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三個階級的女性,依舊逃不出根深蒂固的禁錮。

2020-10-10 木兮

家暴,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網絡上家暴的案例比比皆是,可女人因為生來比較弱小,經常成為家暴的直接受害者。

但很多人以為,除非大打出手,要不僅僅是普通的推搡或者耳光,都以為不必要放在心上。

但請你記住,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耳光

豆瓣:7.4

2020年,印度。

中產家庭,家庭主婦阿穆她是個快樂的主婦,雖然曾經是舞蹈家,但嫁給富二代丈夫的生活,讓她無比滿足。

每天她都要比丈夫提前起床,幫婆婆量血糖,做好早餐,衝一杯咖啡在陽臺盡情享受一天的開始。

她很愛自己的丈夫,雖然他工作比較忙,總是通宵達旦,但丈夫帥氣,夫妻恩愛,家庭優渥,婆婆對她也很好,這簡直是很多女人夢想的樣子

可因為一個耳光,把這些美好,都擊碎了。

丈夫在一家公司做高管,原本爭取到了去倫敦公司做高管的機會,一家人為此舉辦了趴體。

在聚會上,阿穆也成為眾人矚目的女主人,一群人簇擁的女主角。

但隨後,丈夫接到一通電話,自己的位置即將被取代,他氣急敗壞,當下就和上司理論起來。

而此時妻子只是想把氣憤的丈夫從上司身邊拉走,失去理智的丈夫反手一個耳光,打在妻子臉上。

當著所有賓客的面,氣氛一度尷尬,留下阿穆自己站在中間。

竟然沒有一人,前來安慰。

好像在大家看來,這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而躲在屋裡想偷偷哭泣的阿穆卻被婆婆前來指責。

你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外面還有客人,他們會怎麼想?

打這以後,阿穆的生活似乎再也不香了,每天清晨推開的窗戶,陽臺喝的咖啡,或者幫婆婆測血糖,再也不是享受的快樂。

而丈夫,一直都沒有跟自己道過謙,從頭到尾,一副本該如此的架勢。

所有人都在告訴她,這件事,該翻篇了。

可這件事,能翻篇嗎?

印度,是家暴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離婚率卻只有百分之一,在印度,如果半夜一個年輕女人出門,就可以被認定,勾引男人。

被禁的電影《印度的女兒》,這一部關於2012年印度德裡,一名女大學生在「黑公交」上遭到7名壯漢輪姦的紀錄片。

在印度,71%的女性不工作,35%的女性是文盲,每年約200W女嬰被殺,每20分鐘有一名女性被強姦,68%法官認為女性衣著暴露是對強姦的邀請。

這些歹徒在接受採訪時不僅毫無悔意,就連受過高等教育的律師也說:「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因為我們的文明裡沒有女人的位置」。

很多人說,這僅是印度底層女性的狀況,但顯然,並不如此。

該片中,展示了三個階級女性的現狀。

一個是中產家庭的阿穆

一個是阿穆家的保姆

以及精英階級的女律師,這三者無疑從電影的哪一個角度,我都感受到了赤裸裸的歧視,以及印度女性的卑微。

女保姆常年忍受著丈夫的家暴,一言不合就拳打腳踢,

女律師,即使靠自己的能力,在職場上披荊斬棘打贏性侵官司,也被丈夫冷嘲熱諷的說是靠男方家庭的關係,女律師才有今天的成績。

不僅如此,在她並不自願的情況下,丈夫強姦了女律師。

而這一切,很多身在牢籠中的女性,並不自知。

直到阿穆和丈夫提出離婚。

家庭幸福,夫妻和諧,公婆照顧,這樣的婚姻,僅僅因為一個耳光,就要離婚嗎?

可讓我們幡然醒悟的,是這個不公平的社會。

是在印度,女性地位的卑微,是男人從骨子裡的根深蒂固,女人可以隨意打罵,女人不會做出什麼成績。

讓阿穆寒心的,事出後,婆婆連一句安慰都沒有,自己的母親也只是告訴她,這樣的家庭求之不得。

卻沒有一個人真的關心她,疼不疼,開心不開心。

女人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學會包容、要隱忍、有了家庭就要放棄自己的一切,投身家庭。

為此阿穆的母親放棄了自己唱歌的夢想,為了撫養孩子,而她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也這樣告訴自己的女兒,女人就是為了家庭活著,

這樣的思想,一代又一代,一代女性又一代女性的傳承。

這種亞洲文化的根深蒂固,不僅僅是印度。

韓國也拍攝過類似的影片《82年的金智英》,因為生孩子當了全職媽媽的金智英,多休息一會,就會被說是丈夫的蛀蟲,

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男尊女卑,讓她沉淪在家庭瑣碎,社會鄙夷後換上了心裡疾病。

而金智英的這種想法,也是自己母親根深蒂固的告訴,隨著現代社會女人見識增加,學歷增加,思想增加。

對於社會如今的結構,一方面傳統的思想還在禁錮,另一方面想獨立女性的思想又壓的很多女人喘不上氣,矛盾的本身,就會讓人更迷茫...

讓我們悲傷的是很多時候,我身處不公平,卻不以為意。

我們以為,算了,不都是這樣嗎?不就是打一個耳光嗎?不就是夫妻間的吵架嗎?不就是正常的情緒發洩嗎?

可我們忘記了,並不是發洩,也不是釋放,

是根深蒂固的男人以為自己才是權利的掌握者,女人不過可以用來發洩的工具。

他們理所應當的享受女人的付出,不懂感恩,不知尊重。

但他們不知道,對於男人。

我們可以因為愛你,揉碎在生活裡,柴米油鹽的淪為家庭主婦。

但我們也會因為不愛你,即使被現實的社會摒棄,也會瀟灑的離開。

相關焦點

  • 《耳光》印度電影耳光 根深蒂固的父權制度
    》故事很簡單,以維克拉姆在派對上打妻子阿姆一耳光為分界點,分成節奏鮮明的前後兩段。和財務官起了衝突的維克拉姆,失手打了阿姆一耳光。在印度,家庭暴力(尤其在農村地區)是非常普遍的事實,人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丈夫打妻子是理所應當,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
  • 《耳光》被一記耳光打醒的女性意識
    耳光確實不算大事,但真正令她失望的,是丈夫和周圍人的態度。周圍的人都在勸她,忍一忍就過去了,大家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嘛。就連自己的娘家人也一致認為不應該把這種小事放在心上,為此已經訂婚了的阿穆的弟弟和準弟媳還鬧得不太愉快。
  • 《耳光》:嫁給富二代的女主角,因一個耳光想要逃離家庭
    《耳光》中,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的情感轉折,再一次讓人關注女性印度電影《耳光》由塔絲·潘努 ,Pavail Gulati,拉特納·帕塔克,坦維·阿茲米主演,豆瓣評分7.5。阿穆麗塔不理解為什麼丈夫會讓自己當眾難堪,她聽不下勸告,她只覺得她自己的尊嚴在那個耳光中,被摔了個粉碎。
  • 印度電影《耳光》:嫁給富二代的女主角,因一個耳光想要逃離
    2、隱藏的暴力,根深蒂固,早晚爆發有人認為肢體上的暴力才是暴力,其實,肢體上的暴力只是所有暴力的一個開始而已。被當眾打了一耳光之後,維克拉姆後悔了,勸阿穆麗塔不要讓自己在聚會上丟臉。阿穆麗塔不理解為什麼丈夫會讓自己當眾難堪,她聽不下勸告,她只覺得她自己的尊嚴在那個耳光中,被摔了個粉碎。她無法再正視自己的丈夫。於是,她決定離開丈夫一段時間,試圖讓丈夫和自己能夠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
  • 《耳光》印度1%離婚率的背後,上演著多少悲劇?
    這三個人正好代表三個階級,中產階級、富人和窮人,而這三人的態度也正是印度社會的一個縮影,看到這裡我不禁感到恐懼,為何老婆會淪落到這個地步?但往下看我明白了,這不只是老公和父親的原因,這還是母親和婆婆的原因。窮人老婆說:「我丈夫昨晚又打我了,我沒跑,一旦他給我吃閉門羹,我將何去何從?」
  • 《三十而已》:童瑤甩出"三記耳光",才是真正的乘風破浪
    最近這段時間《三十而已》這部劇火了起來,這部劇講述的是3位背景不同的30多歲女性權衡家庭、事業等一系列問題的電視劇,劇中內容非常真實,讓許多人看了之後都會聯想到自身的情況,所以這部劇進而引發不少觀眾們的熱議。
  • 《耳光》所謂的快樂和幸福是自己賦予的
    [cp]昨晚看完印度電影《耳光》,結局是電影裡的女性或多或少都爭取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真好啊,我拍手叫絕。我一開始看別人推薦的時候以為結局是沒有離成婚,所謂的「圓滿大結局」,然後就不打算看。然後不是哦,印度女性的地位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算很低的,然而在一個離婚成功率只有1%的地方,一個對女性充滿偏見的地方,最後還是離婚成功,並且是一個看起來不像理由的理由「一個耳光」,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存在方方面面,人們厭女的觀念根深蒂固,很多習以為常的不公平被認為歷來如此,從不反省。女主出生於一個開明的家庭,嫁給了一個中上層男性,她的境遇尚且如此,依然遭到不公,並且男主周圍所有人都認為這算什麼。
  • 好萊塢最喪蝙蝠俠本·阿弗萊克,有錢也逃不脫的階級焦慮
    阿弗萊克的喪有著自己深層次的原因,隔著海岸的我們覺得他帥氣有才華,是別無所求的上流人士,但實際上出身工人階級的他和坦雅一樣,遭受著逃不開的階級壓力,對上流社會有著混合著羨慕,憎惡和嫉妒的矛盾感情。 成為萬人迷會削弱你的男性特質,這聽起來有點反常,對女性有強烈的吸引力難道不應該增強男星的男子漢氣質嗎?但真相是,對於明星來說,(這種宣傳方式)會讓他成為被關注的焦點,把他變成一張任人品頭論足的招貼畫,男性習慣於看,女性習慣於被看,一個男星的外形不管有多麼陽剛,一旦人們對他的外表過分關注,那他的宣傳形象就開始像女性化傾斜。
  • 《三十而已》:沒有獨立女性,只有物慾橫流和階級固化
    不僅如此,該劇講述了三位背景不同,但以各自方式在上海打拼的三十歲女性的感情和事業,狠狠戳中了都市女性的痛點。 該劇涉及到不少微博熱搜話題:諸如階級躍升、房產焦慮、家庭主婦的勞動價值甚至奢侈品店員的月收入……由此塑造出的精明能幹的顧佳、樂天知命的鐘曉芹;野心滿滿的王漫妮都很能代表當下都市女性的某些面向。
  • 電視劇《三十而已》——如何評論三女主不同階級與人生奮鬥
    沒有錯,這部劇就是——《三十而已》在《三十而已》中,展現出來三個不同的女主角,三條不同的人生線,三段不同的態度,也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階級等級,她們不同的憂慮與奮鬥。在中國,「階級」一詞古已有之,「階級」一詞在中國古代或近代的基本用途是區分類別、等級,而《三十而已》將屬於不同階層的三位女性匯聚於一棟樓之內,展現出來她們不同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
  • 《耳光》不僅僅是一個耳光
    相當出色的女權電影,兩個多小時,內容相當完整和豐富,絲毫不覺得冗長。僅僅是因為一個耳光麼,是小題大做麼,電影每過一分鐘,你都會不禁贊同女主的做法真的一點沒錯。丈夫在和上司起爭執的時候,那麼多人來勸架,怎麼能那麼精準的一巴掌扇在妻子臉上,而不是別的勸架的男人臉上呢,顯然丈夫潛意識就覺得打妻子,把妻子當出氣筒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
  • 《耳光》這一巴掌打醒了多少女性,家暴的存在只有0次與無數次
    在印度的電影中最常見到的場景不是唱歌跳舞,而是令人汗毛而豎的耳光,幾乎在每部電影中,都有著女性挨打的場面,而印度是全球家暴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遭受過家暴的襲擊。被挨打的理由有千萬種,或許只是因為男性的心情不好而已,或許聽到或者看到電影,都覺得不是真實的存在,更會認為是節目的效果,但家暴的存在卻是真實的存在。
  • 一記耳光就離婚,印度電影到底是不是用力過猛?
    丈夫更是理直氣壯:不就是一記耳光麼?而且還只是第一次而已!是啊,不就是一記耳光麼?可見,所有的人都覺著一個耳光不是什麼大事,忍一忍就過去了,但這個耳光背後到底隱藏著多少含義,它不僅暗示印度當下男性對女性的家庭付出習以為常,暗示著男生對女生的不尊重,還暗示著家庭生活中男性就應該佔據主導。
  • 《耳光》男人打過來的耳光,女人該怎麼扇回去?這部影片告訴你
    內地熱播劇集《三十而已》,通過對三個女性感情危機的講述丈夫打了阿穆之後,頭也不回地憤然離場,沒有流露出絲毫歉意。婆婆倒是來勸解阿穆了,可意思確實:快點出去,別因為你的這些家務事,而讓外面的客人看笑話。在律師界名聲大噪的女律師,知道了阿穆的離婚訴求之後,也覺得難以置信,只是因為一個耳光就離婚,至於嗎?畢竟在外人看來是個女強人的律師本人,也正在遭受著丈夫的性別歧視。
  • 《耳光》豆瓣7.3:一記耳光而已,至於嗎?
    爸爸》《猴神大叔》《神秘巨星》《起跑線》到《耳光》,都是直擊社會痛點,藝術水準,商業水準,都讓人嘆為觀止。這一點,中國電影要加油了!印度已遠超中國電影幾條大街了!《耳光》提出了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家庭暴力、女性自我意識覺醒。
  • 《少女革命》劇中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對革命本質的一些認識
    另外,幾乎所有情節都發生在鳳學園(一所私立中學),所以本文的階級分析也主要以該學園為例。1.統治階級:王子作為傳統童話故事裡的常駐角色,王子在設定上一般會向完美角色靠攏,他擁有最多的財富、最高的權力和地位。王子的唯一的義務就是拯救公主,這裡的「公主」,泛指一切陷入困境的女性。
  • 豆瓣7.6的國產紀錄片:三位主人公,三個不同階級,三個不同的故事
    【豆瓣7.6的國產紀錄片:三位主人公,三個不同階級,三個不同的故事】【出·路】豆瓣7.6的國產紀錄片,攝製組跟蹤拍攝了三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歷時六年追隨三位主人公。這是不同地區的中國年輕人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成長故事。
  • 《三十而已》:兩個耳光三句話,王漫妮人設徹底崩塌
    ,王漫妮臉上挨的第二個耳光,第一個耳光是梁正賢的七年女友趙靜語(高海寧飾)打的,也是在店裡,當著眾人的面。不過,比趙靜語這一耳光更無釐頭的,是第二個耳光。一個陌生人,一個成年人,人家如何處理自己的情感跟你一個櫃姐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你是她媽還是她姐?你的職業素養呢?這麼不專業還怎麼混?
  • 被抽一耳光就離婚?印度片「用力過猛」,卻拍出多數人不敢拍的事
    很輕,去驗傷都驗不出啥。那麼,一記耳光有多重?看海報,是一位被抽臉的女人,定格的瞬間。有人說,過於矯情了吧……耳光打不死也打不傷,況且老公也不是存心。緊接著,誰都會問一句:至於麼?相信Sir,哪怕有分歧,都是這「一記耳光」拍出的意義:在「女性該為家庭犧牲多少」的那條虛擬界限上,是時候該聊聊了。
  • 《耳光》:女性是否需要一直忍讓才能維持婚姻的長久?
    一個耳光,代表的不僅僅是暴力的行為,更是一種丈夫與妻子間地位不平等的體現。可悲的是,這種不平等往往是女人主動提供給男人的特權——她們默許了此類行為。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印度離婚是非常可恥的,或將導致家中的兄弟姐妹都無法成婚。但阿穆毅然決然地選擇離婚,看似是對丈夫的失望,實則是對女權的宣揚。沉默只能得到變本加厲的傷害,唯有反抗才有觸及光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