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故裡,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浙江天台山,為何眾多名人來過?

2021-01-08 行影135

浙江雖然去過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這裡的山山水水、名勝古蹟、歷史人文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而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些雄奇秀麗的山峰和歷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還有眾多歷史人物留下的足跡。浙江台州的天台山,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去處。

天台山自古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的說法。不僅自然風光壯觀秀麗,天台山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更讓這片山水充滿了靈氣和內涵。天台山自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巖、洞、瀑各具神韻,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獨特風格。根據地理位置和各自特色天台山分為13個景區,每一處都各有特色,別具風格。

天台山是一座佛國勝境,也是一座文化名山。佛教天台宗發源於此、道教南宗創立於此、活佛濟公出生於此、五百羅漢應真於此、王羲之書法悟道於此,徐霞客遊記開篇於此、和合文化發祥於此、詩僧寒山隱居於此、劉阮桃源遇仙於此、唐詩之路目的在此。天台山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交相輝映,讓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更顯神奇。

天台山主要景區包含隋代古剎國清寺,赤城山,樓臺亭閣的濟公故居,避暑勝地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天下奇觀的石樑飛瀑,人間仙境的瓊臺仙谷等景區。"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是天台山著稱海內外的特色,天台山也因此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去過天台山的人都對這裡懸崖峭壁和瀑布流水的壯觀景色印象深刻。除了這兩處最經典的景點之外,宛如人間仙境的瓊臺仙谷,清涼舒爽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裡赤城山和驚險刺激的龍穿峽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春光明媚,漫步在如畫的風景裡,感受山清水秀的美,天台山是一個讓人放鬆身心盡情釋放的地方。隨處可見的溪流巖石,綠樹紅花,將大自然的美毫不保留地呈現出來,美得自然,美得讓人心醉。在這樣的春光裡帶上家人或約上三五好友,親近大自然的真山真水,還可以尋訪古時名人留下的足跡。

濟公故居赤城山是天台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區之一。赤城意為赤紅色的城堡,每天日出日落前後,赤城山在朝暉晚霞映照下像一座火紅的城堡,因此得名「赤城山」。赤城景區海拔306.5m,總面積1.3平方公裡,雖然海拔不算高,卻有著「不與眾山同一色,敢於平地拔千仞」的氣勢,因而天台山被稱為臺嶽南門的標誌,台州也因此山而得名「赤城郡」,天台縣也稱作「赤城縣」。

赤城山的人文文化,自下而上分為佛教文化、濟公文化和道教文化。下層紫雲洞為東南沿海地區著名的尼庵,中層有少年濟公讀書處濟公院,上層是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歷史上的赤城山是一座聖山,是眾多高道大德、文人墨客仰慕的地方。敦煌高僧曇猷、天台宗九祖湛然都曾宴坐、講經於此,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也曾遊歷到此,建文帝兩次度歲在此,可以說這是一座佛道雙棲的名山。於是我們拾級而上去一探究竟有何神奇。

天台山是濟公活佛的老家,少年濟公就是在這裡長大的。濟公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南宋時期真實存在的人物。史料記載濟公原名李修緣,法號道濟,公元1148年出生在天台永寧村,長大後在國清寺出家,後到靈隱寺受具足戒,跟隨高僧瞎堂慧遠學習佛法,是禪宗臨濟宗楊歧派的一位高僧,因為他行事瘋癲,被稱為濟顛和尚,又因經常扶危濟困,懲惡揚善,打抱不平,百姓將其尊為「活佛」。公元1209年濟公圓寂於杭州淨慈寺。

1957年周總理陪同蘇聯伏羅希洛夫元帥到浙江訪問時曾提到濟公,他說:「人民很喜歡濟公,他關心人,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濟公的美麗傳說。」2006年,濟公傳說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濟公故居建築是「三臺九明堂」格局,為當地富庶人家的典型建築風格。三臺即三進,就是三個分隔的道地。每個道地三個堂(一中堂二橫堂)合起來稱三臺九明堂。三個道地的圖案各不相同:前道地中間是五蝠,旁邊為梅花,意為梅開五福。中道地是鹿,後道地是壽,合稱就是寓意「福、祿、壽」。

有人說到天台山不到國清寺等於沒去過天台山,國清寺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讓天台山名揚中外。這裡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日本韓國天台宗的祖庭,影響力跨越國界,廣泛而深遠。佛教發源於古印度,東傳後在中國發揚光大,千餘年間凝結了眾多信眾僧侶的智慧,並衍生出了多個教派,天台宗就是印度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之後創立的第一個教派。

據史料記載:天台宗的創立者名智顗,南朝人,因給晉王楊廣授過菩薩戒而被尊稱為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擅長講經說法,被佛學界公認為東方釋迦牟尼,極受尊崇,放在今天絕對是一位明星級人物,粉絲千萬。公元575年,智者大師入天台山隱修並在此建了十二座道場。國清寺就是根據智者大師親手規劃,由楊廣按照皇家寺院的規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千餘年來,國清寺一直保持著最初農禪並重的修行方式,把勞作和修行都作為平時的必修課。

春風拂面,蒼翠山林中雄偉的隋塔高聳入雲,點點青苔更顯滄桑。隋塔是晉王楊廣為報智者大師恩情而建造的,因此又叫報恩塔。報恩塔高59.4米,六面九級,是浙江現存古塔中最高的一座。隋塔原為空心樓閣式磚木結構,因年代久遠,木質部分飛簷鬥拱已經腐爛,只剩中間的塔體。民國初年整修時,曾從塔中取出7方隋代線刻佛像,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現藏於寺內三聖殿前塔碑室。

天台山有一座七佛塔是必去的地方,因為曾經供奉過去七佛,塔面上刻著過去七佛的名號,因此民間俗稱為七佛塔。日本著名的「國東塔」就是以國清寺的七佛塔為原型建造的。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塊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禪師的衣冠冢。一行禪師曾入國清寺拜師學習算法,對這裡十分留戀,後人就在此立衣冠冢來紀念他,這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一座一行禪師衣冠冢。

天台山還有一處必看的奇觀石樑觀瀑,觀瀑亭據說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觀賞石樑飛瀑的地方,從取景構圖的角度看,也是遠觀石樑飛瀑的最佳取景點。

天生石橋和瀑布有很多,但瀑布和石橋同框卻十分少見,在石樑飛瀑,石橋和瀑布完美結合,天下奇觀獨此一處。飛瀑終年流水,即使大旱年份也不斷流,瀑布兩邊山林茂密,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這座天生橋為花崗巖質地,長約7米,厚5米,梁底空洞高約2米,金溪之水從石橋下流出,從30米高的峭壁跌落入惠澤潭,既是奇觀,也是壯觀。

每一個奇妙的景觀背後都會有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相傳是觀音菩薩將兩邊山上兩條巨龍的舌頭拉過來搭成了一座石樑橋造就了這一景觀。如果仔細觀察,石樑中間確實有一條縫,像拼接而成。傳說故事讓石樑飛瀑更具神話色彩,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也把這個故事寫進了詩中:「山南山北盡白雲,雲中有水接天津。」「兩龍爭壑那知夜,一石橫空不渡人。」把石樑飛瀑的傳說和景觀描述得惟妙惟肖。

神奇的石樑飛瀑不僅吸引了古今中外的遊客文人,許多影視劇組也慕名而來到此取景,家喻戶曉的《少林寺》讓李連杰一夜爆紅。遊本昌的經典《濟公傳》,張國立的《濟公新傳》,張紀中版《射鵰英雄傳》,還有《美國小和尚》,香港TVB熱劇《寒山潛龍》都曾在此取景。著名導演張紀中對這裡的景致非常喜歡,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水滸笑傲歉仙債,英雄遲早聚天台」的感嘆。

石樑飛瀑旁邊的拱形石橋名為仙筏橋,始建於明代,與國清寺前的豐幹橋,九遮山的牮橋一起載入《中國科技史》之橋梁篇。在這裡仰望石樑,有一種「忽如天際」的感覺。

如果時間充裕體力充沛,建議您再接再厲去瓊臺仙谷看看。 瓊臺仙谷古稱西靈溪,俗稱百丈坑,前者道出了瓊臺之靈秀,後者則道出了瓊臺之險峻。

瓊臺仙谷景區位於天台縣城西北8公裡,是一處花崗巖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瓊臺仙谷獨特的峽谷風光。光聽瓊臺仙谷這個名稱,就感覺有一股仙氣。傳說這是一個仙人聚會的地方,「玄聖之所遊化,靈仙之所窟宅」。

穿過洞府,跨過廊橋,沿著棧道觀光,一路山崖陡峭,峰巒奇特,龍潭碧綠,瀑布飛洩,再加上山林間古樸的道觀,像極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卷,移步換景,令人賞心悅目。

瓊臺仙谷是天台山的支柱景觀 。景區內有投資42億元的桐柏抽水蓄能電站,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就在這裡。用五句話來概況這裡的景觀「黃帝鑄丹歷史悠久」;仙氣常駐、仙氣長留;高道修真,開創南宗;文人詠贊 ,美景迭出;蓄能電站,光照神舟。

「過靈溪而一濯,疏煩不想於心胸。蕩遺塵於旋流,發五蓋之遊蒙,追羲農之絕軌,躡二老之玄蹤。 陟降信宿,迄於仙都。雙闕雲辣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這是東晉孫綽在《遊天台山賦》對瓊臺仙谷這處「仙都」的描述。登上山頂俯瞰瓊臺,山巒似蓮花盛開,雙闕如旌旗並展,加上山間經常出現的雲霧蒸騰,更有虛無縹緲的仙境之感,天台路迷名副其實。

我們的天台山之行到此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與天台山的匆匆邂逅,如詩,如畫,如夢,一場暢遊仙境的夢。

相關焦點

  • 國清寺中修禪心,濟公故居悟道義
    導讀:在浙江的「南北中心點,海陸交界處」的台州市坐落著一座享譽中華十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 歷史悠久的台州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這裡的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頗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
  • 浙江最容易讀錯名字的地方,中國旅遊日因它而定,被譽佛宗道源!
    天台山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徐霞客一生雲遊的起點,徐霞客30年來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寫下了許多遊記。期間,他三次到過天台山,並寫下了《遊天台山日記》及《遊天台山日記後》兩篇遊記。前一篇是他在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入天台山,遊覽了天台山後所寫。後一篇是他時隔廿年,他又一次,更細緻地探索了天台山水。他重遊了華頂、石樑諸勝以後,中途去雁蕩山,折回後又細細考察了天台西南諸景所寫。
  • 浙江超幸運縣城,被449億高鐵「砸中」,是「活佛」濟公出生地
    浙江近幾年在中國的發展趨勢真的非常巨大,不但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電子商務,而且還一直都是旅遊大省份。吸引著非常多的遊客去浙江參觀遊玩。當然,讓浙江著名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還有非常多的方面,浙江都做到了非常優秀的水平,包括對縣城的建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浙江超幸運的縣城,被449億的高鐵「砸中」,而且這裡還是「活佛」濟公的誕生地。
  • 浙江這座山是活佛濟公的故鄉,中國首部武打電影《少林寺》拍攝地
    這是《徐霞客遊記》的開頭,這位明代大旅行家把他的第一篇遊記給了天台山,被稱為「遊天台山日記」,徐霞客花了30年時間在中國的大河南北行走,曾經三天登上臺山,為這座名山寫了兩篇遊記,這裡所說的天台山位於浙江台州天台縣,主峰是海拔一千九十八米的華頂山,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聞名,現在是國家
  • 活佛濟公的故居,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景點,卻因30元門票備受爭議
    去浙江旅遊,不僅有杭州西湖、江南水鄉烏鎮、西塘等這樣的知名景點,浙江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人文,有海島,有美麗的山水風光,有著悠久歷史的旅遊景點,今天小編要說的是浙江台州天台縣的濟公故居,說起天台縣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就先了解一下天台縣這個地方。
  • 浙報整版︱天台神秀蘊和合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東晉文學家孫綽《遊天台山賦》中的這番感慨,在中國人的心靈世界中穿越了1500多年。天台山之神秀,在自然山水之綺麗雄奇,更在人文淵源之深厚獨特。千餘年間,在整個中華文化圈內,天台山一直是一座人人仰止的文化高峰。正所謂「雄雄鎮世界,天台名獨超」。
  • 浙江台州天台山與普陀山,同為5A級景區,哪個景區更值得來呢
    台州市是浙江省管轄的地級市,古樸、質樸、清秀、古樸,台州旅遊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長島天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但是,今天共享天台山的觀光信息,說起台州的天台山,就會想起周邊舟山的普陀山,但是,與這兩座佛教名山相比,同為5A級旅遊勝地
  • 「浙」些藏在成語中的山水,您知道幾個?
    ,山水瑰麗。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誕生過不少詩文典故,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藏在成語中的浙江山水吧!秦鬟妝鏡比喻山明水秀、風光佳麗的地方。成語來源於宋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最負他, 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遊。」秦鬟,指秦望山 ,位於紹興市區南12公裡,一名天柱峰。
  • 美麗中國之浙江台州十大最美景點
    台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是江南水鄉,水穿城過。歷史上台州「河網密布、港汊交縱」,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
  • 天台山雖排不上三山五嶽,但讚揚它的唐詩就有1300首,遊人:完勝
    天台縣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北部,屬丘陵山區,艘四面環山,更是坐擁有著「佛宗道源,山水靈秀」著稱的天台山,所以它的歷史底蘊和風光一樣在浙北乃至全國都算得上是佼佼者。提起天台縣,很多人和我一樣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我們很多人對於天台山也並不熟悉,這主要還是因為天台縣對於天台山的景區開發和打造太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天台山的景色很一般。在中國旅行第一人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中篇首便是《遊天台山日記》,所以天台山也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同時,天台山也是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和精華所在。
  • 母親節特輯|天台歸來,你也曾少女(內附天台山旅遊攻略)
    不想看超長遊記的旁友,可直接拉至文末,看小編總結的融吃+住+遊一體的天台山旅遊攻略。【下文轉載自母上大人美篇遊記,「閱讀原文」關注母上大人的美篇】DAY 0 江蘇常州-浙江天台《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嗯…不是的,我們本次遊歷的不是紹興天姥山,是浙江台州的天台山。
  • 浙江最壯觀的瀑布景觀,台州唯二的5A級景區,吸引徐霞客三次探訪
    這個地方就是浙江台州的天台山,是天台宗起源的地方,除了主峰天台山之外,還包含了很多的景點,而它之所以出名,也是因為徐霞客,因為徐霞客的著作《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就是以《遊天台山日記
  • 【學會專訪】神功妙手抻旋間: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
    一以貫之的傳統中醫,無處不體現著道的文化浸潤與實踐。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具傳統醫學代表性的正骨手法,也是源自道家的導引術。幾千年來,隨著道教的發展,道家功夫的傳承和修煉也在民間得到了薪傳,有人修煉功夫以自濟,有人援醫入道以濟人。
  • 浙江不可不去的寺廟,天台宗的發源地,濟公和尚出家的地方
    在浙江省台州市得天台縣,有這樣一個佛寺,他不如靈隱寺那麼出名,卻深受當地人得喜愛,逢年過節、重大節日都有眾多得善男信女來到此處上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萬事平安。那就是今天得主角國清寺。國清寺是浙江得佛教名山,這裡佛教文化濃鬱,香火鼎盛,相比於國內知名得佛教名山,這更像一個世外高人,隱居在小小得縣城裡,與世無爭,靜靜地綻放它獨特得魅力。國清寺值得遊覽得地方很多,且聽小編慢慢道來。首先就是他得歷史文化。國清寺最早得時候是隋朝時期修建得,已經有一千多年得歷史了。
  • 杭州的這座寺廟,濟公曾在此出家,康熙乾隆親筆題詩,不是靈隱寺
    濟公,法號道濟,號湖隱,出家前原名李修緣,是南宋時期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後人尊稱他為「濟公活佛」。近些年來,關於濟公的影視劇頗多,民間關於濟公的傳說也非常多,傳說濟公衣衫襤褸,破鞋破帽,喜歡喝酒吃肉,不喜歡念經,經常遊方於市井,看上去瘋瘋癲癲的,實際上卻學識淵博,懂醫術,經常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揚善罰惡,為民除害。
  • 兩岸同祭濟公 臺胞:這是種文化認同
    兩岸同祭濟公 臺胞:這是種文化認同 2020-10-18 20:25:59   10月18日,「2020中華濟公文化節」在浙江台州天台開幕。包括在陸臺胞、港澳同胞在內的200多名濟公文化愛好者齊聚一堂,以「雲直播+現場」的方式,共同弘揚濟公文化。  浙江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濟公故裡,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濟公傳說」,至今已流傳800多年。濟公「慈悲仁慧,無我利他,懲惡揚善,道濟天下」的濟世精神深入人心。
  • 天台萃取濟公文化向心力 臺胞28年堅持「尋根之旅」
    徐平 攝中新網台州6月8日電 (見習記者 楊韻儀 通訊員 楊德華)6月8日,曾明鑫像往年一樣,從臺灣南投來到千裡之外的浙江天台,與數百位臺灣同胞一起,參加濟公文化「走親」活動,而這件事,他已堅持了28年。當日是濟公成道808周年紀念日,2017中華濟公文化節在天台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及東南亞的近百家濟公信仰場所、社會團體等組團或派代表參與,其中臺灣同胞300人。
  • 佛教:五百羅漢、濟公
    釋尊涅槃之後,迦葉率領五百比丘在王舍城結集三藏,即追記與整理釋尊生前所說的佛法,在此期間,富樓那亦率領五百比丘來會。《法華經》中有《五百弟子授記品》。《舍利弗問經》記載了弗沙密多羅王毀滅佛法後,有五百羅漢重新使佛教得以興盛。《涅槃經》與《佛五百弟子本起經》中,都有五百弟子各述自身的因緣。