潛意識中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

因此在三歲前,是提高孩子智商最好的時期,也是培養孩子情商最好的時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形成、習慣的培養,以及他的三觀。

3歲之前應該如何教育?

1、提高孩子的智商

孩子的智力包括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專注能力與創造能力。

父母可以從多方面入手,父母可以通過教孩子兒歌、陪孩子玩遊戲、讀繪本、講故事、聊天陪他做角色遊戲等等;也可以陪孩子做簡單的運動,例如爬行、坐翻身、走步、站立等等。

孩子喜歡什麼,就要陪孩子做什麼,多方面的給予孩子大腦刺激。父母經常陪孩子做,既能提高孩子的智商,更好地促進大腦發育,也能鍛鍊孩子四肢的協調能力,從而做到全面發展。

2、培養孩子的情商

父母要常常對孩子表達愛意,通過眼神交流與身體接觸來培養他的情商;幫孩子學會表達情感,教他認識各種情緒的表達。

比如高興、生氣、憤怒等,在教孩子時,一定要表現出相應的表情,讓他更好地認識情緒。

父母要允許孩子發洩他的情緒,當他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幫助他認識這種情緒,並且用合理的方式擺脫掉,從而使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在此過程中,也要教他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貼別人,懂得與別人合作。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總愛拿自己的孩子,與別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是不對的,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傷害。

孩子的一些行為舉止都是父母影響出來的,父母怎樣影響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想教育出最好的孩子,就要做最好的榜樣。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不可以吃零食,父母就要先不去吃;父母要求孩子做錯事要道歉,父母做錯事的時候就要先向孩子道歉。

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相應的行為舉止,形成相應的性格。

相關焦點

  • 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 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所謂3力就是:腦力,心力,體力;相信不必多說,大家也明白培養孩子這「3商3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建議父母們從孩子3歲開始就把下面這三件事做好,絕對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 孩子6歲前,三個重要的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稍微懂育兒知識的媽媽都知道,@諾諾媽說的情況是孩子沒有專注力,原因是在微小事物敏感期家長做得不夠;@豆丁媽反應的情況,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爸爸媽媽做得有些欠缺;從@冰冰媽介紹的情況得知,冰冰正處於秩序敏感期階段……科學研究表明,0-6歲期間,孩子的大腦發育十分迅速。從剛出生的370克左右到6個月的700克左右,到1歲左右,寶寶的腦容量就達到了900克。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兒童教育行業由於出現時間較晚,因此有相當多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普遍的科普,哪怕在業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家長們卻也有可能不知道,比如,孩子最早幾歲上幼兒園這個問題。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
    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輒自殺、還有打架傷害、參與搶劫等「發病期」多在12歲前後至18歲前後。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而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培養孩子專注力,3個轉折點很重要
    周末,跟幾個當媽的朋友小聚,朋友們的孩子多數已上小學,說起孩子的學習,媽媽們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孩子做事拖拉,經常無法按時完成作業,有的說孩子寫作業太粗心,不是多寫一筆就是少寫一筆,明明是加法,卻當成減法來做,還有的說孩子像有多動症,坐不住,特別容易分心,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孩子還是沒啥改進,老母親們真是為孩子操碎了心。
  • 3歲被迫雪地「裸跑」,父母狠心的背後,不止是對孩子的愛
    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底是嚴格一點,讓孩子技能滿滿,還是寬鬆一點,讓還有個快樂的童年一直都家長們思考和討論的話題。對於何宜德的父親來說,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因為孩子從半歲就開始了這樣的魔鬼訓練生活,根本沒有童年,是父親把這些東西強加給孩子的,做父親的太狠心了。這樣的說法也是出於心疼孩子,但很多人不知道,何宜德當初早產了3個月,被說是腦癱。
  • 3歲前的發育有多重要?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悔知道晚了
    總覺得紀錄片裡講到的很多研究和新發現,我之前在米粒身上做的還不夠。 看完一集(紀錄片共3集)老母親我就不淡定了,米粒已經過了0-3這個關鍵時期了,但我親愛的讀者們好在還在這個關鍵期啊!於是,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你們。 對,我要分享的這部紀錄片叫《北鼻異想世界》, BBC的又一新作。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早期照顧寶寶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追求讓寶寶吃飽穿暖長肉肉,很可能一不留神就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0~6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且,寶寶在6個月~3歲期間,大腦已經達到將近80%—85%的發育程度了。
  • 多媽40歲痴迷跳舞:父母經營好自己,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近日,多媽孫莉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跳舞視頻,獲贊無數。視頻中,孫莉身穿露臍裝、緊身褲,跳起了街舞,身姿柔軟又充滿力量、舞步輕盈且節奏明快,網友紛紛感嘆:太厲害了,這哪像生過3個孩子的人,簡直就是少女嘛!不禁感慨,女人,好好經營自己何其重要!於己,讓自己收穫了一份自信與魅力;於人,給予了他人一份賞心悅目與能量激勵;於孩子,更是成為了孩子心中的驕傲、學習的楷模!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藏著同樣優秀的父母,為人父母,經營好自己,對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
  • 3歲寶寶稍不順心就哭鬧不止,原因竟然是……
    為什麼有的媽媽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依然是個動不動就吼叫的媽? 那或許是因為她正好有一個3歲的娃吧。 那個3歲的娃,稍不順心就大肆哭鬧。不管父母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不聽不聽就不聽3歲的他們怎麼了?父母該怎麼辦?
  • 讓3歲70斤的孩子做吃播,這樣的父母不及格
    /圖蟲創意無論是在電影故事還是現實世界,多的是不稱職的父母。最近,一個名為佩琪的「小網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年僅3歲的她,體重卻已經達到70斤。而根據衛生部《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3歲女孩的平均體重是28斤左右。而3歲的佩琪,體重已經超出了近2.5倍。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先來看一個例子,54歲的黃錦良,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和當地很多的村民一樣,黃錦良家裡很貧窮。他告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有出息。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三個孩子讀完小學初中,一共獲得了167張獎狀。
  • 父母給孩子的「彩虹屁」,是他們生活裡大大的光!
    「你爸他懂個屁啊,這在法國簡直就是絕世佳作!」前段時間,一個視頻,樂翻了眾網友。女兒畫完媽媽的肖像,難為情地要離開。媽媽趕緊攔住:「不,不,不要走,畫得很好,真的很好。」「我沒有見過比這更好的畫了。你在哪裡學的?從哪學到這麼好的技術?」
  • 家庭教育 | 你爸懂個屁?這簡直是人間極品:請大膽給孩子「彩虹屁」!
    「你爸他懂個屁啊,這在法國簡直就是絕世佳作!」 最近,一個視頻,樂翻了眾網友。 兒畫完媽媽的肖像,難為情地要離開。媽媽趕緊攔住:「不,不,不要走,畫得很好,真的很好。」「我沒有見過比這更好的畫了。你在哪裡學的?從哪學到這麼好的技術?」
  • 腦發育專家:兒童6歲前的發育重點在右腦,很多父母都錯過了
    很多家長看似做了很多功夫,實際上大部分都是「無用功」,甚至有的孩子還出現了「倒退」的現象。教育孩子要抓住正確的時機,比如孩子6歲前最重要的右腦發育,很多家長就錯過了。右腦發育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左腦負責理性、語言、文字等;右腦負責音樂、形象、藝術等,比如我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就是由右腦負責。實驗證實左右腦並不是獨立工作,而是共同協作的。
  • 愛從未缺席 ,給親愛的小孩兒
    媽媽從昨天晚上就幸福得睡不著,似乎不久前才出生的小寶寶居然長成了一個1歲的小姑娘啦!」不久前,我們生活的這個美麗的星球上,出現了一個可惡的小怪獸名叫「新冠病毒」,它讓我們很多同胞感染了病毒,身體很不舒服。而現在,爸爸媽媽正在和千千萬萬的叔叔阿姨一起,全力對著這個小怪獸展開一場阻擊戰,所以只能暫時缺席你的1周歲生日了......
  • 寶寶3歲前不能帶他去這些地方,即使不是親生的也不可以
    上個周末多多媽帶著2歲的多多去旅遊,但是到達目的地沒到幾天,多多就生病了,上吐下瀉,整個人看起來都很憔悴的,更別說好好出去玩了。由於多多的生病,原來準備多待幾天的媽媽只能提前回家。多多發生的狀況,極有可能是因為初次出遠門,再加上年齡還小,因此就會水土不服。
  • 明星王鷗上節目落淚:3歲時被父母無情拋棄,38歲選擇原諒他們
    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最懂。面對破碎的婚姻,夫妻雙方有權決定究竟是修補這段關係,還是徹底破裂,但年幼的孩子別無選擇,只能接受父母的任何選擇,甚至會遭遇一場撕心裂肺的痛,對他的終身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父母再一次爭吵,媽媽一直哭,而爸爸一直罵,指著媽媽讓她「滾」,媽媽推著自行車要離開,3歲的王鷗不停地哭,拉著車不讓媽媽離開,但媽媽卻殘忍地說「你讓開」,把她推開,死活離開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