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豬字幕組已有資源。
常盤司郎:《99%的自殺》,《全日食的下午》,《終站愛情》,《最初的晚餐》
他的作品還有廣告和MV,本作是他的第一部長篇。
小泉今日子的前夫。
畫面漂亮構圖。
影片中出現了幾個長鏡,美也子與曖昧同學在院子口的交談、母親不在做餃子的夜晚、捧著遺骨回家的路上、最後理惠和母親在廚房的見面,這些鏡頭的處理都非常棒。
本片的主旨在於通過主人公麟太郎的視角,討論什麼是家人。
關於廚房
這是一個具有特別含義的場所。
5個人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就是廚房而不是和室裡,在不安混雜著敵意的氣氛中,繼母因病入院。連火腿放哪都不知道的父親第一次為孩子們做晚飯,這是一切開始的場所。
經過了味增湯之爭,和開始吃魚,美和子寫作業的場所從樓上自己的房子移到了廚房。
母親因故出門的那晚,父親獨自在廚房,然後孩子們陸續進入,這是家人開始凝聚的場所。
父親去世後美和子並沒有在廚房幫忙(印象中日本電影裡的守靈夜親屬女性一般都在廚房幫忙),直到母親請她到廚房裡幫忙。
俊回來後並沒有去和室,而是先進來廚房。為客人們做完壽喜燒後,再讓弟弟和妹妹進廚房等待下一鍋。
理惠第一次進門,被招待的地方不是和室而是廚房(其他影視作品裡一般都是客廳)。
對於這個故事來說,能一起待在廚房的人,大概就是成為家人的前提吧。
關於橋
繼母去了美也子學校參觀日的那天,教了她吃魚不被骨頭刺到的咒語。
母親不在,美也子替俊做便當,俊道謝的那一天。
理惠扇完麟太郎後一起過橋。
地藏旁風車的轉動,暗示著兩人的關係更進一步了。
導演常盤司郎表示:「初始的劇本裡並沒有麟太郎和戀人理惠一起過橋的安排。在故事裡橋具有象徵意義,劇本裡面只有美也子和俊有過橋的片段,而麟太郎沒有。而拍攝時,自己強烈覺得需要拍攝麟太郎過橋的場景。兩人一起過橋,令人產生他們會結婚的預感。至今還記得拍攝完後的激動,故事比劇本更進完善了,而橋的象徵意義更明顯了。」
最後拍攝集體照片的場景,麟太郎默默點頭,也是兩人會結婚的暗示。
關於麟太郎的照片
第一次接觸時的興奮,憑藉著記錄一切的熱情,不懂得對焦和曝光時間,鮮活的人物。
現在照片冰冷的評價。
最後麟太郎自己滿意的集體照。
這對應著麟太郎的內心變化。
關於演員
成年的幾位演技不用多說,稱得上是豪華陣容。
飾演少女美也子的森七菜,讓我覺得意外。
表現一直不錯,到了母親不在做餃子這段戲中,美和子出現在父親身邊時,我第一反應是因為女兒的身高變高了,都這麼大了。
設定中少女美也子的跨度是從11歲(小學生)到16歲(高中生),麟太郎的跨度是7歲到12歲。考慮到5年內孩子的身體成長,少年麟太郎的演員有兩位。
在沒有替換演員的前提下,如何表現出少女年齡的成長?
最簡單的是服裝,從開始小學生的標配黃帽子加紅書包,到後面變成高中生的水手服。
然後就靠演員了,動作的不同和身材的不同。
11歲的擦鼻子動作。
11歲時走路的方式。
11歲的鏡頭裡她大都駝背或者趴著,讓我覺得她不高。
特別是這張照片,更給我美也子身高的錯覺。
而在5年後的廚房,同一鏡頭裡的走位,女兒瞬間就各種意義上的長大了。
《3年A班》和《看不見的臉》中她有出演,雖然看過這兩部,但是作為臉盲我完全沒想起來。
森七菜,會是我因為這部電影而記住的名字。
關於場景
像是將廚房重新布置這類變化來體現時間的不同我是理解的,因為很方便。
但是把庭院裡的池塘埋掉,真是太厲害了……
關於最後的荻餅
父親喜歡吃什麼是家人不知道的。
他記錄下來的食物,有些是他討厭吃的,難以忘懷是因它們關聯著家人的回憶。
1.感謝所有字幕組和Wikipedia。
2.文中僅個人觀點。
3.請點讚,請評論,請轉發,請關注,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