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最近在家重溫了電視劇《金粉世家》,這部電視劇就像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既苦澀難咽卻又耐人尋味,看完之後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金粉世家》是中國著名的章回作家張恨水的成名作,小說以章回的形式呈現,作品一經發表便眾人皆知,使得張恨水的聲望達到頂峰。
《金粉世家》以北洋軍閥內閣總理金銓的封建大家族為背景,講述的是金銓的小兒子金燕西與平民女子冷清秋,從兩情相悅到分道揚鑣的愛情故事。
其中,穿插了副總理妹妹白秀珠對金燕西,由痴情轉換為陰謀的愛情。小憐作為金家的丫鬟,與柳府少爺相愛,他們勇於跨越階級、跨越門第,但最終卻不得不陰陽相隔的愛情悲劇。
在這三種愛情中,沒有一種獲得圓滿收場,看完給人一種淡淡的悲傷。
很多人看這部劇,都會被金燕西與冷清秋轟轟烈烈的愛情所吸引,喜歡金燕西對冷清秋不計代價的付出,費盡心機討冷清秋歡心的甜蜜愛情。
相較於金燕西與冷清秋飛蛾撲火般的愛情,我更喜歡小憐與柳春江那種細水長流的愛情。他們用個體的力量,挑戰封建社會穩固的門第觀念,渴望自由卻又不得不屈服大時代的觀念。他們的愛情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讓人感到惋惜卻又無能為力。
其實,柳春江與小憐的愛情悲劇最值得引人深思,下面我將從出身、愛情、時代等三個角度,淺析柳春江人生悲劇的原因。
網絡
張恨水曾經說過:「嗟夫!人生宇宙間,豈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劇乎?」這句話用來形容柳春江的人生最合適不過了。
柳春江出生富貴人家,父親是北洋軍閥的次長,身居高職,有著諸多人脈和關係。在留學歸來後,柳春江就被安排到醫院工作,有著父親這座靠山,加上自身的能力,柳春江的前提可謂一片光明。
柳春江初次回國,父親就帶著他去參加金家的宴會,想讓他多參與社交。就在參加夏家的婚宴上,柳春江偶遇金家的丫鬟小憐,便對她一見鍾情。從那以後,柳春江就以朋友的名義,時常跟小憐保持書信往來。
雖說柳春江出生富貴人家,但是他的身上卻沒有所謂紈絝子弟的習性。既不像金家大少爺那樣,留戀花花場所,家裡娶了老婆,還要在外面養個小老婆,也不想金燕西那樣,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網絡
在金府,小憐早已見慣了少爺們奢靡腐敗的生活。所以,當金家大少爺說要娶她為二房時,小憐非但不為此動容,反倒覺得無奈與恐慌。
當小憐遇到柳春江,他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對待她,小心翼翼地呵護向她表達自己的心意時,小憐卻為此動了心。
然而,在五四運動前後,西方思想剛剛傳入中國,很多的大家族依然保持著傳統而封建的階級觀念,始終認為丫鬟再怎麼出色也是下人,自然是無法與小姐少爺們相比的。
小憐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世,她認為自己配不上柳春江,齊大非偶。於是,她曾三番五次地拒絕柳春江的心意。但是,柳春江受過西方先進的思想教育,傳統的門第觀念在他看來根本不是問題。
殊不知,柳春江的父母暗地裡幫他訂下一門婚事,那是個門當戶對的姑娘,而且將來對他的前途也大有幫助。如果柳春江聽從父母的安排,那麼他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然而,柳春江偏偏是個執著的人,對自由愛情的渴望超越了一切。
一段看似美好的開始,背後卻隱藏著悲劇的結局。柳春江對愛情的追求,不過是悲劇的開始,而為愛展開追求,為愛奔走,恰是人物充滿悲劇色彩的部分,也是最感染人的部分。
網絡
雖然柳春江生在富貴人家,接受過西方先進的教育,甚至聲稱追求自由式的愛情,但是他的終身大事卻由不得自己作主。
在父母面前,柳春江曾口口聲聲說要找個心愛的人結婚,甚至說出:「門戶是否相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她之間是否有感情。」
可是,在父母看來,柳春江這樣的想法簡直是胡鬧,他們始終認為兒女的婚姻,豈有自己作主的道理,婚姻是否有愛情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門戶是否相對。
在古代,年輕男女的婚事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都有父母安排。不得不承認,在階級森嚴的古代,這種婚姻制度的存在具備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思想教育的迭代,封建傳統思想越來越不符合年輕人的思想浪潮。當新舊思想發生碰撞時,傳統觀念仍然以高位自居,因為父母總會搬出「不孝有三」的觀念來對抗,從而釀成了許多的愛情悲劇。
網絡
柳春江試圖說服父母接受小憐的身份,但是因為父母的門第觀念太重,最後不歡而散。他知道憑藉自身的力量,難以抵抗傳統的社會觀念,要想改變父母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於是,柳春江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帶著小憐私奔。幾經掙扎後,小憐決定跟隨柳春江出逃。但是,因為家庭勢力強大,他們被抓了回去。
由於不能與小憐廝守,柳春江的精神備受打擊,因此患上了痴心病。而小憐得知柳春江患病後,她義無反顧地提出去照顧心愛的人。
小憐為了讓柳春江恢復健康,答應柳家的假結婚,讓柳春江與林家小姐完成婚事。小憐看透命運的安排,最終選擇剃度出家,結束塵世的情情緣。
當柳春江清醒後,他發現婚姻被父母掉了包,便匆匆趕到尼姑庵,卻親眼目睹心愛之人皈依佛門,他站在門前吐血而亡。
故事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禁為柳春江和小憐的愛情感到惋惜,明明相愛卻不得不屈服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後相愛的人陰陽相隔,也有人怨恨柳春江的父母做出如此不堪的事。
事實上,柳春江的父母如此注重門第觀念的背後,是整個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作祟,而柳春江以個人力量來抵抗幾百年來的封建思想,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網絡
雖然柳春江是富貴人家的公子,但是他並不介意小憐的身份,並且至始至終深愛著小憐。不得不說,他們這份感情有著愛情該有的執著與擔當。小憐得知柳春江因父母之命,不得不娶林家小姐時,她沒有大哭大鬧,而是選擇出家,以此作為了結。
從大環境來分析,柳春江與小憐的愛情悲劇是傳統門第觀念的必然結果。中國是世界上最講究倫理親善的國家,把對家族親情的重視,對道德的遵守等家族倫理,看得比個體的生命更重要。
傳統的家庭遵從以家長為核心的家庭架構,尤其重視父子關係,看重父子之間血脈相傳的延續,這就是中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倫理思想「三綱五常」。
柳春江的父親是政治界的官員,不僅有著根深蒂固的階級觀念,而且特別注重官官相為的潛規則。所以,他不顧柳春江的婚姻是否幸福,只顧這門婚事是否對家族有利,出發點是從家族的利益來考慮。
作為兒子的柳春江,儘管接受過西方先進的教育,但是骨子裡仍然有著中國人「三綱五常」的倫理思想。對於父親的意見和想法,柳春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尊敬與順從。
然而,沒有底線的順從只會引發強烈的反抗,而柳春江大婚之日出逃,對自由愛情的堅守,可以說是對傳統包辦式婚姻的抵抗。
網絡
張恨水著筆渲染柳春江與小憐的愛情,他是想藉助柳春江這個角色,道出他對封建社會門第觀念的不滿,而他本人就是傳統觀念的受害者。
1913年,18歲的張恨水因中斷學業而返回老家,被困於鄉野田間,他依然想著求學的事,但是母親為了把兒子留在家中,決定幫他找個媳婦。
婚禮當天,張恨水發現妻子被掉了包,原本相親的是一個清秀的女子,娶過來的卻是一個翹嘴、塌鼻、矮胖的姑娘,無奈的張恨水只能整天躲著妻子。
1923年,張恨水在北京謀事,認識第二任妻子,他們很快結為連理,結果因為兩人思想步調不一致,最終沒有獲得好結果。
後來,張恨水結識了第三任妻子,他們因志趣相投走到一起,倆人時常一起讀書作詩。可惜,第三任妻子患了重病,早早就離開了人世。
大文豪魯迅對包辦式婚姻,他說:「這是我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由此可見,包辦式婚姻對年輕男女的迫害有多重。
張恨水曾受舊式婚姻的折磨,他痛恨這樣的婚姻,也深知這樣的婚姻對雙方的傷害。所以,他以柳春江與小憐為愛出逃,為愛奔走的方式,來反抗傳統的婚姻觀。
在張恨水的原著裡,柳春江與小憐成功出逃,兩人在他鄉結為連理,婚後生活和諧幸福。但是,在電視劇裡,柳春江的結局是看到心愛之人出家後,站在尼姑庵門口吐血身亡,電視劇的改編是為了更貼切現實,符合時代背景。
其實,柳春江的人生悲劇看似偶然,事實上是傳統觀念的必然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恨水寫《金粉世家》不僅僅是講述一個大家族的愛恨情仇,而是以此來控訴傳統社會的婚姻觀。
我是@愛讀書的橙橙,歡迎關注,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讀物博主,以上內容均為原創,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