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安老師)
教師節前夕,一場名為「歌聲飄過三十年」的演唱會在富邦大酒店舉行。與會的40多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寧波聲樂教育家陳志安的學生。
在這場特殊的「音樂會」上,近20位多位學生引吭高歌,以《難忘師恩》《一路同行》《桃李芬芳》等3個篇章、12首歌曲來為84歲的老師獻上教師節美好的祝福。
(陳志安的學生們)
音樂會發起人崔廟琪告訴記者,陳志安是女高音歌唱家,也是我市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在長達近五十年的執教生涯裡,她為寧波培養了上千名聲樂方面的學生。馬海雲、葉巧紅、陳晨兒、張麗君、毛利明、呂海港、汪金橋等在我市乃至國內都有一定影響的歌手都是她的學生,其中馬海雲、葉巧紅還是中國知名聲樂賽事「青歌賽」的獲獎選手。
(學生向老師獻花)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寧波各類演出中活躍的優秀歌手,絕大部分是她的學生——這與陳老師長期在寧波市青少年宮擔任聲樂老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曾經獲得1995年我市十大青年歌手的崔廟琪這樣說。
陳志安是江蘇省張家港人,從小音樂天分超人,嗓音條件得天獨厚。15歲時,她應徵入伍,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海防文工團的文藝兵。在長達20年的軍旅生涯裡,陳志安成為一名女高音歌手,一專多能,多次在部隊立功受獎。作為海防文工團「海上烏蘭牧騎」的一員,她深入偏遠的海島為戰士們演唱。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陳志安受到國家主席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陳志安受到劉少奇的接見)
1970年,部隊文工團撤編,陳志安也隨之轉業。1974年5月起,她在寧波市青少年宮擔任聲樂老師。從此,陳志安從臺前轉到幕後,一直從事我市青少年的聲樂教學。
市青少年宮原主任鄭明芳回憶道,當時青少年業餘文化生活比較貧乏,而市少年宮尚未全面恢復,大家借地方辦學,條件十分簡陋。陳老師就靠著一架鋼琴堅持教學,不僅面向在校學生,還著力輔導和培養了一批青年聲樂愛好者。後來,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寧波群眾文化舞臺上的骨幹。
(咽音培訓班學員合影)
陳志安的學生、曾獲得華東六省一市青年歌手電視大賽民族唱法金獎的張麗君告訴記者,這次學生自發舉辦的音樂會,之所以取名「歌聲飄過三十年」,是因為三十年前,陳志安在市青少年宮開辦了一個咽音培訓班,並舉行了考核匯報演唱會。「我們的這場音樂會,很多參與者都是這個培訓班的學員。」張麗君說。
「咽音」是一種嗓音訓練方法,它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由男中音歌唱家、嗓音專家林俊卿博士引入中國。在陳志安50歲那年,已「倒嗓」的她,來到北京,向林俊卿的學生、解放軍藝術學院的王寶璋教授學習咽音練聲技法,並把它帶到了寧波。
9月10日教師節下午,記者在海曙區柳西小區中的一座普通民宅裡見到了陳志安和她的學生。
(陳志安在家中與學生歡聚 湯丹文 攝)
國家二級演員、原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歌手陳晨兒對記者說:「我從一個紗廠的擋車工人,成為一名歌手,離不開陳志安的啟蒙教育。」
30多年前,從小愛唱歌的陳晨兒在聲樂理論和技巧方面還是「白紙」一張。她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上課時,陳志安見到她用「石骨鐵硬」寧波話發聲時的神情。
陳志安讓陳晨兒在歌本的歌詞上一個一個註上拼音,每天字正腔圓地練十遍。在得到陳志安的悉心輔導後,陳晨兒演唱水平突飛猛進。後來,
她又師從謝博聲、範美芬等老師,最終,從普通工人華麗蛻變成一名專業演員。
陳佳蓉等學生回憶道,當時,陳志安老師不但教得細緻嚴格,而且絕大多數教學都是免費的。「有時,我們在她家裡上課晚了,到了飯點,還能蹭到飯吃。」
在陳志安的學生中,有許多受她的影響,成了專業音樂教育工作者。葉巧紅、鍾青、沈浩傑等,如今都是寧波大學音樂學院的老師。
致力於研究「音樂寧波幫」的沈浩傑告訴記者,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寧波,寧波的聲樂教育園地還是一片荒蕪。陳志安老師應該是那個年代寧波聲樂教育事業的拓荒者。
面對這一評價,陳志安只是對記者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只是一個為寧波聲樂教育『搖搖籃』的人。」(照片除署名外,均為被訪者提供)
編輯:竺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