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知識,愛生活,用知識點亮人生,我是李鵬星。
你醜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曾幾何時,這句話刷爆我們的朋友圈,強行佔據我們的屏幕。
最近幾年,各類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什麼鬥魚直播、熊貓直播、虎牙直播、快手直播、火山小視頻、優酷直播、抖音短視頻等等。太多了。直播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什麼遊戲直播、美女直播、化妝直播等等。
儘管很多人至今也沒有搞懂,但確確實實直播引發了用戶數量的迅猛增長和資本的爭相湧入。
對此,人們不禁要問:直播經濟憑什麼這麼火?
1、打破門檻
以前以廣電為代表的傳媒機構,建立了很多過程性標準的門檻,要想獲得表演的機會,必須要過重重關卡。然而,直播經濟打破了這種門檻,去掉了這些過程標準,開放給所有人,讓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彰顯自我。
2、好奇心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這是人的本性,直播滿足了大家窺視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性格等形形色色人的好奇心。好奇裡面都是誰在直播,直播些什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打賞。
3、明星夢
每個平民都有一個明星夢,希望被所有人簇擁和稱讚。
4、緩解壓力
活在當下的人都有種莫名的壓力,可能是物質層面的,也可能是精神層面的。一部分人在工作之餘,來這裡直播自己的業務生活,閒聊胡侃,甚至吃飯睡覺,尋找心理慰藉,緩解壓力。
5、無聊
很多人現實生活中,缺乏娛樂的方式,直播讓這些人消遣晚上無聊的時光。
6、誘惑
性的誘惑和吸引,牢牢黏住了很多用戶,看美女、看帥哥。
7、興趣相投
觀看直播的用戶都和主播有著相同愛好,或者希望學到某種技藝。當你看到另外一個和你一樣有夢想或者臭味相同的人在直觀展現自己,你也會不經意間被吸引、開心和感動。
8、內容更接近用戶
在直播經濟時代,去掉廣電建立的很多過程性的標準,傳遞出來的價值和內容,則更接近用戶。這也是網際網路人進入內容生產領域給人們帶來的啟示或者是一個最大的作用。
9、互動性
直播最關鍵的就是互動性,互動是參與創造內容的模式。任何一個年齡的人群都會成為直播主要觀眾。直播的優勢在於不僅能看,而且還可以面對面的互動。
10、第一時間反饋
直播的價值是可以建立和媒體、和用戶直接的連接,通過直播可以直接把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用戶,用戶也能夠實時進行反饋和互動。
11、即時收費模式
直播是真正的內容創造者,觀眾高興之後給內容創造者一個打賞,激勵內容創造者再去創造新的內容,這種打賞是即時收費。
這種盈利的核心也在於用戶規模,主播用戶達到一定規模階段,付費才能是成正比的,但是成本也比較大,至少要勞動日活達到百萬級別以上,才有可能小規模盈利。
12、認同帶來收益
在今天為了滿足同樣一個需求,有好多可以獲得的服務,認同誰就選誰。對主播打賞是一個認同,覺得認同就付費,付多付少隨你,認同多就付多點。
13、廣告創造價值
直播天然可以把廣告模式嵌入其中。現實中有很多廣告主找到網紅,給你1萬或者5萬,直播的時候稍微用下我們的產品,告訴一下粉絲即可。充分的說明了,網紅已經產生了很多的價值。
14、信任經濟
以前媒體是中心制,渠道也是中心制,所以要依靠權威人和權威媒體告訴人們什麼東西是好的,應該買什麼。
過去要做一個新的產品,上央視打廣告就有銷量,然而,現在不一樣了,比如家裡給孩子買東西,看到那位媽媽特別擅長育兒,她買什麼我們也買什麼。或者買手機,看手機發燒友說什麼好就買什麼,不再那麼看廣告了。
15、直播給企業帶來巨大價值
在信任經濟的驅動下,未來圈層文化和經濟越來越明顯,以前買一個東西基本看央視就行了,現在在百度查不夠還要上知乎。未來信息過窄如何消費?消費什麼?越來越要依靠所謂的網紅,因為網紅長期在某一個行業裡面或者某一個商品領域裡面,價值非常之大。網紅有一大幫跟隨者,這些跟隨者認為:這個網紅在這個方面很專業、有品位,推薦的東西不會錯,就買它。
16、用戶都在看什麼?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直播,歸根結底都是一樣的,只有你的內容有特色、有營養,夠吸引人,觀眾就會願意留在那裡看你直播,打遊戲也好,聊天也好,吃飯也好,只要你有足夠的人格魅力,就有觀眾會想看你。
要說用戶都看什麼,太多了,看主播、看美女、看技術、看遊戲、看發布會、看綜藝節目、看回憶、看打獵、看裸體、看化妝、看吃飯、看睡覺......什麼都有,只要有你想看的,就會有人播。
17、未來直播的增長點
現在直播觀眾大多數集中在25歲這個人群,未來45歲以上的人群一定是直播的大市場。特別是三線城市以下,過了40歲以後的人群生活非常悠閒,這個年齡層目前網際網路還沒有什麼好的產品服務於他們。
18、資本蜂擁而至,燒錢難以持久
在直播行業沸騰的同時,有大量資本並沒有看清楚前路,指望通過燒錢的模式衝進來,希望分一杯羹。事實上,當你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不夠,當你沒有抓住關鍵的要點,當你沒有給用戶提供真正的核心價值,你是很難經營下去的。
19、直播的優勢
人們的理解力往往走在媒體的前面,永遠不要低估觀眾的理解力,也永遠不要去高估觀眾的興趣。網際網路對封閉的內容是殘酷的。直播的優勢就在於製作過程的透明化,用戶可以參與其中,和主播一起創造內容,這樣用戶就會非常理解和喜歡我們的內容。
20、直播的誤區
直播火了之後,很多傳統電視製作人都想試圖在直播平臺做一個短節目,也有很多在直播內容升級過程中,嘗試讓它向電視節目逼近,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
傳統的思維和方式很難做好節目,核心點還是要互動和1米距離。掌握直播平臺特性和用戶互動很重要,主要是一個平等的特徵,而不是說你高高在上,觀眾是在下面的。
直播是觀眾隨時進來,隨時走的,所以基本上每2分鐘就要抓到節目往下的一個看點,才有可能把節目做好。
所以,直播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能做成功的話,一定是跟直播本身特性有關的。
用綜藝的、電影電視的眼光來看,可能覺得直播上不了臺面。但直播的出現確實滿足了傳統媒體無法滿足的某些做法。直播經濟的繁榮一定有它的價值,初期的時候可能有一些問題,但從長遠來看,是一個很好的生態。
國家現在對直播也出現了一些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方法,包括直播必須要求實名認證,這些都是在發展過程中大家一邊走一邊看,不斷完善、調整的過程。
直播未來這幾年可能會冷靜,但是直播前進的步伐不會停止,直播這項技術會融入到各行各業,遍地開花。
今天的乾貨就聊到這裡,覺得好就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認知升級。不扯淡只推乾貨,喜歡乾貨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