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小遊戲的(一部分)青春回來了。
谷歌把他們過去幾年的Doodle遊戲全部帶了回來。
Doodle,或者說「塗鴉」,是谷歌的一項傳統藝能。常用Google搜尋引擎的用戶可能會注意到,每當遇到一個特別的日子,Google搜索的徽標就悄然改變,在原來六個字母的基礎上多出點什麼。
Google為2014年國際婦女節創作的徽標塗鴉
如果你不太方便用Google,其實百度也經常搞類似的塗鴉,就是審美要差點。
2019年元宵節的百度「Doodle」
Doodle一向是谷歌對用戶傳達訊息的渠道,有一整個團隊負責,也接納用戶投稿。這次疫情爆發後,谷歌推出了一系列塗鴉,感謝在疫情中發揮作用的各個群體,有研究人員、醫護工作者、公共運輸業者等等。
戴著各種帽子的字母代表著不同行業的人員
有些更加特別的日子,Google不僅會畫個塗鴉,還會在徽標植入一個小遊戲,類似谷歌瀏覽器斷網時會出現的那個小恐龍遊戲。玩法簡單有趣,又很耐玩,主題大都和被紀念的日子有關。
比如2017年12月4日,為了慶祝兒童程式語言誕生50周年,谷歌做了個簡單的編程小遊戲,玩家要通過指令讓小兔子吃到所有胡蘿蔔,和之前很火的那些編程遊戲差不多。
拖動指令到屏幕中間給小兔子下達指令
谷歌給他們的Doodle徽標都存了檔。但是Doodle綁定的遊戲,在此之前卻沒有存檔,可能是想營造一種絕版的稀缺感:「快玩吧,過了今天這遊戲就沒了」。現在,這些曾經消失的Doodle小遊戲終於都回來了。
目前,國外網際網路公司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和疫情有關,谷歌的這個也不例外。谷歌在公告中說,目前世界上很多人被困在家裡,渴望找到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所以在接下來兩周裡他們會展示過去的Doodle小遊戲,來解決無聊的問題。
這些Doodle遊戲也不都是「小遊戲」,其中有些遊戲的玩法和內容都挺豐富,幾乎算得上半個獨立遊戲了。比如為了紀念著名動畫師奧斯卡·費欽格誕辰而開發出的音樂遊戲,就既有獨特的創意,可玩性也不低:遊戲把音符可視化,讓玩家在一個點陣圖上自己創作,和光波碰撞形成一段旋律。這種交融了聽覺、視覺的互動設計,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商業遊戲(好不好玩就另說了)。
光波會從左邊過來,碰到玩家設置好的點陣,產生特效和音樂
他們並不是全都回來了,谷歌準備了十款Doodle小遊戲,據說大都是過去最受歡迎小遊戲的復刻,比如下面這款板球遊戲,不僅有揮棒,居然還有後續的跑動等環節。
過去出現過的Doodle小遊戲肯定不止10款,勢必有些遊戲會被犧牲掉,這點已經有很多用戶不滿了。在論壇上,不少人呼籲谷歌一次性把它們全放出來。
即使是確定放出的這些Doodle遊戲,也不是直接放出存檔,而是在後面兩周內每天放出一款。甚至谷歌方面都沒有提到兩周之後遊戲會和Doodle塗鴉本身一樣永久存檔,還是繼續消失不見。
Doodle塗鴉本身是永久存檔的
谷歌對此的解釋是,有些Doodle小遊戲是有多人聯機要素的(比如18年萬聖節的遊戲,就是一個多人競速探索地牢),為了保證每款聯機遊戲都有足夠的玩家在線,他們必須將遊戲錯開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