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談·年終盤點⑤|年末歲尾喜訊不斷,2020 山東抓住了哪些機遇?大眾日報記者 王建國
2020-12-21 06:19: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人類邁入2020年,歷史寫下驚心動魄的又一篇章。時間的腳步悄悄挪移,歷史的年輪滾滾向前,轉瞬間2020年只剩下十幾天,回首這一年,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創造歷史、改變生活。面對種種考驗,我們不懼風雨,不畏險阻,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12月14日起,大眾日報客戶端推出「乘風破浪2020」策劃,致敬乘風破浪的山東,致敬每一個乘風破浪的你。
年末歲尾,山東喜訊不斷。
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函山東省人民政府,支持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
截至11月底,濰萊高鐵開通運營,全省高速鐵路運營裡程達到2110公裡,居全國第3位;
……
一條條喜訊,也預示著山東在搶抓經濟發展機遇中迎得了先機。
當前,山東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認為,各種積極因素加速集聚,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區位優勢明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賦予重大機遇;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等重大平臺加快建設,戰略疊加優勢凸顯;產業基礎雄厚,市場潛力巨大,創新資源不斷聚集,改革紅利加速釋放。這些大戰略新機遇為山東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徵程給足了底氣。
2020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抓住了哪些機遇呢?小帳本馬上翻開——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新標杆效應開始顯現
山東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以來。山東緊抓歷史機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全力打造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新標杆。設立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112項任務措施通過制度創新打通堵點、釋放活力。今年以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亮點紛呈。
今年1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涉及該市的85項制度創新措施外,又增加了77項自主創新措施,共確定7個方面162項具體創新舉措。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加快制度創新釋放發展活力,挖掘自貿區特色優勢,打造江北「原油超市」。加大項目招引力度。依託中日、中德「國際客廳」等15家招引平臺開展平臺化、產業鏈招商。
煙臺片區戰略定位為立足區位和產業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高水平對外開放、新舊動能轉換、機制流程再造,努力將煙臺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智能製造的聚集區、中日韓合作的先行區、海洋經濟的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區、現代服務業的樣板區。4月3日,自貿區煙臺片區為馬來西亞官女士獨資設立的龍悅(煙臺)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頒發營業執照,成為自貿區煙臺片區發出的首張日韓以外「跨國辦」營業證照。
今年2月28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推動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在落實自貿區建設總體方案112項任務基礎上,發揮好各片區主體功能,大膽闖、大膽改、大膽試,儘快在重點領域實現新突破。
今年10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正式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條例》提出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規則,實行差異化監管模式,最大限度精簡審批事項、評估事項和下放審批權限,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根據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出自貿試驗區內可以開展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服務)、一次辦好的事項等。同時,《條例》明確規定自貿試驗區可在法定權限內製定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措施,並對創新與日本韓國地方產業合作模式作出了新要求。《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的出臺為自貿區的規範化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圍繞「五大中心」加速推進建設
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強我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今年,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正圍繞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商旅文化交流中心、海洋合作中心「五大中心」加速推進建設。
上合示範區積極探索與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合作模式創新,從政策突破、平臺搭建、功能疊加、線路拓展、制度創新等方面打出「組合拳」,推出了支持國際貿易發展的20條政策,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加速國際貿易主體集聚。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外商投資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上合國家商會、企業到上合示範區投資興業。今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上合國家的投資熱情不減。目前,上合示範區已與俄羅斯等10國達成特色商品展銷、綠色農產品進口等42項合作共識。今年1-5月,上合示範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6%,外貿進出口增長13%,工業增加值增長20%。
交通強國戰略,山東展現試點速度
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先行先試。交通運輸部首批確定13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山東省名列其中。今年是啟動實施交通強省建設和交通強國試點的起步之年,山東省鐵、公、機、港及軌道交通建設遍地開花。
5月27日,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交通運輸部關於山東省開展高速鐵路建設管理模式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10月16日,山東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山東省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山東將分三個階段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到2030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到2040年全面建成交通強省,到2050年鞏固提升交通強省建設成果。《意見》提出,到2030年,山東綜合交通網絡密度和通行能力居全國領先水平,打造「123」客運通達網,即: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內實現1小時通達、省內各地實現2小時通達、與全國主要城市實現3小時通達;建成「123」物流網,即:省內1天送達、國內2天送達、國際主要城市3天送達。
今年1-11月,山東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強力推進,累計完成投資2259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97.5%,同比增長15.3%,預計年底將全面完成2317億元年度任務目標。截至11月底,濰萊高鐵開通運營,全省高速鐵路運營裡程達到2110公裡,居全國第3位。11條、989公裡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7204公裡,年底確保再建成通車4條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7400公裡。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揚起龍頭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為地處黃河入海口的山東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山東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龍頭,搶抓重大歷史機遇,扛牢重大責任使命,高水平編制規劃實施方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一批重大事項。
今年山東科學謀劃山東沿黃地區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工程項目,主動對接沿黃兄弟省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秉承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發展優勢,主動融入黃河戰略,加快創新發展,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濟南市跨過黃河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根據方案,到2020年試驗區在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培育壯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方面初步形成科學有效的路徑模式,取得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舊動能轉換經驗。同時,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去產能走在全國前列。
如今,2020年已接近年末。山東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等領域成效明顯。具體來看,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發展質量、發展後勁、發展活力、發展環境四個方面。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00萬戶以上,其中新登記企業70萬戶以上,增長15%左右;新增上市公司25家,總數達到216家。其中,2016年底,山東省還沒有1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到今年已有7家。營商環境顯著改善,省級事項1228項全程網辦,1830項「最多跑一次」,企業開辦時間由2016年的20天壓縮到目前的1天辦結。預計今年服務業佔比達到54%左右,三年提高6%。(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建國 報導)
責任編輯: 禹亞寧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