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打死6個凡人,為何還能成佛,把六人名字連起來讀就明白了

2021-12-30 小學名校學習資料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絕對是比較特殊的存在,雖然是一部有著神話色彩的小說,但卻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
《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為何能在這麼多小說中脫穎而出,因為這四本小說所要傳達的三觀都比較符合當時的狀況。
直到現在四大名著依舊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因為從中都能讀出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西遊記》。

雖然看起來《西遊記》似乎是最不符合現實的,明代作家吳承恩把神魔小說推到了最巔峰,《西遊記》也成了歷史上最出名的一本神魔小說。神魔小說和一些現實小說相比缺少了生活性,但這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卻很有閱讀趣味,以至於改編成影視劇後依舊非常受歡迎。在國人看來《西遊記》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書中的主角孫悟空更被視為屬於我們的超級英雄,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如此鮮活。

吳承恩作為《西遊記》的作者,他把這本書完成得非常出色,書中出場的每一個角色都是他精心創造出來的。當然作為主角的師徒四人更是耗費了他不少心血,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分別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徵。雖然《西遊記》中大多都不是人,但是即便是妖怪也有著人的優缺點,唐僧是金蟬子投胎而來,作為人他誠實善良,但也有著怯懦和不辨是非的一面。

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本性純良能吃苦頭,沙和尚少言寡語卻忠厚老實任勞任怨,而我們的超級英雄孫悟空,作為一隻石猴他的性格更加複雜。明明是桀驁不馴的潑猴,但在和唐僧的相處中逐漸被馴服,從一開始別有想法到後來心甘情願,孫悟空成長得最多。與其說是孫悟空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還不如說是唐僧在路途中教導孫悟空做人的道理,最終孫悟空從觸犯天條的罪人成為人人敬仰的鬥戰聖佛。

師徒四人互相保護互相成長,最終形成了一部《西遊記》,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對應的自己,從頭看到尾你會發現很明顯的變化。在沒有跟隨唐僧西天取經前,孫悟空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大鬧天宮他都敢,更別提殺生了。混世魔王時期的孫悟空只對他水簾洞的猴子猴孫們有善心,但隨著西天取經開始,唐僧根本不會讓孫悟空殺生,除了妖怪之外,孫悟空連只螞蟻都沒有踩死過。

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一開始就看穿了妖精的套路,所以他打的並不是人而是白骨精,要說孫悟空取經路上真的沒有殺人嗎,實際上是有過的。師徒四人正在趕路,沒想到竄出來六個山匪,他們要求師徒四人交出財物,可唐僧一行人根本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山匪一怒之下放了狠話,這下子徹底激怒了孫悟空,但孫悟空不好在唐僧的眼皮子底下動手,便讓兩位師弟先走,自己來和山匪周旋。

見唐僧走遠後,孫悟空立馬翻臉不認人,拿出金箍棒就殺死了六名山匪,雖然這六人確實有錯在先,但也罪不至此。事後返回的唐僧看見六人的屍首非常生氣,他氣的是孫悟空殺生了,所以要把孫悟空趕走,這件事對師徒兩人的感情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西天取經成功後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按道理孫悟空殺過凡人不應該成佛,但最終他還是被封為鬥戰聖佛,那是怎麼回事呢,要知道佛祖都是看在眼裡的。

實際上當初那六名山匪並不是凡人,在他們報上名字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這六人的名字分別是意見欲、舌嘗思、鼻嗅愛、身本憂、眼見喜和耳聽怒。把這六人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是意舌鼻身眼耳,它們是佛門所說的六根,而欲思愛憂喜怒則是人的六個欲望。佛祖安排這一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孫悟空斬斷自己的六根,其實他殺的並不是人而是自己的六根,所以能夠成功成佛。
吳承恩的這一安排也非常巧妙,讓人看到大結局後再回味過來恍然大悟,若仔細看書的話會發現很多吳承恩埋下的小心思。

▍文章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分享只為服務更多師生及家長,所有圖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孫悟空打死6個凡人,為何還能成佛,把六人名字連起來讀就明白了
    這個在大流沙裡經常「出沒」的神後來被寫進了書裡,在晚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有專門吃取經人的人,還把骷髏串起來掛脖子上,後來這位沙漠神皈依了佛法,成為取經人的護法神,用雙手將唐僧託過大漠。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這就是《西遊記》裡的沙僧,而他的流沙河,就是那一片望不到頭的沙漠——莫賀延磧。
  • 西遊記的孫悟空,為何非要打死6個樹精?把他們名字連起來就懂了
    《西遊記》是很多人都喜歡看的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發生的各種故事。在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很多妖怪的離去都有很深的用意,今天就來說一下,孫悟空路過荊棘嶺時,為什麼要打死6個樹精。在整部劇中,孫悟空出力最多,在去西天取經的道路上,每次唐僧遇到危險都是孫悟空衝在前面,被他用金箍棒打死的幾乎都是幹了壞事的妖怪。那麼這6個樹精做了什麼事情,孫悟空非要把他們打死?
  • 四聖試禪心為何騙不到孫悟空?將黎山老母三個女兒名字連起來就懂
    寫在本文之前,讀西遊記,是需要斟詞酌句的,文中的每個字詞都要細讀,也都經得住細讀,特別是一些人名地名數字,它背後更是有著深層次的含義。在取經路上,孫悟空識破了六個毛賊,則是六根所化,又打死了假的孫悟空,即自己之二心,可以說,取經這八十一難,每一難都絕非那麼容易,每一難都是挑戰啊!
  • 西遊記:唐僧對孫悟空念咒七次,緊箍咒咒語連起來讀,是這六個字
    西遊記:唐僧對孫悟空念咒七次,緊箍咒咒語連起來讀,是這六個字文/乾坤歷史說86版的《西遊記》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每當聽到那個「等等等等」的片頭曲,小編的思緒就被帶到童年的夏天。今天小編就以「西遊記:唐僧對孫悟空念咒七次,緊箍咒咒語連起來讀,是這六個字」為題給大家說一個大家一般注意不到的細節。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遍《西遊記》了,大家都知道悟空頭上有一個緊箍咒,每當他不聽話時,唐僧就會念緊箍咒,令孫悟空頭痛難忍。大家有注意過唐僧一共念過幾次緊箍咒嗎?從原著上來看,一共是七次。第一次就是悟空剛從五指山底下出來時,觀音騙悟空帶上了緊箍咒。
  • 八戒打死不少妖怪,為何還不能成佛?這一切和八戒母親有關
    文/金寶講故事在大雷音寺裡,唐僧和孫悟空都成了佛,八戒卻成了個淨壇使者。一向麻木不仁的二師兄也對於這個結果非常不滿意,他當著雷音寺眾人的面直接跳了起來:「他們都成佛,為何把我做個淨壇使者?」其實我們縱觀八戒的取經之路,雖然他愛偷懶且好色,但他在路上的的確確打死了不少妖怪。每個人都有缺點,唐僧黑白不分、孫悟空濫殺無辜、沙僧濫竽充數,為何如來卻好似拿了放大鏡一般看待八戒的缺點呢?其實,八戒沒有成佛的原因,和他的母親大有關係。有人問了,豬八戒有母親嗎?
  • 孫悟空、白龍馬成佛後,有何驚人變化?
    人家白龍馬做玉龍三太子的時候,本就是天庭正神,故觀音菩薩的原話是「還你個金身正果」。可見,成佛後,白龍馬除了徹底摘掉了罪犯的頭銜,恢復了仙籙——此前是水神,如今變成了門神,給靈山看大門——其實,沒有啥特別改變。  再說孫悟空。
  • 孫悟空成佛,豬八戒只被封淨壇使者,為何卻敢直呼如來佛祖大名?
    孫悟空成佛,豬八戒只被封淨壇使者,為何卻敢直呼如來佛祖大名?西天靈鷲峰大雷音寺,佛門諸眾佛祖、菩薩、羅漢、靈山諸神等匯聚一堂,參加如來佛祖為唐僧師徒舉辦的加封大會。西行取經路上,唐僧師徒一路寒來暑往,受盡了種種磨難,熬過了九九八十一個劫難之後,來到靈山之上,脫身成聖。如來佛祖最先加封的是西天取經工程的主要取經人——唐僧。
  • 這六個字連起來之後,確定不是在逗我玩嗎
    《西遊記》中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但偏偏被一個小小的緊箍咒折磨的死去活來,那緊箍咒對孫悟空為何有那麼大的威脅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個緊箍咒!唐僧念的緊箍咒到底念的是什麼?事實上,《西遊記》中,被緊箍咒所困擾的,並非只有孫悟空一個人。
  • 五行山其實根本壓不住孫悟空!如來為何用觀音六字真言關猴子500年
    那麼,這「六字真言」究竟是個什麼鬼,為何能壓住法力高強的孫悟空呢?真是像有人說的,「俺哪裡把你哄」?翻出手掌心根本就是一場騙局和心理戰(可參考舊文《孫悟空其實完全可飛出如來手掌心,為何突然止步不前》),甚至可以大膽猜測,如來前期的確通過法力壓住了孫悟空,但500年期間,法力也許早就消解了,然而孫悟空心鎖沒解開,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逃出來,甚至連試一試都勇氣都沒有。遇到唐僧後,帖子被揭下,心魔被解開,他自然也就出來了。
  • 孫悟空與唐僧第一次翻臉究竟為了啥?東海龍王一番說教打動悟空的原因是什麼?
    唐僧與孫悟空矛盾衝突的關鍵點是因為六個強盜。  二人行走間,忽然從山林中躥出六個強盜。這六人個個手持利刃,要唐僧二人放下行李、馬匹,否則就把二人砍死。唐僧嚇得半死,孫悟空卻歡喜異常,連連說六人是送衣服,送盤纏來給他。六個強盜大怒,衝上來對著孫悟空亂砍。孫悟空巋然不動,任他們刀砍劍削。等到六人打得手酸,孫悟空拿出金箍棒,追上去將這六人全部打死。
  • 唐僧對孫悟空念緊箍咒,總共念了10次,咒語僅6個字,卻威力無窮
    了解其成書情況的讀者,應該知道孫悟空在書中是有兩個的。難道是六耳獼猴?不是,是兩個不同階段的孫悟空。一個是花果山上自由自在的孫悟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無拘無束,愣頭青一個,敢和玉帝爭位子;一個是取經路上的孫悟空,謹小慎微,需要處理好和各路神仙的關係,看似能量好像變弱了。之所以造成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孫悟空,是因為孫悟空在遇到唐僧之後,唐某給了孫某某一件東西——緊箍咒。
  • 唐僧成佛後,能打得過孫悟空嗎?你看封唐僧為佛時,如來怎麼說的
    取經團隊中有兩人被封為佛,一位是唐僧,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一位是孫悟空,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  旃檀功德佛位列靈山眾佛倒數第二位,鬥戰勝佛位列靈山眾佛最後一位,所以,唐僧的地位略高於孫悟空。那麼,成佛後的唐僧,能打得過孫悟空嗎?  有人認為,唐僧成佛後,法力必然在孫悟空之上,因為唐僧的地位比孫悟空高,作為比孫悟空更高級的佛,實力沒理由不如孫悟空。
  • 師徒四人中,孫悟空佛性最高,把白骨精三具身體連起來念就懂了
    談到《西遊記》,很多人都會想到兒時的那部電視劇,八六版電視劇可謂是一代國人的經典之作,給我們兒時也帶來了不少的歡樂。可是要提到西遊記最恐怖的一幕,想必有一個橋段給不少人帶來了陰影,那就是在這部的劇中三打白骨精一集。
  • 真假美猴王之謎:被打死的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三十立鋪
    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受到了兩派人觀點的影響。一派人僅僅看了電視劇、電影,所以產生了對這個問題最基本的判斷。還有一派人讀了大量周邊的作品,如《封神演義》,所以結合《西遊記》做出了判斷。討論真假美猴王的問題,必須回歸到原著中,畢竟結合其他作品永遠都不可能有一個讓人信服的結論。畢竟,結合其他作品,很容易有牽強附會之嫌。
  • 《西遊記》中最善良妖怪:既不吃人,也不搶劫,卻孫悟空揮棒打死?
    但在西遊中,偏有這樣一位妖精,他既不吃人,也不搶劫:開宴會需要豬羊,不是去搶,而是讓兩名小妖帶銀子去凡人的集市買;洞中小妖窮得連過冬棉衣都沒有,只能從出差費中剋扣銀兩添置;他把小妖當親人,幾次戰鬥之後,聞知洞府被燒,小妖被打死,悲傷過度,居然要撞崖自殺……可以說,他是整個西遊中最善良,也是最可憐的妖精。
  • 被如來打死的是六耳獼猴還是真的孫悟空?這裡面的真相是什麼?
    這個說法之廣,連好多沒看過原著的人都信誓旦旦,但真的如此嗎?未必。首先,孫悟空的命十分硬,三界之中無人殺得死他。從孫悟空的強悍和小說的寫文規範來看,被打死的人,不可能,也不會是孫悟空。那麼死的這個人是誰?真的有六耳獼猴嗎?在我看來,沒有的,這個人不過是如來為了掩飾孫悟空胡鬧的一個藉口而已。
  • 孫悟空成佛後才明白
    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到底是個什麼關係呢?有些人說,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應該是師兄弟關係,他們就是創造了西方教的接引和準提。後來因為兩者的理念產生了差異,這才分道揚鑣。如來佛祖高高興興地在靈山當佛祖,而菩提祖師則選擇了隱居世外。兩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修煉了自己的道。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為什麼呢?
  • 五行山壓不住孫悟空,其實是這6個字,猴子五百年後才明白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大鬧天宮,最後卻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五百年,其實大家都知道,壓住孫悟空的並不是五指山,而是這6個字:唵、嘛、呢、叭、咪、吽。不過這6個字為什麼有那麼大的能力呢?孫悟空跟著菩提祖師,學了一身的本領,不僅會七十二變和筋鬥雲,就連跑路也是非常快的,一下那可就是十萬八千裡啊,要想抓住孫悟空,沒有點本事也是不行的。其實孫悟空本身就非常愛惹事的,同時也很有正義之氣,正是因為被玉帝戲耍了,所以才揚言要跟天庭對著幹。
  • 西遊記裡孫悟空頭上的金箍是何時沒的?裡面隱藏著成佛的秘密!
    這裡說的是,人要是悟透了本心,那麼自然所有的顧慮都會消亡,這種悟不是強行的滅掉妄想,而是指自己的內心已經清淨,也就無事可思量,沒有了許多煩惱!還記得西遊記裡困擾孫悟空最久的問題嗎?那就是他頭上一直有個金箍在禁錮著他,所以他取經結束後,他第一時間就找到唐僧說要把這個金箍取下來,但唐僧卻說金箍已經不在,悟空一摸果然如此!
  • 大鬧天宮之後,孫悟空六個結義大哥去哪裡了?
    也就是說,這六個大哥是在他到處喝酒耍樂時認識的,有一天酒喝高興了,把碗一砸,咱們結交吧?於是扯一根狗尾巴草,就蹶著屁股結交了。而非像一些影視劇中寫的一樣,六妖王專門來拜望孫悟空,乞求與他結為兄弟。 那麼,他們的感情如何? 遺憾的是,蝸牛翻遍全書,發現他們只出現過兩次,並且都是為了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