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內蒙古電視臺的記者來採訪我,說了很多康巴什讀書會的故事,電視臺的報導,讓康巴什讀書會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心中充滿感謝。我與康巴什結緣已久,因為組織讀書會,因為參加康巴什旅行作家的活動,因為我有用筆記錄一座城市之美的習慣,也許我和康巴什的豔遇,更為特別。
說起康巴什讀書會,第一我要感謝的是斯琴高娃。2016年,我在康巴什新華書店小木屋認識了斯琴高娃,當時已經有康巴什讀書會群了,只是規模不大。喜歡讀書的我成了小木屋的常客。小木屋周圍夏天開滿鮮花,冬天門前落雪皚皚,很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開始,讀書會每期只有幾個人,慢慢人多了,每周一期的讀書會有了一點影響力。我記得經常來的有達爾、王子、芳芳、小蕾子、謝美玲、黃俊傑、蘇振凌等,蘇懷亮老師,張秉毅老師也經常支持活動,來做嘉賓。做音樂的張生老師也常來為我們獻唱一曲,後來也成為常駐嘉賓。小木屋氛圍特別好,我記得有一年冬天,外面北風呼呼,大家圍在一起喝茶聊天,十分愜意。雖然人不多,但我們說過,即便來一位書友,也要把讀書會做下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7年7月17日,我們在民政局正式註冊了康巴什讀書協會,我任會長,斯琴高娃任秘書長,其他幾位參與熱情高的書友任副會長,達爾一開始給活動贊助德克士的飲料,後來乾脆成了志願者,再後來就是讀書協會的副會長,付出良多。從這一天起,康巴什讀書協會固定每周一期的活動,地點定在小木屋。我還記得斯琴高娃秘書長自掏腰包買些零食水果給書友們。
2018年,康巴什讀書會的讀書群已經達到6個群,參與人員也上千了。2017年,我們一起為張生老師組織了音樂故事會,現場吸引了500多人參加,其中很多人就是來自康巴什讀書的書友。2018年,康巴什讀書協會和康巴什英語協會一起組織了鄂爾多斯首場全英文晚會,有歌曲、英文詩歌誦讀等多種形式,深受書友歡迎。2019年,青春山街道辦事購買全民閱讀活動,康巴什讀書協會中標,有了正式的活動經費,全年組織了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有國學講座、詩歌誦讀、親子閱讀、好書共讀,規模最大的就是2019年11月23日那一場活動,吸引了500人參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期間,我們帶領會員在康鎮、烏蘭烏倫湖、婚慶公園、樂康吧等各個景點組織戶外讀書會,在清風明月、綠草鮮花的圍繞中,我們誦詩、談論文學和生活,聽音樂,日子緩慢且美好。
我忙著組織戶外讀書會,康巴什的小木屋依然是我們的核心陣地,斯琴高娃依然每周雷打不動組織小木屋的讀書會。200多場讀書會,不是每一場都有我的身影,但大部分,都有她的身影。
組織了這麼多場讀書會,終於被內蒙古電視臺的記者張娟發現了,她來到康巴什採訪了我,報導只有5分鐘,但其實我們拍了5天,很多朋友都參與了進來,很多書友都看到了。我再把連結發出來,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內蒙古電視臺騰格里新聞: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位文藝女青年的詩與遠方:康巴什
鄂爾多斯日報:康巴什看花季
鄂爾多斯發布:一位文藝女青年和康巴什的200次豔遇
鄂爾多斯晚報:一位文藝女青年在康巴什的200次"豔遇"
鄂爾多斯新聞網:一位文藝女青年在康巴什的200次讀書會!
鄂爾多斯文體交通廣播:一位文藝女青年在康巴什的200次讀書會
以下這篇文章《我與康巴什的故事》是我去年寫的,重新發布出來,希望更多人的人通過這篇文章,愛上康巴什。
一
那是2010年冬天,風乾巴巴的,刮在臉上升騰,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圍著大圍巾,先騎自行車到歡樂谷,再搭乘21路公交車到康巴什。公交車上基本沒什麼人,路上也基本沒什麼風景,著眼處一片冷冷清清,偶爾有幾棵樹,倒顯得格外孤獨。司機提醒我下車,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反正四通八達的馬路空無一人,光禿禿的樹幹上掛著一兩片枯葉,天空倒是藍得刺眼,可真是眼前一片荒涼,心裡一片迷茫。
那時候我在《北方周末報》當記者,我們的主編從《鄂爾多斯日報》上看到一則消息——北京市政府送給鄂爾多斯市政府56根民族團結柱(民族團結柱是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國慶的慶典背景之一,共56根,寓意著平等、團結、和諧的56個民族)。我的任務是要去康巴什管委會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寫一則更為詳細的報導。來康巴什採訪被視為「苦差事」,我是新人,自然要勇於承擔。
剛畢業的我,都是對未來雄心勃勃的,我雖然不說,但也以為自己會擁有不凡的人生,遺世獨立。可是根本看不到什麼機會,心裡鬱郁不得志,可又無可奈何。
不記得怎麼到達管委會的,反正有一個年輕人開車把我帶到現場的一塊空地,路也沒有修好,周圍都是土路,空地略高,風很大,我眼睛都睜不開,頭髮亂飛。當時還沒有完全安裝好,舉目四望,曠闊的廣場四周全是荒地。聽說這些柱子重達26噸,從北京運過來頗為周折,最後鄂爾多斯迎來的是仿製品,原來的留在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他給我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把我送到了公交站前,急匆匆的走了。
我就孤零零的站在站牌下等著公交車,風從空蕩蕩的街上穿過,路上的行人極少,我口乾舌燥,又冷又餓,但是看不到小賣部,也遇不到一個可以問路的人,到處走走又怕迷路,當時的手機沒有導航,我只能等著,心裡充滿了失望,對這個新區——那時候的我並不懂,即便是一朵花,也應該給它時間盛開。
就在這之後不久,美國《時代周刊》發表的一篇題為《鄂爾多斯:一座現代的鬼城》的文章,讓康巴什名聲在外。我渴望自己能寫出什麼大作,一舉成名,但並沒有。我也策劃了很多專題,大部分被主編一一pass,我不願意放棄,依然想著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大概是因為太年輕。不過從此以後再去康巴什採訪,大家都會神秘的一笑:小田,又是「鬼城」一日遊?
來年春暖花開,我突然開始喜歡來康巴什採訪了,因為我有大把的時間,完全交付給自己,自己在21路的車上,讀完了很多書。低頭的時候,才上東康線,一本《白鹿原》才讀到幾十頁,再抬頭,已經在市政府門口了,書的頁碼到了100多頁。
康巴什的是一點點變綠的,就像從春到夏,東康線上的景色,也是一點點變綠的。讀書眼睛乏了,就抬起頭看看外面,樹木新抽芽,花兒初綻蕾,雖不怎麼豔,但透著一層薄薄的新鮮,透著一股濃濃的生機。我的文章漸漸被主編誇讚,出現在頭版的次數越來越多,覺得自己的未來一如康巴什,曠闊嶄新,光明可期。
2012年,姐姐和姐夫結婚了,她們還受邀參加了一場集體婚禮,大部分時間是車隊載著20對新人在東勝的街上浩浩蕩蕩的遊覽,只有最後一個環節,是來康巴什婚慶公園放生魚。那是第一次到婚慶公園,一點沒有驚喜,建設才剛剛開始,不過是一大片空地種了點樹,完全沒有現在的花團錦簇和亭臺樓閣,水池倒是有。一群新郎背著新娘狂奔,從門口到水池邊放生小魚,好像比賽的樣子,我忙著幫姐姐拍照,只記得她笑得很開心,露出大大的虎牙。
後來我離開報社,去新大地上班,做企業宣傳,我和我的上司兼老師藝馨一起弄了一個微雨文學社,吸引了社會上一些朋友參加。有一次,文學社的一位熱愛寫作的朋友,叫趙欣,熱情邀請我們到康巴什看看。記得當時她請我們去美食廣場吃飯,美食廣場裡面燈火輝煌,外面弄人滿為患,我第一次感受到康巴什的熱鬧。吃了飯,她還帶我們去她的辦公室參觀,書香氛圍很濃的一間辦公室,記得裡面有一個大書架,擺滿了各種書籍。當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辦公室還有她的一個男同事在工作。我們短暫逗留了一會就回去了,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和這個辦公室結緣。
那次之後不久,我就離開了鄂爾多斯,直到兩年後再回來。
二
離開鄂爾多斯的兩年,我回到老家,在集寧的一個工地上上班,條件比較艱苦, 工地的項目部設在一個小村子裡,距離城區有挺遠,我的工作不算忙,整天在村子裡瞎逛,爬山,餵豬,養兔子,逗貓,養狗……還有,讀書,給一個人寫信,我現在還記得,一共寫了46封信。
2014年,我和我的老師藝馨老師說,不想再當村姑了,她知道我會寫點文章,就幫我介紹了一份到東方地產上班的工作,地點在康巴什。於是,春暖花開的日子,時隔兩年,我回來了,來到了東方地產,住在了東方紐藍地,一個很美的小區,處處鳥語花香。我接手的工作,正好是兩年前認識的文學社的趙欣姐的工作,她有事辭職回包頭了。我的上司,也是那天晚上在她的辦公室看到的那位男同事。
由此,我開始了康巴什的生活。
剛來沒幾天,康巴什下了一場大雪,明明是春天,到倒春寒的威力巨大,東方紐藍地門口的丁香花開得沸沸揚揚,此刻卻都給大雪遮住了,粉嫩的花瓣覆蓋著潔白的雪花,馬路上也一片潔白,空氣清冽,觸目皆靜淨,人們裹著頭巾來去匆匆,那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康巴什。
工作理順了之後,我也在新的環境認識了新的朋友,我的同事楊楊。我們每天晚餐之後就去散步,紐藍地植被茂密,花朵豔奇,秋天枝頭掛著各種果子,小院子裡種著紅彤彤的西紅柿,我們偶爾偷偷摘兩顆。尤喜秋末的爬山虎,火紅一片,燃燒了一般。紐藍地的每一個角落走遍了,我們開始往外走,走遍了康巴什所有的公園和廣場。我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後來楊楊和我一起創業,我們在東方的支持下成立了田品文化傳媒公司。
我喜歡讀書,可惜的是,並未找到可以談論文學的朋友,楊楊溫婉可人,卻不喜歡讀書,後來找了男朋友,我偶感寂寥,當時開通公眾號很流行,我就開始在公眾號上寫文章。我喜歡旅遊,就寫了很多遊記,漸漸有人留言,加好友,鼓勵我,我的心裡充滿歡喜。有一次偶然參加了小木屋的一個讀書會,認識了很多喜歡讀書的朋友,好像發現了一個大寶藏,有事沒事就去小木屋,和小木屋的店長斯琴高娃成為好朋友,和她一起組織讀書會,認識了很多作家。有時候沒什麼事,大家都圍在一起聊天,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天南地北的聊,也非常幸福。之後又有達爾的加入,我們成立了康巴什讀書協會,讀書活動漸漸正規了,我認識了更多的人,社會各界優秀的朋友出現在讀書會上,我公眾號上的粉絲也多了起來。
我的世界,被打開了。
後來,喜歡英語的我又建立了康巴什英語角,漸漸的開始組織英語沙龍,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包括一些外國友人,一到周末就開始期待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期待這一場活動上會出現怎麼樣精彩的人物。
隨著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組織活動的經驗也越來越多,我感覺自己慢慢有了力量,不是那個初來這座城市,充滿拘謹與迷茫,什麼都不懂的女孩子了。
康巴什開始組織旅行作家到處活動,因為公眾號的粉絲漸漸多了,我也被邀請為旅行作家。記得康鎮還在建設的時候,我們就受邀去過,後來開業也是。以後康巴什的很多文化活動,我都有參與,康巴什是怎麼一點點成長,一點點變得這麼美,我親眼見證,並用筆記錄了下來。
三
了解的越多,牽絆越多。所以離開也那麼難。以前,我未曾與這座城市深入交流,對它的理解十分單一。現在,我參與了這座城市的建設,我們已經血肉相融。有一段時間我失戀了,曾一度想離開康巴什,想要徹底和這座城市斬斷關聯。我都準備好了辭職,有一天早上走著去上班,走到信息大廈,看到旁邊大片大片盛開的鮮花,想到我喜歡的讀書會和英語沙龍,以及我經常去的那些小店,我突然就哭了。失戀也沒有那麼難過呀,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你會捨不得一座城市,因為你已深深融入此間。
我意識到,我害怕我再也找不到這樣乾淨美麗的城市,再也見不到我喜歡的那些書友和英語愛好者,再也看不到大片大片的花海。
我在這裡認識了3個同樣熱愛英語熱愛讀書的女孩子,我們成立了一個鴨子群,每天嘰嘰喳喳分享快樂,同擔苦惱,我不想離開她們。
我從東方紐藍地搬出去,開始獨居,學著與自己相處。
我常常獨自一人去民族團結廣場,廣場上空無一人,風很大,我只是發呆,有那麼一些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小王子,一個人擁有一顆星球,孤獨而滿足。無法想像,我整個下午待在那裡。大概這裡是我和這座城市初見的見證。
我開始跑步,繞著天驕公園,玫瑰公園,中軸線,婚慶公園……後來還加入了一個最跑團,認識了更多生機勃勃的人。我們經常在一起夜跑,現在還記得有一次繞著千亭山跑,暗夜裡亭子有橘黃色的光,風大,但我們充滿熱情。有時候去伊克敖包周圍跑,哼哧哼哧爬上去俯瞰全城,一群陌生人,互不相識,在大風中歡呼。後來很多次,我都會獨自爬上去看夜景,我認為那是康巴什最好的觀景臺,夏天有大片的花海,從黃昏坐到深夜,就那麼看著雲層暗下去,城市了亮了起來,而四周空無一人,只有我,有一種寂寥的美感。
鄂爾多斯國際馬拉松第一次在康巴什舉行,我就報名了,和一群人一起奔跑的感覺難以言表,第一次是迷你馬拉松,之後我報了半馬,今年也是半馬,從落日跑向星空,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又不同。我一次次的變得更好,是康巴什給了我力量。記得有一次晚上想跑步,就從家裡跑到康鎮,晚上10點,康鎮靜悄悄的,但有一家小店幽幽的亮著一盞燈,我買了一杯梨水,在碩大的月亮下一口氣喝光,又跑回去,暢酣淋漓。我不怕,我知道,這座城市有多安全。
因為一個人,反而交了很多朋友,讀書協會的,英語協會的,參加各種活動認識的,然後就和不同的人吃飯,聊天,慢慢有了喜歡的館子。比如在文瀾雅築那裡的貓眼披薩,那裡有很多漂亮的貓咪,我帶喜歡貓咪的朋友去;比如樂康吧的胡桃裡,歌手的歌聲很好聽,帶喜歡音樂的朋友去;比如小蕾雞爪爪,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雞爪爪了,回老家都帶一份;比如康和人家,外地朋友必須帶去吃的本地菜;還有市一中對面的湘宴,每一道菜都好吃,但也好辣……
每天深夜,我伏案寫作,貓咪跳上膝蓋靜靜臥著,時光靜靜流淌。我開始投稿,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現在鄂爾多斯日報上,出現在《鄂爾多斯》雜誌上,那種欣喜與感動,說不出來。
我告訴自己,要努力,去做喜歡的事,做正確的事。後來,在大家的支持下,我開了甜果作文學校,每次看到孩子們的作文有進步,就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去年冬天,我的孤獨被另一個人打破,對,我戀愛了,找到了一個和我有契合點的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寫字我讀書,靜靜的不說話也非常安心。他偏愛中國傳統文化,我喜歡學英語了解一些西方文化,讀書也局限在小說散文類的,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閱讀之前不碰觸的內容,最近讀《史記》,頗有收穫。
我們的約會比較特別,晚上驅車,走到很遠的地方,靜靜的看著康巴什的夜色,沉默不語,各自歡喜。有好幾次,我們晚上去紅海子溼地公園,闃靜無人,夜幕深沉,隔著一片水,看對岸燈火輝煌的康巴什,久久不願離去。有時候會往北走,去往北區的路上有大片的樹林,我們就去看野花野草,在水邊待著,或者靜靜的看夕陽,樂此不疲。
我們就是這樣,一起走過每一個角落,換不同的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樣的康巴什。當然,我無數帶他去民族團結柱,給他講我第一次來康巴什的故事,講我剛剛上班時我苦悶與迷茫。
我們不應該低估一座城市的潛力,人也一樣。我從來沒有想過,弱小如我,能為一座城市做點什麼,但事實上,我們已經舉行了200多場讀書會,50多場英語沙龍,影響了上千人加入我們的讀書會或者英語沙龍。我還和張生老師一起寫了一首《青春康巴什》的歌詞,他譜曲,這首歌也傳遍了大街小巷,每次聽到心中都非常感慨:這大概這是我為自己喜歡的城市做的一點事吧。希望以後,我能做更多。
有一次我出差,趕早上的飛機,我第一次在四號橋上看到了康巴什的日出,恢弘壯麗,點燃了整條河,我心生感嘆:原來這座城市,永遠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