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思君不見,那個
純真活脫無憂的自己,在哪裡
含著淚,夜發清溪
向三峽,來此溯源
生命始于震痛與清流
你是其中的一個因子
帶著美好的願望與神使
出發,奔騰不息
重巖疊嶂,崢嶸嵯峨
跌宕起伏,千帆競渡
受傷,疲憊,委屈
汗水與淚水滴入江水
青梅煮酒,誰是英雄
火燒赤壁,勝敗一時
大勢所趨,武侯挽不回狂瀾
白帝託孤,成為永恆的嘆息
仰觀長天,雲鳥飛過
滾滾長江東逝
歷史的每一個表情
都化為濤濤浪波
生命何所來,何所去
你無須苦苦尋覓
聆聽心音,做本真的自己
順江漂流,任意東西
奔流入海,成就廣藍
漂流
憂困,受傷,負罪
不遠萬裡,
你來此放逐自己
隨江水漂流
江風吹走所有的記憶
似乎又重回母體
與她忍痛割離,含淚告別
新生寄予一葦
自遠古洪荒飄蕩而來
你看到了它攥緊的拳頭
聽到了它嚶嚶的哭泣
行行止止,宛轉迂迴
明明暗暗,高高低低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個猛浪,小船撞到了自己
醒來,孑然一身
只是多了白髮與皺紋
多了滄桑的生的記憶
小船不斷前行
江水與青山不斷隱退
來的來了,去的去了
如同看一部影視劇
來來與去去
攥不住的是時光,挽不住的是流水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仰明月姣姣,聽清風徐徐
喜樂與憂傷,都隨江流飄蕩
匯入大海的無際
夜泊巫山
江流在此緩慢
江面漁火星點
萬簌闃寂,江風吹滅燈盞
今夜你不打探這世界
世界也不問訊你的消息
生命孤單行旅
你是一隻飛倦了的鳥
頭插進翅膀
今夜在此棲息
你化身一葉小舟
從生命的源頭出發
乘風而來,順江漂流
時遠時近,時夢時醒
你回想自己的前世今生
生命本是一個圓
漸行漸遠漸變
被時光之棘刮割
分身無數個碎片
彼此不停呼喚
江流不息,聲浪不止
你始終找不到靈魂的歸宿
清風江水將你環抱
你得到絲絲縷縷的撫慰
飄飄蕩蕩,時光似是無極
你從未停止尋覓
愛是簡單而又神秘的語言
像那古老的銘文
心中是否還有一片滄海
頭頂是否還有一朵祥雲
荷
一池荷
半畝塘
碧水靜流
絲絲弦響
流雲在這兒止步
雨點在這兒打旋
不施粉黛
羞赧中裹著凝香
你亭亭玉立
翹首而望
遠方的他
是否來訪
風兒捎來消息
他如水的目光
噠噠的馬蹄
正朝著你的方向
探荷
熹微的晨光中
我來看你
你面色粉嫩
緩緩睜開沾露的睫
欣喜於我的探望
相知無需太多言語
我在你身邊坐下
我們相視含笑
你向我傳遞著香
我向你傳遞著暖
漣漪在心中蕩漾
風微微吹來
你輕輕搖曳
我愛這世界
愛著你
你對我說
盛開固然可喜
凋零也不必悲戚
凋零不必悲戚
凋零歸於0
是一個新的開始
又一個美好的輪迴
湖心蓮
你的目,你的心
是一灣澄澈的湖
寒冬裡結了冰
眉宇凝成川
我是掉入你湖心的
一粒蓮
得你軟泥的溫
碧水的暖
春來
我努力頂破冰面
你波光瀲灩
我明媚鮮妍
在你寬廣的懷
自在舒展
夏來
我已亭亭
為你撐一把綠油傘
為你綻放笑顏
雨來
你是否聽到梵婀玲的樂曲
風來
你是否看到我舞姿的翩躚
秋風蕭瑟
我已枯萎
但我無怨無憾
只是偷偷丟下一粒子兒
再續來生緣
黑蝴蝶
我應該知道
它已在我體內
寄居多年
現在它飛出來了
像個黑色的幽靈
像一隻大大的黑蝴蝶
伏在我背上
它為我插上一對
大大的翅膀
讓我舞出它的姿態
示之以人
它難道不知
我有說不出的
苦厄
有舞不起的
沉重與滄桑
含著淚
我看著水面上的自己
和這熙攘人世
白蝴蝶
啊,我的白蝴蝶們
又飛出來了
它們在花叢裡,月光下,小河邊
翩翩飛
與不會捉鼠的貓兒嬉戲
它們又飛回自己的家園
蝴蝶泉邊
這裡它們得到最豐厚的養贍
這裡有著最美麗最溫暖的愛情
碧澄的泉水上
倒映著它們對對交飛的身影
可是啊,蝴蝶的生命多麼短暫
只有二十幾天
一陣風來,一陣雨來
蝴蝶泉只能映照它們
折損的翅膀,凋零的面容
它們的翅膀,花瓣樣
片片飄落下來
如同一個個美麗而憂傷的詞
這些都是我心裡
在吟哦的詩句
墓歌
天黑,夜靜
我又來到這處墓園
棺角露在外面
如同伸出的一隻手
我與它相握
這裡埋葬的,不是我的親人
而是一顆詩魂
我坐下或跪下,微笑或低泣
周圍的小花
乾淨而輕靈地開著
搖擺 ,閃爍
冷月與星子,照耀
荒園
日暮黃昏,悠悠地
我又來到這個荒園
角落處,花兒妖嬈萬千
曼陀羅,夾竹桃,迷迭香
罌粟,一品花,鉤吻等
朵朵投香送吻
每一朵都劇毒
每一朵都致命
但只有它們
能療我的傷,能治我的病
我深深地吸食
心滿意足後
再慢慢找回,自己的身體
童心 | 本名童士娥,中學語文教師。詩文散見於《合肥晚報》《安徽日報》《安徽詩歌》《安徽詩人》《女詩人》《詩意神州》《漢詩世界》《當代一線詩人樣本》《中國愛情詩刊》《雪魂詩刊》《揚子晚報》《作家》《長江詩歌》《中國詩人》《當代精英文學》「中詩網」等全國多家報刊和微信網絡平臺。有詩入選詩集《中華情.詩歌選萃》《中國當代詩人檔案典藏卷》。
——評童心的詩
文/趙樹發
生活中從來就不乏詩意,缺少的是一雙發現詩的眼睛。顯然,我的這句話套用了羅丹的至理名言:「世界上從來就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其實藝術都是相通的,寫詩與作畫一樣,重在發現。我一向認為,衡量一個詩人優秀與否的標準是主題寫作,是「我想寫」、「我能寫」,而不是像守株待兔一樣一味地等待靈感的出現。
童心的這十首詩基本上可以算是「詩體遊記」。用詩歌記錄旅程、描摹景點並不罕見,童心區別於他人最顯著的特點是:即景、即情,把自己的人生體悟融入其中,或抒懷,或考問,悲天憫人,隨性而發。
《溯源》是作者途徑三峽時的即時感悟。面對「重巖疊嶂,崢嶸嵯峨/跌宕起伏,千帆競渡」的景象,作者從尋找「那個純真活脫無憂的自己」開始,聯想到「青梅煮酒」、「火燒赤壁」、「白帝託孤」……不由得心生悲憫,「受傷,疲憊,委屈/汗水與淚水滴入江水」,繼而得出結論:「生命何所來,何所去/你無須苦苦尋覓/聆聽心音,做本真的自己」。《漂流》是「溯源」的繼續。順江而下,「小船不斷前行/江水與青山不斷隱退」,作者深感「來來與去去/攥不住的是時光,挽不住的是流水」,最終「喜樂與憂傷,都隨江流飄蕩/匯入大海的無際」。
到了《夜泊巫山》,作者有了些許的淡然。「今夜你不打探這世界/世界也不問訊你的消息」。但是,「江流不息,聲浪不止/你始終找不到靈魂的歸宿」,作者再生慨嘆:「心中是否還有一片滄海/頭頂是否還有一朵祥雲」。這裡的「你」,既是影射他自己,又有替他人擔憂的多愁善感。
接下來的《荷》《探荷》《湖心蓮》是作者對同一事物的三種不同角度的觀察和感受。《荷》側重素描,只是在結尾處才有了「人」的介入:「風兒捎來消息/他如水的目光/噠噠的馬蹄/正朝著你的方向」。《荷》是「他」在來的路上,《探荷》是「我」迫不及待地到了近前:「相知無需太多言語/我在你身邊坐下/我們相視含笑/你向我傳遞著香/我向你傳遞著暖/漣漪在心中蕩漾」。只此一個邂逅就夠了,「凋零不必悲戚/凋零歸於0/是一個新的開始/又一個美好的輪迴」。看「湖心蓮」的時候已時值冬日,作者感到「我是掉入你湖心的/一粒蓮/得你軟泥的溫/碧水的暖」,然後,從春天、夏天一直設想到秋天,一個季節的輪迴之後,期待「再續來生緣」。
《黑蝴蝶》和《白蝴蝶》是物化人生的寫法,作者把「黑蝴蝶」幻化成自己:「我有說不出的/苦厄/有舞不起的/沉重與滄桑」。在《白蝴蝶》中,作者又跳出人物,對「蝴蝶」的今生心生感慨:「可是啊,蝴蝶的生命多麼短暫……它們的翅膀,花瓣樣/片片飄落下來/如同一個個美麗而憂傷的詞/這些都是我心裡/在吟哦的詩句」。
在《墓歌》和《荒園》裡,作者試圖尋找靈魂的寄居所。天黑夜靜或日暮黃昏,「我又來到這處墓園」、「我又來到這個荒園」,體現了作者的茫然與不甘心。在《墓歌》裡,因為「這裡埋葬的,不是我的親人/而是一顆詩魂」,所以「我」只能「坐下或跪下,微笑或低泣」。在《荒園》裡,作者似乎更能找到靈魂的歸宿:「每一朵都劇毒/每一朵都致命/但只有它們/能療我的傷,能治我的病//我深深地吸食/心滿意足後/再慢慢找回,自己的身體」。
童心的詩多情、外露,想像大膽而超然。他即景生情,不加掩飾。修辭運用得體,語言流暢自如。只是他多灰暗、少明媚,不免讓人心生憐憫。
趙樹發 |1964年7月出生於遼寧蓋州,1988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已出版詩集、雜文集、詩論集、曲藝作品集5部。營口市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營口理工學院文藝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