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比起人生的悲哀,我更喜歡浮世的悲歡」,同樣通俗小說大家張恨水在《金粉世家》中這樣寫:丫鬟小憐嫁給少爺柳春江,冷清秋與金燕西分道揚鑣。一喜一悲的設計,讓人看到黑暗之中的一抹亮光,一切不再那麼死寂。
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即便悲涼之氣,遍被華林,可花襲人還是遇上了疼惜妻子的蔣玉涵,探春雖遠嫁但收穫美滿婚姻。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月有陰晴圓缺,人生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而劇版《金粉世家》的主題跟原著相比,顯然背離了張恨水先生的初衷,無論是美好愛情的破碎,還是苦命鴛鴦的悲慘下場,一切仿佛落入俗套。準確說,拋開原小說來看,劇版算是中規中矩的年代劇。不過它頂著原作的光環,實際上卻是被嚴重高估的翻拍劇。
一、極致的視覺盛宴
提起劇版《金粉世家》,觀眾肯定會想起百合花、向日葵花海,還有金燕西(陳坤飾演)在雨中追車的場景……,一幕幕絢爛唯美的畫面配上一唱三嘆的曲調,怎一個美字了得?
單從視覺上說,《金粉世家》絕對是一部賞心悅目的盛宴。導演李大為請來著名設計師陳嘉儀給主角們量體裁衣,從色彩明豔的洋裝到束身的旗袍,精美不張揚。
譬如,冷清秋(董潔飾演)的一身素淡短衫,黑鞋白襪,頗有學生氣。
原著裡沒有的百合花成為貫穿全劇的意象,像冷清秋在花店門口低頭淺嗅百合,金燕西生生看痴了;冷家庭院的葡萄架上長滿百合花;清秋金燕西婚房中一地的百合花。
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導演極力渲染愛情的唯美,反覆使用這一意象,在視覺上不斷強化;不論是金燕西、冷清秋在花海中的嬉戲打鬧,還是校園中垂掛著「I LOVE YOU」的巨型橫幅,觀眾最直接的感受是—金、冷就是一對璧人。
另外,壯麗奢華的場景自然少不了,金府的壽宴,賓客雲集、場面宏大、極其鋪張。從公共場合到私人空間,導演用鏡頭的切換,由點及面,試圖展現時代畫卷。
這些吸睛的場景縱然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可也在無形中消解了原著的內涵,換句話說,劇版《金粉世家》更像一部民國青春偶像劇,用大起大合的戲劇衝突解構了真實的人生。
二、被嚴重高估的《金粉世家》
假設說《金粉世家》的小說像一杯叫人回味無窮的清茶,那麼劇版則是天空中燦爛的焰火,初看驚豔,可在時光的長河中殘留的暗香很淡很淺。
視覺盛宴遠比不上精神內蘊。
1、極致的愛情悲劇
原著《金粉世家》效仿《紅樓夢》,以金、冷二人的婚戀悲劇為切入點,藉此寫出豪門的興衰無常、人事蒼涼,譜出一曲浮世悲歌。
在這一處上,劇版改編的愛情悲劇夠極致,卻不及小說有深度。
首先來看敘事結構,電視劇也以金燕西、冷清秋的婚戀為主,並強化了小憐與柳春江這條愛情線。對比原著,張恨水是以社會為經,言情為緯,從楔子到結尾,他皆先從社會層面著手,劇版則開門見山,直接用男女主的初見為引子。
小憐與柳春江本是喜劇的愛情,在這裡變成一個出家、一個自殺,與小說相差太大,編劇或許以為這一改契合小說悲涼的基調。事實上,只一味營造悲情的氛圍,就背離了參差對照的人生蒼涼回味,淪為煽情、催淚的俗物。
尤其當柳春江、小憐的愛情因門第之見變得無比悲戚時,金燕西、冷清秋兩人的愛情悲劇色彩慢慢被衝淡。
2、美化人物形象
書中的金燕西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他對冷清秋的真心更多來自男性的慾念。比如,他一邊念著清秋,一邊與男男女女的廝混從未結束,金燕西身上的陋習不是時代造成的,而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劣根,對當今社會同樣具有普照意義。
而在編劇的筆下,金燕西成了一個有點叛逆精神的富家公子,多情且痴情,好像他向來深情專一,一句「我說過的話什麼時候變過」徹底俘獲冷清秋的芳心。
另外,書裡的冷清秋雖然是清高自持的寒門女,但她對金錢有渴望。面對金燕西的追求,她一直信奉「齊大非偶」的觀念,可那些漂亮的綢緞、精緻的首飾還是讓她動搖了。
怎麼說呢?冷清秋是個有虛榮心的真實女性,她跟金燕西的悲劇並非「觀念衝突」那麼簡單,其實他們一開始就不是對方的良人。劇版的改動,讓冷清秋趨向完美女性,可遠觀卻失去了真實感。
張恨水的筆觸更加有批判性,而編劇則通過美化愛情的方式把這個悲劇的警示作用大大削弱。
3、刻意添加人物
歐陽于堅是編劇純原創的角色,他的存在讓男女主的感情戲更有看頭,三人間的糾葛串起全劇,從情敵到私生子,歐陽于堅這個人物表面上迎合大眾審美,實則是將《金粉世家》往婚戀愛情劇上推。
然而,《金粉世家》的原作從不是愛情小說,情愛不過在為金家乃至那個時代的衰敗穿針引線。
4、深層內涵淡化
張恨水在《金粉世家》的前言中曾寫下這樣的句子:「嗟夫!人生宇宙間,豈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劇乎」。人生是一場空空如也的悲劇,但作者並不認為要看空一切,人生在世,空為上,今日門庭若市,明朝何去尋?
此為小說的深層內涵—樹倒猢猻散,去的去,敗的敗,白茫茫一片真乾淨。像金太太選擇隱居西山,「世上的繁華我都見過,如今我又在哪裡?佛家的空字想來不假」。
佛家思想的滲入,讓全書瀰漫著人生不定的孤寂感。而在電視劇中,佛學僅停在表面,金太太吃齋念佛是為靜心,小憐為情出家為尼,金家的衰敗加入了政治鬥爭戲碼,各種背景佐料的添加,演繹出纏綿的京華春夢。
小說結尾處金太太西山念佛被刪掉,實在不該,全劇的蒼涼感大大降低。
結語
劇中的冷清秋曾說葡萄架上怎會長出百合花,這句話也適用劇版《金粉世家》,它沒有深刻的把握原著內核,所以難以避免「枯萎」的宿命。
時隔17年,我們懷念《金粉世家》,不是因為它的精神內蘊有多還原原著,而是因為對比現在,它至少表現了常規意義上的愛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