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童年可能都不相同,有各自的精彩!但肯定也有相同之處,就比如你肯定看過家喻戶曉的動畫片《貓和老鼠》,這部陪伴了無數人童年的經典作品依舊活躍在許多小朋友的電視屏幕上!帶給更多人歡樂與感動!
由於沒有對白,劇情的推進和開展很大程度依靠背景音樂和肢體動作來呈現,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全都要畫出來,這背後的工作量遠非常人所能承受。
為了模仿角色的動作,導演在劇本會議上,站在高高的椅子上不顧身份不顧形象地一遍遍模仿動作。
動畫中的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小到傑瑞、泰菲住所裡的布局構造,小檯燈,床上它們各自的名字,小地毯,罐頭做的床、茶杯做的椅子,
窗簾的花邊,陽光照射窗戶灑下來的陰影面積
大到冰箱裡各種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全都是一絲不苟,精緻細膩
除了表情動作,背景音樂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渲染氣氛,還能推動劇情發展,強調主角的內心動態,而這部動畫中暗藏了諸多世界級的經典音樂。
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蕭邦《大圓舞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美國第二國歌《揚基·杜德爾》、美國海軍軍歌《起錨進行曲》……
網友整理的《貓和老鼠》配樂來源。據統計,出現在《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有五十餘首,其中包括了蕭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羅西尼、孟德爾頌、比才、小約翰·施特勞斯等眾多音樂家的作品。
有人說:「《貓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樂啟蒙老師。」
甚至在《貓和老鼠》的影響下,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我國著名鋼琴家郎朗就曾表示過自己與鋼琴的緣分,以及演奏時豐富的肢體動作,很多程度上源於《貓和老鼠》。
郎朗說:「卡通片《貓和老鼠》裡有一集叫做《貓之協奏曲》,它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對我的影響更甚於《音樂王國》。每次電視裡播放那一集時,我都聚精會神地看。」郎朗在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中對此描寫到:
而郎朗所提到的那一集《貓之協奏曲》,就曾榮獲 1947 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湯姆作為鋼琴彈奏者即將進行演奏,結果「冤家」傑瑞想趁機惡搞讓湯姆出醜,在整個演奏過程中一直搗亂,湯姆既要保證演奏不搞砸,又要收拾傑瑞闖下的爛攤子,整個過程即緊張又妙趣橫生。多年後,有音樂相關專業的網友再看這集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秘密,「作為一名音樂從業者,《貓和老鼠》裡對於鋼琴琴鍵和樂譜的細緻真的太可怕了……」
原來湯姆彈奏的是李斯特的名曲《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湯姆從第一個音到最後一個音,這過程中的所有音都是跟原曲的琴鍵完全對應的,而且大部分連音高都對的上,每個音都踩在了琴鍵上,而且指法準確,沒有因為觀眾不懂鋼琴就胡亂彈奏,不像現在很多影視劇中笛子拿反,古琴古箏不分,缺乏敬畏感,而是分毫不差!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別忘了,1946年的時候,跟現在的情況可是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第一代計算機,才剛剛誕生出來,更別說什麼筆記本臺式機了,3D建模在那個時候根本不存在,PS數位板畫圖技術沒有,一秒24幀動畫,就是一張一張畫出來的,當年的動畫製作流程,遠遠要比今天的繁瑣得多。
但就算在技術不成熟的當時,整個製作團隊從不找藉口,從不偷工減料,人物說話甚至演唱時的口型都能對上,短片《萬能指揮家》,湯姆的指揮動作與現實的指揮家一致。無論是人物的表情動作還是背景,全都被細緻地描繪出來。
貓和老鼠的製作過程,全都是一幀一幀手繪出來的,在畫之前要把整個音樂都規劃完整,並且讓湯姆對準每一幀來演奏,平均一部動畫需要15000張的中間畫。
貓和老鼠手稿畫好之後,還要將這些一一連續起來,再統一用賽璐璐上色,直到確定所有細節方面均無問題之後才可以播出。
這張動畫細節表,是動畫中動作、音效、音樂的大綱。
通過這張圖表,讓每一幀動作和對話與音樂在千分之一秒內同步。
因為湯姆只有四根手指演奏,因此演奏鋼琴時,手指需要重新分配非常重要,這又無疑加大了工作難度,而在如此困難的製作環境下,還能夠讓湯姆跟傑瑞的打鬥,角色的情緒,完美的融入到音樂中,且沒有一絲突兀的地方,加上各種細節的檢查和調整,這一集到底有多難可以想見。早期的《貓和老鼠》由於是先將原畫畫在紙上再轉繪到膠片上,而當時膠片的價格非常高,所以每年最多只能製作一集,為了製作這一集,150個人的團隊,花了整整18個月才完成。而這不是個例,竟然是「常規操作」,
從1939年至今,《貓和老鼠》已經做了160多集,一集7分鐘的動畫,最長的製作周期一集達到了18個月的長度,即使是難度較低的集數也需要花費2到3個月時間製作,平均下來每集要花費半年時間才能做好,其用心程度堪稱極致。
這部自1939年開始創作的動畫,到今年已經有80年了,近百年來,湯姆的形象變動了14個版本:
除了這兩個主角外,動畫中的配角的形象也都靈活靈現,生動鮮明,穿著尿布的Q萌小侄子泰菲
小侄子泰菲
性感美麗的白貓
整個動畫一共出現了116個動畫角色形象,每一集裡選2-3個角色,以不同的性格搭配在一起,配合貓捉老鼠的天性,上演了一出既有趣又溫馨感人的喜劇。
有人說:「故事即是生活的比喻。你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宣洩情感,甚至找到一種不同的可能性。在一次捧腹大笑或者嚎啕大哭後,重拾信心收拾行囊再度踏上生活的路。」
你以為這只是部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那你就錯了,很多人生道理它在早就說透了,只是我們當年沒有讀懂罷了。小時候看笑了,長大後笑著笑著哭了。
小朋友千萬不要使用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即使深陷愛情也不要喪失掉自尊,不要變得卑微
不能因為熊孩子小便縱容它們犯錯
其中一集《和平條約》更是道盡了人性的不堪,湯姆、傑瑞和大狗斯派克厭倦了終日追逐打鬧,為了「停戰」,它們擬定了一份「和平條約」。
初期也和樂安寧,友好互助,但是當它們遇到一塊肥美的肉時,它們三個都想多分一些,私心野心暴露全都暴露出來,醜相必露,「和平條約」在利益面前不過是廢紙一張。果然如邱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這個動畫片中,我們看到了湯姆和傑瑞相愛相殺,它們是天敵,更是朋友,它們終日不得安寧,卻又相互陪伴彼此依賴,或許不是湯姆抓不住傑瑞,只是湯姆捨不得抓住傑瑞,因為傑瑞,自己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加精彩充滿樂趣。
誇張的動作創意,天馬行空的劇情,高水準的古典樂,細膩的製作方法,無可挑剔的細節處理,讓時隔80年的動畫在如今看來依然毫不遜色,再看時依然會被其中的工匠精神以及其中的人文關懷所打動。
在那種環境下,卻始終追求完美、堅持信仰、秉持匠人精神的那份堅持,這樣嚴謹的匠心態度,在動畫製作技術日臻完善的今天,越來越難見到,而這也是它為什麼能夠火爆至今的原因,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怪不得網友盛讚其:「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看多少遍都不膩」。
八十年來《貓和老鼠》不斷變化和創新,每集動畫都帶給我們諸多的感動,教會我們明是非,辨善惡,其實我們懷念的不是動畫片,而是回不去的童年,感謝陪伴,向經典致敬。
相關閱讀
吉恩·戴奇為米高梅公司製作13部《貓和老鼠》短片
4月16日吉恩·戴奇在捷克布拉格意外去世,享年95歲,曾參與《貓和老鼠》以及《大力水手》動畫的製作。簡 述
在大家知道吉恩·戴齊離世的消息後,紛紛在自己的社交網站緬懷,有的網友說《貓和老鼠》是自己童年的回憶。但是吉恩·戴齊並不是我們經常看的那一個版本《貓和老鼠》的導演,甚至吉恩·戴齊版本的貓和老鼠並沒有引進中國。所以大家都緬懷錯了!據資料顯示,《貓和老鼠》這部廣為人知的影片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在中國流傳最廣的是約瑟夫·巴伯拉和威廉·漢納執導的,吉恩·戴齊並沒有參與。很多網友小時候肯定都看過貓和老鼠,但是自己看的哪一個版本可能並不太清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敘述一下《貓和老鼠的》一生。第一個時期:經典時期
第一個經典時期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這個版本,約瑟夫·巴伯拉和威廉·漢納版本。故事圍繞著湯姆貓和傑瑞鼠展開,講述了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貓與鼠之間的愛恨糾葛。為什麼說這個版本的《貓和老鼠》是最經典最生動的呢?一共有以下幾個方面:1940年時期製作一部動畫片可以說是耗費著不為人知的人力和物力。《貓和老鼠》一集7分鐘,卻需要150個人同時製作平均需要半年的時間,有的時候一集的製作長達18個月,只為了這七分鐘的熒幕之旅,可以說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了。這一時期的《貓了老鼠》共有143集。看過《貓和老鼠》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部影片中不僅僅只有湯姆和傑瑞,還有著他們的房東「兩隻鞋太太」以及斯派克和泰克父子,還有小奶鼠泰菲,配角的豐富性才可以支撐起一部影片的完整性,讓整部影片看起來不僅僅只有貓和老鼠那麼的空洞。郎朗說自己的一些學習鋼琴的技巧就是跟《貓和老鼠》學的,並且還有網友表示自己之所以踏上學習音樂的道路,就是童年被《貓和老鼠》的背景音樂所吸引。在《貓和老鼠中》運用到了非常多的古典音樂,比如說喬迪·戴維森的《All in How Much We Give》,但是最多的還是萊斯利·布裡克斯和亨利·曼西尼的連奏曲,感興趣的網友可以在網上搜索米高梅《貓和老鼠》背景音樂。貓和老鼠本來就是一對天敵,但是在定位上卻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鄰居,湯姆貓想要抓住傑瑞的欲望,以及傑瑞想要逃脫的求生力都為觀眾帶來了歡聲笑語,我們以為貓和老鼠一直是敵人關係,但是在面對強大的敵人的時候也會成為互相幫助的朋友,簡單一點說就是一對「歡喜冤家」,這是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那經典版的貓和老鼠到底有什麼特徵呢?那自己有沒有看錯呢?那麼今天就從湯姆和傑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巴伯拉和漢納時期的湯姆貓是比較細長型的,顏色是灰藍色的,白色肚皮,四隻腳也是白色的,在今天我們對這樣花色的貓稱之為「踏雪」,粗粗的眉毛,大大的耳朵,耳朵內側是呈粉紅色的。這個形象給人一種憨態可掬,傻傻笨笨的感覺,如果這麼說您覺得不是太形象的話,可以將湯姆和憨豆先生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憨豆和湯姆之間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說總喜歡昂著頭走路,吃驚或者憤怒的時候會睜大眼睛,笑起來的時候,嘴角都要咧到兩隻耳朵上了。傑瑞的形象在這一時期主要是以土黃色和橘色為主的,大大的腦袋,大大的耳朵,大大的眼睛,這樣總給人一種古靈精怪,有很多鬼點子的形象。這個是不是讓你想起了《小鬼當家》裡的主人公呢?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總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感覺,但是在大眼睛的下面卻儲藏著許多的主意與辦法。看完經典版的《貓和老鼠》的角色分析和造型分析,我們大致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看的那一版到底是不是經典版了。那這一版本的《貓和老鼠》之所以可以廣為人知,那是因為它的一些成就和教給我們的一些道理。這一版本的《貓和老鼠》,曾獲得13次奧斯卡金像獎,其中五次提名八次獲獎,還有一次獲獎是在2005年時的艾美獎,如果你對奧斯卡得獎或者提名沒有什麼概念,可以聯想一下小李子也就是《鐵達尼號》的男主角萊昂納多,萊昂納多陪跑幾十年才獲得了一次奧斯卡,可想而知獲得奧斯卡的難度有多大,從而也就知道《貓和老鼠》在動畫界是多麼的重要。其次是《貓和老鼠》教給我們的一些人生哲理,小的時候我們看《貓和老鼠》總是笑得人仰馬翻,但是長大後再看《貓和老鼠》總是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沉默了,沉默之後就哭了。每一集都會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就拿第一集來說,傑瑞在做化學實驗,經歷了很多次失敗,從精靈鼠變成了愁眉苦臉鼠,我們以為傑瑞會放棄,但是它沒有,一直堅持到成功。有的時候我們不就是這樣嗎?去做一件事如果不成功就直接放棄了,並沒有堅持去探索去深入的研究就判定了自己的一個失敗。第一集就教會我們要勇敢的探索,不要輕言放棄,經過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可能結果與自己想得有些差距,但是整個過程我們是堅持下來的,這也算是一種成功。這一個版本的《貓和老鼠》並沒有引進中國,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集數少和時間短,更是因為整部影片帶給我們的觀影體驗並不是很好,相比于吉恩·戴奇的其它作品,這部《貓和老鼠》並不是那麼的成功,甚至有人評論說是失敗的。色調陰暗:這一個版本的《貓和老鼠》相比於第一階段的《貓和老鼠》在色調上陰暗了不少,整個背景是陰沉得,以深色調為主,不像第一版整個色彩畫面是活躍的跳動的。在這一版本中傑瑞從黃橘色這一類的暖色調,變成了青灰色這一類的冷色調,雖然有的網友說這是一種比較寫實的手法,因為現實中的老鼠的皮毛的確是青灰色的,但是動畫類影片的受眾大多是青少年兒童,所以在色調上積極向上陽光一些或許會更好一點。除了色彩的冷暖上的運用出了差錯之外,還有在主角的動作上也是很生硬的,比如說第一版本的湯姆和傑瑞的表情都是編劇和導演對著鏡子根據自己的表情畫出來的,也就是將動物擬人化了,但是在吉恩·戴奇這一版本中,動物還是動物,沒有進行繼續的擬人化,讓人們看起來整個的表情也好動作也好都是不協調的,沒有了擬人的生動與活靈活現。動作生硬的湯姆
之前我們提到,第一個版本的《貓和老鼠》主要的定位是亦敵亦友的歡喜冤家,給人一種歡快的體驗,並且在笑聲中教給我們一些道理,但是在吉恩·戴奇的這一版本中,暴力佔了上風,不僅僅是動物之間的暴力,還有人的暴力,沒有了以往的和諧畫面,更多的是節奏非常緊張低沉的你追我趕的場面。其實吉恩·戴奇的經典作品並不是《貓和老鼠》,而是《鼴鼠的故事》與《大力水手》,這兩部影片也是我們小時候的回憶,帶給我們的歡樂也並不比《貓和老鼠》少。其實比較起來《鼴鼠的故事》帶給我們的一些東西要比吉恩·戴奇版本的《貓和老鼠》多很多,不僅僅是在畫面的處理上,還有色彩的搭配上都給了我們一些對於兒童畫的啟蒙。吉恩·戴奇的離世,有很多人都在悼念緬懷,配圖都是漢納版本的《貓和老鼠》,更是說著這是自己的童年的快樂源泉。可是只要我們細心一點的話就會發現在《貓和老鼠》影片播放的界面都會出現導演的名字,並不是吉恩·戴奇。在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希望您對《貓和老鼠》和吉恩·戴奇可以有更深次的理解,其實緬懷錯誤也算是對逝者的一種不尊重的表現。《鼴鼠的故事》與《大力水手》是其代表作,如果您還是想用《貓和老鼠》的配圖請選擇吉恩·戴奇版本。對於查克·瓊斯時期的《貓和老鼠》,觀眾的評論是兩極化比較嚴重的。因為在這個版本中暴力的情節很多,畫風也比較詭異,有點偏向於黑色幽默。在色調上比吉恩·戴奇版本更加偏向於冷色調,並且在角色的設定上,湯姆貓似乎更笨了,傑瑞鼠似乎更聰明了。對於主要角色差距的加大讓整部影片看起來湯姆貓似乎才是比較可憐的那一方。其次還有在配角的選擇上,查克·瓊斯版本幾乎將所有配角都刪除了,只留下了湯姆與傑瑞,在一些小的細節上似乎有別的角色的出現,並且還不是那麼明顯的狀態。所以看過查克·瓊斯版本的《貓和老鼠》的觀眾對於這部動畫影片的評價也是兩極化很嚴重的,有的人說不適合兒童觀看,因為有太多的暴力情節,有的人說這才是真正的貓與鼠之間的日常生活。關於《貓和老鼠》有時候我們只是觀看,卻沒有想其它的東西,其實仔細看下來,居然會有這麼多的版本,是不是我們都沒注意到呢?關于吉恩·戴奇的去世,在這裡表達沉痛緬懷,因為他的動畫《大力水手》和《鼴鼠的故事》一個讓不喜歡吃青菜的我喜歡上了吃青菜,一個讓我對於兒童畫的色彩搭配有了更新的認識,這兩部動畫也是非常成功的,所以我們在緬懷的同時也要做好對其作品的篩選工作,以免用錯造成對於當事人的不公平和不尊重。你看過哪些版本的《貓和老鼠》?印象最深的情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