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2020-12-23 時代家居人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因為站在角度不同,所以深度不同,因為長期研究心理學,她的觀點常常令人醍醐灌頂。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作為家長的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也許是媽媽的愛太深了,一心想要把最好的給孩子,教育自然也是要把他培養成最優秀的。殊不知媽媽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誤導,媽媽的錯誤做法導致了孩子不會體諒父母,長大也不懂得孝順。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一:情商低的母親

情商低的媽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孩子的愛要麼含蓄,要麼嚴厲。比如孩子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喜歡不假思索的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說各種傷害孩子的話。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自卑。自然孩子也就不願意親近父母。長大後自然是有多遠就離多遠了。

二:很少關愛孩子的母親

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性格就格外的陽光開朗,對人和事都充滿希望和愛。如果媽媽對孩子缺少陪伴和關懷,在生活,學習和心理上都漠不關心。孩子長時間在缺愛的環境下生長,不但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感情也比較疏遠。孩子成人後自然不願意和父母一起生活。

三:重男輕女的母親

在"重男輕女"的問題上不用多說他的危害了,去年特火的電視劇《都挺好》,主人公的媽媽對待女兒真是苛刻到了極點。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兒18歲就脫離了家,心懷怨恨和家人斷絕了關係,不再來往。

重男輕女的媽媽對女兒的視若無睹,被寵的兒子同樣看在眼裡,兒女長大後,女兒跟你沒感情,兒子無限索要你對他無私的愛。一個會遠離家庭,一個有可能會變成"吸血鬼"。

四:性格強勢的母親

性格過於強勢的媽媽在孩子的眼裡就是一個魔鬼,"什麼都是你說了算,我不要你這樣的媽媽"這個是同事的孩子親口說的話。

媽媽的強勢束縛了孩子,讓他沒有了自由。他在家的感覺就像在一個牢籠裡,等他們步入社會獨立後,肯定想方設法遠離媽媽。甚至不願意聽到媽媽的聲音,看一眼媽媽的照片。

母親不但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尊重孩子,關愛孩子,將來孩子才會感恩,才會"反哺"。

那麼媽媽該如何做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以身作則。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家長要想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以身作則,從小給他做一個好榜樣。

教育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歲半到6歲孩子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應幫做好孩子的榜樣,並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糾正,正確引導。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範。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從小給孩子閱讀合適的繪本,有助於孩子好性格,好行為的養成,跟父母的說教相比孩子更願意接受繪本故事的引導。同時閱讀繪本還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和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不可避免會踏入雷區,甚至稍有差池就會讓孩子墜入深淵,所以作為父母要及時的掌握最正確的教育方法,學會尊重孩子,換位思考,多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孩子做好嚮導,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糾正,讓孩子健康成長。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3~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閱讀的敏感期,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採取閱讀的方式,能夠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他潛移默化的學到一些知識。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套有關性格品格培養的中英雙語繪本,同時對啟蒙孩子的英語基礎也有很大幫助。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

這是一套專門為0-6歲小朋友編寫的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的繪本,共有10冊。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主題典型鮮明,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

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動物主角,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符合孩子認知特點,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中英雙語,每一本都有英語漢語兩種語言標註:跨頁大圖,每一幅圖都是精心描繪設計充滿了溫馨童趣的大圖。

生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養育孩子更是!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穎過人。不管怎樣,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在付出,在努力。讓孩子能出人頭地,更加優秀!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要注意改正
    媽媽,我生命火花的閃耀永遠因為有一個這樣的您!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這個成年人引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動和內心的心理想法,這一切,都和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當家長與老師交流之時,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他要能認真起來,成績沒問題。」但很多孩子卻因為這句話,錯過了訓練專注力的「重要時機」。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談了自己的想法,上學之後,平時那些性格活潑開朗、很機靈的孩子,大多學習一般。相反,平時話比較少,喜歡做自己事情的孩子,學習往往比較好。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是啊,媽媽每天都要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累死累活搬了幾萬份水泥才能掙些錢,可孩子只看到媽媽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錯就遭到埋怨和指責。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大多是父母不合格,這3招讓孩子不再頂嘴
    當孩子犯錯遭到家長責罵的時候,有的孩子會悶不作聲,默默聽從父母的教誨;有的孩子則非常不服氣,甚至頂嘴反駁父母。當孩子學會頂嘴反駁父母,家長們想必都非常苦惱,部分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動手將孩子「揍一頓」。但無論如何,孩子和家長頂嘴這件事,還是值得家長都重視和糾正的,畢竟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發展。
  • 李玫瑾:家長注意!幼兒園的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大多是學習的料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對於研究兒童心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開講座,裡面都擠滿了很多的家長過來聽講,甚至直接諮詢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考試跟學習的,將學習的心態放到其他的學科上面難道就沒有出息了嗎?李玫瑾如是說!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皺起眉頭看著試卷或者是成績條,接著就是對孩子的一頓訓斥。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多嘮叨,長大了請閉嘴,中國父母都做反了
    有幾位從事教育的長輩,每次討論教育孩子問題,不約而同地談起:孩子要從小立好規矩,長大就省心很多。相反,小的時候沒有及時管教,長大後家長就要付出數倍精力來矯正,還不見得會有效果。充分踐行了,網上流傳的真理: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聚會時,丹丹忍不住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我家孩子怎麼回事,跟屁股上長釘子似的,一會兒也坐不住,作業亂填亂寫根本不動腦,管他還擰著來。有個朋友忍不住說她:其實一點都不怪孩子,當初是你說要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啥也不用學,天天玩就行。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發展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未來的生活中常常懷疑自己,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說笑:誰小時候不挨打,這有這樣孩子變得更堅強。
  • 【教育】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
  • 李玫瑾:作為城市孩子媽媽,這3句話別和孩子說,太多孩子被坑!
    李玫瑾:作為城市孩子媽媽,這3句話別和孩子說,太多孩子被坑!作為城市媽媽和農村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是有很大出入的,下面就和大家說說城市媽媽教育孩子的問題,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經驗之談,在教育過程中有些話是不能和孩子說的,很多孩子因此被坑,不僅毀了學業甚至是毀了人生。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心頭肉,我們都知道生育一個孩子其實是特別的不容易,孕期前要準備很多東西,而產後還有很多煩心事困擾著寶爸寶媽們。正因為孩子生育不易,所以每個家長都會各位重視,都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本事,而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這個老師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會從接融中學到,容易耳濡目染。
  • 高三男孩殺死媽媽,李玫瑾:避免悲劇的發生,孩子心理撫養很重要
    李玫瑾:孩子心理撫養很重要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有絕大多數的家庭風平浪靜,但卻有許多無助的父母,面臨自己養大的孩子卻突然的發現陌生與可怕,曾經非常乖巧變得兇狠,父母發現對孩子失控後,愛已過,很不幸,說不聽,罵無……,當說起教育中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如此的器重和付出為什麼換回來的是這樣的結果,因為他們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文 | 涅槃 · 主播 | 安東尼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太戳心了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母親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兒是姐姐,兒子是最小的弟弟,媽媽教育孩子們可以說的是面面俱到,無微不至。孩子們也是從小乖巧懂事,學習優秀。孩子們在一天一天長大,母親卻發現三女兒漸漸地在疏遠她,對她的態度也日漸降到了冰點以下。
  • 那些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大多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那些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大多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網上有張跟蹤調查了千萬組家庭後總結出來的家庭教育表,囊括了「10種問題態度」「8種錯誤心態」和「6種不該有的思維方式」,一起共勉之。 01 這10種對待孩子問題的態度,不能有!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教授,她曾經表示過:教育孩子,棍棒教育不可取,但有時卻是能發揮不錯的教育成果。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講一個度,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這對他們的影響真的很大,甚至會影響一生。
  • 李玫瑾:長大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三個特點藏不住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有出息,孝順父母,因此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一直都很重視,但現在有些孩子生活在家人的溺愛之中,認為家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長大後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特別是這兩年總是爆出這樣的新聞,每當看到時小編都感覺很是寒心。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指出: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若是發現了,就及時糾正。1、喜歡發脾氣有些孩子平時很喜歡發脾氣,有時候一點點小事情就能讓他們崩潰,甚至自己玩著玩著就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