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述「關鍵期」概念,找到特點才能助力孩子

2020-12-21 養兒雜貨鋪

兒童發展關鍵期的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學科在家長學習領域廣泛流傳。

尤其是經歷過早教培訓的幼兒家長,對關鍵期和敏感期更加熟知,比如1歲的口唇期,2歲的叛逆期等等。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敏感期變得不再那麼獨特,家長們也就慢慢忘記了兒童正常的心理發展歷程。

關鍵期的概念,應該伴隨孩子一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某種行為和技能、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這個時期施加正確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永遠無法彌補。

教育的「關鍵期」也叫教育的關鍵年齡、最佳年齡、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

在這個年齡段發展各種智力、能力、成效最大。

對於塑造孩子來說,關鍵期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鐵水,可以澆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等孩子長大了,就像冷卻了的鐵水變成了一塊鐵坨,再改變就困難了。

關鍵期對與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它如同一個助力器,為他提供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讓他輕鬆搞定一項能力。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兒童心理、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這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想要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追蹤研究,如果人的智力17歲達到100%,那麼4歲會達到50%,4-7歲達到80%,8-17歲又獲得另外20%。

因此7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3歲之前尤為重要。

對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就是抓住關鍵期。

所以,我們一定要抓好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並用科學的教養方式陪伴孩子度過成長的關鍵期。

那麼,入學後的孩子又將經歷哪些關鍵期呢?

比如,學習關鍵期。

在學習關鍵期內,兒童能夠學得好,發展其特殊的能力,如數學能力、語言能力、藝術方面的唱歌和演奏能力等。

過了學習關鍵期,相關的學習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進行相關的學習。

兒童早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機能有不同的關鍵期,與神經突觸的生長和修剪有關。

早期經驗對大腦突觸的聯結起到了調節作用,由於豐富的環境刺激,突觸數量增多,為腦高級功能模塊的構建創造了前提條件,關鍵期是大腦獲取和學習一系列技能特別有效的時期。

如果錯過了某些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雖然後來的一些補救措施有效,但是大腦功能的組建和相關能的發展卻受到了影響,也就意味著教育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如果一個班級的老師對關鍵期的相關理念和知識體系能夠不斷理解和消化,並與家長溝通時能夠很好地傳達和講授,那麼這個班級的家長們無疑是幸運的。

但是,由於教師與家長雙方的經濟、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養水平不同,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式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兒童出現問題的認識、理解也不同,使雙方產生心理分歧,產生矛盾。

所以,更多時候,關鍵期的理論知識,仍然需要家長們通過更多學習途徑,去進行梳理和了解,從而才能更好理解孩子在此時期的部分問題和心理狀態。

我們要切記,教育的本質要遵循規律,家庭教育亦然如此。

比如6歲到12歲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學齡期。

學齡期的孩子,面臨著很多新的任務,從原來主要在家庭生活,轉化到主要在學校生活。

生活環境變了,交往的對象變了,生活的內容也變了。

學習狀況的好壞,影響著孩子對生活的整體感覺,也影響著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

尤其我們現在的孩子,面臨的學習壓力,學校壓力,升學壓力都很大,家長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學齡期,特別是學齡初期,學校和老師往往都比較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目前很多優秀的小學,已經實行一年級班主任年輕化的政策,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在一年級充滿陌生和壓力的環境下,有更加溫柔、活潑、快樂的年輕老師作為陪伴和指引,使他們更容易適應校園生活。

那麼,在學齡期,好的父母應該什麼樣?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愛學習、努力學習、學習成績還特別好的孩子。

但很多家長忽視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建樹,在隨著年齡增長的過程中,往往給孩子帶來不可彌補的危害。

隨著青少年校園欺凌、自殘自殺等社會新聞的不斷增多,也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但問題歸根到底並非學習壓力所導致,終究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和親子關係發生了眼中的畸形。

望子成龍並沒有錯,錯的是對孩子內心的呵護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了解兒童的發展普遍規律,認識並遵循兒童成長的正常軌跡,還要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養方式。

到了學齡期的兒童,優秀的家長應該想辦法跟孩子拉開距離了,不要全方位、全時空地去監控和關注這孩子,而應該給孩子一點獨立發展的空間。

好的父母,應該是在孩子小時候全身心、全方位、全時空地呵護,隨著他一天天長大,不斷地退後、不斷地放手、不斷地拉開距離的父母。

伴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只要他會的就不要再主動幫他。

所以,學齡期的孩子,家長只保持跟孩子感情上的聯繫就可以了,生活上的照顧儘量減少,學習上的幫助儘可能不給。

學齡期孩子的教育,更強調身教重於言教。

自己率先垂範,給孩子樹立一個熱愛生活、勇於拼搏,不向困難低頭的家長形象,就能讓孩子發展這些積極的品質。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花朵!

我們要遵從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花朵的原則,用心去呵護他們的成長。

我們應該在滿足兒童成長發展的共性需求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的同時,堅持因材施教提升個性化指導。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就註定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將遵循兒童整體發展趨勢,但同時也擁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特點。

尊重孩子的獨有的發展特點,才是一個家長智慧的象徵。

也許我們一個鼓勵和肯定得眼神,可以讓他們思維無限跳躍;

一句溫暖的話語,可以讓他們重新振作;

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讓他們銘記永遠。

即便沒有更大的改變,只是希望能給他們注入美好,投入關注。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共性化的培養和統一的課程,與真正的個性化相去甚遠。

教育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探索其內心喜好的自由,讓孩子成就他自己。

而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未來找到自己擅長又喜愛的事情,幸福健康地生活下去。

面對已經沉睡的孩子,我們相約守護他的世界,讓他的內心永遠沉靜淡然。

不讓他的天賦潛能埋沒,不讓短板成為他人生道路的遺憾。

相關焦點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善於用邏輯思考的孩子,能夠輕鬆將事物和事件「關聯」起來,找到其中的因果關係,善於進行「結構性」的解讀,因而更容易快速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說,一個人可以通過對事物的邏輯思考和分析,來判斷和預測可能的結果和發展路徑,從而快速地想到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成為在群體中脫穎而出的人。
  • 孩子數學概念發展有2個關鍵期,1個很早,父母如何給幼兒數學啟蒙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抓住數學概念發展的關鍵期,幫助孩子發展數學能力。數學概念發展的2個關鍵期有不少家長認為,數學是在上小學之後才開始學習的,幼兒園時學不學並不是很重要。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幼兒數概念發展的特點1、嬰兒期具有數量的直覺能力首先不要小看我們的孩子,有研究顯示,6個月大的寶寶就已經能夠辨認出數量的變化。
  •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
    有些家長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學去上早教課了。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送去各種補習班。但是這樣做,都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家長。優秀的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關鍵期!第一:口頭語言的「關鍵期」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2到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和計數能力的關鍵期。
  • 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也是人生的基石。基礎打牢未來將更有建樹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孩子的成長,有哪些關鍵期和各關鍵期的教育重點。 我們說一個人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 當家長們對孩子成長的階段性有了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和引導。
  • 兒童情商系列—《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
    兒童的情商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兩位心理學家彼得.薩洛瓦裡和約翰.梅耶於1990年提出的,1995年開始變得家喻戶曉,這與丹尼爾.古爾曼的暢銷書《情感智力》有著密切的關係,「柯林頓總統競選期間,在丹佛一家書店作非正式停留時,曾對記者說到:『我要把一本非常好的書介紹給你們,她就是《情感智力》』。近年來,情商這一概念,也受到了教育學者和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孩子未來更優秀!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如果在這一有效期沒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以後想要糾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我們要培養哪些性格呢?孩子自律或許沒有大人那麼能夠堅持,但孩子有自己的自律習慣,比如每天刷牙,每天洗臉,每天學一會兒英語。總之當你給孩子建立起來制度和程序的時候,到了固定的時間孩子就會去做固定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夠培養孩子這一點,對以後孩子上學、工作都是有好處的。
  • 孩子一旦錯過,就終身難以彌補的教育「關鍵期」到底是什麼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某種關鍵期應視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而定,有的孩子可能出現的早些,另外有些孩子可能出現的晚一些,所以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育。那麼針對這些關鍵期,我們作為父母該怎麼引導呢?一、充分了解關鍵期,我們要想根據關鍵期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就要對其有充分的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這個道理。二,抓住關鍵期發展孩子良好心理品質塑造健康人格。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3」個特點,佔了一個也好
    兒童的大腦發育同身體發育特點一樣,都是不可逆的。父母在誇孩子的時候,「聰明」應該是被應用最廣泛的詞彙了,是啊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聰明更優秀呢?很多家長也在思考如何才能開發孩子的潛能。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對通過正確的刺激來開發孩子們的右腦,比如做一些右腦的訓練,對於孩子學習和以後的發展都有不可忽視的助力作用。
  • 父母管教的兩個關鍵期,千萬別只和孩子做朋友!
    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愛不是盲目的。身為老師,也是孩子的爸爸,我不得不承認:管教孩子是有「關鍵期」的,爸媽可要抓住關鍵期,用對方法,施以矯正。那個沒有被好好管教過的孩子一次同學聚會,一位女同學帶著10歲的兒子一起來,大家都和這對母子打招呼,尤其是很多同學都喜歡逗孩子,找個特點誇一下孩子,表示一下同學之間並不見外。
  • 「學習託德兒童心理學」1.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關鍵期,也是敏感期,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語言、社會、控制情緒、愛的能力等都有自己的關鍵期。關鍵期利用的好,孩子的能力能夠快速發展,錯過了關鍵期,孩子的某項能力就無法完全學會,甚至無論後天如何努力,都無法彌補。
  • 巧虎多元教育助力寶寶度過成長關鍵期
    從寶寶出生到上小學的這段時期可以說是寶寶成長的關鍵期,雖然他們不能在這段時期內學會多麼高深的文化知識,卻可以培養出許多良好的習慣和性格,而這恰恰是能讓他們受益一生的東西,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早教的重要性。巧虎作為早教產品中的佼佼者,許多寶爸寶媽都想了解它的信息,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說巧虎怎麼樣。
  • 說「我家孩子數數能數到100啦~」的父母,當心這個陷阱!
    近兩年,由於關鍵期這個概念特別流行,有些機構藉機誇大、強調關鍵期的作用,一味地給孩子貼上關鍵期的標籤,讓家長們過度依賴關鍵期的概念,引發寶爸媽的過度焦慮。這是非常具有誤導性的宣傳!我們以孩子的數字關鍵期為例,9~12個月的嬰兒就能夠理解最初級的數量和大小的概念了18~22個月,是嬰兒掌握初級數字的關鍵期,孩子特別喜歡數字的遊戲2歲半,是孩子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3~4歲的孩子則喜歡搭建玩具和畫畫,了解物體與圖形之間的關係5歲左右,是幼兒進行簡單的抽象運算和邏輯數學能力的關鍵期
  • 看到應採兒教兒子認字後,才發現識字的關鍵期很重要!
    但能感覺到,孩子學起來比較吃力,並且學習過程乏味。這樣的原因,更多的是與識字方法以及孩子錯過了識字關鍵期有關係。01、大量識字對孩子的好處大量的研究表明,7歲之前是幼兒學習漢字的黃金時期。蒙特梭利也認為,3-6歲是兒童文字符號敏感期。
  • 4—5歲是孩子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前陣子翻看教育心理學,才知「2—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孩子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現在回想起來,確實如此。甜寶2—3歲的時候,真是口語語言說得比較流利的時候,那時候的她可能因為說話說得清楚流利了,開始覺得說話挺好玩,說得挺有成就感,一天到晚,自己一個人在那兒說個不停,自言自語,念念有詞。奶奶還說她不知道在說些什麼,說個沒完。
  • 錯過0-6歲成長關鍵期,真會影響孩子一生發展嗎?
    了解大腦是培養孩子的關鍵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Paul MacLean)描述人類的腦部其實是三位一體的腦,由三個重要的腦組合連結在一起,共同合作而形成。首先是腦幹,位於大腦中最深處的部分,主要負責人的維生功能,如呼吸、心跳、戰逃反應、生存本能,這部分的腦是最古老的腦,在演化上,從古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
  • 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真的那麼關鍵嗎?被誤解的科學助長父母的焦慮
    在我涉世未深的時候,對書籍還保有一顆敬畏之心,出版社會審查,總得是好書才能出版。可自從我知道書號也能花錢買的時候,我就能理解世面上亂七八糟的書了。先不說那些歪門邪道不是科學的錯誤育兒知識,所謂的科學育兒同樣會助長焦慮。隨著科學的進步,兒童的心理發展大腦發育有了更多的理論和數據支撐。
  • 幼兒成長的秘密——關鍵期
    那是因為他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關鍵期(Critical Period)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關鍵期中,在適宜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習得特別容易,發展特別迅速。在關鍵期內,機體對環境的影響極為敏感,有的研究者因而稱其為敏感期。
  • 幼兒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那麼,幼兒智力開發的關鍵期有哪幾個階段呢?@視覺中國  幼兒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有五個:0―1歲的聲音辨別關鍵期、0―2歲的動作發展關鍵期、1―3歲的口語發展關鍵期、1―3歲的音樂能力發展關鍵期以及2―4歲的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這樣才能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寫到:有研究表明,3歲之前,家庭成員對孩子說的話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越強。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在3歲時掌握的詞彙量的多寡將直接影響到9至10歲時的語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詞彙量越多,閱讀時的理解能力就越強。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不少寶媽在面對孩子這種脾氣不好的行為,多半都會在一氣之下對寶寶施行棍棒教育,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